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道路运输十二五规划.doc
《渭南道路运输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渭南道路运输十二五规划.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渭南市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渭南市道路运输管理处二一年五月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公路交通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公路交通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切实做好道路运输“十二五”规划工作,渭南市运管处在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专题调研工作,结合“十一五”规划执行评估工作,深入分析“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和交通发
2、展的形势及要求,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探索“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挑战,特制订渭南市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旨在明确新时期行业发展任务,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提出道路运输工作重点,指导“十二五”道路运输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2道路运输业发展现状和评价2.2.1“十一五”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1)运输能力增长迅速一是客货运力稳定增长,结构趋于合理。截至2009年底,全市拥有营运车辆87266辆,其中营运客车2727辆(不含出租车),客位数54706座,分别比2005年末增长48%和30%;载货汽车22432辆,吨位数212722吨,分别比2005年末
3、增长140%和287.4%。营运班线高级、中级客车达到938辆占总客车数的34.4%。营运载货汽车中,普通载货汽车21881辆,专用载货汽车551辆(含危险货物运输车辆524辆),分别占97.54%、2.46%,在普通载货汽车中,8吨以上重型货车9575辆,占43.76%,48吨大型载货车2190辆,占10.01%,中型载货汽车4247辆,占19.41%,小型货车5869辆,占26.82%,大吨位、低能耗货车比重逐年上升。二是道路客货运输量逐年增长,优势地位明显增强。2009年,全市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865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66672万人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89.3%和66.7%;完
4、成公路货运量7427万吨,货物周转量2100164万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166.3%和574%。三是运网密度提高,班次密度增加,网络布局更加合理。目前,全市已开通客运线路593条,平均日发6293班次,分别比2005年增长18%和37%,其中跨省线路52条,占总线路数的8.8%,平均日发109班次;跨市线路160条,占总线路数的27%,平均日发1020班次;跨县线路138条,占总线路数的23.2%,平均日发678班次;县境内班线243条,占总线路数的41%,平均日发4486班次。中短途线路发展迅速,市境内班线从2005年的291条增加到目前的381条,增长31%。 开通了高速直达客运线
5、路29条。全市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6%。通过规划指导、政策引导、行业监管、市场运作等机制,道路运输市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进程正在加快,白水“三农快客”经营模式为全省破解通村客运向纵深发展难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依托高速公路发展的跨省、跨市高速客运、依托国、省道公路发展的跨市和市内跨县快速直达旅客运输以及依托县乡公路、通村公路连接县城与建制村的农村客运的三级客运网络基本形成。(2)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渭南市县两级运管机构从行业发展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统筹安排,及时调整规划,抓住部、省投资农村客运站场的有
6、利时机,加快建设速度,通过不断地努力,“十一五”期间站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截止2009年底,全市等级汽车客运站达到105个,其中一级站1个(新建),二级站13个,四级站8个,五级站68个(新建),简易站 15个,比2005年末增加了52个,新建农村客运招呼站点1536个,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市客运站点网络布局;货运站场34个,其中二、三级站各1个。累计完成汽车(客运)站场建设投资约9800万元。(3)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渭南市运管机构始终以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企业改革步伐,道路运输企业逐步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迈进。通过政策引导和制
7、度规范,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全新经营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输经营主体,运输经营业户“多、小、散、弱”的局面得到了明显改观,运输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截止2009年末,全市道路客运经营业户已由2005年末的68户重组为 38户,户均营运车辆72辆,挂靠客车占全市客车总数的比例下降至39%;货运经营业户由2005年末的50397户调整为目前的37534户,其中拥有500辆以上车辆的企业4户,200辆以上车辆的企业22户,100辆以上车辆的企业51户。初步实现了道路客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和规范化运营,改变了道路运输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目前,全市共有二级资质
8、客运企业1户,三级资质客运企业7户,三级货运企业3户。运力结构不断优化,客车舒适性、安全性日益提高,中、高级客车占总量的比例由2005年末的20%提高到目前的34.4%;货运车辆向重型化、厢式化、专业化发展,专用车辆和重型货车的数量由2005年的2295辆发展到目前的10126辆;道路运输经营方式、服务产品日趋多样化,“三农快客”、城际客货快运、现代物流服务、汽车租赁、4S连锁维修等新型服务方式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服务需求。(4)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组建了渭南市运管处信息服务中心,研发并使用了政务网、综合业务网、物流信息网及GPS监控系统。市县两级运管机构联网
9、办公,信息资源共享,在市处建立了GPS二级监控中心,在县运管所和各客运企业共设立了41个GPS三、四级监控分中心,在全部营运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上共安装GPS车载终端2655台,GPS在行业监管、安全运行、远程调度、货物配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市共发展物流信息用户360户,为货运企业免费安装货运信息服务软件,为车找货、为货找车,极大地提升了货运组织化水平,增强了节能减排效果。“十一五”期间信息化研发、推广、应用工作一直位居全省各市处之首。(5)道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和相关业务服务水平普遍提高 从2002 年起在全市汽车站开展了星级服务活动,要求汽车站在完善功能设施、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
10、平、加强安全管理、规范站务流程等方面达到了相关标准,为广大旅客提供了优质服务。先后共有5家客运站被授予四星级汽车站。从2006年起,全面推行客运企业和汽车客运站质量信誉考核制度,推动企业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和加强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企业在客运线路许可、服务质量招投标和汽车客运站建设项目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依据。2007年我市制定并实施了渭南市营运客车百分制考核办法,建立评优和有效退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道路旅客运输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6)运输生产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在道路运输监督管理中,渭南市各级运管机构坚持强化源头监管,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陕西省道
11、路运输管理条例、客规、货规和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等配套规章的宣传贯彻工作,本着集中整顿和日常监管并举的原则,以打击黑车等非法经营为重点,统一部署,扎实推进,经过坚持不懈地治理整顿,守法经营、文明服务的道路运输生产秩序保持良好(9)道路运输业法制建设显著增强 渭南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运”的思想,认真梳理行业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仔细筛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在广泛深入贯彻国家有关道路运输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同时,积极出台各项具体实施方案和指导性意见,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道路运输法规体系,确立了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管理制度,行业管理步入了法制
12、化、规范化的轨道;结合普法教育广泛学习法律知识,重点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全系统深入进行法制教育和执法培训,规范执法行为,使道路运输执法主体的执法水平明显提高,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得到增强,这些都将成为道路运输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4.1指导思想“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行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提高运输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效率,努力做好“三个服务”,紧紧抓住国家发展大交通、大运输、大物流的战略机
13、遇期,充分发挥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实现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与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开拓创新、强化监管、提升服务”,努力推进我市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高效安全、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道路运输保障。4.2发展思路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高道路运输基础设施、运力装备水平,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紧紧围绕“三个服务”
14、、坚持“四个理念”、抓住“四个环节”突出“四个创新”、实现“三个转变”、体现“两个倾斜”。-“三个服务”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四个理念”是以人为本、好中求快、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四个环节”是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强化行业管理。-“四个创新”是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三个转变” 是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单一运输方式独立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
15、。-“两个倾斜”是向落后地区和偏远山区倾斜、向公益性强的项目倾斜。 4.3发展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把以人为本作为道路运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运输需求作为道路运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新时期个性化、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不仅要提供经济、高效、可靠和便捷的运输服务,还要保证公平共享,惠及全社会。珍视生命,把保障运输安全放在首位,使人文关怀、人性化服务贯穿于运输生产和运输管理的始终。-好中求快原则。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既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在确保发展质量的前提下讲求发展速度,既重视发展速度更注重行业自身发展能力培养,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16、,做到既快又好、好中求快。促进道路运输发展速度、结构质量以及效率效益的全面协调和又好又快发展。-市场化原则。进一步扩大道路运输市场对内对外开放程度,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道路运输业,鼓励企业向外拓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完善综合管理手段,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有效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实现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的公平与正义,消除市场壁垒,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培育统一开放、充满活力、竞争有序、安全诚信的道路运输市场环境。-路运
17、并举原则。牢固树立“公路建设是基础,发展运输是目的”的思想,坚持“路运并举”的原则,力争路修到哪里,车就通到哪里,实现公路建设与道路运输的良性互动。统筹干线运输与农村运输发展,提高道路运输覆盖面和通达深度,实现道路运输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创新原则。继续坚持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实现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坚持以理念创新、政策创新破解行业发展难题。深化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适应管理职能的转变,破除一切阻碍道路运输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道路运输业重大、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力度,加强先进管理技术、新型运输方式和新型运输设备的引进推广,加快道路运输业信息化
18、建设,用信息化的发展进步带动产业升级,提升道路运输综合竞争力。-稳步推进原则。道路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经济社会要发展,道路运输必须率先发展、率先突破,但发展必须立足于行业现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抓好试点,稳步推进,既要优先发展、适度超前,又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依法治运原则。着力推进道路运输业法制建设,继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增强全行业法制意识。全面贯彻道路运输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畅通道路运输行业行政救济渠道,推进道路运输管理法制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全面、协调
19、、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继续加快行业基本建设的同时,必须着力强化运输服务、支持保障和行业文明等其它方面,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较快发展。协调道路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协调道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城市交通的发展,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协调道路运输内部不同领域的发展,增强发展能力;统筹地区间、城乡间运输发展;统筹国内与国际运输,实现道路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4规划发展目标4.4.1总体发展目标“十二五”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道路运输业基本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建立起运输供给能力充裕、站场设施基本完善、运输网络布局合
20、理、运输产业结构合理、运输法规体系完善、运输管理体制健全、市场监管科学规范、运输生产安全高效、信息化程度高、运输服务质量优良的比较完善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道路运输服务体系,完成从数量扩张向数量与质量提高并进、从粗放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环保节约型发展的转变,基本实现道路运输产业现代化。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基本适应“三大区域经济圈”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4.4.2发展指标解读1.道路运输供给能力目标运输量发展水平。2015年,预计全市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428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739300万人公里,货运量达到11200万吨,货物周转量4048020万吨公
21、里(略高于预测值),“十二五”期间,四项指标年均增长率依次为7.5 %、7.1%、6.3%和6.77%。运力发展水平。到2015年末,预计全市营运载客汽车达到 3100辆,其中,高级、中级客车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营运载货汽车达到74378辆,其中,重型货车、专用车辆、集装箱货车的比例分别达到60%、15%和3%以上。运输网络建设水平。运输网路覆盖面和通达深度不断提高,网络布局基本合理。由场站基础设施组成的实体网络、由运输线路和营运车辆共同组成的营运网络以及由各种运输资源信息组成的信息资源网络等三大网络逐步完善并得到优化,为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建立
22、和完善渭南市“三级、四层”道路旅客运输网络,即:建立以西禹、西潼和渭蒲高速公路为载体,主要从事从各县(市、区)通往西安和跨省、跨市经营的第一层高速快客班线网络;完善和优化以纵横两条国道(G108、G310)和两条省道(S106、S201)为载体,主要从事各县(市、区)通往渭南和各县(市、区)之间的第二层快速干线旅客班线网络;发展和完善依托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从事各县(市、区)域内由县城通往乡镇的第三层客运网络和乡镇到乡镇之间、乡镇到周边建制村及建制村之间的第四层农村班线网络。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发展水平。构建和完善指挥协调的道路运输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运行机制。建成市、县两级
23、应急信息平台,突发事件监测水平和预警能力进一步加强,组建专兼结合的应急保障队伍。“十二五”期间,形成拥有150辆应急运力、信息通畅、反应迅速、能力充沛、保障有力并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体系,保障国家重点物资、战略物资、抢险救灾物资的运输以及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的旅客运输任务,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正常。道路运输市场化水平。“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实现道路运输市场机制健全,市场规律和资源配置作用充分发挥,运输市场结构趋于合理,场站和信息服务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运输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监管体制完善有效,道路运输市场全面实现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安全诚信的
24、发展目标。2.道路运输服务水平目标运输安全质量。依照国家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运输条例、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等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运管机构安全监管责任,逐步建立起职责清晰、监督有力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强化源头安全管理为重点,落实“三关一监督”职责,坚持“四证一牌一单”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对客运企业及危货运输企业建立安全管理档案和安全质量考核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对营运车辆实施安全管理和经营行为监督。“十二五”期末,要使全行业运输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安全规章制度基本完善,安全监管责任明显加强,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渭南 道路 运输 十二 规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6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