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七农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项目工程设计报告.doc
《八五七农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项目工程设计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五七农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项目工程设计报告.doc(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黑龙江省农垦八五七农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报告(修改稿)项目承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分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工程设计编制单位: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编 制 日 期:二OO七年九月十八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工程设计报告项目名称:黑龙江省农垦八五七农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报告项目申报单位(公章):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驻农垦总局国土资源局牡丹江分局项目负责人:夏贵安项目承担单位(公章):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分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项目负责人:俞向东工程设计承担单位(公章):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负责人:杨 臣联系方式:电 话:0467-5067030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密山
2、市北大营邮政编码:158300二OO七年九月十八日目 录1 综合说明11.1 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11.2项目基本情况11.3 建设规模21.4 建设主要内容21.5 工程量及投资41.6 项目实施管理41.7 综合效益评价52 基本资料92.1 自然概况92.2 社会经济条件142.3 其它资料183 工程布置与设计193.1 工程布置原则193.2 工程建设的依据193.3 工程建设标准213.4 土地利用规划233.5 工程总体布置253.6 工程设计284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684.1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依据684.2 环境质量现状694.3 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94.4 环境影响评价69
3、4.5 环境保护措施705施工组织设计715.1 施工条件715.2 施工布置和方法735.3 质量管理745.4 施工进度756 项目实施管理776.1 实施机构776.2 管理制度787 工程预算797.1 编制依据797.2 费用计算标准807.3 投资结构837.4 年度投资838 效益分析评价848.1 社会效益848.2 生态效益858.3 经济效益869 附件91 附件: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图册1 综合说明1.1 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根据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申报2005年国家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要求,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为1986.05
4、31公顷,新增耕地159.8093公顷,新增耕地率8.05%。项目区在可行性研究立项阶段和规划设计阶段在项目的建设规模和范围等方面基本一致。1.2项目基本情况1.1.1 地理位置八五七农场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部,地处穆棱河中下游南岸,穆兴分洪道西部。地理座标北纬45414554,东径1320713242。本场东临穆兴分洪道,同八五六农场隔河相望,南靠小兴凯湖,与兴凯湖农场、水产养殖场毗邻,西、南与密山市的承子河、杨木、柳毛三个乡接壤,北濒穆棱河,河北是八五0农场与虎林县杨岗、凯北两个乡。该项目区位于八五七农场东南部,距农场场部31公里,东至八五七农场穆兴总干,西至八五七农场十六队,南至穆兴西
5、堤,北至八五七农场十五队。范围为八五七农场十五队、十六队。地理坐标:东经13236221324127,北纬452423452759。1.1.2 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八五七农场东南部,地貌多属湖积平原,少数为漫岗,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程72.5m76.5m,坡降一般在1/10001/2500之间,地势较为平坦。1.1.3 气象八五七农场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由于大陆及海洋季风交替的影响, 气候变化多端。 冬季(11-2月)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候严寒,干燥并漫长。 年平均气温为3.4。 年10积温为2580.2。年平均降水量为567.8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259.0毫米。农场位于东南
6、季风带,气流季节变化较明显夏季多南风和西南风,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4.1米/秒。1.1.4 土壤与植被项目区内植物种类主要有林地、荒草地,农作物主要是旱田及水田。项目区主要土壤为白浆土,黑土层厚度在1520厘米,土壤PH值平均为5.54。1.3 建设规模项目区总面积为1995.4773公顷,地块为一块,除去不动工的林地面积9.4242公顷,建设规模为1986.0531公顷。总投资规模为2315.44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1.17万元。1.4 建设主要内容项目区总面积为1995.4773公顷。通过综合整理,从根本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项目完成后可新增耕地159.
7、8093公顷,新增耕地比率为8.05%,改造质量低、产出率低耕地1660.2300公顷,整理后耕地面积为1820.0393公顷。通过统一规划、综合整治,完善水利、道路及林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区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创造条件;改善项目区职工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项目区职工创造劳动致富的条件,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提高。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四个部分。(1) 土地平整工程平整面积1820.0393公顷。项目区还零星存在坑洼泡沼,需要进行回填,面积29.4540公顷。对5条渠道的弃土进行平整。(2)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对现有的两沟一台保留一条,
8、填平一条,保留斗沟26条,其余29条斗沟进行回填平整后成为耕地,种植水田。新增水田育秧基地路边排水沟6条,长度6.6公里。根据灌溉、排水系统和道路规划,共布置172座建筑物,其中:涵洞21座,倒虹吸5座,斗门23座,集水井114座,水田育秧基地机电井9眼。规划将农用灌溉水泵柴油机动力改为电动。根据项目区总体规划及水田灌溉制度,选用KQLD100-125()型离心泵,配用功率2.2KW。同时规划育秧基地机电井9眼,对育秧基地大棚集中实行微喷灌,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设计井深40m,孔径273mm,选用200QJ(R)64-62/4型潜水泵,配用功率18.5KW。高压线在16队西北的国电线路引进
9、,布置高压线29km,低压线45km,30KVA变压器16台,50 KVA变压器6台。(3)道路工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本项目需要修缮主田间路5条,长19.9公里。田间路是以保证田块方整和进出田块方便为原则进行布设,共需修建田间路4条,长5.06公里。为便于农户在水田育秧基地的生产与管理,需要新建生产路8条,长8.8公里。1.5 工程量及投资工程项目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设施、道路工程、林网工程四个部分。总工程量为开挖土方136.1万立方米,回填土方80.98万立方米,石方1.76万立方米,砼方0.41万立方米。预算总投资2315.44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1897.05万元,占总投资的81.9
10、3%,设备购置费155.67万元,占总投资的6.72%,其他费用217.31万元,占总投资的9.39%(其中前期工作费95.2万元、占总投资的5.02%,竣工验收费56.91万元、占总投资的3%,业主管理费41.46万元、占总投资的2.19%,工程监理费23.71万元、占总投资的1.25%)不可预见费45.4万元,占总投资的1.96%。1.6 项目实施管理土地整理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需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牡丹江分局成立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统一管理。切实做到职责明晰,并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 建设招标制、工程监理
11、制和项目质量监督制,项目资金做到专人负责、专户管理、专款专用。1.7 综合效益评价1.7.1 社会效益a)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项目区内目前绝大部分土地是中低产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不充分。通过基本农田整理可以重新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以达到增加耕地的目的。经测算,项目实施后,项目区耕地总面积由原来的1660.2300公顷增加到1820.0393公顷,新增耕地159.8093公顷,新增耕地比率达到8.05%。b)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本项目实施以后,土地得到平整,田块规整成方,水利设施配套完善,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成网,区内所有的耕地将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田块;再加
12、上大力推广和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增加耕地产出率。项目实施前项目区粮食总产量:817.694845015+842.535214015=7288.76(吨)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粮食总产量:1820.039355015=15015.32(吨)项目实施后粮食产量水平(单产增量)为:(15015.32-7288.76)1000/1820.0393=4245.27公斤/公顷。c)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灌排系统,有利于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后,农民可充分利用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发展多种经营,降低生
13、产成本和风险,从而增加收入。同时,还可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时间,使当地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项目区农户年纯收入增量为888.74万元,项目区人口1364人,人均年均纯收入增量为:888.74/1364=0.65(万元)d)增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经过对项目区的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使项目区建设成为垦区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区,以增强项目涉及项目区广大人民群众、各级政府和国土管理部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e)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为项目区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
14、权属调整,避免“插花地”的出现,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保持项目区的社会稳定。1.7.2 生态效益a)对农业的生态影响项目建成后,通过土地平整,昔日低产田将变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桥涵、闸相配套的高产稳产田。通过土地整理,改善了项目区供水条件,农作物得到适时适量的灌溉,农田林网的扩建,将使区内的小环境得到调节,将输水节水、田间节水、农艺节水等节水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田园化生产格局,大大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将使农业生态处于良性循环状态。b)提高植被覆盖率 沿项目田间道和生产路布置农田防护林。布局合理的防护林可以有效抑制项目区水土流失,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15、和农田小气候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而且涵养了水源,减少了水土流失,形成规划整齐、全面发展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项目区植树4.2000公顷,林草覆盖率提高百分比:4.2000/1986.0531=0.21%。c)对区内农业发展的影响项目实施后,对区内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将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农田,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因此,该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改善区内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步伐,有力推动区内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1.7.3 经济效益a) 现有耕地增产效益分析项目区现有耕地全部为中低产田,正常年份项目区内一般肥力与水利条件的耕地每亩年产水稻
16、450公斤,项目区经过改造后亩产水稻550公斤,旱田综合平均单产140公斤均改为水田。耕地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灌排设施不完善、经营管理粗放。已有经验表明,对现有农田的田、林、路、沟、电进行统一规划,将其建成土地平整、田块成方、面积适度、四周林网、路沟规整、生态环境良好的适于机械操作、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的基本农田,调节田间土壤水份平衡状况和地下水水位,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抗灾能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后,项目区现有水田817.6948公顷,水稻亩增产100公斤,市场上水稻每公斤售价1.7元,水稻亩成本408.5元;旱田842.5352公顷,旱田均改为水田,旱田原单产140公斤,每公斤售价1.8
17、元,亩成本180元。整理后可以增加经济纯收益:817.6948151.7100+842.535215(5501.7-408.5-(1401.8-180)782.91(万元)b) 新增耕地生产效益分析该效益分析采用2004年市场价格,成本是依项目区前三年平均种植水稻成本作标准进行效益分析。新增水田面积159.8093公顷,水稻亩生产成本:1.5公斤稻种+20公斤二铵+10公斤硫酸钾+50元水电费+40公斤尿素+50元机械费+120元人工费+20元用药费,折款:水田亩成本408.5元。项目实施以后所有的耕地将建成高标准的高产农田,水稻亩均产量为550公斤,则每亩新增耕地每年可以新增经济效益:500
18、1.7408.5441.50(元);项目实施以后将新增水田面积159.8093公顷。则新增水田每年的经济纯收入为:159.809315441.50105.83(万元);c) 投入产出效益分析本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以后,每年将产生的经济纯收益为:782.91+105.83888.74(万元)2 基本资料2.1 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八五七农场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部,地处穆棱河中下游南岸,穆兴分洪道西部。地理座标北纬45414554,东径1320713242。本场东临穆兴分洪道,同八五六农场隔河相望,南靠小兴凯湖,与兴凯湖农场、水产养殖场毗邻,西、南与密山市的承子河、杨木、柳毛三个乡接壤,北濒穆
19、棱河,河北是八五0农场与虎林县杨岗、凯北两个乡。该项目区位于八五七农场东南部,距农场场部31公里,东至八五七农场穆兴总干渠,西至八五七农场十六队,南至穆兴西堤,北至八五七农场十五队。范围为八五七农场十五队、十六队,东临农场水利骨干穆兴总干。地理坐标:东经13236221324127,北纬452423452759。2.1.2 地形地势项目区位于八五七农场东南部,地貌多属湖积平原,少数为漫岗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程72.5m76.5m,坡降一般在1/10001/2500之间,地势较为平坦。2.1.3 水文地质八五七农场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506万立方米,过境地表水6000万立方米。农场位于穆兴分
20、洪道以西的河谷平原,地貌单元以河漫滩为主,并有零星阶地分布,地下水赋存条件以孔隙水为主,含水层由上至下游变化在1050米之间,山间沟谷一般较薄,单井涌水量为100500立方米/日,沿河沟下游,单井涌水量可达10003000立方米/日。水位埋深不大,一般为35米,矿化度0.5克/毫升,PH值5.54。据2002年黑龙江省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所编写的地下水规划,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为6800万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5780万立方米/年。2.1.4 气候八五七农场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由于大陆及海洋季风交替的影响,气候变化多端。冬季(11-2月)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候严寒,干燥并漫长,
21、冬季当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时,有大风雪出现,总的来说是严寒,降水少,昼短夜长。夏季(6-8月)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雨水充沛,气候湿热,日照时间长,适宜作物生长,但时有洪涝和低温冷害发生;春、秋因冬夏季风交替,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发生干旱;秋季降温急剧,有时有旱霜、冻害发生。年平均气温为3.4,低温年为1.5,出现在1969年,高温年为5.0,出现在1990年。年10积温为2580.2,最低的年份为2096.6,出现在1969年,最高的年份为3009.6,出现在2000年,年差较大。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8.2,极端最低温度为-38.1,出现在1970年1月3日;7月
22、份为全年最热,平均为21.4,极端最高为35.1,出现在1999年7月14日。年平均降水量为567.8毫米,最少的年份为390.7毫米,最多的年份为815.9毫米,78月为降水的峰值期,68月降水占全年的6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1259.0毫米。农场位于东南季风带,气流季节变化较明显夏季多南风和西南风,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4.1米/秒。2.1.5 植被项目区内植物种类主要有林地、荒草地,农作物主要是旱田及水田。2.1.6 土壤项目区主要土壤为白浆土,黑土层厚度在1520厘米,土壤PH值平均为5.54,有机质平均4.77%,含氮0.218%,含磷0.159%, 含钾4.09%,速效
23、氮(碱解)23.81毫克/100克,速效磷2.11毫克/100克,速效钾12.95毫克/100克。现将白浆土的生产性能简述如下:白浆土类集中连片,黑土层潜在肥力较高。但是因为黑土层薄,存在隔水层的白浆层,再加上土层土质粘重渗水性差,土质冷浆部分潜育化,易板结,既怕旱又怕涝,是一种低产土壤,如不改善施肥,则肥力迅速下降,其特点是黑土层薄,渗水性差,质地粘重,通透性不良。2.1.7 自然灾害项目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春涝、秋涝和早霜等。主要是涝灾影响农业生产。a)春涝:主要指每年的45月份,其形成除主要受前期秋涝及冬雪大的影响外,还与当年春雪大,春季降雨过多(或者降雨量小,但次数多)有关。其表现为地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七 农场 基本农田 整理 工程项目 工程设计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3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