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毕业设计.doc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毕业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摘要在当前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基础结构形式也日趋复杂。高层建筑箱型基础或筏板基础都具有较大的钢筋混凝土底板,还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深梁等。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接着分析了养护方法及效果分析降低成形时混凝土的温度后浇带的留置与处理和混凝土的温度监测,最后研究了细石混凝土填补。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细石混凝土; 施工技术目 录第一章 引言1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特征介绍1第二章 混凝土二次振捣2.1 第三章 养护方法及效果分析3
2、.1 第四章 降低成形时混凝土的温度4.1 第五章 后浇带的留置与处理 5.1 第六章 混凝土的温度监测 6.1 第七章 细石混凝土填补 7.1 结论 致 谢参考文献第一章 引言 1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特征介绍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何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截面大、水泥用量大、内外温差大、温度收缩应力很容易导致钢筋混凝土产生裂缝。这种裂缝有表面裂缝和贯通裂缝两种,在不同程度上都属有害裂缝,因此要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第二章 混凝土的二次振捣2.1 大量现场
3、试验证明,对浇筑后未初凝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集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小混凝土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10 20 ,从而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高频振动棒要垂直插入,快插慢拔,插点交错均匀布置,在振动上一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且应插入下一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震动器在每一插点的振动延续时间,以混凝土上表面水平并出现水泥浆及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明显沉落为度,混凝土不易振实,振捣时间过长,会引起离析。在混凝土浇筑45min后进行二次振捣。第三章 养护方法
4、及效果分析3.1 防止水泥水化热引起结构物开裂,在温控工艺上一般有两大类。第一类是降温法, 即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通过循环冷却水进行降温,以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第二类保温法(又称蓄热法),即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通过保温材料、碘钨灯或定时喷浇水等方法,提高砼表面及四周散热面的温度。降温法由于它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以及能控制整个结构物内部的温度,所以在国内外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耗钢量大,造价高,在建筑工程中很少用。建筑工程中常采用保温法。这种方法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保温法所用的保温材料种类较多,综合本工程所处情况,施工单位决定、并经过监理审查同意后富容大厦基础底板混凝土养护采用保温法,在有温
5、度监测控制情况下,用一层塑料薄膜保湿,上铺一层麻袋保温,其最大温差已控制在25 以内。效果检查:基础底板经过约两个月的保温保湿养护,一年后通过各方检查,没有发现有害裂缝,证明这一次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成功的。第四章 降低成形时混凝土的温度 4.1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为避免过大的温度应力、防止温度开裂,必须进行温度控制。温度控制的主要内容有:1)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升;2)降低混凝土内的温度梯度,使温度分布和温降尽量均匀;3)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按照预想目标发展。为实现温度控制的目的及判别温控效果,一般将温度控制具体分为三大温差控制,并以此作为温控标准。三大温差即基础温差、上下温差和温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毕业设计 体积 混凝土 施工 技术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4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