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后续农田灌溉规划.doc
《三峡后续农田灌溉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后续农田灌溉规划.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11.1 自然条件11.2 水土资源状况21.3 社会经济状况21.4 农业生产现状32、农田水利设施现状52.1 全区基本现状52.2 屏障区基本现状52.3 水利工程运行情况63、规划的原则和现状分析及目标任务83.1 规划的原则83.2 规划现状调查分析93.3 建设目标与任务9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114.1 移民乡镇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114.2 移民群众地水利建设呼声很高114.3 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125、项目布局和规模135.1 新建骨干水源工程135.2 水库灌区渠系配套195.3 小型水源工程205.4 提灌站人饮灌工程2
2、16、投资规模和效益236.1 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原则236.2 投资估算成果246.3 社会经济效益257、分年实施计划278、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48.1 加强组织领导348.2 扎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348.3 要严格执行三项制度358.4 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358.5 切实加强建设管理358.6 切实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368.7 切实落实管护措施37 1、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1.1 自然条件行政辖区地理位置: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中部,距重庆市主城区120 km。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地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界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东邻丰都县,南接武
3、隆县、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地域由西向东呈方形状延伸,全区东西宽74.5km,南北长70.8km,幅员面积2941.46km2,境内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横跨长江南北、纵横乌江东西,地势大致东南高而西北低。海拔最高1977m,最低138m,多在200-800m之间。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丘陵台地占54.4%,低山占31.1%、中山占13.3%、坪坝占1.2%,地貌格局形成条岭状背斜低山与宽缓的向斜谷地相间有序排列,而被长、乌河谷横断为江东、江南、江北三大片。境内的主要河流有长江、乌江等147条,长江的一级支流有35条,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有梨香溪、小溪、渠溪河等12条。
4、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1,年均降水量为1072.0mm,日照总时数1248小时。全区土壤共有4个土类,5个亚类,18个土属,64个土种。水稻土类占37.9%,紫色土类占45.4%,山地黄壤土占16.2%,冲积土类占0.5%。80%的土壤属侏罗系红层母质发育而成的紫色土。1.2 水土资源状况涪陵区土地总面积2941.46km2。全区耕地面积耕地158.55万亩,其中水田79.35万亩、旱地79.05万亩;全区园地面积0.75万亩;林地面积183.9,其中全区有效灌面47.75万亩、节水灌面0.495万亩、旱涝保收灌面16.56万亩。三峡移民屏障区内移民村耕地面积55.8亩,其
5、中水田24.15万亩、旱地31.65万亩,园地6.75万亩、其中果园3.75万亩、茶园0.14万亩、其他园地2.85万亩,林地49.95万亩。涪陵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6.86亿m3,基本农田多年平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6.86亿m3/47.75万亩)=5625m3/亩,人均水资源量为2360m3/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8.63亿m3,中等全区干旱年(P=75%)水资源可利用量6.43亿m3。全区水资源基本上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3 社会经济状况涪陵是古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著名的榨菜之乡;水陆交通便利,素有川东南的门户之称。2008年,全区有26乡镇(街道)(共辖17个镇、22个
6、乡、5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1个示范区)。共计341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113.8万人,农业人口80.76万人;16个移民乡镇(街道)人口73.8万人,三峡移民人口10.18人。全区生产总值253.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4.94亿元、第二产业148.47亿元、第三产业80.0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4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总值301.65亿元;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131.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54万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性收入13587元,农村居民纯人均收入4168元。三峡移民屏障区涉及16个乡镇、129行政村、627个移民社。移民乡、镇(街道)人口73.8万人,其中三峡移民人口
7、10.18人。1.4 农业生产现状涪陵区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苕为主,经济作物以菜头、油菜、烤烟、水果、茶叶、蔬菜为主,养殖业以猪、蚕桑、家禽、水产为主。近年来,涪陵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功探索出公司+农户的模式,培育了辣妹子、榨菜集团等多个大企业,榨菜、蔬菜、养殖等领域形成产业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稳步增长。2008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7.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种植业19.76亿元,占52.7%,畜牧业12.91亿元,34.4%,渔业 1.61亿元,占4.3%,农林牧渔服务业1.63亿元,占4.3%。种植业中,粮食占39.1%、蔬菜占40.8%;畜牧业中生猪占67.8
8、%、家禽占25.3%;粮猪产值占总产值的43.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5954公顷,总产量45.3万吨;蔬菜量61.35万吨,水果产量8.98万吨,青菜头产量96.81万吨,肉类产量6.24万吨,蚕茧产量0.35万吨,年产肉猪72.02万头,出栏家禽503万只。2、农田水利设施现状2.1 全区基本现状涪陵区各类水利工程17537处。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22座、小(二)型水库116座,小型引水渠埝358条,山坪塘9479口,其他微型水利设施7485 处,江河固定电力提灌74处。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18644.13万m3,有效库容14860.52万m3。全区重点中型灌区1处,为
9、天宝寺水库灌区;一般中型灌区8处,分别为水磨滩水库灌区、卫东水库灌区、清水水库塘灌区、郑家沟水库灌区、三岔河水库灌区、洪湖水库灌区、联合水库灌区及金钗堰水库灌区。长期以来,由于水水库渠系养护长期没有资金投入,造成渠系维修养护投入不到位,造成渠系渗漏较为严重,全区有近80%的水库渠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问题,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等水利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2.2 屏障区基本现状涪陵三峡库区16个移民乡镇有水库89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即磨滩水库,小(一)型水库15座,小(二)型水库73座。年蓄水能力7965.62万立方米;水库渠系总长838.72km,其中干渠474.54km、支渠364.18km
10、;设计灌面灌面23.78万亩,有效灌面22.02万亩。屏障区内627个移民社灌溉涉及水库60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11座、小(二)型48座;水库有效库容4512万方,其中中型水库840万方、小(一)型水库2628万方、小(二)型水库1044万方。移民社内的水库设计灌面12.49万亩、有效灌面9.67万亩;中型水库设计灌面、有效灌面和保证灌面均为0.25万亩,小(一)型水库设计、有效和保证灌面分别为4.25万亩、2.90万亩和1.94万亩,小(二)水库设计、有效和保证灌面分别为5.74万亩、4.27万亩、1.93万亩。三峡移民乡镇屏障区内的,有山坪塘4500处,有石河堰41处、泉水堰1
11、8处、其他水源工程2处,灌溉面积较小。2.3 水利工程运行情况近年来,由于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改革与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涪陵区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基本保证了全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保障了涪陵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致使涪陵区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水利工程病害严重。我区大部分工程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硬件设施不完善不配套,工程质量先天不足,加上运行年久养护不到位,导致水利工程病害较严重。全区现有病险水库47座,占水库总数的33,近80%的渠道渗漏严重,90%以上的山坪塘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二是水利建设投入欠帐多,资金缺
12、口大。近年来,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都摆在了重点工程和病险水库整治;但由于受财力的限制,对水库渠系配套及小微型水利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这些水利设施的投入主要以群众投劳为主,的投入项目投入较多,但对已成水利工程病害整治和农村小微型水利投入显得严重不足,全区渠系防渗需资金约巨大。三是管护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经费和人员的缺乏,水管单位对水利工程,主要是水利工程渠系和管护不到位,以至水利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目前涪陵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人,人员基本到位,但在规范管理和提高养护水平方面还尚需时日。四是水利对农业的保障能力依然不足。2006年的特大干旱和2009年6月的特大暴雨,给农业生产较严重的损
13、失,给农村群众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曝露出了水利工程依然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3、规划的原则和现状分析及目标任务3.1 规划的原则一是充分与库区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规划,要切实解决涪陵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内,水利农灌方面对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同时结合涪陵区农业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实际,搞好水利农灌配套,保障农业生产及农业化的健康发展。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结合涪陵区三峡移民生态屏障区水利基本设施现状,把重点摆在水利基本设施较为薄弱的方面,即重点加强骨干水源工程的建设,加强水库渠系的防渗处理,解决山坪塘的整治等方面。三是坚持尊重科学、注重实效。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
14、,充分发挥现有水库等水利设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四是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规划的重点为三峡屏障区内的移民社,但要考虑水利工程整体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要兼顾移民村内非移民社、甚至整个移民乡镇对水利建设的需求,要通过后续农灌项目的实施,提高水利对移民社、村移民乡镇甚至对涪陵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3.2 规划现状调查分析据调查,涪陵区627个移民社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主要是水库渠道渗漏严重,整治需求较大,需整治水库渠道60 座干渠317.7km、支渠115.5 km,需新建干渠7
15、8 km、支渠79.2 km,可增加灌面2.41万亩,估算投资24160万元;有2406口山坪塘渗漏存在等问题,需进行整治,可增加容积234.48万方,可增加灌面1.11万亩。移民社有无灌溉旱地1.17万亩、无灌园地1.2万亩,需新建蓄水池1940口,可增加容积85.07万方,增加灌面1.35万亩,估算投资12761.1万元。估算投资。从调查情况来看,涪陵三峡屏障区内移民社的水利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水利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低下;由此也可以看出,从涪陵三峡屏障区到整个涪陵三峡移民乡镇水利基础设施也同样极为薄弱,水利对农业甚至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同样低下。由于调查范围本身的局限性,调查表不能反
16、映涪陵区移民乡镇对骨干水源的需求,也不能反映与移民村紧密相联的但与移民社无关联的重要的已成水源工程及其渠现状。基本情况详见表18-1、18-2、18-3、18-4。3.3 建设目标与任务涪陵区三峡立库区移民乡镇农田灌溉设施的规划,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移民村社农田灌溉的现实和长远需求,兼顾到整个移民乡镇对水利保障的需求,充分结合涪陵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社会经济效。通过农灌规划项目的实施,使三峡移民屏障区内的水利基础设施得到较大发展,水利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特提出如下建设目标:到2020年,在三峡移民乡镇内兴建骨干水源工程6座,分别为
17、红星水利工程、欧家湾水利工程、龙桥沟水利工程、水洞口水利工程、四合沟水利工程;整治小(二)型及其以上60座水库干支渠道防渗699.32km;整治三坪塘2408口,新建雨水集蓄工程1940处,新建北山坪提灌站一座(3440kw), 改善和新增灌面16.61万亩,改善人饮条件15.8万人,移民村内的农业灌溉水源基本得到保障,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4.1 移民乡镇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全区移民乡镇的89座水库,大都修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属“三边”工程,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也没有严格的建设标准,导致工程质量差,大多数水利工程从建成以来,其社会经济效益就没有得到有效发
18、挥。长期管护不到位,我区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到最近才完成,在此之前,原水管单位没有收入来源,致使水利工程特别是渠道管理人员难到位、养护较差、维修欠账多,全区近80%的水库渠系存在渗漏及垮塌等问题。国家投入较少,近年来,我区水利工程国家投资的重点是水源工程建设、病险水库整治和解决人饮困难,在水库安全及供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家对水库渠系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虽然解决了安全等问题,但其水库正常的效益未得到正常的发挥。4.2 移民群众地水利建设呼声很高2006年特大干旱对全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所带来的严重困难,充分说明了我区骨干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弱这一严峻现实,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近年
19、来,全区各乡镇群众和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反映和要求解决的问题中,水利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反映的水利问题中,渠道和山坪塘整治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水库灌区建设是我区我区农村,特别是三峡移民村社生产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今后我区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4.3 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区16个移民乡镇众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5%,这些乡镇(街道)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地区生产总值74.91万元,占全区的30%,占各乡镇GDP总值的76%。李渡、白涛和龙桥是涪陵的三大工业园区,崇义、荔枝和敦仁是涪陵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沱、百胜、珍溪是涪陵重要的榨菜、果品生产基地;新妙、
20、蔺市、石沱是涪陵的主要产粮区之一,这些乡镇(街道)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涪陵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这些乡镇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人饮、灌溉和防洪减灾等水利工程建设都出现了新的需求,龙其是李渡和龙桥两个街道,新的水源工程建设直接影响今后涪陵城市的发展。5、项目布局和规模5.1 新建骨干水源工程5.1.1红星水程工程红星水利工程位于涪陵长江北岸以西的李渡街道办事处尖山村的上桥河上游涡圈河河段,距已成中型水磨滩水库2.7km。红星水程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5.2 km2,总库容1074万m3,正常高水位402.00m,永久征用耕地206.54亩,淹没各类土地1630.28淹没各类房屋
21、面积20945.24m2。大坝为面板堆石坝,红星水库大坝为面板堆石坝方案。大坝坝顶轴线长141.00m,大坝坝顶宽6.0m,坝顶高程403.10m,防浪墙墙顶高程404.30m,大坝趾板建基面高程356.00m,最大坝高47.1m,最大坝底宽142.68m。上、下游坡比均采用1:1.4。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左岸,溢洪方式采用坝顶有闸方式,堰型采用宽顶堰,溢流净宽7.0m,堰顶高程395.50m。消能方式采用挑流消能。引水建筑物从红星水库引水至水厂,主要为取水口、引水隧洞和渠道。放水塔引用流量为0.73m3/s,分两层取水。隧洞型式为无压隧洞(城门洞型),总长度为3030.0m。 隧洞出口接分水池。
22、左边分水至左干渠,右边分水至右干渠(及水厂)。左干渠设计流量0.25m3/s,总长6265m;右干渠总引用流量为0.67 m3/s(其中水厂引用流量为0.57m3/s,水厂后灌溉引用流量为0.1 m3/s),总长度为200.0m,末端接水厂进水渠,右干渠水厂后灌溉设计引用流量为0.1m3/s,总长950m。借水建筑物从已建水库水磨滩水库引水至水厂,主要为引水隧洞、倒虹管和暗渠。隧洞型式为无压隧洞(城门洞型),引用流量为0.19m3/s,总长度为长2679m 。倒虹管总长972m,引用流量为0.19m3/s。隧洞末端接分水池。分水池后接暗渠至水厂,总长度为200.0m,引用流量为0.67m3/s
23、。红星水利工程是一座以城镇供水为主,农业灌溉为辅,兼有农村人畜饮水的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供水范围为李渡工业园区北区和李渡新城区北部包括长江师范学院李渡新校区(大学城)。同时该水利工程通过向已成的水磨滩水库借水,即可以满足李渡的用水需求,又进一步发挥了水磨滩水库的效益。工程灌溉面积为7122亩(增加灌面5694亩,改善灌面1428亩);设计每年提供1200万m3城镇供水(其中红星水库供水800万m3/年,已建水库水磨滩供水400万m3/年),提供80万m3的农村人畜饮水和139万m3的灌溉用水,设计水厂规模5万t。工程总工期30个月,工程估算静态投资23392.27万元,总投资24328.62万
24、元。水厂位于李渡镇金银乡君庵寨,距李渡街道中心约3公里,日供水为5万t,平均供水流量为0.57m3/s ,占地面积约为7092m2,5.1.2欧佳湾水利工程欧佳湾水利工程拟建于长江北岸的李渡街道太乙居委7社与玉屏村交界处的红武溪河流上。李渡是主要产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我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李渡城镇是涪陵城市发展新城的核心区之一李渡街道是涪陵城市发展新城的核心区之一,也是涪陵主要的移民乡镇(街道)之一。李渡还是涪陵主要产粮区,其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骨干水利工程不多,不能适应农业发展需要,对农业灌溉的保障能力不强。欧佳湾水利工程坝址集雨面积3.02km2,坝体采用钢筋砼拱坝,初拟坝高10.0m,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峡 后续 农田灌溉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1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