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doc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广州市第十八中学 黄海涛一、教材分析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物理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主要表现为: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等。2、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的认识(深度的起点选取)。为了能解决上述2个方面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以实验为先导,从实验、理论及实践入手,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教学过程的设计: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让学生观察:盛水的塑料
2、瓶盖向外鼓起,用针在侧壁上扎孔后,水会从小孔中流出。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实验探究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堂上练习1,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实验探究2: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将课本上的14.2-2改成学生实验,器材由侧壁上开有小孔的饮料瓶改成(在饮料瓶的侧壁上不同位置戳上几个孔,得出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液体对容器的底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的压强的探究。学生实验:将一个底部和侧壁开有小孔的塑料瓶压入盛有水
3、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水会流入瓶子内。讨论后得出:液体的内部存在压强。引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在讨论结果的基础上用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实验:用U型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介绍压强计的使用方法:用手压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让学生看到形管的两边高度发生变化,即橡皮膜受到压强时形管的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也就是压强是通过形管的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差表现出来的)。然后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使学生看到同样的变化。即可用压强计来观察水对容器侧壁及容器底的压强。在讲清怎样使用U型管压强计测液体压强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堂上练习实验1、2进行实验,根据实验1、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通过实验归纳结论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相等;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液体内部压强只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无关。14.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难点:猜
5、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三、器材 薄塑料袋,玻璃管,橡皮膜,矿泉水瓶,压强计,盐水四、教学过程1、引入同学们游泳或洗澡时,在水下有什么感受?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学生描述感受并猜测原因)2、新课(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A、演示实验: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学生用手指触及其表面,感到有压力)。B、学生实验:让学生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口内;倒水前先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的情况(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倒水后又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并用大头钉在瓶口的各个位置扎孔,观察水柱的远近并进行猜想。C、小结: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
6、内部压强A、提问: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什么有关?B、学生提出猜想C、要研究力的大小我们用测力计,同样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我们实验室也有这样一种仪器叫压强计(出示压强计):构造(简介)使用(用手指按压金属盒,观察两管中的高度差)D、学生实验:观察压强计(结论: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也越大)(3)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A、学生实验:堂上练习实验1。(观察压强计两管中液面产生高度差,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有压强,而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学生实验:堂上练习实验2。(观察现象:U形管中仍有高度差,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C、演示实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液体 压强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70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