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线路部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1108.doc
《微山线路部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110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山线路部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1108.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检 索 号2013XL-35KVWSGF-A微山35kV光伏输电线路工程 初步设计第1卷 设计说明书及工程图纸设计说明书(初设稿)山东省能源建筑设计院电力工程勘察设计证书号A2370098282013年10月 批 准: 审 核: 校 核: 编 写:微山35kV光伏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总目录第1卷 设计说明书及工程图纸 第2卷 工程概算书 微山35kV光伏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目录第1章 总的部分1.1 设计依据 1.2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3 工程概况1.4 接入系统概况及建设期限1.5 主要技术经济特性1.6 沿线地形、地貌分布和交通概况1.7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1.8 “两型三
2、新”应用情第2章 线路路径2.1 变电站进出线布置2.2 线路路径方案2.3 走廊清理2.4 路径收资及协议第3章 气象条件3.1 气象条件的选择3.2 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一览表第4章 导线和地线4.1 导、地线选型4.2 导、地线防振4.3 导、地线防舞第5章 绝缘配合5.1 污区划分原则5.2 污区划分5.3 绝缘子选型5.4 绝缘子片数5.5 空气间隙第6章 防雷和接地6.1 防雷设计6.2 接地设计第7章 绝缘子串和金具7.1 绝缘子串组装型式及特点7.2 新设计金具7.3 金具通用设计应用7.4 节能型金具使用情况7.5 舞动区绝缘子串型及金具7.6 分裂导线采用的间隔棒型式,以及档
3、距内的布置方式7.7 与横担连接的串内第一个金具特点第8章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8.1 导线对地最小距离8.2 导线对各种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8.3 树木跨越的主要原则8.4 安装防舞装置时有关校验第9章 杆塔和基础9.1 杆塔 9.2 基础 第10章 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及其防护10.1 设计原则和依据10.2 计算、分析及推荐意见 第11章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11.1 环境保护11.2 劳动安全第12章 附属部件12.1 杆塔上设置的固定标志12.2 航空障碍标志12.3 防鸟害装置附表 主要设备材料表附件1 路径批复文件第1章 总的部分1.1 设计依据 1.1.1 工程可研评审
4、意见或可研批复文件、可研报告(审定稿)、路径批复文件等1.1.2 设计委托文件1.1.3 设计执行的主要法规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66kV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T 5033-2006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DL/T5076-2008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91-2005国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5、输变电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关于济宁中广新能源有限公司3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方案的批复 鲁电发展【2013】731号1.2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2.1 工程建设规模:本工程由新建光伏35kV升压站新建单回线路至110kV留庄站,设计范围为线路本体设计,包括随线路架设的OPGW通讯光缆设计和电缆敷设设计,工程概算等。本工程电压等级35kV,架空线路长度3.7 km,全部为单回线路架设。工程全部采用角钢塔和钢管塔,共使用杆塔26基,其中角钢塔24基,钢管塔2基;输送容量30MW,导线型号为LGJ-300/40,地线型号为OPGW-24B 1-70光缆复合式地线。路径基本
6、沿现有的高压线路西侧架设,根据规程规定的安全距离,新架设的35kV线路距离原线路中心距离控制在15-20米范围内。平面图如下:1.2.2 线路走廊清理设计线路走廊宽度依据66kV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线路通道净宽度不小于线路宽度加林区主要树种高度的2倍。线路走廊内跨越简易棚房2处,树木主要为杨树,跨越至非电气化货运铁路处杆塔按高跨处理,树木不用清理,其他跨越处在送电前必须清理。1.3 工程概况1.3.1 线路经过地区及交通概况:本工程线路全部位于微山县南部留庄镇,地形全部为平地,沿线交通情况良好。1.3.2 气象条件:设计基本风速27m/s;覆冰厚度10mm。1.3.
7、3 导线和地线:导线:拟采用LGJ-300/40型钢芯铝绞线,单导线。地线:随线路架设,一根光缆复合地线为OPGW -24B1-70光缆。1.3.4 防振措施:导、地线推荐采用防振锤防振。1.3.4 绝缘配合:全线拟均按d级污区配置绝缘。1.3.5 绝缘子型式:导线耐张串:合成绝缘子;导线悬垂串:合成绝缘子;导线跳线串:合成绝缘子。1.3.6 基础型式:推荐采用直柱台阶式基础。1.4 接入系统概况及建设期限1.4.1 接入系统概况本期规模:由35kV微山光伏升压站至110kV留庄站新建一回35kV线路。新建一回35kV线路至110kV留庄站,线路地形以平原为主,导线选用LGJ-300/40钢芯
8、铝绞线。地线选用OPGW-24B1-70光缆。1.4.2 新建光伏35kV升压站出线为电缆敷设,电缆长度0.04km;其中在110kV留庄站处穿越3回高压线路采用电缆敷设,电缆长度0.05km ;110kV留庄站进线为架空进线。1.4.3 建设期限:3个月。1.5 主要技术经济特性1.5.1 线路路径长度、曲折系数、杆塔数量(直线塔,耐张塔)等。表1.5.1 主要工程量及每公里用量表序号名 称单位数 量本工程 指标/ km通用造价指标/ km1线路长度全 长km 初设长度 /可研长度其中单回路km3.7双回路km2地 形其中平 丘km3.7山 地km3路 径 曲 折 系 数4杆塔数量总 数基2
9、6其中钢管杆基2角钢塔基245导 线LGJ-300/40t16.56地 线OPGW-24B1-70KM3.77绝缘子总 数支186其中FXBW4-35支18635/100FXBW4-35支支8防振锤导线FFH-2428Y个150FFH-2428Y地线4D-20个494D-209连接金具t4.510钢 材总 数t其中杆 塔t109.137基 础t28.961接 地t1.1511混凝土量m3785.6412土石方量(基面、基坑、接地)m34921.113护坡、排水沟、保坎m3780注:表中数据不包括OPGW复合地线材料及其相应配套金具。 绝缘子根据工程实际分类统计。1.5.2 主要造价表表1.5.
10、2 主要造价表本体工程费用金额各项占总计(%)单位投资(万元/km)辅助设施工程274.12 87.53 74.09 小计274.12 87.53 74.09 编制年价差15.25 4.87 4.12 其他费用26.38 8.36 7.13 其中:1、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2、基本预备费7.33 2.32 1.98 工程静态投资合计315.75 100.00 85.34 动态费用价差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工程动态投资合计本体工程315.75 1.6 沿线地形、地貌分布和交通概况。1.6.1 走廊通道清理及协议1.6.2全线跨越非电气化货运铁路1处,跨越公路16处,沟坎21处,线路跨越35kV线路1
11、次,线路跨越10kV及以下电力线8条次,通讯线5条次。1.6.3 林区主要树种为杨树,自然生长高度30米,跨越树林合计长度0.45km ,移伐数量420余棵。1.6.4 走廊清理原则按照66kV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的要求,输电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可燃材料做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如需跨越时需要与有关方面协商或取得当地政府同意,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需满足规程要求值。参照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部室文件关于印发GIS的避雷器安装位置和耐压试验以及输电线路高跨林带和房屋等几个问题意见的通知(集团生变20071号),其附件中规定“对非长期住人的建筑物,如家禽及牲畜棚舍、果园看
12、护房、机井房等建筑物不拆除,但以上房屋要加固牢固且线路建成后该房屋不再进行扩建改造。”线路跨越果园,不需砍伐通道,按自然生长高度跨越;对于成片的杨树林及铁路、高速公路两侧防护林带,按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文件“鲁电集团基建【2007】456号关于架空送电线路跨越树木设计有关要求的通知”执行。对树木的跨越原则如下:1)对成片的树林、经济林、主要道路(高速、国道、省道、铁路两侧绿化林)两旁的防护林按高跨进行设计,对稀疏的个别林木(非古树和特殊保护的林木)在过于加高杆塔不经济的情况下,予以砍伐;2)防风、固沙林带,河流、库区,坝、堤、岸的防护林带按跨越设计;3)果园(枣树、苹果、桃树、梨树、杏树等)按跨越
13、设计;4)各种经济树木、珍贵树种(如银杏、板栗、观赏松树、药用树木等)按跨越设计。对线路通道内的一般树木,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要求处理。1.7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1.7.1 杆塔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说明,包括线路总杆塔数为26基、采用杆塔通用设计的数量为24基,通用模块为35B16、35B13模块。在查阅杆塔通用设计无类适设计下,严格参考典型杆塔通用设计原则进行设计。1.7.2 金具通用设计应用情况,包括线路总串数为93串,采用金具通用设计的串数为93串。表1.7.2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工程概况电压等级架设及传输方式线路长度(km)3.7导线型号LGJ-300/40气象条件(风速/覆冰)2
14、7/10地形条件平原杆塔总数(基)26杆塔设计通用设计模块编号35B1635B13塔型模块应用数量123自行编制塔型模块应用数2其他(以大代小等情况)金具设计通用设计模块编号金具模块应用数量其他1.8“两型三新”应用情况1.8.1线路规划根据电力系统总体规划设计的要求,结合地方城镇规划及建设情况,自然保护区及文物保护情况,军事设施及通信设施的布置情况、林业情况、矿产情况、水文及地质情况、交通及沿线污秽情况,统筹兼顾,相互协调,按下述原则规划路径方案:(1)路径规划要综合考虑线路长度、地形地貌、地质、覆冰、交通、施工、运行及地方规划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使路径走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15、2)路径规划要避开军事设施、大型工矿企业及重要设施等,满足城镇规划要求,并尽量减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3)路径规划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空影响区,当无法避让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路径选择宜避开重冰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它地区;宜避开成片树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4)路径规划要控制与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的相互影响。(5)路径规划宜靠近现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镇公路,改善交通条件,方便施工和运行。(6)耐张段长度,单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两分裂导线线路不宜大于10km;对跨越高速公路和主干铁路,采用独立耐张段跨越。如运行、施工条件许可,耐张段长度可适当延长。在耐张段长度超出上
16、述规定时要考虑防串倒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要适当缩短。(7)综合协调本线路路径与沿线已建成线路与其它设施的矛盾,既保证本工程线路的经济合理,同时要兼顾同期或远期其它线路路径的走向。优化线路走径,减少占用耕地和跨越。1.8.2路径选择1)本工程在选择路径时尽量避免跨越村庄,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沿线与多条小公路交叉,交通条件好,便于施工和以后运行维护。2)在农田交界处有部分高大杨树,根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有关计算结论,结合当前的树木、塔材等各项费用的比较,按照线路运行30年考虑,对成片树林处可采取高跨方式,同时也贯彻了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要求。3)对
17、10kV及以上高压线路、公路、铁路等重要跨越,直线塔均采用双挂点、双联串。1.8.3电气部分1.8.3.1适当加大对地距离,减少电磁污染影响输电线路的环境影响包括电场效应(地面场强、人或物体感应电压)、无线电干扰、电视干扰及可听噪音。减少电磁污染的影响主要是控制输电线路的地面场强,感应电压对人电击的影响。本工程在设计时,通过增加对村庄距离及加大导线对地高度等措施以减小电磁辐射的影响和可听噪音,达到线路与周围环境的良性共存。在线路靠近村庄的地段适当加大对地距离,以控制电磁辐射的影响和可听噪音。1.8.3.2绝缘配置考虑将来大气污染的变化趋势,留有一定裕度。依据2011年的山东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及
18、有关资料,参考本工程线路附近的多条110kV和35kV线路运行资料,我们采取以下绝缘配置方式:本工程直线串和耐张串均采用合成绝缘子,建议重视和加强运行维护工作。采用红外诊断技术开展预知检测、维修,加大巡视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8.3.3加强防雷接地,切实降低雷击跳闸率对于单回路,35kV线路采用单地线保护,角钢塔的保护角不大于25度,钢管杆的保护角也不大于25度,最有效地降低雷击跳闸率。针对本工程,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下:1)根据济宁市气象站提供的雷暴日统计数据以及对沿线雷电活动情况的详细调查,确定本工程所经地区的雷暴日取40。2)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防雷工作的关键。雷击跳闸率随接地电阻
19、的增大而显著增加,为降低接地极的腐蚀,本工程中接地极采用L75x5x2500角钢垂直敷设,埋深0.8m,接地引下线用12镀锌圆钢,接地电阻满足规程规定值。3)线路施工图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好防雷措施,对易遭雷击杆塔的耐雷水平、绝缘配置、接地电阻等采取加强措施。4)鉴于目前我国地面气象台站较为稀疏,观测资料具有局限性,不能概括各地“微地形”、“微气象”的特点,在遇到较为复杂的地形、地带时,设计人员要与勘测气象人员共同调查讨论,防微杜渐。5)对导线风偏瞬间接地问题,不能只按常规要求的风速来考虑,遇到特殊地形时,要考虑到微气候的特点,加以特殊对待,如采取耐张杆塔或适当减小档距,以做到档距均匀为宜。6)
20、另外还要加强与运行单位的信息沟通,参考同地区相关工程的运行经验及防雷措施。1.8.3.4节能降耗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统一金具串和金具型式。对于导线接触的,均采用铝合金材质,降低能耗。1.8.3.5防风闪、冰闪建议在本工程中提出下列防止风偏闪络的具体措施:1)从源头做好风偏闪络的防治工作强风出没的随机性很强,确定运行线路采取防范措施具体位置的难度较大。现行规程采用10分钟平均风速设计,但6级以上大风往往伴有阵发性更强烈的瞬时大风出现,在狭谷、风口等“微地形”地段计算档距中间导线风偏时,这种瞬间大风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缺乏实际观测记录,而附近气象台站记录又不好代替的情况下,实地气象考察就显得更
21、为重要。设计阶段要高度重视微气候气象段气象资料的收集与区段划分,根据环境条件相应提高风偏设计标准。对微气象区特征明显,飑线风、龙卷风频发地带,线路的设计考虑到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组合,适当增加空气间隙,提高风偏放电的设防水平,设计时应留有适当的裕度。2)研究输电线路塔上气象参数及导线风偏的在线监测系统。为确定输电线路杆塔上最大瞬时风速、风压不均匀系数、强风下的导线运动轨迹等提供直接的技术依据。3)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管理,确保关于风偏闪络的设计措施落到实处。未经设计单位塔头风偏校核并书面同意;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不得任意改变绝缘子(及金具)的尺寸和材料型式。施工单位在现场施工中,转角塔跳线弧垂要严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山 线路 部分 工程 初步设计 说明书 1108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4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