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食品调味剂1-甜味剂.ppt.ppt
《第八章 食品调味剂1-甜味剂.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食品调味剂1-甜味剂.ppt.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食品调味品,第一节 概述,味觉:食品中的成分刺激味觉感受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又称食品的滋味。,酸甜苦鲜咸辣涩,物理性的刺激作用,不作为独立的基本味道。辣的感受是由于刺激触觉神经引起的痛觉,独立的味道在味觉神经中有独立的传递路线,因而是主要的调味剂,第一节 概述,酸新陈代谢(加快)甜热量、温暖(补充)鲜蛋白质苦有害物质咸体液平衡(恢复),味道象征一定的物质信号:,合理利用这些基本知识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可充分发挥各种调味剂的作用,制造出味道可口诱人的食品。,一 味觉、嗅觉,食品的味道主要是食品中的有味成分刺激味蕾,在经味神经达到大脑产生味觉。,味觉感受器,乳突,一 味觉、嗅觉,味蕾,味孔,感
2、觉神经,支持细胞,感觉神经,味觉细胞,结缔组织,味孔,味觉的形成途径,溶于水中的化学物质,味细胞,感觉神经元,大脑皮层主要感觉区,产生味觉,(舌面、舌咽神经),味蕾的感觉神经除传送味觉外,也可传达痛觉、触觉、和温觉等,一 味觉、嗅觉,味觉的感受有快慢和是否敏感之分。试验证明,咸味的感觉最快而苦味最慢。舌面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一 味觉、嗅觉,食物的滋味味觉嗅觉触觉冷热觉痛觉视觉心理因素,一 味觉、嗅觉,嗅觉受器:为位于鼻腔顶端嗅黏膜的嗅细胞,嗅球,鼻腔,鼻粘膜,鼻孔,一 味觉、嗅觉,嗅细胞属双击神经元,兼具受器和神经元的功能,大脑嗅球,嗅神经,嗅细胞,嗅毛,一 味觉、嗅觉,引起
3、嗅觉的物质的特性:1.具有挥发性:才能散布于空气中而进入鼻腔2.能微溶于水:才能附着在嗅粘膜,穿透黏液和嗅细胞接触3.能微溶于脂质:才能和嗅细胞的受体结合。,一 味觉、嗅觉,嗅觉形成路径,化学分子,嗅细胞去极化,嗅神经产生神经冲动,嗅球,产生嗅觉,与嗅 细胞受体结合,大脑皮层主要感觉区,(易产生习惯化现象),二、食品调味剂的分类,按作用分为:甜味剂、酸味剂、咸味剂、苦味剂、鲜味剂、涩味剂。,第二节 甜味剂,一、概述,甜味剂:指能赋予食品甜味的一种食品添加剂。甜度高、用量少、热值低,有些不参与代谢过程。用于减少天然甜味剂的使用,降低成本;用于低能、洁齿产品的调味。,一、概述,一、分类:按营养价值
4、分:营养性甜味剂、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化学结构分:糖类甜味剂、非糖甜味剂按甜度划分:一般甜味剂、强力甜味剂等,一、概述,按来源分,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糖精钠甜味素(阿巴斯甜)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天然甜味剂,甜菊糖甘草提取物,一、概述,三、甜味的强度相对甜度甜味剂甜味的高低、强弱称为甜度。甜度的测定到目前为止还只能凭人们的味觉来判断,不能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定量测定。一般以蔗糖为标准甜度,来得到其它甜味剂的相对甜度。基准如下:20条件下,味觉细胞感觉到5%或10%蔗糖的甜度为1(或100%)。,各种甜味剂的相对甜度,二、化学合成甜味剂,一、糖精及糖精钠 糖精,是最古老的甜味剂。糖精于18
5、78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很快就被食品工业界和消费者接受。糖精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到500倍,它不被人体代谢吸收,在各种食品生产过程中都很稳定。缺点是风味差,有轻微的苦味和金属味残留。,二、化学合成甜味剂,糖精很多年来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生产与使用的合成甜味剂,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糖精在世界各国的使用明显增加。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均为石油化工产品。,二、化学合成甜味剂,性状:白色结晶粉末,甜度为蔗糖的200500倍,一般为300倍。浓度高时带有后苦味。水溶液长时间放置,甜味慢慢降低。其钠盐钠盐称做糖精钠或溶性糖精,易溶于水,稀水溶液的甜味约为蔗糖的300500倍
6、。少量无毒,但无营养价值。,二、化学合成甜味剂,不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醚。它的水溶液,对紫外光具吸收作用。,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易分解,释放出氨,强碱弱酸盐,在酸性条件下易转为糖精。,易溶于水(100g/100ml,20),略溶于乙醇。在水溶液中比较稳定,于100加热2小时无变化。,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二、化学合成甜味剂,糖精钠具有价格便宜不参加代谢,不提供能量,性质稳定等优点。但糖精钠单独使用会带来令人讨厌的后苦味和金属味,可通过和甜蜜素等其他甜味剂混合来改善不良后味。,二、化学合成甜味剂,二、化学合成甜味剂,GB 2760规定:残量为150ppm;浓缩而在食用时需用水稀释的食物,其投放剂或残量应
7、按下式计算:1996版残量150ppm稀释倍数0.82007版残量150ppm稀释倍数,二、化学合成甜味剂,二、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C6H12O3NSNa性状:甜度为蔗糖的50倍 易溶于水(20g/100ml),几乎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对热、酸及碱皆稳定。,二、化学合成甜味剂,相对于蔗糖,甜蜜素的甜味来得较慢,但持续时间较久。甜蜜素风味良好,无异味,还能掩盖如糖精钠等所带有的苦涩味。,二、化学合成甜味剂,安全性甜蜜素在1937年被伊利诺伊大学的学生麦克尔斯维达发现,1950年代开始应用于软性饮料工业,1960年代上市成为一般性代糖。1966年有研究发现甜蜜素可在肠菌作用下分解为可能
8、有慢性毒性的环己胺。196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委员会收到有关甜蜜素:糖精的 10:1 混合物可致膀胱癌的动物实验证据,不久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即发出了全面禁止使用的命令。英、日、加拿大等国随后也禁用。,二、化学合成甜味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认为现有证据虽然无法证明甜蜜素在大鼠和小鼠中的致癌作用,而且一些国际组织也发表评论表示甜蜜素是安全物质,但他们目前是不会考虑推翻现有的禁令,也不会对甜蜜素进行系统性的安全评估。目前承认甜蜜素甜味剂地位的国家有超过55个,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内。,二、化学合成甜味剂,应用: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的规定,“甜蜜素”可以作为甜味剂,
9、其使用范围为:一,酱菜、调味酱汁、配置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淇淋、冰棍、饮料等,其最大使用量为0.65g/kg;二,蜜饯,最大使用量为1.0g/kg;三,陈皮、话梅、话李、杨梅干等,最大使用量8.0g/kg。,二、化学合成甜味剂,三、乙酰磺氨酸钾(Acesulfame-K)又名:安赛蜜、AK糖,属人工甜味剂。性状:易溶于水(270g/L,20),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对热、酸均很稳定。目前世界上第四代合成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味质较好,没有不愉快的后味。安赛蜜甜味感觉快,味觉不延留。可以经过人的消化系统排泄出来而不发生变化。,二、化学合成甜味剂,安全性 经过长达15年的实验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章 食品调味剂1-甜味剂.ppt 第八 食品 调味 甜味剂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20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