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原油管道xx泵站35kV供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doc
《xx原油管道xx泵站35kV供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原油管道xx泵站35kV供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检索号:512-S111020IC-A0101xx原油管道xx泵站35kV供电线路新建工程初 步 设 计总 说 明 书Xx二一一年九月批 准:审 核:校 核:设 计:总 目 录第一卷 总说明书及附图 512-S111020IC-A0101第二卷 概算书 512-S111020IC-E目 录1. 总 述11.1 设计依据、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1.2 本工程主要技术指标21.3 线路投资42. 线路路径62.1 两端变电站进出线62.2 线路路径62.3 沿线自然条件72.4 交叉跨越82.5 沿线房屋及林木情况92.6 路径协议93. 气象条件93.1 气象条件设计标准103.2 气象条件组合1
2、04. 机电部分114.1 电线选型114.2 导、地线防振124.3 绝缘配合124.4 防雷保护与接地134.5 绝缘子串及金具144.6 导线换位及相序配合144.7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最小距离154.8 通信保护155. 结构部分165.1 杆塔规划165.2 基础规划186 自然环境保护226.1 影响区域的环境概况226.2 预期的环境影响及控制、治理措施226.3 水土保持措施237. 辅助设施及改造257.1 巡线站257.2 运行维护用通信设备257.3 交通工具257.4 安全警示牌258. “反措”执行情况269. 施工图设计注意事项271. 总 述1.1 设计依据、建设
3、规模和设计范围1.1.1 设计依据1、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与绵阳奥瑞特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合同。2、xx原油管道工程xx泵站新建工程供电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3、用电方案通知书。4、本工程执行的主要现行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
4、的接地(DL/T 621-1997)。4、参照国家电网公司及四川省电力公司反事故措施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要求。1.1.2 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建设规模:为了解决xx原油(热油)泵站的用电需求,拟新建xx原油管道工程xx热泵站35kV变电站,该变电站35kV电源线路将分别从110kVxx变电站、110kVxx变电站出线,建设规模如下:1)xx站泵站35kV电源线路本段线路长11.0千米其中架空线路8.0千米,电缆线路3.0千米,全线单回架设。线路导线采用LGJ150/20型钢芯铝绞线,电缆采用YJV32-35-3240交联聚乙烯绝缘,线路全线架设地线,地线采用OPGW光纤通信线;线路共新立杆塔
5、35基。2)xx泵站35kV电源线路本段线路长36.0千米其中架空线路35.7千米,电缆线路0.3千米,全线单回架设,导线采用LGJ150/20型钢芯铝绞线,电缆采用YJV32-35-3240交联聚乙烯绝缘,线路全线架设地线,地线采用GJ-35镀锌钢绞线;线路共新立杆塔152基。2、设计范围:1)xx站泵站35kV电源线路由110kVxx变电站35kV新建专用间隔起,至新建xx原油xx泵站35kV变电站进线门型架止。全长11.0千米的35kV单回送电线路的设计及对邻近通信线干扰和危险影响的保护设计。2)xx泵站35kV电源线路由110kVxx变电站35kV已建专用间隔起,至新建xx原油xx泵站
6、35kV变电站进线门型架止。全长36.0千米的35kV单回送电线路的设计及对邻近通信线干扰和危险影响的保护设计。3)以上项目的工程概算书编制。1.1.3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建设期限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待定; 建设期限: 1.2 本工程主要技术指标1.2.1 工程技术特性1)xx站泵站35kV电源线路线路名称xx站泵站35kV电源线路起迄点110kVxx变电站新建35kV出线间隔xx原油xx泵站35kV变电站进线门型架电压等级35kV线路长度11.0km(架空8.0km,电缆3.0km)回路数单回曲折系数1.55平均耐张段长度615米转角次数15(含终端)平均
7、档距242米杆塔总数35杆塔型式自立式铁塔基础型式现浇立柱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换位情况导线、地线不换位海拨高程530700m导线型号LGJ-150/20最大使用应力107.72 (Mpa)地线型号OPGW最大使用应力主要气象条件Vmax=25m/s,b=5mm,Tmax=40C,Tmin=-10C绝缘子型号绝缘子XWP2-70地震烈度度年平均雷电日40沿线地形平地10,丘陵70,一般山地20沿线地质全线平均普土20%、松砂石30%、岩石50%汽车运距8公里平均人力运距0.9公里电缆型号YJV32-26/35-3240电缆敷设方式穿管直埋敷设2)xx泵站35kV电源线路线路名称xx泵站35kV电源线
8、路起迄点110kVxx变电站新建35kV出线间隔xx原油xx泵站35kV变电站进线门型架电压等级35kV线路长度36.0km(架空35.7km,电缆0.3 km)回路数单回曲折系数1.12平均耐张段长度580米转角次数64(含终端)平均档距240米杆塔总数152杆塔型式自立式铁塔基础型式现浇立柱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换位情况导线、地线不换位海拨高程620720m导线型号LGJ-150/20最大使用应力107.72(Mpa)地线型号GJ-35最大使用应力365.38(Mpa)主要气象条件Vmax=25m/s,b=5mm,Tmax=40C,Tmin=-10C绝缘子型号绝缘子XWP2-70地震烈度度年平均
9、雷电日40沿线地形丘陵70,一般山地30沿线地质全线平均普土20%、松砂石30%、岩石50%汽车运距8公里平均人力运距0.9公里电缆型号YJV32-26/35-3240电缆敷设方式穿管直埋敷设1.2.2 主要材料耗量1)xx站泵站35kV电源线路品 名型 号 规 格单位耗量单位指标导线LGJ-150/20kg138451730kg/km瓷绝缘子XWP2-70片73091片/km金具国标96 kg2540318kg/km预绞丝套16821套/km防振锤预绞丝型个310接地钢材10、12kg2800350kg/km钢材铁塔钢材724499056kg/km铁塔基础钢材297193715kg/km铁塔
10、底脚螺栓84601058kg/km小 计11062813829kg/km现浇混凝土C20m3371.446.4m3/km现浇混凝土C10m3172.0m3/km基础堡坎400 m3 基础降方400 m3 铁塔排水沟500 m电缆YJV32-26/35-3240m2500线路投资通信部分材料未列入本表,由通信专业单独列出。本线路造价详见技经部分概算书2)xx泵站35kV电源线路品 名型 号 规 格单位耗量单位指标导线LGJ-150/20kg617831730kg/km钢绞线地线GJ-35 kg10535295.1kg/km瓷绝缘子XWP2-70片330293片/km金具国标96 kg119113
11、34kg/km预绞丝套88625套/km防振锤预绞丝型个1850接地钢材10、12kg12160341kg/km钢材铁塔钢材3073488609kg/km铁塔基础钢材1272323564kg/km铁塔底脚螺栓367421029kg/km小 计47132213202kg/km现浇混凝土C20m3150142.04m3/km现浇混凝土C10m3561.57m3/km基础堡坎3000 m3 基础降方3000 m3 杆塔排水沟4000 m电缆YJV32-26/35-3240m300线路投资通信部分材料未列入本表,由通信专业单独列出。本线路造价详见技经部分概算书1.3 线路投资线路投资详见本工程概算书(
12、512-S111020IC-E)。2. 线路路径2.1 两端变电站进出线2.1.1.1 110kVxx变电站出线110kVxx变电站位于xx市西北规划区内。变电站35kV出线间隔共计9回(已用完含成品油泵站),本工程新扩建1回,其出线方式为35kV电缆出线;本线路拟使用本工程新扩建的出线间隔并敷设电缆(长2.6千米)至站外终端塔。本站出线见:xx变电站35kV出线间隔及相序配合示意图(512-S111020IC-A0101-04)。2.1.1.2 110kVxx变电站出线110kVxx变电站位于xxxx镇西南部。变电站35kV出线间隔共计6回,本工程新扩建1回,其出线方式为35kV架空出线;本
13、线路拟使用本工程新扩建的出线间隔架空出线至站外终端塔;从变电站外面对变电站,线路相序为从左到右A、B、C,间隔宽度5.0m,相间距离1.30米,导线挂点高7.3m,导线最大允许张力4000N/相,导线最大允许偏角10。本站出线见:xx变电站35kV出线间隔及相序配合示意图(512-S111020IC-A0101-05)。2.1.2 xx原油xx泵站35kV变电站进线新建的xx原油xx泵站35kV变电站位于xx大康镇陈家大田角。变电站最终35kV进出线间隔共计2回,本期拟使用2回;从变电站外面对变电站,从右至左的2(2U)间隔为至xx的进线间隔,1(1U)间隔为至xx站的进线间隔,1#、2#间隔
14、均向东出线;为保证进线对热油泵站西南侧约50米处电讯塔的倒塔距离,xx泵站及xx泵站35kV线路进入泵站35kV变电站均使用电缆。从变电站外面对变电站,线路相序为从左到右A、B、C,间隔宽度5.0m,相间距离1.30米,导线挂点高7.3m,导线最大允许张力4000N/相,导线最大允许偏角10。本站进线见:xx原油泵站35kV变电站进线间隔及相序配合示意图(512-S111020IC-A0101-06)。2.2 线路路径1)xx站泵站35kV电源线路本线路从灾后原址重建的110kVxx变电站出线后使用电缆平行新建成品油泵站电缆线路向东北方向走线经坛罐窑至烝子湾后改为架空向北经白庙子梁上、鲁家梁再
15、转向西北方经首家大坡、四季林、首家湾进入土桥子改用电缆接入新建35kVxx热油泵站变电站。线路全长11.0千米,其中电缆3.0千米,架空8.0千米。线路路径详见:线路路径图二(512-S111020IC-A0101-02/1)。2)xx泵站35kV电源线路本线路从新建的110kVxx变电站向北出线平行变电站110kV进线向西南经白马寺、马耳槽、跑马梁、黄家堰、郭家槽、肖家沟、石梁杆、凤凰山、刘家黑窝子、蔡家沟、永隆山、东塔后跨越涪江向北偏经李家大院子、陈家店子、吴家湾至土桥子后改用电缆接入新建35kVxx热油泵站变电站。线路全长36.0千米,其中电缆0.3千米,架空35.7千米。线路路径详见:
16、线路路径图二(512-S111020IC-A0101-02/2)。2.3 沿线自然条件2.3.1 地形、地质及水文本线路全线位于xx市境内。线路所经区域海拔高程在531732米之间,最大地形高差180米。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沿线地形以丘陵为主,并有部分山地。电缆在平地内敷设,架空线全线地形划分:丘陵70,一般山地30。从沿线地形表地质及可见裸露岩层分析,线路所经地区地表主要为耕作土及山坡林地,中层为松砂石,下层为泥质和石灰质岩石,地质条件尚可,适宜立杆组塔。沿途未见大型滑坡等不良地质,但少量杆位位于水田内,施工时开挖后应查明基础地质是否软弱并作相应处理。杆塔基础地质分类:粘
17、性土(可塑)、普土20%、松砂石30%、岩石50%。本线路沿线基本地震烈度为度。线路沿线水田地下水埋深较小,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和重碳酸钠型水,矿化度低,对砼无侵蚀性。经现场调查,本线路全线杆塔位均位于洪水位以上,杆塔不受洪水影响。2.3.2 交通运输条件本线路附近可以利用的公路主要为xx平武、xx雁山公路,还有部分乡村公路可供利用,汽车运输条件较好。大多杆塔位利用人行路到达,人力运输较为方便。预计全线汽车转运距离平均约8.0km,人力平均运输距离0.9km。2.4 交叉跨越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xx市附近,沿线地段人口密集,厂矿、民居及高低压线路、通讯线路较多。全线
18、主要交叉跨越如下表:1)xx站泵站35kV电源线路交叉跨越统计表序号被 跨 越 物跨越次数备注1500kV线1穿越2220kV线1穿越3110kV线3穿越410kV配电线175380V及以下线路346级通信线(缆)242)xx泵站35kV电源线路交叉跨越统计表序号被 跨 越 物跨越次数备注1500kV线1穿越2220kV线3穿越3110kV线11穿越435kV线3穿越510kV配电线476380V及以下线路977级通信线(缆)868公路29河流1涪江10铁路1以上交叉(穿)跨越均能保证足够跨越高度,满足设计规程要求。2.5 沿线房屋及林木情况1)xx站泵站35kV电源线路本线路工程预计跨越房屋
19、6处,按设计规程中规定,线路不应跨越易燃屋顶做成的建筑物,跨越耐火屋顶建筑物,应与有关方面协商或取得当地政府同意。下列情况均按拆迁处理:(1) 当房屋距边导线的水平距离小于2.5m者。(2) 导线最大风偏时与建筑物的最小净空距离小于5.0m者。对本线路所跨房屋,为不遗留问题,原则上均作拆迁处理。拆除量:房屋6处,按150m2/处,土木/砖混结构。根据现场实地踏勘预计全线砍伐量为:松、柏5000棵,杂树4000棵,果树200棵,竹3000株。2)xx泵站35kV电源线路本线路工程预计跨越房屋18处,按设计规程中规定,线路不应跨越易燃屋顶做成的建筑物,跨越耐火屋顶建筑物,应与有关方面协商或取得当地
20、政府同意下列情况均按拆迁处理:(1) 当房屋距边导线的水平距离小于2.5m者。(2) 导线最大风偏时与建筑物的最小净空距离小于5.0m者。对本线路所跨房屋,为不遗留问题,原则上均作拆迁处理。拆除量:房屋18处,按200m2/处,土木/砖混结构。根据现场实地踏勘预计全线砍伐量为:松、柏18000棵,杂树7000棵,果树700棵,竹20000株。2.6 路径协议本工程线路路径方案得到了xx市规划和建设局的书面同意。3. 气象条件3.1 气象条件设计标准本设计气象设计标准如下:(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2)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定(DL/T5158-20
21、0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209-2001)中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4) 线路沿线各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和附近已建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的设计、运行经验及沿线的风、冰灾害调查资料。3.2 气象条件组合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xx市附近,属于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照适宜,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但秋季多雨,冬季多雾,霜、雪较少,降水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常有夏伏旱、秋霪雨及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本工程设计气象条件组合如下表:气象条件组合表条 件项 目温度()风速(m/s)冰厚(mm)最高气温4000最低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原油 管道 泵站 35 kV 供电 线路 新建 工程 初步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1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