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管用办法.doc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管用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管用办法.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转发大厂回族自治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的通知录入:党政办 信息来源:大厂回族自治县陈府乡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08-6-1 15:10:23各党支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使用管理,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综合效能,现将中共大厂回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大厂回族自治县发展改革局、大厂回族自治县财政局制定的大厂回族自治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办法(试行)转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陈府乡委员会 2008年5月24日 大厂回族自治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
2、党员干部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的功能,参照廊坊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大厂回族自治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办法。 第二条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工作、活动的综合阵地,是广泛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主窗口,是党员教育和科技培训的主阵地,是党的农村政策宣传和科技普及的主课堂,也是为群众提供文化、教育、娱乐等公益性服务的主平台。 第三条 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村级配套组织的职能作用,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是顺利开展农村基层各项工作,促进农
3、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四条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坚持八项原则,即:坚持管建并举、规范管理、综合利用、自我发展、完善机制、服务群众、运转有序、注重效益的原则,做好七项经常性工作,即夯实基础设施、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室内外设置、做好卫生保洁、强化安全管理、坚持轮流值班、收集整理档案。建立规范的学习、办公、服务和值班秩序,塑造村级组织和村街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良好形象,提高村级组织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村级组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章 设施配套 第五条 每个建制村都要拥有符合基本工作和活动需要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每个活动场所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90平方米
4、;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要根据村街实际,优先利用闲置资产,避免重复投资。新建项目选址要结合新农村规划,应选择在人口分布较为集中且通水、通电、通路的位置,既要适应村级现状,又要为建设村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事业预留发展空间,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齐全。县委组织部负责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总体协调工作,乡镇党委负责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 第六条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充分体现“一室多能”,方便群众参与各类活动。按照“布局整齐、摆设规范”的要求,一般应建有“五室三站一栏一场所”(即党支部办公室、会议室、党团员活动室、综治调解室、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
5、站、远程教育站,党务村务公开栏、文体活动场所),具备必要的办公、会议、培训、服务、活动等功能。活动场所可以一室多用、一所多用,但应标识明显,设施整齐有序,方便服务群众。有条件的村要把活动阵地建设与经济合作组织办公室等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指导和带动作用。 第七条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内布置要简洁明快,实现九有九上墙的标准,即:有各种标志牌、“两委”公章、广播电话、远程电教设施、桌椅柜架、报刊音像等学习资料、职责任务、规章制度、工作和活动记录(台账);党旗国旗上墙、入党誓词和党员权利义务上墙、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条例上墙、“一制三化”工作机制上墙、村级组织体系设置上墙、党员“三定三评”上墙、发展
6、党员工作流程上墙、农村干部“五带头、十不准”上墙、村街经济发展规划和小康建设目标上墙。有条件的可添置微机等现代办公设备。 第八条 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大门口两侧悬挂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标示牌,右侧为“中共村支部委员会”,左侧为“村村民委员会”。党支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其它村级组织如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连等制作合适尺寸小标示牌悬挂其办公室门口左上方。标示牌材质根据村街经济发展情况确定,可选用木质或金属材料。木质材料村党组织标示牌为白底红字,村委会标示牌为白底黑字;金属材料村党组织标示牌为金底红字,村委会标示牌为金底黑字。标示牌的尺寸要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门口的大小相协调。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标示牌的字体统
7、一用“方正大黑简体”。标示牌由乡镇党委统一制作,于2008年6月15日前完成。 第九条 场所外围根据实际情况可砌围墙(砖墙或透视墙),也可直接与室外广场相连,形成开放式阵地。要在醒目位置设制固定的党务、村务公开栏,并及时更新内容。 第十条 庭院建设要结合实际,进行必要的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做到整洁、美观、大方。 第三章 资产管理 第十一条 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及办公设施是国有资产,使用权归村集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侵占,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坚决防止随意出售、出租、抵押、变卖活动场所等现象的发生,确保活动场所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原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没有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等有效
8、证件的,2008年10月底前要补办齐全。 第十二条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等法律文书,由县委组织部统一保管,复印件由乡镇党委和村街“两委”存档,并建立活动场所的图片或影像档案。处置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及办公设施,应当比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任何部门不得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财产封存或判罚将其抵顶债务。 第十三条 建立活动场所固定资产台帐和物资、档案登记簿,记载其名称、数量、金额和维护情况等内容,做到帐物相符,并向党员群众公开。固定资产台帐由乡镇党委负责管理,报县委组织部备案。村党组织、村委会换届或主要村干部调整时,由乡镇党委
9、、政府监督办理交接手续,编制交接清单,由交接人双方、监督人签字后存档备查。 第四章 日常维护 第十四条 村党组织、村委会要建立村干部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负责做好活动场所的防火、防盗和卫生清洁工作,为方便群众办事、接待来访、调解矛盾、处置突发性事件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正常运转和使用。 第十五条 加强活动场所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要确保主体结构完好、门窗设施齐全、广播电力系统正常、院落道路通畅,保持其良好的使用状态。乡镇党委和村街可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门用于活动场所的日常修缮维护。 第十六条 在坚持经济适用的前提下,结合村街实际,有计划分步骤地对面积小、房屋较陈旧和配
10、套设施不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和修改扩建,进一步提高活动场所标准,健全服务群众的综合功能。 第五章 阵地使用 第十七条 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干部活动的中心。活动场所是村党组织、村委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学习、工作、活动的重要阵地。村党组织要利用活动场所,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党员经常性教育、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活动,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第十八条 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村民议事的中心。完善落实“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11、“一事一议”等制度,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到活动场所参加干群恳谈例会、民主议事会、民主听证会等活动,让群众说事、议事和评事,推进村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第十九条 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便民服务的中心。鼓励各涉农部门(单位)和乡镇站所依托活动场所,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信息、司法调解、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合作医疗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延伸服务链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群众增收。 第二十条 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农民培训的中心。依托活动场所,采取开办农民夜校、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等办法,加强农民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融农业实用技术、科技、教育、法制、卫生
12、等为一体的教育培训阵地,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第二十一条 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中心。活动室、图书室等场所要经常向党员群众免费开放。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村风,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条件的要积极建设文化大院、文化广场。 第二十二条 建立健全活动场所工作和活动档案,建立使用台帐,每次活动要有详细记载。禁止开展封建迷信和赌博等各类非法活动。 第六章 管理责任 第二十三条 村党组织书记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活动场所的管理使用、设施设备的维护维
13、修以及活动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负责。 第二十四条 县委组织部、县发改、财政部门要负责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的指导。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监管,及时发现解决场所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县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对出现资产流失、设施损坏、占用设备、开展非法活动、长期闲置不用等情形的,要进行通报批评,视情况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县委组织部将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使用,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对活动场所资产和管理、使用情况核查一次,并进行备案。乡镇党委要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纳入对村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 第七章 附
14、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共大厂回族自治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行。滁州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日常管理,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作用,根据省委组织部转发关于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0825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指上级政府和村集体投资兴建,供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村级组织日常办公、党员或群众集中活动的场所,包括主体建筑、附属设施、场坪及办公用具等。 第三条 全市每村都要建设一个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配套、设施
15、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选址应当符合经批准的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第二章 产权确认 第四条 凡使用集体土地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活动场所的房屋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归村级组织拥有,并依法办理批准手续。 第五条 凡有乡镇以上(含乡镇)财政(含党费)和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部分或全部投入配备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设施,其所有权归国家和村级组织共有,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办理土地证、房产证。第三章 设施配置第六条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具备“四室”功能,即:村党组织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一室多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 第七条 要不断完善活动场所的配套设施,通向活动
16、场所的道路要硬化。外围环境要干净、卫生、整洁。有条件的地方,要安装体育器材、修建篮球场等。活动场所门口要设置旗杆并升挂国旗,悬挂村党组织、村委会匾牌。旗杆、国旗由县(市、区)统一购置安装。匾牌制作内容、大小规格、字体颜色及悬挂方式以县(市、区)或乡镇为单位统一规范。 第八条 活动场所设置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栏。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科普宣传栏和信息公布栏。公开栏要在活动场所醒目位置单独设置,做到美观实用,方便群众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党务村务和有关科普知识。第九条 活动场所内部要配置必要的桌椅、图书杂志、文件资料柜以及电视机、影碟机等远程教育设备,并确保网络畅通。“四室”要设门牌,党员活动室墙面要悬挂
17、党旗。村党组织、村委会有关制度,为民服务代理内容及程序,村党组织承诺事项等要上墙。要建立村级组织基础档案和各类登记簿册。“四室”的门牌、制度框等内部配设的制作材料、大小规格、字体颜色及悬挂方式以县(市、区)或乡镇(街道)为单位统一规范。 第十条 面积较大、具备条件的活动场所,要将党员服务站(点)、卫生室、计生服务室、警务室、阅览室等纳入其中。要积极引导,把农村超市等其他服务设施尽可能建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周围。活动场所功能设置不合理的,要及时进行调整。第四章 日常使用 第十一条 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要不断拓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综合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活动场所建成为村里开展办公议事、党员活动
18、、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等工作的主阵地,努力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培训”,努力实现便民、利民、为民目标。 第十二条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党务公开栏、村务财务公开栏和科普宣传栏等要定期更新,确保公开及时、内容真实、宣传有力。 第十三条 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要依托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党员活动中心,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远程学习、网上培训和信息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传达政策、传递信息、传授技术、传播文明的功能。 第十四条 村级组织要将活动场所的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设施定期向党员和群众免费开放,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依托开办农民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活动 场所 管用 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53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