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住宅小区供水一户一表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oc
《安徽省住宅小区供水一户一表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住宅小区供水一户一表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住宅小区供水一户一表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esign,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of One Water-meter Per Householder in Residential Area(征求意见稿)安徽省建设厅2007年3月前 言本规程是根据省建设厅皖建科200638号文要求,由合肥市自来水总公司、合肥城建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建协会给排水分会编制而成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参考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等标准,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工
2、程实践经验,吸收借鉴省外的经验和做法,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最后经专家审查定稿。本规程共有8章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室内给水系统设计、用水量计算和水表选择、管材选择、水表设置和安装、立管和表后入户管道安装、管道水压试验、冲洗消毒及验收。在执行本规程中,请各单位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函告省建设厅科技处,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编制单位:合肥市自来水总公司合肥城建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建协会给排水分会编制人员:邹一平 宋建东 兰邵华 郑文芳 肖友淦 肖颖菲 林 锋主审人员:审定人员:目 录1 总 则2 术 语3 室内给水系统设计4 用水量计算和水表选择5
3、 管材选择6 水表设置和安装7 立管和表后入户管道安装8 管道水压试验、冲洗消毒及验收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条文说明1 总 则1.0.1 为规范城市住宅小区供水“一户一表”改造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一户一表”改造工程质量,根据原国家计委、建设部1998年9月23日颁发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特编写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我省新建、扩建、改建住宅建筑物的“一户一表”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也适用于旧有住宅水表的改造及公共建筑中需要设置水表单独计量收费的用户。住宅区内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施工、验收原则,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
4、0268的规定执行。1.0.3 住宅小区供水“一户一表”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2 术 语2.0.1 水表 water-meter安装在自来水管道上用于测量管道中流过水量累积值的仪表。按水表的最小流量和分界流量,其计量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用于供水企业与用水户进行水费结算的水表称为贸易结算水表。2.0.2 智能水表 intellectualized water-meter用带有发信装置的水表为计量基表,可实现计量数据采集、分析和远距离传送,或通过微功耗大规模集成电路加装控制器等实现计量、结算、
5、控制功能的水量计量仪表。按其功能和智能原理的不同可分为:远传集中抄收水表、预付费水表、远传可控式水表。2.0.3 一户一表 one meter per householder一户一表指:分别以平房庭院居民单户、住宅功能完善的各个住宅单元、住宅小区公共用水(消防、绿化、卫生、景观、物业)最终用水点、同一类别的用水集合为一户,每户分别设置一架水表,每户水表及表前管道设于户外。2.0.4 计量出户 meter out-set分户水表或分户水表的计量显示器设于户外。2.0.5 建筑物室内给水系统 water-supply system indoor building自室外给水管网接入建筑物内,并供至各
6、户的给水系统。由引入管、水表、配水干支管、阀门、配水附件等组成。2.0.6 上行下给式 uplink and down water-supply mode给水的横干管位于管系的上部,通过立管向下供水的管道布置方式。适用于有屋顶水箱调节的供水方式。上行横干管常敷设于屋面上、技术层内或顶层吊顶内及顶棚下。2.0.7 下行上给式 downlink and up water-supply mode给水横干管位于管系下部,通过立管向上供水的管道布置方式。常用于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或采用变频方式供水的情形。水平配水干管敷设于底层或地下室顶棚下。2.0.8 增压供水系统 repressing water
7、-supply system由市政给水管网水作为水源,经储存、加压等设施达到用户所需求水量、水压的供水系统。3 室内给水系统设计3.0.1 不同用水性质或计费单元的用户,应分别设表计量,设置各自独立的给水系统。不同性质的埋地给水管道宜分设于道路的不同侧并于地面作明显标志。3.0.2 室内给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应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分为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根据城市给水管网供水能力,室内给水系统可分为直接供水系统、增压供水系统。3.0.3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和生活给水系统分开装表计量,消防系统和其它公共用水可合用一架水表,也可分别设置水表。3.0.4 生活直接供水系
8、统可分为无屋顶调节水箱直接供水系统及有屋顶调节水箱直接供水系统。设有屋顶调节水箱的直接供水系统必须在引入管上设总水表。3.0.5 生活增压供水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及省内二次供水的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二次供水系统必须在引入管上设置总水表。3.0.6 直接供水及增压供水系统的用水户都应在户外设置分户水表。当采用智能水表时,应取得省级以上技术监督局授予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并经当地供水企业认定。智能水表的基表宜设于户外。3.0.7 增压供水系统的供电应单独计量。3.0.8 当采用管网叠压供水设备进行增压供水时,应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3.0.9 住宅中装有自闭式、感应式冲洗阀时,不宜采用管网叠压供水系统
9、。3.0.10 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规范相关要求确定。供水压力应满足不损坏给水配件的要求。3.0.11 多层住宅给水根据区域市政压力条件和增压方式,分为:市政管网直接供水(附图一:无屋顶水箱;附图二:有屋顶水箱调节)、变频增压供水(附图三:水池变频增压或叠压供水方式)、直供变频增压供水(附图四:a.水表分层嵌墙式;b.水表首层集中式)。3.0.12 高层住宅一般将给水系统根据给水要求竖向分成若干区,低区给水系统接市政给水管,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方式,上部区域可采用水箱与减压阀的串联给水系统或分区(并联)给水系统,或采用变频(并联)分区给水系统。4 用水量计算和水表选择4.0.1 入户管和给
10、水设计秒流量计算应依据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确定。4.0.2 住户水表的过载流量应不小于设计秒流量。4.0.3 水表的水头损失,应按选用产品所给定压力损失值计算。在未确定具体产品时,住宅入户管上的水表的水头损失宜按0.01MPa计算。4.0.4 水表后入户管管径,应根据最不利配水点所需压力、管道和水表的水头损失值及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综合确定。4.0.5 未确定具体产品时,卫生洁具最低工作压力按0.05MPa确定。自闭式冲洗阀最低工作压力按0.1MPa确定。4.0.6 住宅中装有自闭式、感应式冲洗阀时,其入户管公称直径不得小于25mm。4.0.7 水表计量等级应不低于B级, DN1520的水
11、表宜采用C级。5 管材选择5.0.1 给水系统采用的管材、配件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所有与水接触的材料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要求。5.0.2 高层立管室外明敷管道一般不宜采用给水塑料管。若采用,应加设套管,并避免安装于温度较高的地方。5.0.3 公共立管及户表后管道可采用金属复合管、交联聚乙烯管(PE-X)、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R)或其他经济、环保的塑料管材,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可采用不锈钢管或铜管。5.0.4 采用塑料管时,其管道系统压力不应大于0.6MPa。采用钢塑复合管,其管道系统工作压力不大于1.0MPa时,宜采用涂(衬)塑钢管,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住宅小区 供水 一户 设计 施工 验收 规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4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