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专题研究:种业实质整合仍是“镜花水月”-2012-12-04.ppt
《种业专题研究:种业实质整合仍是“镜花水月”-2012-12-0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业专题研究:种业实质整合仍是“镜花水月”-2012-12-04.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年该行业与沪深,行业专题,1.1,1.0,0.5,代码 名称 评级(元),证券研究报告深度报告,行业研究,Page,1,种业Table_BaseInfo300 走势比较种业,沪 深 300,Table_IndustryInfo种业专题研究Table_Title,中性首次评级2012 年 12 月 3 日,种业实质整合仍是“镜花水月”0.8,0.6,D-11 F-12 A-12 J-12 A-12 O-12,大豆产业沦陷根源:产业链缺失经过数年挣扎,我国大豆产业命脉已沦落他人之手。从表象来看,沦陷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企业实力差异巨大、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弱等。而深究来看,大豆沦陷的本质在于产业链的缺
2、失。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外资巨头总体盈利,相关研究报告:证券分析师:杨天明电话:021-60875165E-MAIL: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2090002证券分析师:赵钦电话:021-60933163E-MAIL: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2090001,能力并没有下降,甚至有所提升。而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产业链前端(种植、贸易环节的掌控)、后端(品牌、销售)的缺失,注定在惨烈竞争中处于下风。中期:种业整合是必然趋势以大豆产业为标杆,我们发现从集中度、盈利能力、创新能力、产业链布局等方面来看,我国种业存在整合的部分条件。现今阶段,我国种业是一个巨大
3、的矛盾体。一方面和国外巨头相比,国内种业全方位落后,一旦政策支持不在,我国种业或将全军覆没;另一方面种业万不能弃的原则和种业产业链缺失、行业混乱现状的极端不匹配。种业的重要地位以及行业落后的鸿沟必将带来整合的大潮。短期:种业实质整合难度很大勿需臵疑,近几年支持种业整合的政策不断,但实质整合效果 并不明显。主要原因何在?1.行业盈利周期性轮动使其内部极难被整合(前 50 强市场格局难变,其余市场份额可通过各种方式变通);2.种子产品同质性强,市场整合缺乏积极性;3.外强内弱的背景下,我国种业还要提防外部冲击。所以我们认为,短期内种业仍将处于整合大门之外,行业更可能出现“企业数量减少、竞争格局难改
4、”的局面。投资:行业基本面情况堪忧、投资勿“拖泥带水”从行业的状况来看,“种业库存高企”是 12-13 年种业投资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行业竞争加剧、产品难以提价等因素将压制上市公司业绩的表现。而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库存增速、净利润增速、费用率、毛利率等角度都已揭示种业情况堪忧的现状。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今年仍有销售旺季和政策刺激因素起正面支撑作用,但其效用已远远小于往年,股价很难出现连续性上涨行情。从政策发布的预期来看,如今种业投资时点已接近末端,提示市场谨慎小心。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独立性声明:,公司,公司,投资,昨 收盘,总 市值,EPS,PE,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
5、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000998 隆 平高科 谨 慎推荐 17.79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 002041 登 海种业 中性 20.90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其结论不受其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预测它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百 万 元)73977357,2012E0.600.59,2013E0.680.71,2012E29.6535.58,2013E26.1629.44,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全球视野,本土智慧,Page,2,投资摘要报告新颖之处本篇报告在验证种业整合条件的过程中,并不单纯的将种业作为单一标的进行分析,而是同时和 0
6、3-04 年的大豆产业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异同点。从整合的几个条件,如集中度、行业盈利、行业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种业整合的难度所在。并且让市场了解我国大豆产业沦陷的主要原因以及危害,用以验证一旦种业沦陷他人之手,我国国家安全将沦为泡影的观点。和市场观点的不同首先,我们认为由于种业极端重要性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因素,种业在未来 3 到 5年内必将进入整合通道。但和市场观点的不同在于:我们认为一方面种业的盈利水平周期性轮动使其内部极难被顺利整合;另一方面由于产品同质性强、外强内弱等因素使得种业在短时期内只能在整合大门外徘徊,行业更可能出现“种子企业数锐减,竞争格局难变”的情况。种业整合逻辑资 料来
7、源:国信 证券经 济研究 所整理结论与投资建议一般情况下,种业股价在销售旺季期间增长动力较足,且国家政策在年底集中出台亦有利于种业炒作。而 2012 年,我们认为种业仍然不会跳出这一逻辑。但我们提醒的是今年销售旺季、政策刺激因素效能将大大减弱。1、种业历年的走势证明种业在四季度和来年一季度,都会受到销售旺季及政策因素等刺激,从而在市场中形成特定的预期差,今年情况仍不例外。但需要注意的今年 6-10 月股价走势已经说明政策刺激效用递减迹象明显。2、行业基本面很差。从行业的周期角度来看,我们认为 12-13 年应该是种业又一轮库存高峰期,未来两年种业将进入痛苦的去库存阶段。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我
8、们愈加深信这一点。因此我们认为,12-13 年种业的政策刺激将会因基本面较差而导致效能大大降低。种业整体投资机会较小,在年底年初很难出现连续上扬行情。而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玉米种业公司的情况相对较差,提醒市场规避风险。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第一,种业刺激政策发布强度超预期,有可能带来种业上扬第二,上市公司新品种销售增速超预期,公司业绩增长带来投资机会。,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全球视野,本土智慧,Page,3,内容目录前言.5大豆沦陷之殇.5大豆产业沦陷之路.5大豆产业沦陷原因.7大豆产业沦陷反思.9种业整合道路充满荆棘.10中期-种业整合是必由之路.10产业链缺失-整合可能
9、:“1+12”.13集中度低-行业具备整合基础.13行业整合-政策逐渐“给力”.14短期-种业整合充满荆棘.14产品同质性强-企业整合缺少激情.14种业周期轮动利润浮动压抑整合力量.16结论:种业中期内将进入整合通道,但短期仍然在整合大门外徘徊.16种业投资策略-政策&基本面交织影响,需快进快出。.17正面因素:政策刺激&销售旺季因素.17政策刺激、销售旺季起正面支撑作用.172012 年情形有所不同.17反面因素:库存高企、行业竞争加剧.18行业处于周期底部,库存高企打压种子企业.18国信证券投资评级.22分析师承诺.22风险提示.22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22,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
10、款部分,全球视野,本土智慧,表,表,表,表,表,表,表,表,表,Page,4,图表目录图 1:我国大豆产量变化(单位:百万吨).5图 2:我国大豆进口量变化(单位:百万吨).5图 3:CBOT 大豆价格变化(单位:美分/蒲式耳).6图 4:USDA 大豆库存量变化(单位:万吨).6图 5:中国大豆消费量变化(百万吨).7图 6:中国豆油、豆粕消费量变化(百万吨).7图 7:大豆压榨能力&实际压榨量变化.7图 8:中国豆油&豆粕消费趋势图.7图 9:植物油加工商数量变化.8图 10:植物油加工业的销售额集中度变化.8图 11:各行业盈利能力比较.9图 12:各行业亏损比重比较.9图 13:大豆产
11、业链布局.10图 14: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单位:亿亩).11图 15:我国地貌极其复杂.11图 16:CBOT、DCE 大豆价格变动趋于一致.11图 17:我国玉米进口量变化(单位:百万吨).11图 18:隆平高科 VS 孟山都种子收入占比(单位:%).12图 19:孟山都研发费用占比(单位:%).12图 20:我国种业 CR4、CR10 变化(单位:%).14图 21:国内种子企业主体多元化.14图 22:2000-2011 年水稻品种通过审定数.15图 23:2000-2011 年玉米品种通过审定数.15图 24:种子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变化.16图 25:隆平高科毛利率变化.16图 26:
12、2006-2011 年农林牧渔指数走势.17图 27:2012 年至今农林牧渔指数走势.18图 28:隆平高科毛利率变化(单位:%).19图 29:登海种业毛利率变化(单位:%).19图 30:隆平高科库存增速变化(单位:%).20图 31:登海种业库存增速变化(单位:%).20图 32:隆平高科期间&销售费用率变化(单位:%).20图 33:登海种业期间&销售费用率变化(单位:%).20图 34:隆平高科净利润增速变化(单位:%).21图 35:登海种业净利润增速变化(单位:%).211:国内外种子企业产业链差异.122:“竞底”模式阻碍国内种业发展.133:我国种业产业链概述.134:种业
13、重要政策列表.145:优质玉米种子主要性状比较.156:优质水稻种子主要性状比较.157:我国大豆(03 年-04 年)及种业行业环境对比.168:杂交玉米制种量等数据.189:杂交水稻制种量等数据.19,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全球视野,本土智慧,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Page,5,前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
14、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类。”大豆沦陷之殇我国大豆种植历史长达 5000 多年,是全世界大豆原产地和大豆的故乡(大豆品种达 2 万多个),而且是目前世界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生产国。三十年代末我国大豆产量占世界产量的 90%以上,1995 年之前我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国内大豆的产量完全满足国内大豆产业链的需要。而短短十几年,我国大豆产业已经发生了巨变,国内大豆产量迅速减少,油脂加工业长期被压制在亏损线附近,大豆定价权丧失导致国内大豆产业命运被他人主宰。大豆产业沦陷之路随着国内油脂需求日益转旺,我国从 1996 年首次成为大豆的净进口国,2000 年大豆进口量
15、已突破 1000 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后中国大豆进口额连连攀升,至 2004 年大豆进口量已超过 2000 万吨,贸易总额约 50 亿美元,大豆已成为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图 1:我国大豆产量变化(单位:百万吨),图 2:我国大豆进口量变化(单位:百万吨),1817,大豆产量,6050,大豆进口量,164015,1413121110数 据来源:WIND、国 信证券 经济研 究所整 理,3020100数 据来源:Wind、国信证 券经济 研究所 整理大豆危机2003 年 8 月,USDA 以天气影响为由,对大豆月度供需报告做了重大调整,将大豆库存数据调整到 20 多年的低点,
16、导致 CBOT 大豆价格从 2003 年 8 月的 540 美分/蒲式耳一路上涨到 2004 年 3 月份的近 20 年来历史高位 1064 美分/蒲式耳。在此背景下,中国压榨企业纷纷加大采购力度,2004 年初就在美国“抢购”了800 多万吨大豆,平均价格在 4300 元/吨的高位,且未作任何套期保值处理。而采购仅过去一个月,随着 USDA 的月度报告不断上调大豆产量,美国大豆产量和库存量均创出 27 年来的新高。进入 5、6 月份,在南美大豆丰收与美国播种面积大幅增加的利空消息影响下,CBOT 大豆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到 2004 年 9 月份下跌到 550 美分/蒲式耳左右,跌幅超过 48
17、%。中国采购企业瞬间处于极大的被动局面,每生产一吨豆油就要亏损 500 至 600 元。而当时国家紧缩信贷的宏观政策使得很多榨油企业资金链断裂。双重压力下,参与采购的企业全面亏损,国内部分加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只能采取违约行为,放弃原先在高价位签订的采购合同和定金。此后一年,一半以上的中小大豆加工企业,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全球视野,本土智慧,02-01,02-03,02-05,02-07,02-09,02-11,03-01,03-03,03-05,03-07,03-09,03-11,04-01,04-03,04-05,04-07,04-09,04-11,1995,1996,19
18、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停产倒闭,依靠进口大豆的企业几乎全军覆灭。,Page,6,图 3:CBOT 大豆价格变化(单位:美分/蒲式耳),图 4:USDA 大豆库存量变化(单位:万吨),1200,CBOT大豆,1000,USDA库存,900,10008006004002000数 据来源:WIND、国 信证券 经济研 究所整 理,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数 据来源:Wind、国信证 券经济 研究所 整理巨头借此时机加快布局在此背景下,国际粮商
19、巨头一方面联合抵制中国民营企业,起诉中国进口商违约进行大额索赔,并且借机修改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合同文本。另一方面,国际巨头(以ABCD 四大粮商为主)大举进入中国,通过低成本兼并重组,迅速控制中国大豆压榨行业,完成了全产业链的垄断。一组数据可直观表现此进程。“大豆危机”发生前,由于国内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大量投资大豆压榨企业,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导致 2003 年外资企业占我国大豆压榨能力的比重不足 30%。“大豆危机”发生后,外资通过收购、参股国内大型粮油企业获得大豆进口权,下游压榨能力逐步被外资霸占。至 2005 年初,全国 97 家大型油脂企业中,外资就控制了 64 家,占总数的 66%。行业
20、沦陷如今,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已经形成“外资为主导、大型国企次之、民营企业补充”的市场格局。而在大豆生产整条产业链上则形成“外资独大”的局面。原料控制环节:以大豆产业的“南美模式”为例,跨国粮商通过易货贸易的融资方式为农民提供化肥和种子,农民再以大豆来偿还。通过修建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等方式,控制大豆的仓储和运输环节。贸易环节:跨国粮商将其控制的美国和南美大豆通过自己的贸易公司卖给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大豆进口国,在贸易中获利。且由于期货市场定价权被跨国资本控制,因此国际粮商利用在 CBOT 的控制权及娴熟的市场贸易手段操纵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压榨加工环节:国内大豆加工企业中 2/3 被外资控股或参股
21、,这些企业的实际加工能力占市场份额的 80%,而这些参股企业利用我国“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时可以免交所得税和增值税,并且亏损部分还可以冲抵未来的盈利部分”等税收规定进行资本盈利外移。而这样的恶果就是:国际大豆贸易主要由美国为主的粮商控制,形成了“南美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倒腾金豆”的扭曲局面。在收购至加工的整个产业链盈利的状况下,外商为扩大或占领国内市场,可以通过降低压榨利润、甚至亏损的办法,参与国内市场竞争,而国内企业因为没有原料控制能力而只能忍耐大豆压榨亏损的长期化。,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全球视野,本土智慧,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22、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Page,7,大豆产业沦陷原因回溯历史,我们发现从行业发展空间角度来看,2004 年之前的中国大豆压榨行业仍然存在很大的机会。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市场对植物油和动物蛋白需求增加,导致大豆进口从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迅速扩大。由于进口大豆基本为转基因大豆,因此绝大部分大豆都进入了压榨行业
23、。随着大豆压榨需求量的飞速增长,豆油和豆粕作为大豆加工品,两者国内需求量也呈现出相似的增长趋势。在我国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提升的背景下,我国豆油和豆粕在 2001-2007 年期间快速增长,年均需求增长率为 17.54%和 11.02%。,图 5:中国大豆消费量变化(单位:百万吨),图 6:中国豆油、豆粕消费量变化(单位:百万吨),80,大豆消费量,50,豆粕,豆油,706050403020100数 据来源:WIND、国 信证券 经济研 究所整 理,454035302520151050数 据来源:Wind、国信证 券经济 研究所 整理即便豆油、豆粕消费增速这么高,但到 2007 年为止,我国人均
24、豆油和豆粕消费量仍然是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按 2007 年我国人口数测算,我国人均年度豆油、豆粕消费量分别为 7.1 公斤、22.7 公斤,而美国人均年度豆油、豆粕消费量则为 30.4公斤、106.7 公斤。因此,在 2003 年的时候,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均消费量的稳步提升引致的需求提供了大豆加工行业很大的增长空间。行业仍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背景下,行业“休克性”的整合为什么会发生?引起行业量变及质变的因素有哪些?表象 1-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日益严重,图 7:大豆压榨能力&实际压榨量变化(单位:万吨),图 8:中国豆油&豆粕消费趋势图(单位:百万吨),8000,压榨能力,实际压榨量,35,
25、豆油,豆粕,70006000,3025,5000204000153000,200010000,1050,1993,1997,2003,2005,2006,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数 据来源:中国大 豆进口 与大豆 产业、国 信证券 经济研 究所整 理,数 据来源:USDA、国 信证券 经济研 究所整 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全球视野,本土智慧,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为 而,Page,8,1993 年,我国大豆压榨能力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研究 实质 整合 镜花水月 2012 12 0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72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