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基础实验》 .ppt
《学案《基础实验》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基础实验》 .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案 基础实验,题型剖析 教材中基础实验的考查是近几年试题命制的一个趋势,本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和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主要分为显微观察类、物质鉴定类、探究设计类、调查模拟类。突破策略 首先要将教材中的实验分类归纳;然后对教材中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步骤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比较记忆,要认真领悟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并从其中提炼总结实验方法和技术。,典例1 根据教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当用低倍镜看清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原来观察到的物像,可能的原因是。(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所使用的染色剂是
2、可使线粒体呈现 色。,物像没有移到视野的正中或焦距不在同一平面上或载玻片被放反,盖玻片在下面,健那绿染液,蓝绿,(3)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4)为了研究普通小麦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小麦根尖的 区处于 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根尖分生组织染色体数目最多的细胞中含有染色体84条。,增强,分生,有丝分裂中,解析 本题涉及与显微镜有关的一系列实验。观察线粒体时所使用的是活细胞染料健那绿染液,可将其染成蓝绿色;质壁分离越明显的植物细胞,其细胞液的浓度愈大,其吸水能力就愈强。研究染色体的最佳时期为有丝分裂的中期,要找分生区的细胞;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
3、所以染色体数最多的时候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加倍为84条。,备考链接观察类实验1.观察类实验包括: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2.基本要点回扣:(1)用具显微镜:放大倍数代表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调节焦距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2)材料的选择:洋葱根尖可用于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这是因为其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而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这是因为其具有紫色大液泡。同时还可以利用洋
4、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可用于观察线粒体和RNA、DNA在细胞内的分布,而观察细胞减数分裂时则选用动物的精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常选用藓类的叶,因为藓类植物的叶片薄而小常是一层细胞,易于观察操作。,(3)染色剂的使用(试剂被染成分呈现颜色):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红色;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龙胆紫(醋酸洋红)染色体紫色(红色)。,能力迁移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A.由低倍镜换为高倍镜时,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 数目增多B.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应将甲基 绿、吡罗红混合使用C.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时
5、,所用蔗糖 溶液浓度为0.5 g/mLD.观察叶绿体时需用健那绿进行染色解析 由低倍镜换为高倍镜时,因放大倍数的增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时所用蔗糖溶液浓度为0.3 g/mL,若用0.5 g/mL的蔗糖溶液,则会使细胞过度失水死亡而不能发生分离后的复原。因叶绿体有色素而呈绿色,故观察时不需要染色。健那绿是专一对线粒体染色的活细胞染料。,B,2.(09广东理基)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调节细准焦螺旋;转换高倍镜;把分裂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解析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
6、应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目标,并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换高倍镜观察,用细准焦螺旋调焦。,D,典例2 颜色的变化常被作为生物实验过程中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实验人员在生物实验中碰到的有关颜色异常的问题,请分析回答:(1)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在2 mL蛋白质溶液中加入2 mL双缩脲试剂A液后,又加入2 mL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均匀,溶液颜色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有: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过量,生成过多的,Cu(OH)
7、2,画滤液细线次数太,少(只画一次滤液细线),滤液色素浓度过低,(3)在利用甘蔗组织样液进行还原糖的鉴定时,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但并未出现砖红色沉淀。其原因是甘蔗中的蔗糖是非还原糖。,解析(1)双缩脲试剂B液是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呈蓝色。(2)画滤液细线次数少会导致滤液细线中色素少而颜色浅;加入提取液过多或绿叶太少会导致滤液色素浓度过低;(3)还原糖的鉴定,应选择含有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的材料,而甘蔗含的蔗糖是非还原糖。,备考链接物质鉴定和提取类实验(1)本类基础包括: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模拟尿糖检测。(2)原理分析物质鉴
8、别是利用待检测物质与某种特殊试剂反应,产生一种特殊颜色的物质来达到鉴定的目的。色素提取的原理无水乙醇提取法: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法: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3)方法与技巧实验的结果是观察到某种有颜色的物质产生,其实验结论也就是根据有无特定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某物质存在。此类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注意选择合适的试剂,并注意试剂使用的特殊要求,如加热等。,实验材料
9、应注意选择无色或颜色浅的材料,这样可以避免材料本身的颜色掩盖反应产生的物质的颜色,如鉴定还原糖一般不用有色的叶片,鉴定蛋白质一般不用血红蛋白等。收集滤液的试管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防止乙醇挥发。制备滤纸条时,要选用干燥的滤纸,干燥的滤纸透性好、吸收滤液多。滤液细线要画得细且直,以防止色素带重叠而影响分离效果;待滤液干燥后要再画一两次,目的是积累更多的色素,使分离后的色素带明显。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以防止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而无法分离;覆盖烧杯或试管加棉塞,防止层析液挥发。,(4)总结如下,能力迁移3.(09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改编)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斐林试剂加入果糖
10、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脂肪的鉴定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紫色 观察洋葱根尖装片发现最多的细胞是前期细胞 由于叶绿体呈现绿色,因此不需染色便可使用显微镜观察 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黄色、橙黄色、黄绿色、蓝绿色A.2个B.3个C.4个D.5个,解析 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先按比例混合后再使用。观察洋葱根尖装片,间期细胞数目最多。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其余4项均正确。答案 C,4.(09海淀高三期末)下图是不同材料的色素提取物进行层析后的结果,其
11、中不正确的是()解析 缺Mg不能合成叶绿素,故B项错误;晾干的槐树叶片部分叶绿素被破坏;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B,典例3 请回答下列生物实验的有关问题:(1)某小组同学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时,尝试用玻璃纸制成人工膜袋,内装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置于盛有碘液的烧杯中,观察膜袋内外两侧的颜色变化,预期有 种可能的实验结果,如要使实验结果出现更快,可通过 的方法实现。(2)探究pH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实验中,需要设置不同pH条件下的对照组。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难以将果汁的pH调整到合适的数值,而只能调整好酶液的不同pH,再分别与果汁混合。果汁的pH难以调整的原因是。,4,适当提高温度,生物组织样液中
12、含有维持pH稳定的缓冲,物质,(3)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使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第三天抽样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为正常进行酵母菌的计数,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将样液稀释后再计数,解析(1)该实验有四种预期结果:膜袋内外液体都变蓝、膜袋内外液体都不变蓝、膜袋内液体变蓝膜袋外液体不变蓝、膜袋外液体变蓝膜袋内液体不变蓝;由于提高温度可增大分子运动的速率,所以可通过提高温度使实验结果出现更快。(2)果汁是生,物的组织样液,其中含有维持酸碱平衡的缓冲物质,这些物质本身就使组织样液具有一定的pH。(3)根据题意,用显微镜观察难以数清酵
13、母菌的原因是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所以可将样液稀释数倍后再进行镜检计数。,备考链接探究设计实验(1)包括: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2)基本要点回扣实验设计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假设、预期、实验、观察和收集数据、分析推理、评价交流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设计、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交流表达和再探究。,实验设计遵循的三大原则:科学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可以
14、变化的因素为变量,生物学实验中常涉及到的类型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实验一般程序:分组编号设置对照条件处理观察比较结论。,能力迁移5.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必须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B.实验前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E瓶连接C.实验前应做预实验以确定酵母菌的适宜用量D.相同时间内C、E瓶中浑浊程度相同,解析 由图可知:B瓶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D瓶中的酵母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故相同时间内C、E瓶中浑浊程度不相同。实验前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E瓶连接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瓶中的氧气,保证充入E瓶的气体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答案
15、D,6.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表中进行实验的一组试管是(),A.1和2B.2和3C.3和4D.2和4解析 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将pH设置为单一变量其他的应为控制变量,即为等量,故应选B。答案 B,典例4 由实际调查获得的事实证据及数据,经过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可获得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下列有关调查、实习的内容正确的一组是(),解析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家庭;种群密度的调查,随机选取的样方应是大小一致;设计的生态瓶,不能放在直射光下,避免高温对生物造成伤害;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可采用实际调查、实验法等,例如选择SO2处理植物,探索酸雨对植物的
16、影响。答案 D,备考链接调查模拟类实验(1)包括: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用样方法调查某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基本要点回扣调查研究一般程序:确定课题和实施方案实施计划结果分析观察比较结论建议调查人类遗传病时要求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多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能力迁移7.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种皮肤病遗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要选择单个基因控制的皮肤遗传病进行调查B.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选取的样本越多,误差越小C.在调查该皮肤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随机取样D.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患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实验 学案基础实验 基础 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2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