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煤矿二号井+753m水平小槽东翼采煤作业规程.doc
《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煤矿二号井+753m水平小槽东翼采煤作业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煤矿二号井+753m水平小槽东翼采煤作业规程.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煤矿二号井+753m水平小槽东翼采煤作业规程 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煤矿二号井二OO七年八月一、客观条件描述1、煤层结构、层理、节理、硬度描述:本采区开采中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煤层为单斜构造,倾向向北,厚度较为稳定,井田内已探明有两层可采煤层,俗称为大槽煤和小槽煤,大槽煤煤层厚24米,小槽煤煤层厚8米,煤层具有层理、节理发育,煤的硬度为3 - 4。本采区所采煤层为+753m水平东翼小槽煤层。厚度:煤层真厚8米。倾角:平均倾角65灰份:(Ag)7-15.3%水份:0.13%挥发份:34.9-36.5%发热量:29.8-34.5MJ/Kg煤种:长焰煤。顶板:为灰黑色薄层状泥岩。底板:
2、为灰白色厚层状粉、细砂岩。2、地质构造:小槽煤层为急倾斜煤层,东西走向,倾向向北,平均倾角65,层理发育,局部节理发育,形成碎带,易冒落,未发现采区内有断层出现。3、水文地质概况:根据目前生产系统实际排水量,主要来自岩层静压涌水,由于地层富水性及渗透性很微弱,水文条件简单,矿井正常涌水量为600立方米/天。4、煤层瓦斯:(包括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平均沼气含量为4.34m3t。2003年该矿委托新疆煤炭科学研究所对该矿进行了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鉴定结果为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3 m3min,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53 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
3、34 m3t。一些独头巷道及封闭墙处出现过CO2、CH4超限情况,采煤工作面通风行人上山如果出现垮煤堵眼现象时,采煤工作面的采仓内及易发生瓦斯积聚现象。因此进入上述区域,应边探测气体边前进,注意气体变化状况,做好预防及处理措施。加强采煤工作面通风行人上山的支护和维修工作,避免出现因支护不到位垮煤堵眼发生瓦斯积聚现象的发生。5、自然发火倾向性:将矿井的煤样,送到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试验室进行试验,属II等易自燃煤。煤层具有自燃发火性。发火期最短为45天左右,最长为23个月。井下掘进、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曾发生过井下自燃火灾,应注意预防自燃防火,加强一氧化碳气体的检测工作,发现一氧化碳气体超过0.00
4、24%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必要时予以封闭密闭,防止自燃火灾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6、煤尘爆炸危险性:小槽煤质挥发份34.936.5,通过鉴定,其煤尘爆炸性较强。因此必须加强工作面洒水降尘工作,定期清除采区运输大巷、回风巷的落尘工作。7、冲击地压危险性:在仓储式采煤过程中,必须按照作业规程中的要求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留设足够的保安煤柱,防止发生顶板事故。8、开采范围对应地表情况简介:采区对应地面为一山地,地面有塌陷坑,深度只有几米,无发火迹象。9、开采范围上部、四周煤层开采情况、老空、积水情况:开采边界距煤窑沟河留有保安煤柱,由于+753米水平上水平即+810米水平为采空区,虽然回风
5、巷+790米水平与+810米水平留有20米垂厚的水平保安煤柱,但在采煤的过程中,仓推至+790米水平时,必须停止推进,防止采仓过程中和上水平即+810米水平采通,同时留设回风巷+790米水平保安煤柱,以确保回风系统的完好,防止瓦斯积聚事故发生。在大雨天气或连降暴雨的情况下,必须有专人对防洪设施进行检查,发现危险及时通知有关领导和井下工作人员撤离。10、开采范围上部及临近火区情况,采前灌浆灭火情况:开采上部水平+810米水平,曾发生过煤炭自燃现象,虽经过永久密闭工作,但在下部的采煤过程中,应加强气体检查工作,在推仓时注意留设保安煤柱。二、储量计算1、工业储量:QgHLMY37mSin65150m
6、8m1.37 =120488.87吨式中:M:煤层真厚; L:采区全长; H:阶段垂高; Y:煤容重2、可采储量:Q可HMDA35Sin65814101.356228.14吨式中:H:阶段垂高; M:煤厚D:采仓设计宽度; A:采区布仓数量3、采区回采率: Q可Qg10056228.14/120488.8710047%三、采煤方法及工艺流程1、采煤方法的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及以往的采煤经历,结合矿井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设备条件,经过矿井高管人员和技术人员研究决定:仍采用仓储式爆破采煤方法,煤层的赋存条件也较适应用仓储法。2、落煤方式:采用爆破落煤。3、装运方式:煤从仓内自溜至仓口溜煤眼,人工放煤
7、,放入SGB420刮板机,运输大巷采用刮板机运输。4、采场支护方式:采用预留煤柱的方法控制顶板,仓内煤采完拉完后,如顶板不垮落,应采用人工强制放顶。5、进回风方式: 采用负压通风、局部通风机通风。6、采煤工艺过程详述:(1)巷道布置: 在+753米水平东翼布置东采区,必须留设垂高20米的煤柱与原+810米水平隔离,做为+753米水平的水平保安煤柱。采区巷道首先分别在753米水平和790米水平分别掘进一条运输大巷和一条回风巷,其间每隔30米左右掘进两条上山作为联络巷,其中一条为通风行人上山,另一条为倒渣孔。+753米水平每30米掘进一组上山与+790米水平回风巷沟通,上山之间相距8米,超前的一组
8、上山可作为采煤工作面的第二安全出口,但在使用前,必须加强支护工作,挂设铁梯,安装安全大绳和防坠设施后,方可作为安全出口来使用。+753米水平运输巷和+790米水平回风巷均沿煤层底板掘进。(2)、准备工作: 、仓房规程: 由于煤质松软,考虑采煤的安全性,仓房宽15米,根据实际生产能力,按单仓布置方式进行采煤区布置。 、在仓房东西两边各有一个通向回风巷的通风上山,仓房东西两边各布置一条上山眼,再往外15米布置第二个仓房,一个仓仓的所需巷道天眼布置完。每个仓房的东边的通风上山距下一仓房15米。仓房和上山眼布置完后,即开始在+753米水平运输巷支仓架工作,一个仓房一套仓架。行人上山架同仓架相似,仓架是
9、维护下部运输巷,确保安全的必须设施,一定要保证质量。仓架支好,挂上溜槽,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详见仓架图)(3)、回采工作:每仓回采时,先从扩仓口开始,用打眼放炮的方法沿仓孔方向向上掘一个斜坡溜煤眼,上部应适当加宽,呈喇叭状,斜长达到89米时,宽度达到仓的设计宽度15米,然后从通风行人上山距通风行人上山口向上7米处向仓预掘联络巷,与仓贯通,作为进入工作面的安全出口和进风巷,至此,仓的断面每往上推进8-10米左右,即可与上山贯通联络巷。一直推进上部停采线。推仓时,必须保证仓内存煤紧跟工作面,确保仓内安全。(4)、支架规格:、高架高度不低于3.8米,两侧高架宽度不小于1.8米,高架腿每根梁直径小头不
10、能小于0.2米,上山架腿梁的小头直径不能小于0.25米,架宽1.3米。、溜槽必须适度,要求煤岩自溜,溜槽下口到道轨垂直距离在1.6米。、巷道架宽:上宽内口不小于1.8米,下宽不小于2米。7、采煤工作面爆破说明书(1)、炮眼布置形式:工作面炮眼采用五花眼布置。(2)、炮眼角度、深度、间距(附三面投影图):具体技术参数,详见附图。(3)、炸药、雷管的类型:炸药使用煤矿许用乳化炸药,雷管为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4)、装药量(每循环装药、爆破煤量、平均消耗量、消耗总量):根据煤层硬度情况、围岩情况和井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装药量,避免装药量过大,破坏了围岩,造成采仓报废,生产接续困难。(5)、联线方
11、式:采用串联方式。(6)、放炮方式:采用防爆型电容放炮器(100发)。(7)、防止崩倒支架的措施:在布置炮眼的过程中,炮眼尽量避免直对工作面支架和点柱,在放炮时首先要加固巷道支架和工作面支架,经过检验支架完好的情况下,放炮员才能进行爆破作业。四、顶板管理方法采用预留煤柱的方法支撑、控制顶板,仓内煤采完拉完后,如顶板不垮落,应采用人工强制放顶。1、采煤工作面支护图:详见附图。2、最小控顶距:6米。3、最大控顶距:15米。4、上端头支护方式:棚式支护、点柱5、下端头支护方式:棚式支护、点柱6、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及遇地质构造专项措施,开切眼安装和撤面的顶板管理专项措施:根据采煤方法和回采工作面的布
12、置方式,根据工作面的顶板情况,采用随采随冒,如果空顶区垮落比较厉害,影响工作面工作人员安全和煤炭质量时,则用另一个仓出煤,不再回采垮落严重的仓。如果顶板结构较好,不易垮落,必须采用强制放顶,把工作面的顶板通过爆破的方法,将其放下,已达到工作面卸压的作用。在开切眼的掘进过程中,必须作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同时作好敲帮问顶工作,确保工作的安全。7、周期来压予计及采取的措施:(1)、采取小进度多循环作业方式,加快工作面进度,尽量缩小工作面的控顶距。(2)、严格控制出煤量,确保仓内有足量的储煤,以保持煤壁的完整性,使之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3)、现场工作人员进入采煤工作面作业时,要随时注意顶板和煤
13、柱的变化情况,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五、通风系统和风量计算1、通风系统叙述: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在全负压的作用下,新鲜风流由混合提升立井进入753米水平主运输大巷+753米水平采区运输巷+753米水平通风行人上山联络巷采煤工作面+790米水平回风巷+790米水平总回风巷回风斜井地面。2、风量计算:(1)、按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Q采4NK60 m3/s;式中:N为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25;K为风量备用系数,取1.4;4为每人每分钟供风量。Q采4251.460=2.33 m3/s。(2)、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Q采KCH4QCH4(1100C1
14、) m3/s;式中:KCH4为工作面沼气(二氧化碳)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351.5;QCH4为工作面沼气(二氧化碳)的绝对涌出量,取0.854 m3min;1100为工作面回风流沼气允许浓度;C1为工作面进风流沼气浓度,取0.1%。Q采1.40.85460(1/100-0.1/100)=1.99 m3/s。(3)、按工作面温度计算:Q采60VS m3min;式中:S为按平均控顶距算得的工作面平均断面积m2V为工作面风速,取0.8-1.0m/s;Q采600.854=204m3/min=3.4 m3/s以上三种算法中求出的采煤工作面需风量取其最大值,即Q3.4 m3/s。(4)按风速进行验算:
15、按最低风速0.25m/s计算,回采工作面最低风量为Q采15S m3/min;式中:S为回采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m2Q采15460 m3/min1 m3/s 。按最高风速4 m3/s计算,回采工作面最大风量为:Q采240S m3/min Q采2404960 m3/min16 m3/s 。综上所述,采煤工作面需风量Q3.4 m3/s ,按风速进行验算,1Q采16,Q采3.4 m3/s,在此范围之内,因此Q采3.4 m3/s为采煤工作面的需风量。3、辅助通风措施:对新布置采仓以外暂不利用的天眼及小孔,必须采取封堵措施,杜绝漏风,确保采仓工作面及天眼风量充足。局部地段的盲巷和其他需要通风的地方,可以用局
16、部通风机进行通风。4、通风系统图:详见附图。六、煤炭和材料运输:1、运输设备:大巷运输采用SGB-420/17型刮板机运输。2、煤的运输(包括煤仓情况):仓内落煤通过仓口溜煤,由人工控制溜槽放煤进入SGB-420/17型刮板机,由三台刮板机将煤运至+753米水平井底车场,再由混合提升立井提升至地面至地面煤仓。3、材料运输:采区用于支护材料,密闭材料,各种工具设备等均由大巷通过安全出口运至采区回风巷。4、运煤安全措施:(1)、工作面作业人员要严密监视顶帮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以防顶板或煤炭伤人。(2)、+753米水平道渣孔严禁行人,人员上下必须从+753米水平通风、行
17、人上山上下,如+753米水平道渣孔睹塞,必须采取措施后,方可进行处理。(5)、严格按照刮板司机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不得违章操作。5、运料安全措施:(1)、井筒和大巷中运送材料,一定要捆绑好,严禁超高、超宽、超长,以免伤人或撞坏支架。(2)、在倾斜巷必须设挡车撞坏等防跑车安全防护装置,在倾斜井巷上部水平设阻车器。(3)、设置“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明显标志和信号,在斜巷上、下均需装设声光信号,发出“行车”信号后,严禁行人。七、供电1、供电设备:井下电器管理人员必须每天检查供电线路和供电设备的供电情况,防爆性能,发现有失爆现象,应及时处理,禁止带电安装,带电检查。检查人员必须携带警示牌,上写“有
18、人作业,禁止合闸”,停电要提前通知采掘工作人员,做好相关措施。2、电缆及负荷:输电电缆使用35型绝缘,输电电压380v,最大负荷44kw,局扇功率5.5kw,煤电钻1.5kw,总负荷13.5kw。3、供电系统图:详见附图附后。八、防灭火系统1、洒水系统:在采煤工作面和煤炭转载的地点,均应安装洒水管路。2、定期清洗煤尘措施:(1)、工作面每次放炮前后,对工作面进行洒水降尘,用水冲洗巷道两帮浮尘。(2)、随时对工作点进行洒水降尘。3、煤层注水系统:无。九、防灭火系统1、在布置采仓工作面位置巷道尽可能合理,做到回采率高,回采速度快,采空区易于隔绝。2、加强采区顶板管理,保护煤壁与煤柱的完整性,防止漏
19、风。3、加快回采,使工作面在自燃发火期前结束,并进行及时封闭。4、加强日常对一氧化碳的监测工作。十、劳动组织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1、劳动组织:附后2、循环作业图表:附后十一、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灾害预防主要以“一通三防”及顶板管理为主:1、由于采区工作面在开采过程将会出现瓦斯等有害气体,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做好通风的风量供应,和采取相应的瓦斯排放制度,制定专门的瓦斯排放工作措施,以确保在采煤工作面上对瓦斯的管理,所有的规定和措施都必须以规程为标准。2、在开采时留好相应的隔离煤柱,在安排生产时应尽量和煤层自燃发火期相结合,必须在其发火期内对其进行封闭,以确保对火灾的预防。3、在采区工作面应及时对各用电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吐鲁番市 恰特卡勒乡 煤矿 二号 753 水平 小槽东翼 采煤 作业 规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39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