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应用.docx
《实验一--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应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实验一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及应用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及结构。 2. 学会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基本掌握其使用方法。 3. 观察各种干涉现象,了解它们的形成条件。二、实验仪器1. WSM-200型迈克尔逊干涉仪 一台 2. HNL-55700多束光纤激光源 一台 三、实验原理3.1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构造图1为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示意图。图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示意图仪器包括两套调节机构,第一套调节机构是调节反光镜1的位置。旋转大转轮和微调转轮经转轴控制反光镜1在导轨上平移;第二套调节机构是调节反光镜1和反光镜2的法线方向。通过调节反光镜1、2
2、后面的调节螺钉以及反光镜2的两个方向拉杆来控制反光镜的空间方位。在仪器的中部和中部偏右处,分别固定安装着分光镜和补偿片,其位置对仪器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切勿变动。在补偿片的右侧是反射镜2,它的位置不可前后移动,但其空间方位是可调的。反射镜1和反射镜2是通过金属弹簧片以及调节螺钉与支架弹性连接的,调节反射镜支架上的三颗调节螺钉,改变弹簧片的压力,从而改变反射镜面在空间的方位。显然,调节螺丝钉过紧或太松,都是不利于调节反射镜方位的错误操作。反射镜1在导轨上的位置坐标值,由读数装置读出。该装置共有三组读数机构:第一组位于左侧的直尺C1,刻度线以mm为单位,可准确读到毫米位;第二组位于正面上方的读数窗C
3、2,刻度线以0.01mm为单位,可准确读出0.1和0.01毫米两位;第三组位于右侧的微动转轮的标尺C3,刻度线以0.0001mm为单位,可准确读0.001和0.0001毫米两位,再估读一位到0.00001毫米。实际测量时,专心-专注-专业分别从C1、C2各读得2位数字、从C3读得3位(包括1位估读)数字,组成一个7位的测量数据,如图2所示。可见仪器对位移量的测定精度可达十万分之一毫米,是一种非常精密的仪器。务必精细操作,否则很容易造成仪器的损坏! 图2 关于M1位置读数值的组成方法3.2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的双光束干涉,其光路图如图3所示。G1的半透半反射膜将
4、入射光束分成振幅几乎相等的两束光(1)和(2),光束(1)经M1反射后透过G1,到达观察点E;光束(2)经M2反射后再经G1的后表面反射后也到达E,与光束(1)会合干涉。补偿板G2的作用是保证在M1A与M2A距离相等时,光束(1)和(2)有相等的光程。图3中的M2是M2镜通过G1反射面所成的虚像,因而两束光在M1与M2上的反射,就相当于在M1与M2镜上的反射。这种干涉现象与厚度为d的空气膜产生的干涉现象等效。改变M1与M2的相对方位,就可得到不同形式的干涉条纹。当M1与M2严格平行时,产生等倾干涉条纹。当M1与M2接近重合、且有一微小夹角时,得到的干涉条纹是等厚直条纹。图3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
5、本光路图由干涉原理可知,自M1和M2反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为 式中d为M1与M2的间距,为光(1)在M1上的入射角。当d为某一常量时,两光的光程差完全由倾角来确定,其干涉条纹是一系列与不同倾角对应的同心圆形条纹。其中亮条纹与暗条纹所满足的条件是: (k0,1,2,)当0时,光程差2d,对应于中心处垂直于两镜面的两束光具有最大的光程差。因而中心条纹的干涉级次k最高,偏离中心处,条纹级次越来越低。当M1与的M2的间距d改变时,干涉条纹的疏密就会变化。以某k级条纹为例,当d增大时,为了满足2d cosk的条件,cos必须要减小,因而角必须增大,所以此时第k级的位置必然向外移动。于是在E处,就可观察到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迈克 干涉仪 调整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6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