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质量与安全标准继续教育培训指南.doc
《土建施工质量与安全标准继续教育培训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建施工质量与安全标准继续教育培训指南.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度土建施工质量与安全标准继续教育培训指南(一) 第一章 土建施工质量总则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3.0.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2. 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3. 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4. 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5.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6. 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7. 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2、8. 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9. 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10. 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5.0.4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3. 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4. 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5.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50.7 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6.0.
3、3 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 604 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 6.0.7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3.0.1 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2.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3. 加层、扩建建筑;4. 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
4、变化影响的建筑;5. 需要积累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建筑。 3.0.11 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同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变形测量方案:1. 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2. 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3. 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4. 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5. 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3.9.6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芯柱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中砖抗震墙的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芯柱和框架梁柱。 第二章 地基基础施工质量2.1 特殊性土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5、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4.1.5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lOOm2至少应有l点,3000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l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4.1.6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
6、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一1,但不应少于3根。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8.1.1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对建筑物及其附属工程进行施工,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施工用水和场地雨水流入建筑物地基(或基坑内)引起湿陷。 8.1.5 在建筑物邻近修建地下工程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原有建筑物和管道系统的安全使用,并应保持场地排水畅通。 8.2.1 建筑场地的防洪工程应提前施工,并应在汛期前完成。 8.3.1 浅基坑或基槽的开挖与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基坑或基槽挖至设计深度或标高时,应进行验槽。 8.3.2 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深基坑
7、的开挖与支护,必须进行勘察与设计。 8.4.5 当发现地基浸水湿陷和建筑物产生裂缝时,应暂时停止施工,切断有关水源,查明浸水的原因和范围,对建筑物的沉降和裂缝加强观测,并绘图记录,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8.5.5 管道和水池等施工完毕,必须进行水压试验。不合格的应返修或加固,重做试验,直至合格为止。清洗管道用水、水池用水和试验用水,应将其引至排水系统,不得任意排放。 9.1.1 在使用期间,对建筑物和管道应经常进行维护和检修,并应确保所有防水措施发挥有效作用,防止建筑物和管道的地基浸水湿陷。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ll21987413 施工用水应妥善管理,防止管网漏水。临时水池、洗料
8、场、淋灰池、防洪沟及搅拌站等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0m。临时性生活设施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应大于15m,并应做好排水设施,防止施工用水流入基坑(槽)。 2.2 桩基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一20025.1.3 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3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表 5.1.3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盖有基础梁的桩:(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100+0.01H150+0.01H
9、2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1003桩数为116根桩基中的桩1/3桩径或边长4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1)最外边的桩(2)中间桩1/3桩径或边长1/2桩径或边长 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5.1.4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每浇注50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表5.1.4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序号成孔方法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10、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1泥浆护壁钻成桩D1000mm501D/6,且不大于100D/4,且不大于150D1000mm50100+0.01H150+0.01H2套管成孔灌成桩D500mm-20170150D500mm1001503干成孔灌注桩-201701504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500.550150钢套管护壁+501100200注: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个别断面。 2.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其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值。 3.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5.1.5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
11、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3.1.1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4.3.5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44.4 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 6.4.6 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水平承载力按桩身强度控制时,取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2.当桩受长期水平荷载作用且桩不允许开裂时,取水
12、平临界荷载统计值的0.8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8.4.7 低应变检测报告应给出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实测信号曲线。9.2.3 高应变检测用重锤应材质均匀、形状对称、锤底平整,高径(宽)比不得小于1,并采用铸铁或铸钢制作。当采取自由落锤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的方式实测锤击力时,重锤应整体铸造,且高径(宽)比应在1. 015范围内。 9.2.4 进行高应变承载力检测时,锤的重量应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01.5,混凝土桩的桩径大于600mm或桩长大于30m时取高值。 9.4.2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高应变锤击信号不得作为承载力分析计算的依据:1. 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开裂或出现严重塑性变形使力曲线
13、最终未归零;2. 严重锤击偏心,两侧力信号幅值相差超过1倍;3. 触变效应的影响,预制桩在多次锤击下承载力下降;4. 四通道测试数据不全。 945 高应变实测的力和速度信号第一峰起始比例失调时,不得进行比例调整。 9.4.15 高应变检测报告应给出实测的力与速度信号曲线。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8.1.5 挖土应均衡分层进行,对流塑状软土的基坑开挖,高差不应超过lm。 8.1.9 在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回填土前,应排除积水,清除虚土和建筑垃圾,填土应按设计要求选料,分层夯实,对称进行。 9.4.2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质量检验。 2.3 边坡、基坑支护建筑地基基础工
14、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713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717 基坑(槽)、管沟土方工程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表717的规定执行。 表 7.1.7 基坑变形的监控值基坑类别围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围护结构墙体最大位移监控值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一级基坑353二级基坑686三级基坑81010注: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级基坑:(1) 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2) 开挖深度大于10m;(3) 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
15、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4) 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2.三级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时的基坑。 3.除一级和三级外的基坑属二级基坑。 4.当周围已有的设施有特殊要求时,尚有符合这些要求。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1999372 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373 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375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1512 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
16、等情况,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1516 一级边坡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施工法1541 岩石边坡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爆破对边坡和坡顶建(构)筑物的震害。 2.4 地基处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442 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土。 542 预压法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完成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 635 当强夯施工所产
17、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防振或隔振措施。 643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 744 振冲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844 砂石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942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1042 夯实水
18、泥土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重要或大型工程,应进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11. 315 水泥土搅拌法(干法)喷粉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部门确认的具有能瞬时检测并记录出粉量的粉体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 1143 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 1245 竖向承载旋喷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 133. 9 石灰桩施工时应采取防止冲孔伤人的有效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134. 3 石灰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1443 灰土挤
19、密桩和土挤密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1543 柱锤冲扩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1642 单液硅化法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及其均匀性应采用动力触探或其他原位测试检验。 第三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3.1 模板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411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06中第702条与本条等效。
20、 41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 501132005513 滑模装置设计计算必须包括下列荷载:1. 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的自重(按实际重量计算);2. 操作平台上的施工荷载,包括操作平台上的机械设备及特殊设施等的自重(按实际重量计算),操作平台上施工人员、工具和堆放材料等;3. 操作平台上设置的垂直运输设备运转时的额定附加荷载,包括垂直运输设备的起重量及柔性滑道的张紧力等(按实际荷载计算);垂直运输设备刹车时的制动力;4. 卸料对操作平台的冲击力,以及向模板内倾倒混凝土时混凝土对模板的冲击力;5. 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6. 模板滑动
21、时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当采用滑框倒模施工时,为滑轨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7. 风荷载。 631 支承杆的直径、规格应与所使用的千斤顶相适应,第一批插入千斤顶的支承杆其长度不得少于4种,两相邻接头高差不应小于1m,同一高度上支承杆接头数不应大于总量的14。当采用钢管支承杆且设置在混凝土体外时,对支承杆的调直、接长、加固应作专项设计,确保支承体系的稳定。 641 用于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应事先做好混凝土配比的试配工作,其性能除应满足设计所规定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以及季节性施工等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1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长速度,必须满足模板滑升速度的要求。 6. 69 在滑升过程中,应检查操
22、作平台结构、支承杆的工作状态及混凝土的凝结状态,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6. 614 模板滑空时,应事先验算支承杆在操作平台自重、施工荷载、风荷载等共同作用下的稳定性,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应对支承杆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6. 615 混凝土出模强度应控制在0204MPa或混凝土贯入阻力值在0. 301. 05kNcm2;采用滑框倒模施工的混凝土出模强度不得小于0. 2MPa。 671 按整体结构设计的横向结构,当采用后期施工时,应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816 混凝土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出模强度的检查,应在滑模平台现场进行测定,每一工作班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建 施工 质量 安全标准 继续教育 培训 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1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