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0吉林省社区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免疫规划部分) .ppt
《2012年4月10吉林省社区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免疫规划部分)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4月10吉林省社区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免疫规划部分) .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吉林省社区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免疫规划部分),松原市疾控中心 徐海军2012.4.10,吉林省社区预防接种服务规范,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要求考核指标,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服务内容,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实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预防接种管理,接种档案管理公示内容的管理各类表册管理各类报表管理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疫苗、注射器与冷链管理接种卡、证管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管理,预防接种管理,文件资料上级文件、方案;本级工作计划、总结、宣传、培训资料。辖区人口资料辖区内总人口数及小于15岁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出生人数;建
2、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变迁情况;托幼机构、学校及学生数。组织机构及人员辖区内接种单位数、接种周期、免疫服务形式;本级从事预防接种的人员档案,包括学历、资质及接受培训情况。未实行以乡为单位接种的地区,还应掌握辖区内接种单位数量、分布、接种人员资料。托幼机构、学校数。,接种档案管理,预防接种管理,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监测等资料发现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当按照疫情报告属地管理的原则,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对脊髓灰质炎、麻疹实行每旬主动监测,免疫规划相关疾病个案调查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项目填写完整,存档并及时送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
3、划工作的各项制度预防接种工作管理制度、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制度、冷链设备运转管理制度等。信息化工作资料熟练运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对辖区儿童的基本信息能够快速录入,及时处理管理系统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好日常维护等工作。完成接种数据录入后,不得随意修改记录,每个接种日结束后必须做数据备份。,接种档案管理,张贴工作人员职责、行政区划图、0-14岁儿童数等。悬挂家长须知、儿童免疫程序、留观30分钟要求,第二类疫苗收费标准;在醒目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免费和第二类疫苗自费以及接种的种类、接种方法、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预防接种管理,公示内容的管理,生物制品出入库(领发)登记册预防接种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处理
4、记录表预防接种室紫外线消毒登记册预防接种器材消毒登记册0-6岁儿童人口变动登记表冷链测温记录表疫苗运输记录表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报告登记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册第一类疫苗接种登记表第二类疫苗接种登记表,预防接种管理,各类表册管理,各类月报表免疫规划疫苗常规预防接种情况月报表第二类疫苗免疫接种情况月报表第一类疫苗及配套注射器使用情况月报表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月报表各类月报表一式两份。次月5日前上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管理,各类报表管理,各类年报表冷链设备运转状况报表;人口情况报表;0-6岁流动儿童统计表;免疫规划培训情况记录表;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报表;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统计报表;
5、国家免疫规划常规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统计表;儿童预防接种查验补种(人数)统计表。,各类年报表一式两份,根据各类年报表填报要求填报,于次年1月20日前上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份,存档一份。,预防接种管理,各类报表管理,预防接种门诊资质:接种单位应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要由县级以上卫生局认证后颁发“吉林省预防接种门诊”证件。房屋设置:接种门诊总使用面积不少于60m2;应有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等医疗科室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接种区域有专用的通道;要设预诊室(登记、健康询问、体检),接种室,留观室(宣传教育、反应观察),各室应设有明显的标志牌;接种室应
6、分室或分区域,卡介苗应设专室接种;每室应有宣传材料、规章制度和接种操作规程。,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门诊设备与器械:接种室要有专用接种台5张以上,其一类疫苗不超过2苗一台,卡介苗设专用接种台。接种台清洁、无杂物,台上依次摆设贮存疫苗的冷藏包或冰瓶、接种盘、接种器材,台上设有所接种疫苗名称标牌。配备贮存疫苗专用的普通冰箱2台以上,冷藏包不少于5个,做到一台1冷藏包。接种器材配备充足,注射器、药匙数量按1次预约接种人数的1.1倍比例配备。接种室应备有急救药品和预诊体检用的器材。配备高压蒸汽消毒设备和用于室内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配备资料柜,有条件的接种门诊在接种室或观察室配备宣传
7、教育设备。应配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设备,实行接种资料信息化管理。人员:接种人员必须由卫生行政部门资格认证的医务人员(执业医师、执业护士等)担任。接种人员须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预防接种许可证方可上岗。按辖区每5000人口配备1名专职预防接种人员,主要负责登记、体检、现场接种和儿童信息系统录入及疫苗注射器管理等,卡介苗要固定专人接种。,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点资质:接种单位应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要由县级以上卫生局认证后颁发“吉林省预防接种点”证件。房屋设置:接种室总面积应不少于20m2,接种室与医院诊所的门诊用房分开,避免交叉感染。预防
8、接种应设专门接种工作区域和接种工作台,接种每种疫苗应分台有醒目的标志;卡介苗应有特殊的标志。要定期进行室内消毒。,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点设备与器械配置:要有专用接种台2张以上,卡介苗设专用接种台。接种台清洁、无杂物,台上依次摆设疫苗冷藏包或冰瓶、接种盘、接种器材及疫苗名称标牌。配备普通冰箱1台以上,冷藏包不少于2个。,注射器、汤匙数量按1次预约接种人数1.1的比例配置。接种室应备有急救药品和预诊体检用器材。有高压蒸汽消毒设备及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灯。人员:接种人员须经卫生行政部门资格认证的医务人员(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乡村医生)担任,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
9、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接种人员配置须与辖区内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周期相适应,应熟悉业务知识,有应急处理能力,且相对稳定。接种时应有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登记、体检、接种等各项工作,卡介苗固定专人接种。,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预防接种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疫苗和注射器,要建立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及注射器领发登记册,疫苗/注射器与账相符。每次疫苗、注射器出入均应逐项及时填写在领发登记本上,做到日清、月结,疫苗/射器与账相符。疫苗、注射器登记的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和注射器有效期2年备查。疫苗、注射器应按名称、批号(有效期)分类储存和运输。疫苗、注射器摆放要整齐,包装标识明显,并按品名和有效期分
10、类摆放。冰箱(柜)内储存的疫苗应保持规定的温度,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冷气循环通道。注射器储存和运输时要注意防潮,并避免和有挥发性、腐蚀性的物品存放在一起。,建立健全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及注射器管理制度,规范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管理,疫苗/注射器与账相符。严格按照冷链管理的要求,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保存温度应当符合规定,测温记录完整。,疫苗、注射器与冷链管理,预防接种管理,建立冷链设备档案。每台冷链设备填写一张“冷链设备档案表”。档案包括设备说明书、合格证或检验单、到货通知单、验收报告书等。每台冰箱应配有温度计,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监测。记录室温、冷藏室、
11、冷冻室内的温度及运转情况,并认真填写测温记录表。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冷藏箱(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的冰排。疫苗安瓶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应在冷藏箱(包)的底层垫上纱布或纸,以便吸水和防止疫苗安瓶破碎。每次使用冷藏箱(包)后,应清洗擦干后保存。疫苗运输时要真实、完整地填写“疫苗运输记录表”。冰箱门因为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冰箱门内搁架上不宜放置疫苗。温度计应放置在低温冰箱、冰柜的中间位置,普通冰箱冷藏室、冷冻室的中间位置,冰衬冰箱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预防接种管理,疫苗、注射器与冷链管理,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证。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保管,预防接种卡(簿)由
12、接种单位保管。掌握常住儿童的流动去向,及时进行剔卡、销卡、儿童变迁情况登记。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接种卡、证管理,预防接种管理,流动儿童定义: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市、区)或无户口,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的6周岁及以下儿童。流动儿童的管理: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现居住地管理,在暂住地居住3个月及以上流动儿童,由现居住地城乡社区服务中心负责接种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补办预防接种证。建卡、建证率要达到95%以上。在暂住地居住3个月以下的
13、流动儿童,可由现居住地接种单位提供接种并出具接种证明。对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和调查:每月1次到当地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派出所、村委会等部门收集流动儿童资料。至少每季度1次到辖区范围内的流动人口集聚地、出租房等进行入户调查,掌握流动儿童变动情况,要求有记录。,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管理,对流动儿童提供免疫接种服务:外来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等免疫接种服务,严禁拒种计划外生育儿童。实施安全接种,不断提高免疫接种服务质量。保证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十一种疫苗的接种率达到规定的指标。单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成分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的七苗全程接种率达
14、到90%以上;当地出生的流动儿童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对本地流出儿童的管理:掌握本地常住儿童的流动去向,每季度1次对流出儿童进行随访、查卡、剔卡工作,对迁出的儿童记录在迁出一览表上,并出具06岁儿童迁出委托单。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组织对长期外出返乡的儿童进行查漏补种或者搜查外地的接种资料。,预防接种管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设备配置:计算机的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打印机:依据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动态(2009年第10期),国家免疫规划中心对目前各地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使用的“五款存折式打印机测试报告”中的综合评价:综合性能以中航信息的PR-b和爱普
15、生(EPSON)的PLQ20K为佳,得实的DS200次之。购买计算机和打印机时应最小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采购一个型号的设备。,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实现儿童预防接种个案化管理,为免疫规划工作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要求2005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的基本资料和接种记录均录入到“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预防接种管理,数据管理: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每次接种前对接种儿童的既往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每周对所有管理儿童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检查数据有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对有疑问的录入信息及时向
16、相关人员核实,确保录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数据安全管理: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由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保管。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完成每次接种的信息录入和上报后的当天,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并妥善保存。儿童预防接种个案的基本信息未经儿童监护人同意,不得向其他人员提供。,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预防接种管理,查验工作开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掌握辖区内托幼机构、中小学校数量及每年招生人数。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展接种证查验,收集、汇总学校查验接种证资料,查验率达到95%,及时对无证或未完成相关疫苗接种者发放补证、补种通知,及时进行补证、补种工作。,指导并掌握辖区内儿童入托、入
17、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开展查漏补种。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5%,补种率95%。,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管理,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实施,接种形式和服务周期接种前的工作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后的工作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有关规定注意事项,预防接种实施,接种形式分为固定接种门诊(点)和临时接种点。固定接种门诊(点)是指通过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符合接种门诊(点)的各项要求,定期开展疫苗接种的场所。临时接种点是指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或疫情防控的需要,达到固定接种点的基本要求,报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临时接种场所。一般适用于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接种门诊(点)应根
18、据责任区的人口密度、服务人群以及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立预防接种门诊(点),实行按日(周、旬或月)进行预防接种。接种门诊(点)实行日接种,每天应规定开展接种的时间;实行周接种应按周2、周4、周6或周2、周4进行接种;实行旬接种应规定每旬第一周的周2或周4开展接种;实行月接种应每月25日进行接种。,接种形式和服务周期,预防接种实施,确定受种对象: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接种记录(卡、证、簿),受种对象包括本次应种者、上次漏种者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中的未受种者。另外,主动搜索辖区内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受种对象,与本地儿童同样管理。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采取接种证预约、通知单、电话、
19、手机短信、网络、口头、广播、社区(村)公共卫生联络员通知等方式,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分发和领取疫苗:根据各种疫苗受种人数计算领取疫苗数量,做好疫苗领发登记。运输疫苗的冷藏包(箱),应根据环境温度、运输条件、使用条件放置适当数量的冰排。,接种前的工作,在确定受种对象后,通过各种方式通知儿童家长按规定时间到接种点接种。同时合理设置接种场所,做好接种前的疫苗、接种器材和接种门诊(点)消毒等准备工作。,预防接种实施,准备注射器材:按受种对象人次数的1.1倍准备相应规格的注射器材。自毁型注射器和普通一次性注射器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疫苗配发,领发时做好登记
20、。使用前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准备好喂服脊灰疫苗的清洁小口杯、药匙。准备药品、器械:准备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1000肾上腺素、注射器毁型装置或安全盒、污物桶等。接种场所设置:接种场所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并准备好接种工作台、坐凳以及提供儿童和家长休息、等候的条件。接种场所应当按照预诊(健康咨询)、登记、接种、留观、宣教等内容进行合理分区,确保接种工作有序进行。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在接种室(台)分别设置醒目的疫苗接种标记,避免错种、重种和漏种。做好接种前的消毒工作:在每
21、个接种日前对桌布、药匙、镊子、无菌干棉球、棉签、压舌板进行高压消毒。接种室在接种前后,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接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接种前的工作,预防接种实施,预诊登记,核实受种对象:登记人员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登记人员发现原始记录中受种者姓名,出生日期有误,应及时更正。对不符合本次接种的受种者,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解释工作。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在预防接种卡(薄)和接种证上记录。接种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年4月10吉林省社区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免疫规划部分 2012 10 吉林省 社区 预防接种 服务 规范 免疫 规划 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7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