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分析.doc
《冲压工艺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工艺分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冲压工艺分析1.1材料的特性设计要求,零件图如图1-1所示。 该制件的材料为10#,用于制造汽车车身及受力不大的焊接件,具有较好的冲压性能。 生产批量:大批量材 料:10#材料厚度:t=2mm 图1-1表1-1牌号力学性能硬度HBS未经处理10#33520531551371.2零件结构零件简单、对称,比较适合冲裁。1.3尺寸精度分析由于图1-1未标注公差,属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经查金属的公差表,得尺寸的公差:,()1.4冲裁方案的确定1.4.1 分析制件的工序该制件可分两个工序完成:冲中间的四个孔;还有落料。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
2、工序模生产。方案二:采用落料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1.4.2方案的比较方案一 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故而不选此方案。方案二 复合模具生产的制件精度高,效率也高,但是该制件的凸模和凹模布置起来紧凑,不易布置其位置。方案三 条料在级进模中,一次冲裁可完成两个乃至十几个冲压工序。它与复合模生产的不同之处在于,条料是在凹模的不同位置上完成不同的冲压工序,因而形成冲裁的连续生产。级进
3、模有初始挡料装置级进模和侧刃定距连续冲裁模之分。由于模具能完成多道工序形成连续生产,生产效率很高,而且适于自动送料,故应用相当广泛。若采用该模具,制件的精度能达到要求,并且生产量也可满足要求。1.4.4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根据制件的特点,要求先冲孔,后落料,故凸模的设计尤为重要。本设计为多凸模冲模,要求冲孔凸模设计为台阶式,以保证凸模的强度。该制件材料厚度为2mm,故采用固定卸料板。2.必要的尺寸设计2.1排样的设计与计算由于该制件为圆形,采用无废料的排样方法是不可能做到的;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方法。2.1.1确定搭边值根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2-13,查得:搭边和数值(低碳钢),t=2mm
4、时,=1.2mm, =1.5mm。2.1.2确定条料的进距进距A: =50+1.2=51.2mm宽度B: = =mm2.1.3材料利用率材料利用率是冲压工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其计算可用一个进距内冲裁件的实际面积与毛坯面积的百分比表示: (2-1)式中 S1 一个进距内冲裁件的实际面积,单位mm2;A 送料进距,单位mm;B 条料宽度,单位mm。所以材料的利用率为: = =70%2.1.4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2-1所示:图2-12.2冲裁总压力的计算2.2.1 计算冲裁力(1)小凸模: =N21048.67N21.049kN(2)弧形孔: =25.258kN =32
5、5.258kN=75.774kN(3)制件的外圆: =N105.243kN2.2.2计算推料力:设凹模洞口的直壁高度h=6mm,材料厚度t=2mm,故卡在凹模内的零件数为: n=h/t=6/2=3。(1)圆形孔: =kN3.473kN(2)弧形孔: =kN 4.168kN =kN12.503kN(3)外圆: =kN17.365kN 则总的推料力为: =3.473+12.503+17.365=34.035kN2.2.3压力机公称压力的计算本设计采用刚性卸料,下出料的方式,故总的冲压力: =(21.049+75.774+105.473+34.035)kN=240.31kN 按照中国模具设计大典表1
6、8.4-22开式压力机初选压力机250kN。具体参数如表2-1。表2-1 压力机的参数公称压力(kN)发生公称压力时滑块距下死点的距离(mm)滑块行程(mm)行程次数(次/min)最大封闭高度(mm)固定台和可倾式封闭高度调节量(mm) 250 680 100 250 702.2压力中心的确定方法一:解析法,见如下图图2-2所示的坐标系,计算数值见表2-2。图2-2 建立坐标系表2-2 压力中心坐标值 弧线段长度(mm)弧线段的重心坐标 ()备注 X(mm) Y(mm)6.912124.043.427857.364 X,Y6.283 121.421 7.694 762.8885.655 1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冲压 工艺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6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