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平巷支护工作专题讲座PPT.ppt
《岩石平巷支护工作专题讲座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平巷支护工作专题讲座PPT.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岩石平巷,第五节 支护工作,第五节 支护工作,临时支护:为保证工作面的安全而进行的支护。由施工单位设计。永久支护:长期支护。由设计部门设计支护参数。,第五节 支护工作,棚式支架 石材整体支护 锚喷支护梯形金属支架 料石 金属锚杆、锚索拱形可缩金属支架 砖 木、竹锚杆木支架 混凝土 金属网钢筋混凝土支架 钢筋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 水泥:种类、适用条件 混凝土:组成、技术性质、外加剂、配合比 钢材:矿用型钢(工字钢、U型),第五节 支护工作,一棚式支架不能阻止围岩风化1.木支架组成:两腿(承受侧压)+梁(承受顶压)适用性:地压不大,服务年限短、断面小的采区巷道,第五节 支护工作,2.金属支架
2、破坏形式主要为失稳 梯形金属支架适用于回采巷道 轻便钢轨(18kg24kg)或矿用工字钢(1620号),第五节 支护工作,矿用工字钢,专门设计的宽翼缘、小高度、厚腹板的工字钢,既适于作梁,也适于作腿。,第五节 支护工作,梯形工字钢金属支架,第五节 支护工作,第五节 支护工作,(2)拱型可缩金属支架软岩、地压大且不稳定(动压)、围岩变形量大,断面小于12m2,矿用特殊型钢制作 间距一般在0.7m左右,纵向通过金属拉杆拉紧提高稳定性。,梁腿搭接长度300400mm,采用两个卡箍固定,第五节 支护工作,U型钢,竖向、横向抗弯能力强,横向稳定性好。,第五节 支护工作,第五节 支护工作,多铰摩擦可缩U型
3、钢支架,第五节 支护工作,第五节 支护工作,6节马蹄形可缩性支架,第五节 支护工作,圆形支架,第五节 支护工作,方(长)环形支架,第五节 支护工作,第五节 支护工作,二锚杆支护理论与工程实践1 锚杆支护发展 1995年时国内外状况,澳、美、英锚杆支护比重已达90%以上,德、俄、波正在大力发展,比重在50%以上;我国为15.15%(低水平)。,第五节 支护工作,世界上最早使用锚杆并以锚杆作为唯一的煤矿顶板支护方式的国家。美国最早开创性地使用锚杆可以追溯到本世纪30年代初,1943年开始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锚杆。1947年在原美国矿务局研究中心旨在减少顶板事故的努力下锚杆受到普遍欢迎。在不到2年的时
4、间内,锚杆在采矿工业中得到普及。60年代末发明树脂锚固剂,锚杆使用的相当一部分比例都是以树脂锚固剂全长胶结的形式。70年代末,美国首次将涨壳式锚头与树脂锚固剂联合使用,使得锚杆具有很高的预拉力,锚杆的高预拉力可以达到杆体本身强度的50%75%。,美国,第五节 支护工作,第五节 支护工作,1952年大规模使用机械式端部锚固锚杆(楔缝式、倒楔式、涨壳式),锚固力变化大、支护刚度小、可靠性差。最终证明英国较软弱的煤系地层不适宜用机械式锚杆。到60年代中期,英国逐渐开始不使用锚杆支护技术。1987年,由于煤矿亏损,煤矿私有化。英国煤炭公司参观澳大利亚煤矿,引进澳大利亚锚杆技术,在全行业重新推广锚杆支护
5、,煤矿开始盈利。,英国,第五节 支护工作,主要推广全长树脂锚固锚杆,强调锚杆强度要高。其锚杆设计方法是将地质调研、设计、施工、监测、信息反馈等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考察,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锚杆支护系统的设计方法。,澳大利亚,第五节 支护工作,自1932年发明型钢支架以来,主要采用型钢支架支护巷道,支护比重达到90%以上。自80年代以来,由于采深加大,型钢支架支护费用高,巷道维护日益困难,开始使用锚杆支护。80年代初期,锚杆支护在鲁尔矿区试验成功。,德国,第五节 支护工作,采用高强度、超高强度材料制造锚杆,加工精细,将锚杆作为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商品化,而
6、不是简单的支护材料,并形成适用于不同条件的系列化产品。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的设计方法,以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及井下实测数据为基础,强调最大水平应力在巷道布置与支护参数设计上的应用。,国外锚杆支护的发展现状成功经验,第五节 支护工作,采用可靠的监测手段,大力推广应用顶板光纤窥视仪、顶板离层指示仪、围岩深部多点位移计、测力锚杆等监测仪器。坚持科学管理,严格质量监测,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善的锚杆支护技术体系。有比较可靠的配套机具,采用掘锚一体化联合掘进机或性能良好的单体锚杆钻机,满足施工要求,并能实现快速掘进。,第五节 支护工作,国内支护发展,两个阶段:以1995年引进澳大利亚锚杆支护技术为分界点。
7、1995年之前:机械锚固、钢丝绳砂浆锚杆以及开发研制的快硬水泥锚杆;之后高强度树脂锚固锚杆。1995年之后:锚杆支护理论、锚杆支护设计方法、施工机具、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锚杆孔径、锚固剂及锚固方式、监测技术等均发生了变化。、类全面推广,、类得到推广应用,第五节 支护工作,锚杆支护效果 锚杆支护与架棚支护相比,其优越性表现在:属于主动支护 将巷道围岩变成承载体 对巷道不规则断面适应性强巷道围岩变形量显著减小,安全生产得到保证,大幅度减少了冒顶、瓦斯、火灾事故简化巷道布置,减少岩石工程实现沿空掘巷,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延长矿井寿命 锚杆支护具有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国矿业继综合机
8、械化之后的第二次支护技术革命,第五节 支护工作,第五节 支护工作,第五节 支护工作,2 锚杆支护理论,(1)悬吊理论机理:将巷道顶板较软弱岩层悬吊在稳定岩层上,以避免较软弱岩层的破坏、失稳和塌落,锚杆所受的拉力来自被悬吊的岩层重量。,第五节 支护工作,2 锚杆支护理论,(1)悬吊理论缺点:没有考虑围岩的自承能力,而且将被锚固体与原岩体分开。适用条件:锚杆可以锚固到顶板坚硬稳定岩层,第五节 支护工作,(2)组合梁理论,机理:将锚固范围内的岩层挤紧,增加岩层间的摩擦力,防止岩石沿层面滑动,避免各岩层出现离层现象,提高其自撑能力。将几层薄岩层锁紧成一个较厚的岩层(组合梁)。在上覆岩层载荷的作用下,这
9、种组合厚岩层内的最大弯曲应变和应力都将大大减小,组合梁的挠度亦减小。缺点:将锚杆作用与围岩的自稳作用分开;在顶板较破碎、连续性受到破坏时,难以形成组合梁。,适用条件:层状地层顶板在相当距离内不存在稳定岩层,悬吊作用处于次要地位。,第五节 支护工作,(3)组合拱理论,机理:在破碎区安装预应力锚杆时,在杆体两端将形成圆锥形分布的压应力,如果沿巷道周边布置锚杆群,只要铺杆间距足够小,各个锚杆形成的压应力圆锥体将相互交错,在岩体中形成一个均匀的压缩带,即承压拱,这个承压拱可以承受其上部破碎岩石施加的径向荷载。在承压拱内的岩石径向及切向均受压,处于三向应力状态,其围岩强度得到提高,支撑能力也相应加大。,
10、缺点:一般不能作为准确的定量设计。适用条件:顶板无稳定岩层,第五节 支护工作,(4)最大水平应力理论,机理:矿井岩层的水平应力通常大于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最大水平应力作用下,顶底板岩层易于发生剪切破坏,出现错动与松动而膨胀造成围岩变形,锚杆的作用即是约束其沿轴向岩层膨胀和垂直于轴向的岩层剪切错动。,第五节 支护工作,第五节 支护工作,围岩与支护强度的关系,随支护强度增加,围岩的极限强度和残余强度提高,围岩残余强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就能保持巷道稳定。,(5)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第五节 支护工作,锚杆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锚杆围岩的共同承载结构,改善锚固体力学性能,提高锚固体峰值
11、强度和残余强度,特别是残余强度的提高,有效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控制围岩塑性区、破碎区发展,促使巷道围岩由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变。,第五节 支护工作,锚固体C、C*、*随锚杆支护强度t的增加而提高。,不同锚杆支护强度下锚固体破坏前的C、值,不同锚杆支护强度下锚固体破坏后的C*、*值,第五节 支护工作,3 锚杆支护体系,3.1 锚杆的结构类型,1)钢筋或钢丝绳砂浆锚杆 钢筋砂浆锚杆 钢丝绳砂浆锚杆 钢筋或钢丝绳砂浆锚杆是全长锚固型锚杆。设计锚固为为3050KN。,第五节 支护工作,2)全属倒楔式锚杆由杆体、固定楔、活动倒楔、垫板和螺帽组成,属端头锚固型,安装后可立即承载,可回收。锚固力达40kN
12、左右。常用于围岩比较破碎,需要立即承载的地下工程。,第五节 支护工作,3)楔缝式锚杆,楔缝式锚杆结构1-杆体 2-楔缝 3-丝扣 4-楔子 5-垫板 6-螺母,第五节 支护工作,4)胀壳式锚杆,胀壳式锚杆:靠锥形螺帽前移迫使胀壳向左右张开、楔嵌入孔壁。锚杆结构较复杂,对围岩能及时支护。锚固力一般为50100kN。可回收。,第五节 支护工作,5)两瓣涨圈式锚杆,第五节 支护工作,用树脂为粘结剂,在固化剂和加速剂的作用下,将锚杆的头部粘结在锚杆孔内。端头锚固型树脂锚杆是由树脂药包和杆体组成。,6)树脂锚杆,第五节 支护工作,第五节 支护工作,7)注浆锚杆,第五节 支护工作,快硬水泥锚杆的杆体结构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石 平巷 支护 工作 专题讲座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19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