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用详细施工组织设计(含附表).doc
《投标用详细施工组织设计(含附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标用详细施工组织设计(含附表).doc(1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标段XX路施工组织设计为圆满完成XX标段XX路市BT方式建设工程,根据BT建设工程招标文件,在认真阅读和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及对施工现场作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公司的BT方式建设经验,以信守合同、确保工期和质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优质高效文明施工为指导思想,编制本BT方式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施工,重点检验批重点安排,特殊部位特殊考虑,并结合工期和工程实际进行统筹,尽量做到现场布置合理,方案切合实际,施工组织科学,以便为优质高效安全的完成该工程奠定基础。一、编制依据、范围和原则 1、编制依据: XX标段XX路BT方式建设工程招标文件;X
2、X标段XX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现场考察资料; 招标文件规定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 我单位拥有的机械设备状况、技术力量、施工能力、现场实际情况和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2、编制范围: XX标段XX路道路工程所界定的工程,工程包含XX路东路(南段、北段)和XX路西路(南段、北段),设计全长约5600米。 3、编制原则: 遵照施工图纸、技术规范、现场实际情况、我单位实际情况和业主要求; 做到统筹安排,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均衡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尽量缩短工期;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作业水平。 采用项目法施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达到安全
3、、文明、高效。二、工程概况(一)、概述本工程XX标段XX路道路工程,工程道路全长约5600米,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35米,包含XX路西路和XX路东路,本次投标范围为该区段内设计图中所含路基工程、路面工程(主车道、慢车道、人行道、分隔带)、桥涵通道工程、排水工程(雨水管道、污水管道)、交叉工程、交通工程等项目。(二)、道路工程(路基、路面)1、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行车速度及设计年限XX路西路南段为城市次干道级、XX路西路北段为城市次干道级、XX路东路北段城市次干道级,以上XX路包含段落规划红线宽度为35m;XX路东路南段为城市主干道级,规划红线宽度为50m;XX路全段设计行车速度为:50公里/
4、小时;XX路全段地震烈度:度。XX路全段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2)、荷载标准XX路全段路面标准轴载:BZZ-100KN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载。(3)、车道及人行道宽度、横向坡度、XX路西路(南段、北段)、XX路东路北段路段机、非混合车道宽度:24米(双向); 车道横坡自道路中心线向外采用1.5%,双向坡;两侧人行道单向横坡2.0%,坡向道路内侧。、XX路东路南段路段机动车道宽度:24米(双向);路段非机动车道宽度:单侧5.0米,双侧10米;路段绿化带宽度:单侧2.5米,双侧5米;路段人行道宽度:单侧5.5米,双侧11米;机动车道横坡自道路中心线向外采用1.5%,双向坡;非机动车道
5、单向横坡向外采用1.5%;人行道单向横坡2.0%,坡向道路内侧。2、平面设计XX标段XX路道路工程中心线与规划中线一致,其中XX路西路南段起点接某路南侧行车道,桩号K0+011.5向南跨过藕塘、鱼塘、湖区,工程终点XX路东路西侧行车道边,桩号为K2+315.793,路线全长为2315.793M,XX路西路南路全线有一处平曲线,平面控制点有4个,所有交叉口采用平交形式,道路与某路交叉口向两侧进行拓宽各增设一个加宽车道,与XX路东路南段交叉口增设一条3.5m右转拓宽车道。道路全线均按无障碍进行设计,同时在道路沿线相应位置处设置有横路管线。XX路西路北段起点接某路北侧行车道,桩号K0+011.5向北
6、水稻田、象骨港渠、藕塘、鱼塘,工程接某路路南侧行车道边,设计终点桩号为 K1+131.468,路线全长为1131.468M,XX路西路南路全线有一处平曲线,平面控制点有4个,道路全线均按无障碍进行设计,同时在道路沿线相应位置处设置有横路管线。XX路东路北段南起某路南侧行车道,桩号K0+011.5;北接某路路南车道,终点设计桩号K1+227.166,道路桩号全长1227.166M,全线为直线,平面控制点4个,所有交叉口采用平交形式,道路与某路交叉口向两侧进行拓宽各增设一个加宽车道,其它设置信号灯控制系统的交叉口方向均向右侧拓宽,增设一条右转车道,道路相应位置处均进行无障碍设计,同时在道路沿线相应
7、位置处设置有横路管线。XX路东路南段北起某路南侧行车道,桩号K0+011.5;南接兴港路路南侧车道,终点设计桩号K1+445.156,道路桩号全长1445.156M,全线为直线,平面控制点4个,道路相应位置处均进行无障碍设计,同时在道路沿线相应位置处设置有横路管线。3、纵断面设计XX路道路纵坡设计充分考虑XX标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道路纵断面在具体设计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以设计与相应道路交点高程;2.沿线地形地物以及方便人们生活和工作出行的要求;3.满足道路排水要求及城市防洪排涝要求;4.满足技术规范要求。依据上述前提,XX路西路南段全线道路最大纵东路坡0.3%,最小纵坡0.2%;X
8、X路西路北段全线自北向南0.15%的下坡;XX路东路南段最大纵坡0.66%,最小纵坡0.299%;XX路北段最大纵坡0.306%,最小纵坡0.301%。4、横断面设计本工程正常路段道路横断面布置型式如下:、XX路西路北段、XX路西路南段5.5m(人行道)24m(车、非混合车道)+5.5m(人行道)=35m(道路规划红线),机、非混合车道边均采用平、侧石筑边,人行道采用锁边石砌边;人行道基层为无砂混凝土透水基层后,基层上用砂垫层找平,表面铺砌C30混凝土透水砖;对于XX路西路:雨水管道对称布置在左右幅机非混合车道下,给水、电力管线布置在西侧人行道下;电讯、燃气管道布置于东侧人行道下;污水管道布置
9、在道路西侧红线处;路灯对称布置在两侧人行道上,立石、平石采用甲等麻石砌筑,树池为1.25*1.25m的树池,用条石围砌。、XX路东路北段5.5m(人行道)24m(车、非混合车道)+5.5m(人行道)=35m(道路规划红线),机、非混合车道边均采用平、侧石筑边,人行道采用锁边石砌边;人行道基层为无砂混凝土透水基层后,基层上用砂垫层找平,表面铺砌C30混凝土透水砖;电力、给水、污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东侧,电讯、煤气管道布置在道路西侧人行道下,路灯双边布置,雨水管道对称布置于非机动车道下。在交叉口附近及每隔200米左右设置一处横路管道,用于相关管线横穿道路。、XX路东路南段5.5m(人行道路)+5.0
10、m(非机动车道)+2.5 m(绿化带)+24 m(机动车道)+2.5 m(绿化带)+5.0 m(非机动车道)+5.5 m(人行道)=50.0 m。绿化带及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边均采用平、侧石筑边,人行道采用锁边石砌边;人行道基层为无砂混凝土透水基层后,基层上用砂垫层找平,表面铺砌C30混凝土透水砖;雨水管道双边对称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给水、电力管线布置于东侧人行道下;电讯、燃气管道布置于西侧人行道下;东、西两侧污水管道布置在道路红线外1.0米;路灯对称布置在两侧分隔带处。5、路面结构、XX路西路南段按城市次干路级标准设计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机非混合车道路面结构设计型式:3.
11、5cm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AC-13)+改性乳化沥青粘层+5.0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中面层+乳化沥青粘层+7.0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下面层+0.5cm单层沥青表处+煤油稀释沥青+20cm二灰碎石+20cm二灰碎石+15cm级配碎石,总厚度为71 cm。人行道结构型式:C30砼透水砖20*10*6cm面板+ +3cm中粗砂调平层+20cm无砂混凝土透水基层,总厚度29cm。、XX路西路北段XX路东路北段按城市道路次干道级设计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机非混合车道路面结构设计型式:3.5cm沥青混合料上面层(AC-13)+改性乳化沥青粘层+5.0
12、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中面层+乳化沥青粘层+7.0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下面层+0.5cm单层沥青表处+煤油稀释沥青+20cm二灰碎石+20cm二灰碎石+15cm级配碎石,总厚度为71 cm。人行道结构型式:C30砼透水砖20*10*6cm面板+ +3cm中粗砂调平层+20cm无砂混凝土透水基层,总厚度29cm。临时顺接路面结构型式:C30混凝土20cm(抗折强度4.5MPa)面层+15cm二灰碎石+15cm二灰碎石、XX路东路北段按城市次干路级标准设计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机非混合车道路面结构设计型式:3.5cm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AC-1
13、3)+改性乳化沥青粘层+5.0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中面层+乳化沥青粘层+7.0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下面层+0.5cm单层沥青表处+煤油稀释沥青+20cm二灰碎石+20cm二灰碎石+15cm级配碎石,总厚度为71 cm。人行道结构型式:C30砼透水砖20*10*6cm面板+ +3cm中粗砂调平层+20cm无砂混凝土透水基层,总厚度29cm。、XX路东路南段按城市主干路级标准设计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机非混合车道路面结构设计型式:3.5cm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AC-13)+改性乳化沥青粘层+5.0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中面层+乳化
14、沥青粘层+7.0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下面层+0.5cm单层沥青表处+煤油稀释沥青+20cm二灰碎石+20cm二灰碎石+15cm级配碎石,总厚度为71 cm。人行道结构型式:C30砼透水砖20*10*6cm面板+ +3cm中粗砂调平层+20cm无砂混凝土透水基层,总厚度29cm。6、路基设计XX路西路南段路基横断面设计型式有三种典型断面型式:半填半挖式、路堑式、路堤式。K1+700-K2+110段位填湖段,填湖段属于路堤横断面的特殊情况,在常水位以上1m设置了3m的边坡平台,平台上种植垂柳。对于挖方地段挖方高度超过6米时,每隔6米设1.5米宽的碎落台,并设置5%的向内倾斜的横坡,挖
15、方边坡1:1。对于填方地段,一般填方边坡为1:1.5,高填方(高于6米)位置处以路床下6米为界限,上面填方边坡为1:1.5,下面填方边坡为1:1.75。填方路段当有渗水时,应增设排水盲沟,将水引出路基范围外,盲沟设置根据实际地理情况设定。边沟在路堤两侧,开挖边沟将边沟水引出路基范围,边沟设置在坡脚2m外。软基处理段:水田位置采用开挖换填法对路基进行处理;鱼塘、藕塘及湖泊位置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进行处理,高出水面0.5m,顶面在铺20cm碎石,对片石顶层进行整平、嵌,并作为过滤层,在分层填土碾压密实。一般路段边坡均采用挂土工网后喷播草籽进行防护;填湖路堤边坡在护坡道以下采用浆砌边坡,深度2m,以上
16、部分采用挂三维网喷播植草护护坡法。、XX路西路北段路基横断面设计型式有三种典型断面型式:半填半挖式、路堑式、路堤式。K1+700-K2+110段位填湖段,填湖段属于路堤横断面的特殊情况,在常水位以上1m设置了3m的边坡平台,平台上种植垂柳。对于挖方地段挖方高度超过6米时,每隔6米设1.5米宽的碎落台,并设置5%的向内倾斜的横坡,挖方边坡1:1。对于填方地段,一般填方边坡为1:1.5,高填方(高于6米)位置处以路床下6米为界限,上面填方边坡为1:1.5,下面填方边坡为1:1.75。填方路段当有渗水时,应增设排水盲沟,将水引出路基范围外,盲沟设置根据实际地理情况设定。边沟在路堤两侧,开挖边沟将边沟
17、水引出路基范围,边沟设置在坡脚2m外。软基处理段:水田位置采用开挖换填法对路基进行处理;鱼塘、藕塘及湖泊位置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进行处理,高出水面0.5m,顶面再铺20cm碎石,对片石顶层进行整平、嵌,并作为过滤层,在分层填土碾压密实。一般路段到路边坡均采用挂土工网后喷播草籽进行防护;填湖路堤边坡在护坡道以下采用浆砌边坡,深度2m,以上部分采用挂三维网喷播植草护护坡法。、XX路东路北段路基横断面设计型式有三种典型断面型式:半填半挖式、路堑式、路堤式。对于挖方地段挖方高度超过6米时,每隔6米设2.0米宽的碎落台,并设置5%的向内倾斜的横坡,挖方边坡1:1。对于填方地段,一般填方边坡为1:1.5。填
18、方路段当有渗水时,应增设排水盲沟,将水引出路基范围外,盲沟设置根据实际地理情况设定。软基处理段:水田位置采用开挖换填法对路基进行处理;鱼塘、藕塘及湖泊位置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进行处理,高出水面0.5m,顶面再铺20cm碎石,对片石顶层进行整平、嵌,并作为过滤层,在分层填土碾压密实。一般路段到路边坡均采用挂土工网后喷播草籽进行防护。、XX路东路南段路基横断面设计型式有三种典型断面型式:半填半挖式、路堑式、路堤式。对于挖方地段,向路基倾斜的坡体路堑坡顶5m外设置截水沟,挖方高度超过6米时,每隔6米设2.0米宽的碎落台,并设置2%的向内倾斜的横坡,挖方边坡1:1。对于填方地段,一般填方边坡为1:1.5
19、,路堤坡角2m平台处设置排水边沟,高填方(高于6米)位置处以路床下6米为界限,上面填方边坡为1:1.5,下面填方边坡为1:1.75,坡脚外2m平台设向外倾斜的2%横坡。软基处理段:对于路段中的水塘部分采用清淤抛填片石处理;穿越的鱼塘、藕塘及湖泊位置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进行处理,高出水面0.5m;对全路中不能满足路基压实度要求的部分需进行部分片石回填处理;处理的片石顶面再铺20cm碎石,对片石顶层进行整平、嵌,并作为过滤层,在分层填土碾压密实。路基边坡防护设计主要型式:、一般填土路段边坡均采用植草或草皮结合干砌片石边坡防护。岩石路堑边坡防护、岩石路堑边坡防护:对永久性保留的山体,在施工图设计前进行
20、地质详勘后,具体到每一个开挖山体,根据开挖山体岩石的岩性、岩层的主要地质构造面、岩石的风化破碎程度、边坡高度等,进行岩石路堑边坡稳定性演算、再提出相应的加固和保护措施。对不保留山体,做一般性保护。7、交叉口设计交叉口采用平满交叉形式,根据图纸与交叉范围进行道路加宽等处理,交叉口不做预留,公交车停靠位置依据施工图纸而定,行人过街通道的位置根据规划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8、道路排水路面排水:利用两侧雨水进水口和排水系统排除路面雨水。绿化带内部排水:本工程考虑正常路段上绿化带内部设置盲沟,横向设置连接管,接入检查井。具体见绿化带排水设计图。(三)、雨水工程(1)、雨水总述XX路雨水流向遵照就近排放
21、原则,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下分别设置雨水管,管中心距离人行道路缘石1.75米,埋深管径分别D600、D800、D1000、D1200钢筋混凝土级管,坡度与道路纵坡一致,在交叉口范围接入相交道路雨水体系。(2)、纵断面设计满足管顶覆土大于0.8米;排水管纵坡沿道路纵坡方向;就近排入水体。(3)管材、基础及接口钢筋砼雨水管采用国标级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接口,管道基础采用120C15混凝土基础;详见设计图。收水井采用边沟式砖砌单篦雨水井,连接管采用DN300mm的HDPE双壁波纹管(热熔连接),管径D800mm管道排水检查井均采用圆形砖砌收口式;管径D1000mm管道检查井采用矩形直线砖砌盖板式。D60
22、0mm管道,采用1000mm的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D800mm管道,采用1250mm的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D1000mm管道,采用11001300mm的矩形直线砖砌雨水检查井;D1200mm管道采用11001500mm矩形直线砖砌雨水检查井,详见设计图。井墙用M7.5水泥砂浆砌Mu10砖。抹面、勾缝、座浆、抹三角灰均采用1:2防水水泥砂浆。遇地下水时,井外墙用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至地下水位以上50cm,厚2cm。接入支管超挖部分用级配砂石,混凝土或砌砖填实。溜槽需在安放踏步的同侧假设脚窝。偏沟式单箅雨水口为汽-15及重车的设计荷载,并按无地下水设计。采用M7.5水泥砂浆砌Mu10砖。底板采用
23、C10混凝土,底板下不设垫层。井内壁采用1:2(体积比)水泥砂浆勾缝,雨水口管随接入井的方向设置。检查井、雨水口做法除有附图的,其他详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5S515)。雨水检查井均采用复合材料井座井盖,偏沟式单箅雨水口采用复合材料雨水篦子。(4)排水涵洞设计根据现状实际情况,XX路东路南段范围内共设计3道排水涵洞,分别为:、在K0+240处设置斜交70 1.5米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涵,纵坡为0.5%,涵长74m,起点涵底高程26.00m,终点涵底高程25.63m。、在K0+490处设置斜交60 1.5米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涵,纵坡为0.5%,涵长74m,起点涵底高程28.00m,终点涵底高程2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投标 详细 施工组织设计 附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4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