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解到行动——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再认识.ppt
《从理解到行动——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再认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理解到行动——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再认识.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理解到行动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再认识,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范志国,序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或是主要措施有六个方面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从理解到行动,一、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二、地理课程功能的改变三、地理课程结构的改变四、地理教学内容的改变五、地理教学方式的改变六、评价与考试方式的改革,一、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有用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终身发展有用)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与评价机制构建新型地理课程,学习有用的地理习俗的产生,改变学习方式由“填鸭”到“探究”,我国南北方的生产生活差异,二、地理课程功能的改变,(一)由知识灌输到重
2、视能力(二)教学目标的素质化,二、地理课程功能的改变,(一)由知识灌输到重视能力标准本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一出发点,强调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教学模式。中学地理教学长期以来主要是强调以知识传播为主,识记材料多,试图以此使学生获得终身够用的地理知识。在“知识爆炸”时代,地理教学内容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必须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独立汲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地理课程标准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摸索探究思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法
3、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学生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结论,在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机制中获得发展。,人教版案例;,由灌输到探究、交流。,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等的差异,读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等的差异图后填表,二、地理课程功能的改变,(二)教学目标的素质化1、教学目标的素质化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来支持和展开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课程目标,三类目标的具体含义:地理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什么?在哪里?)程序性知识(它说明什么?它为什么这样?)策略性知识(怎样学?)。地
4、理技能: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技能地理观测统计技能,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收集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运用地理概念、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判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或成果,并与别人交流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类:学科共通类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科学精神,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第二类:学科特有类全球意识,环境伦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识,养成关心爱护人类环境的习惯地理求知与创新欲望民族自尊与尊重
5、异域文化,2、教学目标的可操作化。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描述用词有全新的改变。课程标准中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以往惯用的“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陈述方式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结果的要求,而不评价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是从学生角度出发,陈述的是学生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教学目标应突出外显行为目标,使教学具有操作性,如世界地理海洋与陆地的课程标准中“知道板块学说”是目的,“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是行为目标。标准大量使用“说出”、“例举说明”、“描述”、“在地图上指出”等措词,易于教师教学操作和学生学业水平检测。新课程标
6、准中,教学目标的描述的关键在于行为动词。,行为动词举例,案例:人教版“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教师甲稿:(未按三类教学目标分类书写)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2、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对知识目标的要求超出课程标准)3、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4、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5、通过分析我国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
7、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与第4点重复)6、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行为动词使用错误)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并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思想教育。(过于政治化),教师乙稿:一、知识与技能(缺农业分布)1、明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2、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描述含糊)2、运用所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看法及设想。(描述空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理解,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实现农业
8、的可持续发展。,商定稿一、知识与技能1、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2、知道地形、气候、市场等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二、过程与方法1、对比分析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和评价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2、收集有关地区信息资料,判断其地形与气候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农业部门。(两条教学目标由易入难,有梯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客观认识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三、地理课程结构的改变,(一)由苏俄模式转向欧美模式。1、苏俄模式:地方志式。以北美洲为例。北美洲39地理位置北美洲的自然概
9、况40地形41气候河湖42自然带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北美洲的居民和国家43人口和政治地图44大陆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国家加拿大45美利坚合众国451 中美国家墨西哥,三、地理课程结构的改变,2、我国地理新课程结构,四、地理教学内容的改变,(一)教科书内容改变,突出有用知识 1、改变地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状况2、根据现代社会实际选择有关区域(二)编写手法的改变,侧重地理素养 1、,四、地理教学内容的改变,(一)教科书内容改变,突出有用知识1、改变地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从学生生活经验出
10、发,唤起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实现知识建构,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我国地理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是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如将“气压”知识上移至高中地理,各类自然资源只保留水、土地资源作为案例。另一个方面,将一些贴近生活反映当今世界热点问题的内容引进教科书,如聚落与环境、国际合作、区域文化。,(一)教科书内容改变,2、根据现代社会实际选择有关区域由于不按照传统的地理分区组织教科书,不同的中学地理教科书所选择重点讲述的区域各不相同。但是有两点是共同的。其一,根据现代世界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所要讲述的区域,即所选区域在国际社会、经
11、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二,重视对该国(或地区)所在区域以及相邻区域的讲述。例如,我国香港的地理教科书比较重视对日本、祖国内地、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的讲述,其次才是西欧和北美;而英、德、法则比较重视对欧盟、北美的讲述,其次才是日本以及东亚。,香港教科书:绿色城市。,新加坡教科书:区域差异。,我国初中地理教科书按课程标准规定,在世界区域地理中采用了“一五五”的知识结构,即“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在介绍每一个大洲、地区和国家时,标准不要求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城市、交通、物产等一一列出,以至写成一个“地理八股”,而是突出区域特征。例如,亚洲突出“世界第一大洲”,西亚突出“石油经济”
12、,西部欧洲突出“发达国家集中”,日本突出“资源小国、经济大国”,俄罗斯突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四、地理教学内容的改变,(二)编写手法的改变,侧重地理素养1、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灵活,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2、采取典型案例(或个案)分析的方法3、注意对过程的剖析4、营造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探究思考,培养学习能力。5、教科书角色转变:从讲述者到设计者。6、用多种方式引入7、“活动”成为教科书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编写手法的改变,侧重地理素养,1、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教科书编写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和逻辑性,更加关注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起着“基础”和“核心”作用的
13、知识和技能。案例一:香港当代地理第二版,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新增设了教育性的地理游戏。,案例二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将地理课程标准提倡的“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进行探究式学习”落在实处,设计双系列的体系,也就是在课文内容的系列的同时,设计了一个探究系列。形成双系列的内容结构体系和呈现方式。,中图版:课题系列,中图社地理教材的各章课题,中图版:课题系列,中图版探究系列举例以景观图片、漫画等引入的探索(中国的人口);下图为“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的探究课题,(二)编写手法的改变,侧重地理素养,2、采取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学习是使用典型事例学习一般原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现代中学地理教科书普
14、遍采用的一种编写方法。这种方法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充分阐明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进行实际工作的思路、方法及基本技能。,通过案例学习渗透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有:运用图文信息,认识区域自然与人文地理概况。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归纳法从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利于总结其综合特征。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地理特征的成因。发现各地理要素因果联系属于分析的过程,将不同的因素因果关系组合形成全貌属于综合的过程。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区域间的异同点。,英国剑桥版世界地理教科书在组织国家案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解 行动 初中 地理 新课程 标准 教科书 再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20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