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指南针设计.doc
《电子指南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指南针设计.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S.K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 科 毕 业 论 文毕业论文题目: 电子指南针设计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起 止 时 间: 2012 年 2 月 2012 年 5 月 摘 要随着科技发展,现代人愈发追求高效、快捷。传统的指南针所采用的是磁化指针和方位盘的组合方式,整个指南针系统从现实使用的角度上看,在指示灵敏度、便携性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本次的设计采用专用的磁场传感器结合高速微控制器(MCU)的电子指南针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所设计的系统,通过采用磁阻(GMR)传感器采集某一方向磁场强度后,传送至MCU控制器对其数据
2、进行处理并判断对应角度的结果,最后通过LCD显示屏显示出来。该系统通过实际测试,指南针模块精度达到1,能够在LCD上显示当前方位角度。关键词: 电子指南针 单片机 磁场传感器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rn people are chasing the convenience and efficiency. The traditional compass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agnetized pointer and orientation, in terms of t
3、he practical use of the compass system, there are certain disadvantages in the instructions sensitivity and convenience. And this decide can solve these problems by the using the special design magnetic field sensor combined with high speed micro controller (MCU) electronic compass. The design of th
4、e system, will collect a certain direction of the magnetic intensity by using the magnetic resistance (GMR) sensors, transmit to the MCU controller which can deal with the data processing and judge the results of the corresponding Angle, and finally display it through the LCD screen. After the pract
5、ical test, a compass module accuracy can reach 1 , and display on the current position of the LCD screen. Keywords: Electronic compass MCU Magnetic sensors目 录BACK PLACE1. 课题绪论11.1. 课题背景11.2. 课题目的11.3. 课题的意义21.4. 设计内容22. 模块方案的选择42.1. 方案一:PLC控制42.2. 方案二:51系列单片机43. 系统硬件设计63.1. 系统设计原理63.2. 系统总体结构63.3. 模
6、块电路设计74. 系统软件设计164.1. 系统主程序164.2. 信号采集程序164.3. 信号显示程序184.4. 越境提示程序195. 数据测试与结果分析206. 总结21致谢23参考文献24附录25系统总电路25系统程序26实物图37电子指南针设计1. 课题绪论1.1. 课题背景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古称“司南”。它代表着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更象征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由于生产劳动,人们发现了磁矿石,并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1。追溯指南针的始祖,
7、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其样子像只水勺,用天然磁石磨制面成,勺底为球面体,勺呈椭圆状,勺柄通体渐渐缩成柱状。为了确定方向,还配有一个“地盘”,它是铜质或涂漆木制盘,中央是平滑圆槽。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故古人称它为“司南”。司南,整个系统由青铜盘和天然磁体制成的磁勺组成,青铜盘上刻有二十四向。指南针作为四大发明之一,无疑让我们国人引以为傲,但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司南的许多缺陷也越来越明显,如,天然磁体资源有限并不易找到,在后期加工时又容易因为打击、受热等工序而失磁。也是因为这样,司南的磁性比较弱,而通过接触旋转而指明方向,需要它与地盘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会因转动摩擦阻力过大,而难于
8、旋转,影响指南效果。再者,司南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携带很不方便,使得司南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到近代,因工艺技术的发展,指南针体积逐渐减小,使得指南针的应用范围更是越来越广,军事、生产、日常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特别是航海上。但是,磁石式的指南针仍存在不足,如,易失磁性、制作工程繁琐、精确度不高等问题。1.2. 课题目的随着人们对指南针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指南针也由先前笨重的“司南”发展到现在的便携式的指南针。但其基本构造是没有改变的,都是属于机械的指针式,其指示的机械结构基本上没有改变,都是利用某种支撑使得磁针能够受到地磁场的影响而自由的旋转。由于机械的先天因素导致了指针式指南针在便携性、灵敏
9、度、精度以及使用寿命上都有一定的限制。由于国内外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磁传感器和专用芯片上的发展使能指南针的基本实现机理有了质的改变,不再是机械结构而采用了磁场传感器和专用处理器对磁场进行测量和处理后指示方向,这就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电子式指南针。电子指南针将替代旧的针式指南针或罗盘指南针,因为电子指南针全采用固态的元件,还可以简单地和其他电子系统接口。本次课题的电子指南针大部分功能是由单片机处理实现的。由于单片机具有体积小,控制功能灵活,造价低等优点,因此,迎合当今时代对指南针的迫切应用需求,设计出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指南针系统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1.3. 课题的意义本次毕业设计选择“基于
10、单片机的电子指南针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51系列单片机电路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应用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如今,电子指南针已经受到普及运用,其功能也越来越多。而本设计针对电子指南针的各个功能部件对电子指南针的关键部分做了详细的研究。电子指南针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单片机系统,了解其工作原理及其信号处理流程有利于研究更加复杂的嵌入式系统,特别是系统中来自国外的磁传感器及其信号的采集芯片更是有利于研究磁场传感器的实现机理,以便将此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同时为能将课堂与书本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设计出以系统简洁为目标的电子指南针系统方案,并能深入了解各种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用途
11、,能够灵活迅速地判断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学会独立设计电路,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并加强训练焊接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锻炼查阅、归纳和整理各种参考资料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亲自设计课题来训练我们大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和实践问题的技能,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激发我们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科研开发能力。1.4. 设计内容本文(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指南针的设计”,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操纵磁场传感器检测所处环境的磁场。系统核心技术是由单片机通过HMC5883磁场传感器(3轴罗盘)检测环境中得磁场强度的数据对身处磁场进
12、行判断,与程序设定的数据进行角度换算,通过磁场变化来测量所处方向的偏差,实现对指南针的判别方向功能,达到简化电子指南针系统的目的。2. 模块方案的选择2.1. 方案一:PLC控制采用可编程逻辑系统PLC控制。PLC是一种数字式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集成度高,工作稳定可靠,且外围接口多,编程方便,用户在硬件方面的设计工作只是确定PLC的硬件配置和I/O的外部接线即可,是专为工业环境下的系统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2。但其造价昂贵,大批量生产费用很高,不适用于
13、本设计电子指南针。故不选用此方案。2.2. 方案二:51系列单片机51系列单片机的优点之一是它从内部的硬件到软件有一套完整的按位操作系统,称作位处理器,或布尔处理器,它能进行位操作。它不仅能对片内某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某位进行处理,如传送、置位、清零、测试等,还能进行位的逻辑运算,其功能十分完备,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虽然其他种类的单片机也具有位处理功能,但能进行位逻辑运算的实属少见。51系列在片内RAM区间还特别开辟了一个双重功能的地址区间,十六个字节,单元地址20H2FH,它既可作字节处理,也可作位处理,使用极为灵活。这一功能无疑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为一个较复杂的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很
14、多分支,因而需建立很多标志位,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有关的标志位进行置位、清零或检测,以确定程序的运行方向。而实施这一处理,只需用一条位操作指令即可。51系列的I/O脚的设置和使用也非常简单,当引脚为低电平时,吸入电流可达20mA,具有一定的驱动能力。BACK本次设计的电子指南针,出于实用角度,设计目的在于要求体积小,并且功能完备,因此要求控制器体积小,以便能够在运用过程中实现便携性。51系列单片机具有体积小、编程灵活、外设多样、易于扩展等优点,可以实现多种控制功能,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路控制系统中。由于51系列单片机技术成熟,加上其多功能,低功耗等特点,能满足不同系统的应用需要。相比之下,51系
15、列单片机最大的优点就是生产成本低,市售价格便宜,操作简单,适用于小型电路产品开发,方便大批量生产以其为核心的设备,且都能满足电路系统的要求3。综上所述,本次设计采用51系列的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3. 系统硬件设计3.1. 系统设计原理地球的磁场强度大约为0.5-0.6高斯,并且具有一个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成份,它始终指向磁北。这是信号采集模块的基础,地球磁场可用图3.1中所示的双极模型来模拟表示。图3.1 地球磁场与真北模拟图北半球中地球磁场向下指向北方,在赤道处它水平指向北方,并且在南半球中向上指向北方。在任何情况下,地球磁场的方向始终指向磁北。而我们要应用的,正是这磁场中平行于
16、地球表面的分量4。在本设计的信号采集中,我们关键完成两个步骤:1)确定地球磁场的水平分量;2)纠正磁偏角。在本设计中,我们采用磁阻传感器来完成设计系统。磁罗盘通过测量地磁场水平方向分量确定磁北极方向并推算出其他方向。当罗盘水平放置时,传感器坐标系的X、Y轴在水平面内,X轴为前进方向,Y轴垂直于X轴向右,Z轴沿重力方向向下,从磁北方向顺时针到X轴的夹角即为方位角。地球磁场分量见下图3.2。图3.2 X、Y、Z坐标中的地球磁场分量3.2. 系统总体结构本系统为电子指南针的控制设计。电子指南针系统由主控制器、按键、磁场传感器、方位显示等几大模块组成,由程序控制实现方位测量的磁场感应与角度换算。系统组
17、成结构如图3.3所示。BACKMCULCD显示屏开关控制三轴磁阻输入控制越境提示图3.3 电子指南针系统组成本系统实现了对身处方位的方向的测量。系统可分为四个模块:电源模块、主控芯片模块、信号采集模块、数据输出模块。整个系统中前端的磁阻传感器负责测量地磁场的大小并将磁场的变化转化为微弱的电流的变化,专用的磁场测量芯片负责把磁阻传感器变化的电流(模拟量)转换成微控制器可以识别的数字量然后通过芯片内部的I2C总线上传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将表征当前磁场大小的数字量按照方位进行归一化等处理后通过直观的LCD进行方位显示5。整个系统中只使用小部分I/O口,预留了部分I/O接口,使整个系统功能得到进一步的
18、扩展(如,添置GPS全球定位功能等)。3.3. 模块电路设计3.3.1. 电源设计方案一:电源模块是为整个电路系统提供能源和动力的重要保证。一般的直流稳压电源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等几部分组成。整流电路采用4007二极管整流桥对正弦波进行全波整流。滤波电路为滤除高次谐波,让电流波形基本平稳。稳压电路采用78系列的三端稳压管以保证输出更加稳定的直流波形。稳压电源工作原理图如图3.4所示。图3.4 稳压电源工作原理示意图用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6。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78或
19、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如7806表示输出电压为正6V,7909表示输出电压为负9V。而本设计所使用的7805即输出电压为正5V。图3.5 7805引脚图本机电源采用输出+5V和+3.3V,分别用于提供电子电路工作电源和磁感电阻芯片驱动电源。先使用交流变压器将220V市电降压至15V,经过二极管整流桥整流、电容滤波和稳压管稳压,能输出稳定的直流5V和3.3V电压。驱动单相交流电机的电源是从220V电源线引入控制电机的电磁继电器结点,以实现电机动作的控制。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6所示。图3.6 稳压电源模块方案二:鉴于本设计电子指南针主要应用于户外,故补充设计携带性
20、较强的电源系统,基于携带方便,方案二电源选用干电池,生活中最为常见的1.5V干电池,通过串联4节干电池获得6V直流电源,然后使用电阻串联分压,分别产生5V及3.3V电源。电源控制:本设计系统基于实际实用考虑,电子指南针工作不为24小时,故加入电源控制系统,使用开关串联在5V电压输入与系统VCC线路中,在开关闭合时,系统正常工作并有发光二极管LED点亮提示。图3.7 电源控制电路3.3.2. 主控芯片电路设计本设计使用STC89C52作为主控芯片,它是一种带8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檫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OMOS8的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该器件采用ATMEL搞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
21、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STC89C52单片机有4组8位的可编程I/O口,分别位P0、P1、P2、P3口,每个口为8位(8根引脚),共32根。芯片的封装与引脚排列如图3.8所示。STC89C52主要功能如表3.1所示。表3.1 STC89C52主要功能兼容MCS51指令系统8K可反复擦写Flash ROM32个双向I/O口256x8bit内部RAM3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中断时钟频率0-24MHz2个串行中断可编程UART串行通道2个外部中断源共6个中断源2个读写中断口线3级加密位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软件设置睡眠和唤醒功能图3.8 STC89C52引脚排列与引脚功能系
22、统控制使用的STC89C52单片机,时钟晶振使用12MHz,并设计有上电自动复位和按键手动复位电路。RST引脚是复位信号的输入端。复位信号是高电平有效,其有效时间应持续24个振荡周期,即二个机器周期以上。若使用频率为12MHz的晶振,则复位信号持续时间应超过2us才能完成复位操作。上电自动复位是通过外部复位电路的电容充电来实现的。这佯,只要电源Vcc的上升时间不超过1ms,就可以实现自动上电复位,即单片机接通电源就成了系统的复位初始化7。STC89C52在系统中的工作电路如图3.9所示。图3.9 STC89C52电路原理图单片机的按键手动复位有电平方式和脉冲方式两种。其中,按键电平复位是通过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 指南针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6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