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史笔记.doc
《清代文学史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文学史笔记.doc(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绪论: 清代文学概说清代文学(清初中叶)的主要内容:清代文学绪论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第四章:聊斋志异第五章:儒林外史 第六章:红楼梦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第八章:清中叶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清代文学的范围清代(16161911),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1911年辛亥革命,共有国267年。历12帝,是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又一个王朝,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清代文
2、学一般认为有初、中、晚之分。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 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几朝 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1840年)前 晚期则指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灭亡。清朝晚期的文学一般认为已属近代文学的范畴。 一、 社会概况(一)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皇权,大清律、大清律例,程朱理学 ,八股取士, (二)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特别严酷。 清王朝是以异族身份入主中 原。前期民族矛盾尖锐,对汉人的抗清斗争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杨州十日”先后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案,各地抗清斗争延续到康熙22年(1683)
3、。随着经济繁荣,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官吏腐败,人民反抗不绝:天地会、白莲教、天理教等。(三)思想领域的斗争激烈。1.利用、控制、恩威并用的统治政策。 利用汉民族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来控制社会思想文化。以朱熹配享孔庙大成殿十哲之次,宋代理学为清代官方之学;对知识分子恩威并用。 恩:开博学鸿词科,编书、修史。从明史、康熙字典到古 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 威:大兴文字狱,如康熙二年“明史案”、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 等。2.民间先进思想的觉醒。 王夫之:“理欲皆自 然,有欲斯有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 黄宗羲:“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4、顾炎武:“保天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二、 清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1、 清初反浮求实学风、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文学社会功用的强调,使创作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关注国运民生。像遗民诗歌忧时伤世,“学人之文”论史求实,戏曲作品趋于雅正等。2、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乾嘉汉学之风日盛,给清中叶文学带来明显消极影响,出现严重滞化现象。如桐城派古文成为正宗, “肌理派”诗歌一时兴盛,历史小说重史轻文,“才学小说”炫学逞能,文学离其本质越来越远。3、 清中叶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的人文思潮,使袁枚“性灵说”诗论、诗作的构建,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解放、精神叛逆特色。而儒林外史、红楼梦中杜少卿、贾宝玉等新人形象,
5、则是人文意识觉醒的生动标志。三、 清代文学发展概况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郭绍虞文学批评史绪论)清代文学的总体特征1、 众体皆备,集历代文学之大成清代文学繁富、驳杂,蔚为大观: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依然兴盛;已呈弱势的诗、古文,已经衰落的词、骈文重新振兴;各类文体均有传世佳作。2、古典形态的诗、词、骈文再度辉煌 清诗 前期遗民诗人忧时伤世,关注国运民生,高扬抗清复明,多
6、以史诗般的内容和坚贞崇高节操而称重当时、影响后世。 诗坛大家在诗艺方面多所开创:吴伟业 “梅村体”,王士祯 “神韵派”。 清词 明清鼎革之际,变俗为雅,成为文人写心工具。“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领袖朱彝尊,独树一帜的纳兰性德,或尊苏、辛,或宗姜、张,或学南唐二主,各领风骚,在清初词坛号称“三大家”。 清代骈文 清初文人揭骈文复兴序幕,至乾嘉几与桐城古文抗衡,与当时政治思想专制、文化学术复古、汉学之风兴盛有关。 骈文作家多是渊博学者,哀盐船文的作者汪中,为骈文力争正统地位的阮元等。3、新兴的小说、戏曲空前飞跃,成就巨大 清代戏曲 明显雅化:传奇、杂剧均趋向文人化、案头化。 著名文人吴伟业
7、等寄托心曲的剧作,多以抒情性冲淡戏剧性,脱离舞台演出实际; 剧作家李渔则注重戏剧性,多用巧合、误会、制造生动情节。其闲情偶寄的编剧和表演理论,表明戏曲重心由“曲”向“戏”转移。长生殿和桃花扇显然是剧作家注重社会历史意识和戏剧性这两方面的产物。清代小说总体进入独创期拟话本结束了改变旧作的老路;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长篇小说纷繁多样: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英雄传奇水浒后传、才学小说镜花缘、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不朽巨著红楼梦。四、 清代的学术品格明末士人的空谈心性,不求实学,面对内忧外患,束手无策,导致国家破亡。以顾炎武、黄宗义、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对明亡的教训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弊端进
8、行了深刻的总结和反思。提倡经世致用之学。救时济世的实学,培养了清初学者重实证、归纳、考据的务实学风。康熙以后,文化高压和文字狱的盛行,使得文士人人自危,丢掉清初学者的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字训诂、名物考证、古籍校勘、辨伪、辑佚等文献整理工作之中,这一学术发展趋势在乾隆、嘉庆时期达到顶峰,形成代表清代学术品格的“乾嘉考据学”,乾嘉考据学在发展过程中还形成吴、皖两派,吴派主墨守,以惠栋为代表;皖派主求是,以戴震为代表。在皖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扬州学派,以汪中、焦循为代表,治学力主触会贯通。清代经学:嘉庆以后在常州地区出现了以庄存与、刘逢禄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讲微言大义,提倡经世致用
9、,并在道光以后终于取代考据学而成为时代的主潮。清代学术对象:清代文化学术形成广集大成”的时代特色,大型阁书的编纂、多样学术领域全面繁荣。文献整理带动了清代学术的繁荣,以经学研究为中心,旁及小学、音韵、天文、历算、地理、史学、佛学、典制、校勘、辑供、辨伪等,都取得了超越任何历史时期的学术成就。清代重要的诗文流派传统的文体诗、词、古文、骈文重新振兴起来,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著名的诗文流派有浙派、宋诗派、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桐城派、阳湖派、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等 他们或师唐,或法宋。五、 清代文学批评的发展清初的著名文论家有侯方域、汪琬、魏禧。他们不满明代复古派的“学古而赝”和性灵派的
10、“师心而妄” ,主张弘扬唐宋古文传统。康熙中后期,以方苞为代表的桐城派开始崛起,刘大魁和姚鼎,他们提出作文要义理、考据、词章合一,在作品论中提出了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等范畴,全面总结了古文写作的思想原则、艺术规律和艺术风格,建构以“义法”说为核心的桐城派古文理论体系。学术方法:乾隆以降,著名学者如钱大昕、袁枚、章学诚、阮元,均对桐城古文派进行过攻。经学家如戴震、段玉裁、焦循等,虽也讲义理、考据、词章的合一,但强调以义理、考据为本,以词章为未,着重于注经、论道的学术之文。清代词学理论:清代也是古典词学的成熟期,清初主要有阳羡派和浙西派,中期以后浙派由盛而衰,常州词派应运而生。阳羡派领袖
11、是陈维崧,他提出了“存经存史”的主张,要求提高词的文体地位,认为词可以像诗一样表现人感物而发的真性。浙派的代表是朱彝尊和厉鹗,论词标榜南宋,推尊姜夔、张炎,倡导醇雅清空,反对粗豪扩张也反对淫靡纤艳,主张诗词有别,诗可穷而后工,词则宜于歌咏盛世升平。常州派的代表是张惠言和周济,他们尊词体,崇比兴,区正变,把词推上“与诗赋之流同类”的正宗地位。清代小说戏曲理论:明末清初著名批评家金圣叹为清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他把西厢记、水浒传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相提并论,从而提高了西厢记、水浒传的文学地位。他还从人物塑造、结构布局、文学语言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民族特点与艺术规律,代表着
12、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较高水平。康熙、雍正以后,毛宗岗、张竹坡、冯镇峦、脂砚斋等为三国演义、金瓶梅、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古典小说所作的评点,加上金圣叹水浒传评点,这四大评点家成功的将传统的诗话、词话的评点优势向小说领域拓展,使中国古典小说美学成熟并且系统化。戏曲理论、批评:戏曲理论、批评方面,清曲话曲论,或谈创作、或研声律,或考曲目,或辑资料,或评论作家作品,或杂考戏曲故事,或论述表演技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清初李渔的闲情偶寄成就最大,从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等方面,具体阐述戏曲创作与表演的艺术规律。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 第一节 清代诗歌一、清诗的特点 (1)数量巨大。徐世昌晚清簃诗汇
13、收录诗人6l00多人,诗作27600多首。全唐诗收录诗人2000多人,诗作5万首左右。全宋诗诗人9000家,成书72册,作品总数未见统计。全清诗筹备过程中初步统计,有作品传世的作家远在10万人以上,其中女诗人就有两万家。 (2) 流派众多。清初有爱国派,尊唐派,宗宋派,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 (3) 诗体发展。叙事功能有较大开拓。大量新型乐府体、五七言体等长篇叙事诗,各种诗体的组诗,记事、抒情、写景,挥洒自如。规模宏大为“有诗以来所未有”。 (4)两大审美特色。一是重实;二是感伤。“重实”原于明清易代鼎革重创下的文人心态的被迫收敛;“感伤”原于民族耻辱
14、和个人情怀的压抑。前者看重宋诗的淳实,后者崇尚唐诗的缠绵,但清诗的宗唐宗宋并不像明人那么绝对,而是显出包容的胸怀,二者往往相互渗透,并非水火不容。 清初诗歌大致分期清初80年,诗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人: 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入仕诗人出处尴尬,多表现伤感情怀; 后期诗人: 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门户,与现政权和谐相处。主要有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以王士祯影响最大。二、 清初诗歌创作概况 1.清代诗歌最富成就的时期是清初时期,此期诗坛大致可分为易代之际和康熙时期两个阶段 。2.易代之际的诗坛: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遗民诗人: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
15、启蒙思想家及屈大均、吴嘉纪等为代表 。遗民诗人诗作特征: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坚强不屈的斗志,最富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为清代诗歌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入仕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为代表,人称“江左三大家”以及周亮工、曹溶等人。钱谦益是当时诗坛领袖,对于明清诗风的转变起了关键作用;吴伟业擅长七言歌行,“梅村体”在叙事诗中独具一格,风行一代。3. 康熙时期诗坛“国朝六家”:施闰章和宋琬年辈最早,并称“南施北宋”。施长于五言,风格温和,涉及民生疾苦;宋则擅写七言,诗风雄健,偏重个人境遇的描写和自我情感的抒发。比他们稍后的是王士禛和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16、。王士禛标榜神韵,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数十年,影响最大;朱彝尊早年诗作内容充实,多为唐调,后来转而学宋,以学力、才藻见长,为清诗中的浙派的领袖。并称为“南查北赵”的查慎行、赵执信可以说是朱、王对应关系的延续。就社会关系来说,查是朱彝尊的表弟,赵则是王士禛的甥婿。就诗学观点而言,查慎行在朱彝尊学宋的基础上公开标举宋诗,以苏轼、陆游为效法对象,气求调畅,词务清新,在清初学宋诗人中成就最高;赵执信则对王士禛的诗学理论不以为然,主张取法晚唐,自写性情,诗思清新峭拔,有时也伤于刻露。三、 清初诗歌明清之际,国家政权更迭,民族矛盾激化,唤起了汉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文人创作激情;以一大批遗民诗人为代表的爱国诗人
17、创作的抒写亡国之痛和爱民之情的爱国主义诗文,成为这一时期诗文的主旋律。1.清初遗民诗人及其作品。(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屈大均和吴嘉纪 其他遗民诗人)遗民诗人代表作家是以气节高尚而为后世敬仰的三大学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生平: (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清兵攻占南京后改名炎武。人称亭林先生。其事迹见清史稿卷481本传。有亭林诗文集、日知录传世,存诗四百多首。诗论: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天下”,有诗歌四百多首,反清复明、坚守气节是其主调。“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晚年治经,侧重考订文字,开清代朴学之风。内容:(1)拟古、
18、咏史、纪游、即景等都贯穿着抗清复明和坚守气节的中心主题,有不少诗篇描叙了易代之变给江南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抗清志士救危济亡的悲壮之举,具有鲜明的史诗色彩,如秋山、京口即事等;(2)也有些诗篇抒写了刻骨铭心的故国之思和坚决复国的豪情壮志,如海上、精卫等。风格:顾炎武继踵杜甫,诗歌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诗风沉雄悲壮,苍劲刚健,既有“风霜之气”,也有“松柏之质”,对转变明末清初的诗风起了一定的作用。 精 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 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 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 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 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 鹊来燕去自成窠。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19、,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作者35岁。时清兵占领北京已3年,江南抗清斗争也多次失败。明朝国势已去,清朝己立稳政权,大局已定。作者一介书生,虽回天无力,但反清复明矢志不渝,遂以精卫自比,作诗明志。精卫填海的寓言故事,千百年来以其不屈的抗争精神而为世代传颂。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深仇大恨志在必报、不畏艰难奋斗不息的精神。鲁迅“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题三义塔)陈毅“微石终能填血海,大军遥祝渡金沙。”(野营)都是用此典。顾炎武在清王朝江山已稳的形势下,以精卫鸟来托物兴志,抒写了自己与清王朝间的民族仇恨、对明朝的爱国之情和矢志不渝反清复明的斗争意志。借事抒怀,托物咏志,比喻贴切而又淋漓尽致,
20、是 其特色。全诗句式错落,语言质朴通俗,一问、一答、一叹,形式生动活泼、玲珑精巧别具特色。黄宗羲生平著作: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诗文推崇宋诗,强调书写现实,作品多抒写亡国之痛,怀念殉难亲友,反复表现自己身处逆境而不低头的抗争精神 。“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河?”(山居杂咏)“莫恨西风多凛冽,黄花偏奈苦中看。”(书事)无不贯穿浩然正气;文章笔锋犀利,说理透彻,原君是其代表作。著作: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诗文集南雷文定南雷文约南雷诗历。事迹见清史稿卷480本传。是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关心天下治乱安危,以学术经世。王
21、夫之生平:(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明崇祯时举人。学者称船山先生。一生坚持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战斗精神,贡献卓著,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有船山遗书100多种存世。事迹见清史稿480本传。 诗歌内容:(1)受楚辞影响,用香草美人寄托抒怀,如绝句。(2)表现“孤愤”是其诗突出的内容,如补落花诗、走笔赠刘生思肯、初度口占等。著作:船山遗书。吴嘉纪 (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江苏泰州人。是一介布衣,穷困潦倒,著有陋轩集。其诗内容充实,反映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绝句 挽船行过兵行,继承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歌传统,以深厚工力、质朴语言、白描手法、遵劲风格而特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代 文学史 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6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