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培训文件.ppt
《酸化培训文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化培训文件.ppt(1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增产措施酸化技术,大港油田集团井下技术服务公司,目 录,一、概述二、酸化增产原理三、酸液及添加剂室内评价技术四、酸化工艺技术五、酸化(压)设计六、油层保护技术七、排液工艺技术八、酸化地面设备及井下工具,一、概述,酸化是油、气、水井增产增注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改造油、气、水层的进攻性手段之一。酸化是利用酸液的化学溶蚀作用及向地层挤酸时的水力作用解除地层的堵塞,扩大、疏通地层孔隙(缝),恢复和提高近井地带的渗透率,改善油、气、水流状况,从而增加油、气井产量和水井注入量的目的。酸化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在各油田得到了普遍应用。,目前酸化工艺技术发展很快,为了更好地保护油气层,在酸液和添加剂的选择及
2、应用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较大提高,我国各油田在油层酸化应用方面,广泛应用的有盐酸处理和土酸处理两种方法,有的油田还应用硝酸及磷酸酸化工艺技术,并将无机酸与有机酸结合在一起应用,形成一套多功能的酸液体系,对于岩石致密的油层,有的油田还应用了“王水”处理液,热酸处理及酸压等方法。,常用的酸化工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质酸化,另一类是压裂酸化(简称酸压)。两种类型的酸化特点注入速度和压力的不同。不同地层的酸化所采用的酸液种类也不同。针对碳酸盐岩油气层的处理酸液主要有:盐酸、乳化酸、胶凝酸、泡沫酸等;对于砂岩油气层有:土酸、互溶土酸、氟硼酸、浓缩酸(PPAS)、胶束酸、硝酸、氟化铵(SF)或氟化
3、氢铵(SHF)、自生土酸、固体酸和复合酸等。,二、酸化增产原理,一口油井要能产出工业性油(气)流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油气层的油气饱合度大;油层压力高;油层渗透性能良好。,一次理想的基质酸化是将近井地带渗透率恢复到未污染的初始渗透率,地层处理区域应具有高的油相和气相渗透率。设计一次酸化在最低的成本下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考虑注入流体与油藏流体、矿物的许多物理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1)酸分子传质到矿物表面随即在表面进行反应:这种反应称为非均相反应,这是由于反应发生在固体和液体的界面上,而不是发生在一个连续相中。在反应发生前,酸必须以对流或扩散的方式传质到矿物表面。系统反应速度依
4、赖于传质和表面反应速度。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过程中某一过程大大慢于其他过程,并控制系统反应速度,因此更快的过程可以被忽略。(2)改变孔隙结构:孔隙结构的物理变化是酸溶解某些矿物引起的,这也是通过基质酸化提高渗透率的机理。(3)反应产物的沉淀:发生在酸化中的二次反应,特别是砂岩,从连续液相中产生反应产物的沉淀。很显然,固体沉淀会堵塞孔隙,对基质酸化后的生产产生不利影响。,(4)酸液与油藏流体接触:基质酸化中注入的酸液会与油藏流体和矿物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这种作用会引起润湿性变化、相渗曲线的变化、固相颗粒的沉淀和乳化液的产生。(5)油藏渗透率变化或污染分布的变化:一次成功的基质酸化,注入的酸液
5、应与井筒周围所有污染区域接触。由于井筒纵向注入能力的差异使之难于达到,通常要使用特殊的工艺技术来达到更好的酸液分布(酸液的转向)。,酸化过程中许多因素应予以考虑,关键在于设计的变化。最基本的设计应考虑:(1)液体的选择:酸液的类型、浓度和用量。(2)泵注程序:设计注入排量和注入流体的顺序。(3)酸的分布和转向:提高酸与地层接触的特殊步骤。(4)实时监测:酸化过程中的评估方法。(5)添加剂:酸化过程中的其它化学剂,用于提高酸化效果或保护油管、地层。,酸化的三个基本阶段地面管流酸由酸罐经过低压管线到达压裂车组,经压裂车组增压后的酸液进入高压管线到高压井口。在这个过程中酸液可能腐蚀地层管线及压裂车组
6、和高压井口装置;在高压管线中酸液流到井口要产生摩阻损失,管线中的酸液流态由排量和酸液粘度决定,酸液浓度基本不变。,垂直管流酸液由高压井口进入酸化管柱(或油管柱)到井底的流动。该过程酸液可能腐蚀酸化管柱和套管柱,酸液的位能降低,沿管柱流动产生摩阻损失,流态由排量、粘度、管径决定,酸液浓度基本不变,从井口到井底酸液温度升高。,酸进入地层的流动反应酸沿径向经孔隙及微裂缝作流动反应,溶解地层各矿物成分及胶结物。沿径向酸液浓度逐渐变小失去活性,温度发生变化,压力及流速也发生变化。近井带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发生改变。,酸化工艺的特点及适用情况对照表,(一)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增产原理:1、基质酸化 不压破地层的
7、情况下将酸液注入地层孔隙(晶间,孔穴或裂缝)的工艺。利用酸液溶解孔隙、喉道和裂缝中胶结物和堵塞物,形成酸蚀蚓孔,改善储层渗流条件,提高油气产能。目的:解堵。特点:不压破地层。,(1)基质酸化增产原理:酸液挤入孔隙或天然裂缝依靠酸液的化学溶蚀作用,溶蚀孔壁或裂缝壁面,增大孔径或扩大裂缝,提高地层渗流能力。溶蚀孔道或天然裂缝中的堵塞物质,破坏泥浆、水泥及岩石碎屑等堵塞物的结构,使之与残酸液一起排出地层。起到疏通流动通道的作用,解除堵塞物的影响,恢复地层原有的渗流能力。,(2)盐酸与碳酸盐的化学作用 大多数碳酸盐与盐酸发生化学作用可以生成水溶性氯化物和二氧化碳而被盐酸溶解,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例,石灰
8、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白云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镁,它们与盐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2HCL+CaCO3=CaCL2+H2O+CO2 4HCL+MgCa(CO3)2=CaCL2+MgCL2+2H2O+2CO2 反应生成的CaCO3和MgCL2都能溶于水,通过自喷或抽吸,就可以将反应后的残酸(包括溶解在其中的盐类)排出地面,生成的CO2可以起到助排作用,帮助残酸从地层中排出,这样就沟通了地层孔隙,提高了渗透率。,(3)影响酸岩反应速度的因素 酸液类型:氢离子的电离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大,反之,反应速度慢。酸浓度:酸浓度为2425时反应速度最大。0 20时,随着酸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20 24
9、时,随着酸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增加缓慢,当酸浓度超过25时,反应速度随浓度的增加反而下降。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盐酸于石灰岩的反应速度比白云岩反应速度快,而盐酸于砂岩的反应却很困难。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压力:据文献介绍,当压力高于4.2MPa时反应速度不受压力的影响。流速:增加注入速度,反应速度加快。面密比:面密比是单位体积酸液所接触岩石的表面积的大小,面密比越大,反应速度越快。,2.酸化压裂(酸压)酸或前置液以高于储层所能承受的排量从套管或油管中注入,使之在井筒中迅速建立压力,直至超过地层的压缩应力及岩石的抗张强度,从而压破地层,形成裂缝,连续注酸使裂缝延伸、酸刻蚀裂缝形成酸蚀裂缝,该
10、裂缝具有比原地层更高的导流能力,因此能提高油气井产能。目的:增产(解堵是必然结果)。特点:大排量、高泵压(压破地层)。,酸压施工中酸液壁面的非均匀刻蚀是由于岩石的矿物分布和渗透性的不均一性所致。酸化施工结束后,由于裂缝壁面凹凸不平,裂缝在许多支撑点的作用下,不能完全闭合,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的人工裂缝,大大提高了地层的渗流能力。,酸压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1)消除井壁附近的地层污染;(2)酸压裂缝增大油气向井内渗流的渗流面积,改善油气的流动方式,增大井附近油气层的渗流能力;(3)沟通井筒附近的高渗透带、地层深部裂缝系统及油气区。无论是在近井污染带内形成通道,或改变储层中的流型都可
11、获得增产效果。,(二)砂岩储层酸化增产原理:,砂岩储层酸化一般采用不压开地层的均匀注酸方式,因此其 增产原理是依靠酸液的化学溶蚀作用溶蚀砂粒之间的胶结物和部分砂粒,以解除近井附近的堵塞物,恢复和提高近井地带的渗透率。盐酸、土酸于砂岩的作用 它是利用土酸中的盐酸溶解油层中的碳酸盐矿物和部分铁质,土酸中的氢氟酸溶解油层中的硅酸盐矿物和粘土矿物,反应方程式如下:解除铁质矿物 2HCL+Fe2O3=2FeCL3=3H2O,解除硅质矿物 4HF+SO2=SiF4+2H2O 2HF+SiF4=H2SiF6 18HF+Al2Si2O5(高岭石)=AlF3+2HSiF6+9H2O 36HF+Al2O34SiO
12、2H2O(蒙脱石)=2H3AlF6+4H2SiF6+12H2O 氢氟酸与碳酸盐 2HF+CaCO3=CaF2+H2O+CO2 反应生成物的氟化硅和水均可排出地面,氢氟酸与碳酸盐作用生成的氟化钙,当酸浓度降低时易发生沉淀堵塞地层孔隙,因此对于碳酸盐含量较高的地层在土酸处理前应用足量的盐酸进行预处理。,砂岩储层基质酸化施工工序 前置酸(盐酸)处理酸(土酸)后置酸(盐酸或互溶剂+柴油(或轻质原油)顶替液影响酸化效果的因素 储层类型 完井方法 酸化配方 酸化工艺 酸化施工 酸化后的管理,砂岩储层的酸化通常不进行酸压的原因:砂岩储层的胶结疏松,酸压可能由于大量溶蚀,致使岩石松散,引起油井过早出砂;酸压可
13、能压破地层边界以及水、气层边界,造成地层能量亏空和过早见水、见气;由于酸沿缝壁均匀溶蚀岩石,不能形成沟槽,酸压后裂缝大部闭合,形成的裂缝导流能力低,且由于用土酸酸压可能产生大量沉淀物堵塞流道。,三、酸液及添加剂室内评价技术,酸化是油气井投产、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酸化室内试验是实施酸化工艺的重要技术保障。酸化室内试验研究就是从基础着手,优选酸液体系和酸化工艺,它比直接在现场实施酸化试验来选择酸液体系和酸化工艺要全面、准确、省时、低耗(低成本)。因此,针对具体的油气层,酸化作业前开展酸化室内试验研究,用具体的储层岩石、流体来模拟储层条件下开展酸化试验,可以较为方便准确地弄清酸岩反应机理,优选酸
14、液配方体系和酸化工艺。,1.酸液对岩石的溶蚀性试验2.酸液的配伍性试验3.酸液的破乳性试验4.酸液表面张力测定试验5.铁离子稳定剂评价试验,酸化室内试验主要包括,6.防膨剂评价试验7.酸液缓速性能评价试验8.酸化缓蚀性能评价试验9.酸渣含量测定试验10.速敏性评价试验,11.水敏性评价试验12.盐敏性评价试验13.碱敏性评价试验14.酸敏性评价试验15.前置液酸压酸液指进试验,试验方法:将岩芯捣碎碾磨过100目筛,制成岩粉烘干。称取一定量岩粉(如5g左右),置于反应器皿中,取一定量(如50ml)的不同浓度的酸液,分别加入盛岩粉的反应器皿中,与岩粉过量反应2-4小时,反应过程中搅拌2次。将反应后
15、的酸液,用定量滤纸过滤,将未溶蚀的残渣在约100左右条件下烘干,取出烘干后的岩样,放入干燥器冷却后称重。根据溶、蚀前后样品的重量计算酸对岩芯的溶蚀率:,1、酸液对岩石的溶蚀性试验,筛选酸液类型及浓度,试验方法:配制不同配方酸液并与地层水混合,在室温及高温(根据储层温度确定)条件下,静置4小时,观察配方酸液的变化情况,记录酸液透明度、分层、沉淀等现象。,2、酸液的配伍性试验,从配伍性角度筛选酸液添加剂,试验方法:将一定量原油与相同量的配方酸液混合,在高转速下搅拌一定时间,形成乳状液,然后放入一定温度的的恒温水浴中观察、记录2小时的破乳情况,由破乳量(酸液量)的多少衡量酸液及各种表面活性剂的破乳率
16、。破乳率()由下式计算确定:,3、酸液的破乳性试验,考察表面活性剂破乳性能,4、酸液表面张力测定试验,试验仪器:JZHY180界面张力仪。试验方法:在不同的酸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测定各鲜酸的表面张力,同时,用配好的相同酸液,分别加入捣碎碾磨后过60目筛的实际储层岩粉,将其与配方酸液反应制成残酸,测定各残酸的表面张力。每种酸液测定3次,取平均值。,评价表面活性剂的助排性能,5、铁离子稳定剂评价试验,试验仪器:722型分光光度计,PHS2型酸度计试验方法:邻菲罗啉法,先配制总铁量为100ppm的标准铁,用该标准铁作出各种比色皿的吸光度与铁含量的标准曲线,求出标准曲线的斜率m。,吸光度,铁
17、浓度,m,m=吸光度/铁浓度,将岩粉加入酸液中反应生成残酸,测定残酸液pH值在0.5-1.0和pH=3.5时的吸光度,计算出该岩粉的总铁含量。,取出一定量的残酸滤液,加入铁离子稳定剂,测定该滤液在pH=0.5-1.0和pH=3.5时的吸光度。计算出铁含量。与未加铁离子稳定剂时的铁含量比较。,评价铁离子稳定剂性能,6、防膨剂评价试验,试验仪器:WZ1型页岩膨胀仪 试验方法:将实际产层岩芯捣碎,研磨过100目筛制成岩粉,在105左右下鼓风干燥4小时,然后取出试样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取50克岩粉,在岩样成型机上制成5810mm的圆饼,放于WZ1型膨胀仪中,分别测定淡水和加有防膨剂的水溶液对岩粉的2小
18、时膨胀率和24小时的终膨胀率。,评价防膨剂的防膨性能,7、酸液缓速性能评价试验,试验方法: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将碳酸盐岩芯钻成直径5cm的园柱,在切片机上切成的约1cm厚的岩盘,烘干。用环氧树脂将岩盘封好,保留一个端面与酸液反应,将岩盘置于反应釜中,将酸液样品注入反应釜(动态试验时启动搅拌器),记录酸岩反应时间,测定酸液浓度变化,将数据进行处理,酸岩反应速度按下式计算。,评价酸液或缓速剂的缓速性能,酸液缓速性能评价试验就是测定配方酸和空白酸与岩石的反应速度,对比两种酸液与与岩石反应速度的大小,从而求得酸液的缓速率。,8、酸化缓蚀性能评价试验,1动态腐蚀速度评价方法,表8.1 高温高压动态腐蚀速
19、度条件,(1)试验仪器:高温高压动态腐蚀速度装置(2)试验条件:见表8.1,评价缓蚀剂的缓蚀性能,(3)试片的准备,试片材料:N-80石油专用管材。试片加工:50103 mm 试片处理:试片先用丙酮或石油醚清洗去除油污,然后放入无水乙醇中浸泡脱水1分钟。洗涤过程用镊子夹持进行。洗涤后必须用冷风吹干,储存在玻璃干燥器内备用。,(4)试验程序,1)取出已准备好的三片试片,记录编号,用游标卡尺(0.02mm)逐片测量表面积S1,S2,S3并记录;用分析天平称量试片的质量m1,m2,m3,称准至0.1mg,并记录数据。2)按试验要求的盐酸浓度,用分析纯盐酸和蒸馏水配制。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浓度,误差不超过
20、0.023)打开电源开关,并将温控器调到规定温度,开始升温。,4)将已准备好的盐酸溶液预热到40,按每平方厘米接触面积15ml的用酸量,由量筒量取适量酸液倒入高压釜内,恒温15min。将试片挂在挂片器上,缓慢把上部组件(包括搅拌棒和试片)置于高压釜上,拧紧上盖,接好管线,记录试验开始时间t0并记录。5)打开马达的电源开关,起动搅拌器,并调到60转/min。打开高压氮气源阀门,调节气压调节阀,使高压釜内压力升至7.8450MPa,并保持至结束ta。,6)切断电源,打开卸压阀,放掉釜内压力和残液,并立即用清水或氮气协助清洗高压釜。小心打开高压釜上盖,取出试片,将清洗过的高压釜和零部件擦干涂油保护。
21、对试片变化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并记录。7)用毛刷、去污粉和清水刷洗试片表面,干净后用丙酮或石油醚清洗,然后放入无水乙醇中浸泡脱水1min,取出用冷风吹干,放在玻璃干燥内干燥15min后用分析天平称量(称准至0.1mg)试片质量分别记为m1 m2 m3,并记录。,(5)结果的计算,平均腐蚀速度(Vf),试片平均腐蚀量(m),试片平均表面积(S),2腐蚀速度评价指标,表8.2 动态腐蚀速度评价指标,9、酸渣含量测定试验,试验方法:将一定量原油(如30ml)与相同量配方酸液混合,在高温(根据储层温度确定)下进行反应,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反应3小时后取出样品,用定量滤纸过滤液体,并用汽油清洗干净。将过
22、滤后的物质烘干,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与不加酸时相同质量原油的残渣量进行比较,分析酸与原油作用后酸渣量的大小。,10、速敏性评价试验,试验方法:(1)岩心抽真空,饱和地层水或煤油,浸泡20小时。(2)试验流量依次为0.5、0.75、1.0、1.5、2.0、2.5、3.0、3.5、4.0、4.5、5.0、6.0ml/min。(3)在每一流量下,测定岩心的渗透率。要求每10分钟测量一个点,直至连续三点的渗透率相对误差小于1%后再改换下一流量进行测定。,五敏试验包括:速敏、水敏、酸敏、碱敏、盐敏,11、水敏性评价试验,首先用地层水测出岩心的渗透率Kf,然后用次地层水(降低一半矿化度的地层水)测岩
23、心渗透率Ksf,最后用纯水测得岩心渗透率为Kw。用Kw/Kf值便可确定岩心水敏性程度大小,其评价标准为:Kw/Kf 0.7 水敏性程度 强 中 弱,试验方法:(1)岩心抽真空,饱和地层水,并浸泡40小时;(2)测地层水渗透率Kf;(3)用次地层水驱替1015倍岩心孔隙体积,浸泡 20小时;(4)测次地层水渗透率Ksf;(5)用纯水驱替1520倍岩心孔隙体积,浸泡20小时;(6)测纯水渗透率。,试验方法(1)岩心抽真空饱和地层水,并浸泡40小时;(2)测地层水渗透率;(3)用高(低)一级矿化度地层水驱替1015倍岩心孔隙体积,浸泡20小时;(4)用改变矿化度后的地层水测岩心渗透率;(5)重复3、
24、4步,直到做完所有矿化度等级的盐水。,12、盐敏性评价试验,公式,试验方法:,13、碱敏性评价试验,(1)岩心抽真空饱和地层水,浸泡40小时;(2)测地层水渗透率;(3)用高一级pH值的盐水驱替1015倍岩心孔隙体积,并浸泡20小时;(4)用改变pH值的盐水测岩心渗透率;(5)重复3、4步,直至做完所有不同的pH值盐水。,14、酸敏性评价试验,试验方法:,(1)试验时用地层水正向驱替测出岩心正向渗透率Kf;(2)将0.51PV体积酸液反向注入岩心,关井2小时;(3)最后正向注入地层水,排出残酸,同时测定岩心注酸后的渗透率KL,当流量稳定时停止。,15、前置液酸压酸液指进试验,试验方法,1根据试
25、验要求配制前置液10升,模拟酸液(盐水或清水)20升备用。2关闭所有阀门,将前置液、模拟酸液分别装入各自储液罐内,接通耐酸泵电源,检查耐酸泵工作是否正常。3打开前置液储罐开关阀及模拟裂缝出口阀门,启动耐酸泵,当前置液完全充满模拟裂缝后停泵。,4关闭前置液储酸罐阀,同时打开酸液罐阀门和溢流阀,启动耐酸泵使模拟酸液以恒定排量注入模拟裂缝,读取驱替压力值。观察注液过程中指进的发生、发展过程,拍照、摄像。当模拟酸液到达裂缝出口后,注意观察指进在高度方向的变化,当指进高度基本稳定时停泵。5试验完毕,用清水清洗储液罐和裂缝,排放残液罐废液,打开全部阀门。6进行试验结果分析,分析影响指进的各种因素。,前置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酸化 培训 文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4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