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兽药残留及其食品卫生标准.ppt
《农药、兽药残留及其食品卫生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兽药残留及其食品卫生标准.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药、兽药残留及其食品卫生标准,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问 题,1.农药与兽药有什么区别?2.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来源主要有那些?3.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对人体有什么危害?4.控制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制定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s)有什么意义?6.什么是再残留限量?每日允许摄入量?暂定日允许摄入量?暂定每日耐受摄入量?7.修订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与原有标准比较有哪些主要改变?,提 要,一、农药残留与兽药残留的基本概念二、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来源三、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其毒性 四、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毒性五、控制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量的措施六、食品中
2、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七、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一、农药残留与兽药残留的基本概念,农药(pesticide)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管理条例(1997),农药定义,农药分类,按用途可将农药分为杀(昆)虫剂(insecticide)、杀(真)菌剂(fungicide)、除草剂(herbicide)、杀线虫剂、杀螨剂、杀鼠剂、落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类型。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三大类。按化学组成及结构可将农药分为有机磷、氨
3、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氯、有机氮、有机砷、有机汞、有机硫、取代苯、有机杂环、苯氧羧酸、酰胺、醇及酚等大类。,农药分类,按其对大鼠的经口和经皮急性毒性(LD50)的大小可将农药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和低毒类农药。按其残留特性可将农药分为高残留、中等残留、低残留类农药。,一、农药残留与兽药残留的基本概念,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兽药管理条例(2004年),兽药定义与分类,一、农药残留与兽药残留的基本概念
4、,由于使用农药/兽药而对环境和食品造成的污染(包括农药/兽药本体物及其有毒衍生物的污染)称为环境或食品的农药/兽药残留(pesticide/veterinary Drug residue)。,农药/兽药残留,使用农药/兽药的利与弊,减少农作物和动物性食品的损失、提高产量,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食物供应是使用农药/兽药产生的最大效益。此外,农药用于林业、畜牧业、渔业、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等方面,对于提高绿化效率、减少虫媒传染病的发生、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等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用农药/兽药的利与弊,另一方面,由于农药/兽药的广泛和大量使用,不仅可通过食物和水的摄入、空气吸入和皮肤接触
5、等途径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引起急、慢性中毒和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还可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使环境质量恶化,危害环境生物的健康,导致物种减少和生态平衡破坏。,我国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中毒起数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2000 2001 2002 2000 2001 2002 2000 2001 2002,总计 696 611 464 18262 19781 11572 157 135 68中毒食品动物性 259 255 141 8037 7617 4110 26 22 17植物性 266 215 175 5947 7727 4942 88 70 31其它 90 93 1772 1806
6、 37 35不明 89 85 3053 2929 6 9,致病原因微生物 251 215 164 9323 8456 6320 13 3 6农药 200 172 129 3189 3541 2332 36 62 36动植物 128 105 2075 1536 100 57不明 117 122 3731 6291 8 17,二、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来源,进入环境中的农药/兽药,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有:1.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污染程度取决于:(1)农药性质:内吸性农药(如内吸磷,对硫磷)残留多,而渗透性农药(如杀螟松)和触杀性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残留较少,且
7、主要残留在农作物外表(即表面沾附污染)。在环境中较稳定(即半衰期较长)的品种(如有机氯、重金属制剂等)比易降解的品种(如有机磷)的残留时间更长。,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2)剂型及施用方法:如油剂比粉剂更易残留,喷洒比拌土施撒残留高。在灌溉水中施用农药则对植物根基部污染较大。(3)施药浓度、时间和次数:施药浓度高、次数频、距收获间隔期短则残留高。(4)气象条件:如气温、降雨、风速、日照等,均可影响农药的清除和降解。(5)农作物的品种、生长发育阶段及食用部分。,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2.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由于施用农药和工业“三废”的污染,大量农药进入空气、水和土壤,成为环境污染物。农
8、作物便可长期从污染的环境(尤其土壤和灌溉水)中吸收农药。其吸收量与植物的种类、根系情况和食用部分,施用农药的剂型、方式和使用量,以及土壤种类、结构、酸碱度、土壤中有机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等因素有关。3.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如饲料污染而致肉、奶、蛋的污染;江河湖海被农药污染进而污染水产品等。某些较稳定或与特殊组织器官有高亲和力、或可长期贮存于脂肪组织的农药(如有机氯、有机汞、有机锡等),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可逐级浓缩,称之为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4.其他来源的污染 粮库内使用熏蒸剂等对粮食造成的污染。禽畜饲养场所及禽畜身上施用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
9、染。粮食贮存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污染:如混装、混放、容器及车船污染等。事故性污染:如将拌过农药的种子误当粮食吃;误将农药加入或掺入食品中;施用时用错品种或剂量而致农药高残留;以及投毒等。,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来源,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金霉素等常用于治疗禽、畜的感染性疾病。饲料:禽、畜和水产动物饲料中的添加剂。饲养环境污染:如畜舍环境和禽、畜身上施用农药、杀虫剂等。对禽、畜使用杀寄生虫药物、祛虫药等。,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主要来源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用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以及在食品保鲜等过程中使用药物而带来的污染。,三、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其毒性,我国总膳食研究中的食品有机磷和有
10、机氯农药残留和人群摄入水平调查结果表明,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9类食品样品均检出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残留,在12种有机磷农药中检出5种,其中以高毒农药甲胺磷检出率最高,膳食中甲胺磷摄入量占有机磷农药总摄入量的71.3%。部分蔬菜市场的采样检测结果表明,在11种蔬菜81件检样中,农药残留超过国家标准的占41件,超标率达50.6%,最严重的品种是韭菜,100%超标;其次是小白菜,80%超标;油菜50%超标。,三、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其毒性,1.有机磷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杀虫剂,目前使用者不下100种,占全部农药用量8090。早期主要是对硫磷、甲胺磷、内吸磷、敌敌畏等高效高毒品种,后来发展了许多高效
11、低毒低残留品种,如乐果、敌百虫、马拉硫磷等。部分品种可用作杀菌剂(如稻瘟净、异稻瘟净、敌瘟灵)或杀线虫剂(如克线丹、丙线磷、苯线磷)。有机磷属于神经毒剂,可抑制生物体内胆碱酯酶活性,引起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出汗、震颤、共济失调、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一系列神经毒性表现。部分有机磷农药有迟发性神经毒作用。慢性中毒主要是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视觉损伤的表现。,有机磷,有机磷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分解快,在作物中残留时间短,故不易长期残留,在生物体的蓄积性亦较低。在土壤中残留时间一般仅数天,但个别可长达数月。如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一般可在土壤持续47天;甲拌磷,乙拌磷1530天,二嗪农则可长达501
12、80天。有机磷农药广泛用于谷类、蔬菜、果类及茶等作物,故污染的食品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尤其含有芳香物质的植物,如水果、蔬菜最易吸收有机磷,且残留量也高。,有机磷,除l059、乙拌磷等个别内吸性有机磷农药易在食品中长期残留而已被禁用于谷物、蔬菜、茶及菠菜外,有机磷农药在食用作物的残留期一般不长,并能在粮食辗磨加工、食品洗涤、去皮、烹调等处理过程中不同程度消减。如乐果在大白菜上施药后3天、消失率为6970,7天为9192,12天可消除99以上。苹果喷药7天后,消失率为90以上。用电饭锅煮饭乐果减少20,皮蝇磷减少93.5。马铃薯去皮后马拉硫磷99可以除去。菠菜中的对硫磷水洗几乎不减少,但经煮沸可减少
13、60以上。谷类磨成大米有机磷可去掉9698,作成米饭可去掉99100。小麦磨成面粉可去掉7598,制成面包去掉94100。,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其毒性,2.氨基甲酸酯类常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包括N-烷基杀虫剂和N-芳香基除草剂两类。前者如西维因、杀灭威、速灭威、涕灭威、混戊威、克百威、灭多威、残杀威、叶蝉散等,后者如禾大壮、哌草丹、丁草特、野麦畏、敌草隆、灭草隆、敌稗等。某些品种(如涕灭威、克百威)还兼有杀线虫活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时间一般为4天左右,在动物肌肉和脂肪中的蓄积时间约为7天,一般情况下含量不至超过国家标准。,氨基甲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优点是药效快,选择性较高
14、,对温血动物、鱼类和人的毒性较低,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且不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在此类农药中,杀虫剂类多属中等毒性(经口),而除草剂则多为低毒性。其毒作用机制与有机磷类似,也属于胆碱酯酶抑制剂,但其抑制作用有较大的可逆性。其急性中毒亦主要表现为胆碱能神经兴奋症状。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此类农药在酸性条件下(如胃内)可与亚硝酸盐生成亚硝胺,有一定的潜在致癌作用。其羟化代谢产物有增加染色体有断裂的作用,故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性可能。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如代森锌、代森锰)在厌氧条件下可产生乙撑硫脲,亦有致癌性。,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其毒性,3.拟除虫菊酯类可用作杀虫剂和杀螨剂。常用品种有丙烯菊酯(必那命)、
15、联苯菊酯(天王星)、胺菊酯、醚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速灭杀丁)、氯氰菊酯(灭百可、安绿宝)、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百树得,百治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等。此类农药属于高效低残留类农药,但缺点是高抗性,即昆虫在较短时间内可对其产生抗药性。多种农药复配使用可延缓其抗性的发生。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动作电位。此类农药常有多种顺反异构和光学异构体,不同异构体的药效和毒性可有很大差异,其中顺式和右旋者活性通常较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属中等毒性或低毒性,对胆碱酯酶无抑制作用。急性中毒多为误服或生产性接触引起,主要是神经系统症状,如流涎、多汗、意识障碍、言语不清
16、、反应迟钝、视物模糊、肌肉震颤、呼吸困难等,重者可致昏迷、抽搐、心动过速、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可因心衰和呼吸困难而死亡。安定剂,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及阿托品类可缓解症状,但不宜使用解磷定等有机磷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皮肤有刺激和致敏作用,可致感觉异常(麻木、瘙痒)和迟发性变态反应。因其蓄积性及残留量低,慢性中毒较少见。,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其毒性,4.有机氯是早期使用最多的杀虫剂。在环境中很稳定,不易降解。如滴滴涕(DDT)在土壤中消失95%的时间为330年(平均为10年)。其脂溶性强,故在生物体内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我国原来用得最多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是六六六和DDT
17、,其它还有毒杀芬、氯丹、七氯等。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的普查结果表明各类食物中普遍存在六六六、DDT,动物性食品残留量高于植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中残留量植物油粮食蔬菜水果。,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多属低毒和中等毒。急性中毒主要是神经系统和肝、肾损害的表现。实验动物长期低剂量摄入可致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肝脏病变、血液和神经系统损害。此类农药不同异构体的毒性不尽相同,如丙体六六六主要对雄鼠引起肾损害;甲体六六六对动物有致癌性,乙体无致癌性但最易在体内蓄积,丙体的致癌性尚有争论。某些有机氯农药具有不同程度的雌激素活性,可引起动物的雌性化,并可增加乳腺癌等激素相关肿瘤发生的危险性。有机氯可通过胎盘屏障进
18、入胎儿,部分品种及其代谢产物有一定致畸性和致癌性,如有报道DDT可引起小鼠肝、肺、淋巴系统肿瘤和大鼠肝肿瘤。,有机氯农药,从40年代大量使用DDT以来,有机氯对环境的污染不断增加,现在世界上几乎任何地区的环境中均可检出有机氯,甚至在从未使用过的地区(如南北极),由于气流和水流的携带,目前也可检出有机氯的污染。在各类食品中大多可检出不同程度的有机氯残留。水生生物对有机氯有较强的生物富集作用,其富集系数藻类可达500,鱼贝类可达2 0003 000,而食鱼的水鸟可达10万以上。由于有机氯农药易于在环境中长期蓄积,并可通过食物链而逐级浓缩,还有一定的潜在危害和“三致”作用,我国已于1983年停止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药 兽药 残留 及其 食品卫生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2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