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1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doc
《2991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91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授课时间2009年5月13日3,4节授课方式课堂授课授课学时No. 292学时授课题目第29讲:道路立体交叉设计。概述;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特点;立体交叉的布置目的与要求:1. 了解立体交叉口的组成及设计步骤;2掌握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特点; 3掌握立体交叉的布置形式。重点与难点:重 点:1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特点 2互通式立体交叉布置形式 难 点:1互通式立体交叉布置形式。授课内容摘要:第9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9.1 概述 9.2 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特点 9.3 立体交叉的布置参考文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道路勘测设计.
2、 张雨化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教 具课 件PPT课件习 题作 业作业: 课后小结:第29讲:2学时第9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9.1 概述 立体交叉的组成立体交叉通常由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出入口以及变速车道等部分组成。 1. 跨线构造物 它是立体交叉实现车流空间分离的主体构造物,指设于地面以上的跨线桥(上跨式)或设于地面以下的地道(下穿式)。 2. 正线 它是组成立体交叉的主体,指相交道路(含被交道路)的直行车行道,主要包括连接跨线构造物两端到地坪标高的引道和立体交叉范围内引道以外的直行路段。根据相交道路等级,正线可分为主要道路(简称主线),一般道路或次要道路(简称次线)。 3. 匝道 它是
3、立体交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供上、下相交道路的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有时也包括匝道与正线或匝道与匝道之间的跨线桥(或地道)。按其作用可分为右转匝道和左转匝道两类。 4. 出口与入口 由正线驶出进入匝道的道口为出口,由匝道驶入正线的道口为入口。 5. 变速车道 为适应车辆行驶的需要,而在正线右侧的出入口附近增设的附加车道。它可分为减速车道和加速车道两种,出口端为减速车道,入口端为加速车道。 6. 辅助车道 在高速道路立体交叉的分、合流附近,为使匝道与高速道路车道数平衡和保持正线的基本车道数而在正线外侧设置的附加车道。 7. 匝道的端部 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它包括出入口、变速车道和
4、辅助车道等。 8. 集散道路 在城市附近,为了减少车流进出高速道路的交织和出入口数量,可在高速道路的一侧或两侧设置与其平行且分离的专用道路。9.2 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特点立体交叉的分类,按交通功能划分,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可划分为分离式立体交叉和互通式立体交叉两类。9.2.1 分离式立体交叉仅设跨线构造物(跨线桥或地道)座,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上、下道路间无匝道连接的交叉方式特点:立体交叉结构简单,占地少,造价低,但相交道路的车辆不能转弯行驶。 分离式立体交叉主要适用于直行交通量大,转弯车辆少,可不设置转弯车道的交叉处;道路与铁路交叉处;高速道路同其它各级道路交叉时,除在控制出入的地点设置互通
5、式立体交叉外,均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一般等级道路之间交叉时,因场地或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以减少工程数量,降低造价。9.2.2 互通式立体交叉 互通式立体交叉根据交叉处车流迹线的交叉方式和几何形状的不同,又可分为完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和交织型立交三种类型。1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代表形式:喇叭形立交和苜蓿叶形立交等。 1)喇叭形立体交叉 喇叭形立体交叉是用一个环圈式匝道(转向约为270)和一个半定向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全互通式立体交叉。喇叭形立交可分为A式和B式,经环圈式左转匝道驶入主线(或正线)为A式,驶出时为B式。优点:除环圈式匝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991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道路 立体交叉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13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