北京十二五农业规划解读.ppt
《北京十二五农业规划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十二五农业规划解读.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十二五”农业规划解读,2013.05.06,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 王爱玲,主要内容,“十一五”回顾“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发展思路与目标产业布局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背景知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概念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特征与城郊型农业的区别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布局,概念,市农委在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京政农发200566号文件)中的定义。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在我市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化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是首都性质规定下形成的具有首都特色,与首都发展和需求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力、生产内容、生
2、产方式、生产水平、运营机制。概念由北京市率先提出,符合北京实际,是北京农业的发展方向,不具有普遍意义,不一定是其他大城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属于一种区域性农业,也是城郊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多功能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领域延展(产业融合)以高、中收入阶层为主要消费对象资源高度集约综合效益佳技术先进从业人员素质高高度外向型(合作农业、创汇农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九大基本特征,与城郊型农业的异同,相同点:均属于现代农业的一种类型,一种发展阶段,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三生”功能 生产 生态 生活北京农业新定位 应急保障 生态休闲 科技示范,开发“四种功能”生产功能 生态功能 生活功能 示范功能发展“
3、四种农业”籽种农业 循环农业 休闲农业 科技农业,一产: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一产与二产的融合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一产与三产的融合产业:,一产+旅游业,旅游农业,一产+物流配送业,农产品物流配送业,一产+出口贸易,创汇农业,一产+材料业,设施农业,技术先进,自动化 意在减轻劳动强度,如温室卷帘机、大棚王等智能化 意在实现自动控制,如连栋温室的环境自动控制系统,智能终端(温室娃娃、温室气象站等)新品种 品种不在于高产,而在于新奇特,保健品种、专用品种(加工、鲜食、采摘等)新材料 是指比传统材料的性能更为优异的一类材料。如防雾滴膜、保温材料、轻型材料等。新技术 体现高精尖的技术(生物育种技术、高
4、效栽培技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节水、节肥、节地、节能、低排放等),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总体布局,一、“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时期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起步探索阶段明确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对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论进行了探索,进一步拓展了农业功能;建立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工作机制,并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实践;以221行动计划为指引,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使北京农业发生了功能性和历史性转变;有力支撑了“十一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十二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成效,农业多
5、种功能全面开发都市型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农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惠农政策与机制不断创新,农业多种功能全面开发,大力开发农业的四种功能,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形成农业多功能性的共识 开发生产功能籽种农业 开发生态功能循环农业 开发生活功能观光农业 开发示范功能科技农业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凸显,并率先在全国建立起生态作物补偿机制 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大力开展风沙源治理。推广农业节水、农机节油,农作物生物防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强化农业面源污染;以大中型沼气、生物质气化、堆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为主,开发绿色能源,实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持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净化
6、了水源区的水质,美化了城市景观水域;祼露农田治理,果园生草覆盖等。2008年全市农林水生态服务价值达到了1万亿元(农业6000亿),与全市GDP相当 关于北京市生态作物补贴的意见京政农发20097号:小麦40元/亩,牧草35元/亩。,都市型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围绕农业功能开发,大力发展籽种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本建立起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向专业化、产业化、特色化和唯一性方向发展;传统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特色、高端、高效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种业:快速发展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2010年种业生产性收入达14.6亿元,种业销售额达50亿元(2
7、009年);提出打造“种业之都”;积极申办筹备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观光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990多万人次,总收入超过21亿元,与农业产值比达到1:15。设施农业:出台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初步形成了“两区、两带、多群落”的新格局;2010年约达30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花卉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播种面积4.3万亩;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超过60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接近2:1,积极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上市。产业融合速度加快。创意农业、农产品流通业、会展农业等融合性产业得到一定发展。,在耕地刚性减少的情况下,主要鲜活
8、农产品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名列四个直辖市之首 我市自产畜禽产品的瘦肉精等主要药残抽检合格率已连续6年保持100%;蔬菜基地的农残抽检合格率达99.1%,水产品基地抽检合格率达到98.3%。圆满完成了奥运核心区和建 国60周年庆祝活动农产品的 有效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以资源底牌、市场底牌、科技支撑、资金支撑四大模块为主要内容,初步搭建起“221信息平台”,开通了“尚农网”,面向政府、企业、合作组织、农民和市民提供查询、分析、决策和交易服务。开通了12396北京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和12316农业服务热线,村基层各类信息服务站点已达10680个,郊区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显著
9、提升 启动三个创新团队:果类蔬菜、生猪和观赏鱼,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办农民田间学校(627所),启动“林果乡土专家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科技入户,促进了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区25个,创办480多个高效农业园,极大地发挥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示范功能,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农业节水工作成效显著 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27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88%农业用水从13.2亿方下降到11.98亿方,在全市用水总量中的比重也由38.3%下降到34.1%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率先在全国全面实施了保护性耕作,覆盖率达到90%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44.5%提高到61.
10、8%。农业基础建设规划启动实施 以农田水利改善工程、农田培肥工程、田园清洁循环工程、农田景观建设工程,农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09年市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是2005年的2.54倍,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投向郊区的比例保持在50%以上;强农惠农政策: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奶牛补贴、种猪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生态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创新农业服务的机制与模式 探索了大兴设施农业、怀柔公园式农业、丰台会展农业等10种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打造了京承高速等一批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启动了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全国率先试行了农业政策性保险,逐步建立起农业政策性保险机
11、制;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形成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惠农政策与机制不断创新,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一)历史机遇首都“三农”的新认识,为北京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定位“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对北京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为北京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二)面临的挑战土地和水资源的约束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的高成本压力持续加大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和生产规模小农业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相对低,“首都的农村是北京郊区的一部分,是北京新的战略发展空间;首都的农民是北京的市民,是推动郊区发展的动力,是拥有集体资产的市民;首都的农业是都市型
12、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产业。”“首都的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绿色特征的低碳产业”刘淇,为北京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提出了新思路、新视角,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机遇,世界城市是北京发展的长远目标,要借鉴东京、巴黎、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农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农业不仅要为城市发展提供生产功能和生态服务,也要在限制城市扩张、为城市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生态、生活、应急保障等功能方面做出贡献。,“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为北京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三个北京”是世界城市建设的近期实现途径“人文北京”:以人为本,以农业
13、文化开发为主要内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 创意农业;“科技北京”: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发展高端高效农业产业;“绿色北京”:重视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农业生态功能的开发、农村环境治理。,机遇,从未来发展趋势看,现代农业已经从生产环节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呈现出功能多样化、种植园林化、装备智能化、产品特色化、管理精密化、农民组织化、食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等多元化的特征。从外在需求看,北京市2009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们的消费需求也由趋同性向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转变,对农产品的优质、安全、营养、健康需求更加迫切。产业发展的内外在需求的新变化,将带动郊区观光农业、生态农业
14、和特色农业的繁荣与发展,对北京农业的发展在技术与装备手段、管理与经营理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为北京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机遇,土地资源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山地多,平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资源矛盾突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世界的1/25。目前年均超采地下水5亿方,水资源紧缺加剧农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产业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 农业具有碳汇和碳源的双重属性,土地和水资源的约束进一步增强,北京农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大高端、高效、高辐射农业和低碳、循环、节约型农业的发展力度。,挑战,我市农业生产的平均综合成本较周
15、边偏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竞争力不强。以蔬菜为例,目前我市出口、加工配送蔬菜只占全市蔬菜生产总量的22%,蔬菜产后增值率仅为15%-20%。需要着力加强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农产品高成本压力持续加大,挑战,目前,郊区农民掌握运用的生产手段仍没有摆脱许多自然环境的制约,生产效率虽在全国领先,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民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市场谈判能力弱,需要在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和地位的同时,逐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和生产规模小,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市农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技术、信息和
16、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还有明显的差距。世界城市目标的提出,要求我市农业必须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瞄准世界,借鉴世界城市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使我市成为农业科技交流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农业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相对低,挑战,国内外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对北京的启示,未来五年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围绕高端农业发展,抓好“一个农科城建设,6项高端产业培育工程和2项民生科技促进工程”。(简称“1+6+2工程”),2:民生科技促进工程,农产品安全科技保障工程,宜居生态环境促进工程,6:高端产业培育工程,1: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三、发展思路与目标,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思路,以科学发
17、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与“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总体要求,围绕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创新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深入开发农业多功能,努力挖掘农业新价值,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推动资源、资本要素向农业合理聚集,加快一、二、三产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满足市民生活、生态的多元化需求和农民的持续增收要求,为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指导思想,因地制宜。根据地理位置、资源条件、气候类型、生态环境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布局主导产业和空间。融合发展。按照城乡协调发展原则,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以
18、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相互融合和可持续发展。安全生态。强化生产基础,为城市提供安全、放心、优质的农产品,稳定本市农产品的自给率,确保安全率。注重生态效益,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和谐城乡绿色空间。资源整合。引进发达国家或农业先进国家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整合相关行业和相关部门的资源,合理聚焦要素、资金、政策,形成合力,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业产业。机制创新。在要素配置方式、组织服务体系、农业保护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转变。
19、从拓展农业生产功能和延长产业链着手,把生产、流通、加工紧密结合起来,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原则,“十二五”期间,以高端、高效、高辐射为主要标志,以基础完善、科技领先、产业高端、服务完备、装备现代、人才一流为主要标准,农业的多功能实现深度开发,鲜活安全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得到全面体现,农业在市民幸福指数中的贡献率稳步提高;产业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基本形成业态丰富、功能多样、环境友好、特色鲜明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形成首都“第一张名片”。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农业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中走在全国最前列,成为首都鲜活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基
20、础保障、宜居城市的生态景观基础保障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率先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引领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农业高科技人才聚集区。,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农业生态服务水平国内一流 农田周年覆盖率达到95%以上,景观农田达到150万亩以上。农业水、肥资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全市农业年用清水总量控制在8.0亿立方米以内;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水处理率达到90%;渔业、景观水域修复率达到30万亩以上,农业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提高10%。农业科技水平与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以国家农业科技城建设为契机,显著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新型产业培育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农业科技贡
21、献率达到68%;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能力显著增强,村镇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度达到95%。,发展目标,具体目标,农产品生产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耕地稳定在330万亩左右,基本农田280万亩以上;菜田占耕地面积稳定在70万亩(设施占一半),蔬菜年总产量达到450万吨;蔬菜自给率提高到35%,禽肉、禽蛋、牛奶的自给率分别达到70%、66%、68%以上,猪肉自给率达到30%,水产品自给率达到27.5%。通过本市及外埠基地建设,大幅提高北京农产品的市场控制力。“菜篮子”产品全面达到无公害标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产量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农业产业实现特色高端高效 种业销售额实现翻一番,达到80亿元;
22、设施农业稳步发展,产值和效益提高30%以上;农业服务业收入提高30%以上,休闲农业总收入达到25亿元左右,年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左右;全市单位农用地面积产值达到一万元以上。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提高3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5:1。,农业基础装备国内领先 新建基础完善、装备现代的基本农田150万亩,基本农田建设与综合开发达到210万亩。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配套,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比率由目前8%提高到20%,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67提高到0.71;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基本实现现代化。,围绕一条主线,即继续
23、全面深入挖掘北京农业的多功能性;按照六个标准,即努力打造“基础完善、科技领先、产业高端、服务完备、装备现代、人才一流”;强化七种能力,即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与服务能力,农产品应急保障能力、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业辐射带动能力、首都农产品市场控制能力、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撑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九大服务体系,即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化、农资、农机、农业用水、农产品流通、农村金融等九大服务体系。实施十大工程,即农业基础设施与景观建设工程、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种业之都建设工程、观光休闲农业提升工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工程、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工程、农
24、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农业法制建设工程、农业专业人才培育工程。,发展思路,总体布局 不断丰富并提升“五个农业圈层”内涵,结合区域功能定位,以“提质增效、集约发展”为核心,集中打造生态粮经产业、设施农业、籽种产业、果品花卉产业、畜牧产业、水产业、加工农业和观光农业“八大产业带(群)”,加快形成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产业优势、产品优良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四、产业布局,城市农业区(城市核心区)包括东城、西城、石景山和其他区县城区以及新城核心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适度发展区。重点发展公园农业、社区农业、校园农业、屋顶农业、阳台农业等不同类型的城市农业,以挖掘农耕文化和示范教育功能,提升城市景观,
25、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丰富市民生活。近郊农业区(城市拓展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城乡结合部和区县城市及新城的周边地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研发、展示和会展区。重点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研发、总部经济、会展农业、农产品流通业、农业主题公园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农产品展示交流平台,积极营造城市田园景观,将农业生产空间与城市居住环境空间融为一体,增强农业生态、生活服务功能。,平原农业区(城郊平原区)包括顺义、大兴、通州和房山、平谷、昌平的平原地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推进区。重点建设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加工农业、设施农业和种业,为首都市场提供鲜活安全的农产品。山区农业区(山区和水源涵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十二 农业 规划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79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