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博建设银行数据集中工程一期项目可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博建设银行数据集中工程一期项目可行报告.doc(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建设银行数据集中工程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2年7月目录1引言11.1编写目的11.2背景和目标11.2.1项目背景11.2.2项目目标41.2.3项目名称51.2.4项目范围51.2.5项目时间51.3条件和约束61.3.1实施本项目具备的条件61.3.2可利用的资源71.3.3所受到的限制和约束81.4参考资料102系统需求及现状112.1系统需求概述112.1.1系统的账务体系112.1.2系统处理的业务范围152.1.3系统的服务功能202.1.4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232.2对现有系统的分析262.2.1一级分行数据集中情况262.2.2一级分行数据集中后存在的主要问题282.
2、2.3CCBS系统简述293总体技术方案323.1总体技术方案描述323.1.1数据集中模型323.1.2数据集中体系架构343.1.3数据中心基础设施403.1.4主机系统架构433.1.5应用架构453.1.6实施方法483.2和现有系统的比较493.3和相关系统的关系513.3.1数据中心与相关系统的关系513.3.2一级分行交易平台与外系统的关系543.4采用该技术方案可能带来的影响593.5实施风险624技术可行性评价655经济可行性695.1成本投入分析695.2效益分析705.2.1成本的降低705.2.2经营损失的降低715.2.3经营收益的增加715.2.4无形资产的增值72
3、6社会可行性727可选技术方案738结论意见741 引言1.1 编写目的本可行性研究报告阐述了数据集中工程一期项目的背景、目标,以及实施的必要性、紧迫性,对本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总体技术方案进行了概要描述,对本项目所需的资源、前提条件以及实施风险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本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编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是为我行业务、技术专家论证本项目的实施范围、目标、总体实施草案的可行性,以及有关部门审批该项目时提供相关材料。1.2 背景和目标1.2.1 项目背景1997年6月总行计算机应用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开发全行新一代柜面业务系统。新一代柜面业务系统开发项目也是1
4、998年9月制定的中国建设银行计算机应用总体设计方案中重要一步。2000年12月柜面业务系统ES9000(以下简称CCBS)系统在上海分行全面投产,2001年5月在深圳分行推广成功。2000年8月第20次党委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建设银行科技工作规划,确定了科技工作发展目标和“六年三步走”的实施步骤:“第一步用一年半左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一级分行数据物理集中,同步建立全行灾难备份中心,完成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设计。第二步再用一年半左右在一级分行推广总行统一开发的柜面业务系统,建立基于企业网平台的管理信息总中心的雏形。第三步在接下来的三年或更多一些时间内实现总行数据集中。”规划中明确了实施数据集中
5、工作的指导原则:“总行统一开发、推广以客户为中心、集中帐务、统一核算、本外币一体化、综合柜员制的核心业务处理系统(柜面业务系统)是我行实施数据集中的关键任务。整个经营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相应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对在一级分行范围内推广柜面业务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总行要在柜面业务系统上海实施项目的基础上,统一组织柜面业务系统的开发、试点与推广。”2001年3月第12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科技规划实施步伐的工作安排,将数据集中的步骤由“六年三步走”调整为 “三年二步走”:“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全行的数据集中。首先在CCBS 2000年版本基础上,进行总行数据集中的试点工作,以积累经验。同时引进国际
6、先进的软件技术,优化我行软件系统,使之更具有适应性和前瞻性。结合网络优化,建立两至三个总行数据处理中心,实现全行核心业务的集中处理。以数据处理中心为依托,建立全行管理信息系统,为分析、决策和控制风险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支持。为进一步将数据处理中心发展成为全行业务处理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上述决议,2001年4月,总行开始了对ALLTEL银行核心业务处理系统的评估工作。2002年1月,总行对引进ALLTEL软件的先期工作进行了论证,在权衡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决定停止ALLTEL软件的引进工作。2002年3月总行组织进行“加快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的专题调研工作,结合建行的实际情况,对包括数据
7、集中在内的科技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和论证。调研报告认为“应继续坚持总行科技规划中关于全行数据集中的规划方向,同时鉴于形势的严峻性和时间的紧迫性,建议适度调整数据集中实施步骤,加快数据集中建设步伐”,建议“建立区域中心,分两个阶段完成全行数据集中工作”。5月行党委认可了调研报告,要求由信息技术部牵头,尽快启动“中国建设银行数据集中工程项目”。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基本是全行数据集中模式,如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已实现全行核心业务集中于一个数据处理中心处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均在进行数据集中的规划和实施。农业银行第一步是在2002年底全面完成全国36个省域数据中心的建设,全面推广“新一代”系统软件
8、,第二步发展战略是到2005年全面建成全国数据中心,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中国银行截止2001年9月30日,基本上实现了省分行的业务集中处理,全辖数据中心已收并到47个,国内处理中心最终将缩并成华北、华南、华东、西南、西北5个中心,现有的11个平台将集中到UNIX、ES9000两个平台上。工商银行业务集中处理工作走在了其他银行的前面,99年已完成了35个省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并启动了“9991”工程,开始区域中心的建设,目前北京中心已完成20个省级中心的迁移,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基于没有数据集中就没有风险的集中控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就没有基础的认识,工商银行坚定不移地走数据集中的道路,虽然集
9、中仍在实施过程中,但市场竞争方面的优势已经显现出来。“数据集中”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加入WTO,我国金融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一级法人治理结构和我们面临的竞争形势要求建行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客户服务水平、产品开发和市场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盈利和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我行的核心竞争力,所有这些都需要改善目前的技术支撑环境。此时加快数据集中建设步伐,尽快启动“中国建设银行数据集中工程项目”,对建行的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1.2.2 项目目标根据“加快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专题调研的建议,我行数据集中工作的目标是: 1. 建立区域中心,区域中心的具体数目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数据
10、中心处理能力、管理可能性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再最后确定。2. 全行数据集中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至2003年底)基于IBM大型主机先期建立上海、北京两个数据中心,在优化改造CCBS的基础上,力争完成三个至四个省、市分行的上挂工作,并实现全行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规范统一,培养人才队伍、积累区域中心的运行管理经验;第二阶段(2004-2006)确定并启动其它数据中心建设,并同步进行灾备中心建设,根据各一级分行对全行数据集中需求的迫切性以及一级分行数据中心系统的运行状况,逐步进行一级分行上收,最终完成全行数据集中。根据上述目标,本项目即中国建设银行数据集中工程一期项目,将完成全行数据集中第一阶段的工
11、作任务。1.2.3 项目名称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拟立项目名称是:中国建设银行数据集中工程一期项目。1.2.4 项目范围拟立项项目的范围包括:至2003年底,1. 基于IBM大型主机先期建立上海、北京两个数据中心;2. 在优化改造CCBS的基础上,完成数据中心核心业务处理系统的开发;3. 在上述两项任务的基础上,力争完成三个至四个省、市分行的上挂工作,并实现统一的总行业务需求和技术规范,培养人才队伍、积累区域中心的运行管理经验。1.2.5 项目时间根据对项目工作量的估算,本项目预计自立项之日起17个月内完成。依照目前计划,预计至2003年底完成项目范围内所规定的任务。1.3 条件和约束1.3.1
12、实施本项目具备的条件第一, 总行各级领导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总行新一届领导集体,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科技工作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科学论证了今后建行科技发展的策略和方向,对包括数据集中在内的战略性问题有了准确的判断。第二, 明确了当前形式下数据集中的实施步骤。在为期五个月的“加快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专题调研过程中,行内外专家就数据集中的目标、策略和实施步骤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并对今后如何实施数据集中工作形成了统一的思想认识。第三, CCBS成为我行核心业务处理系统的成功范例。1997年开始开发的CCBS柜面业务系统已在上海、深圳投产并稳定运行一年多时间。该系统已通过行内验收和人民银行的签定,行
13、内验收结论是:中国建设银行柜面业务系统设计思想先进,结构合理,扩展灵活,业务适应性强,系统安全控管措施较严密。业务处理模式符合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项目管理工作有效,功能范围和质量达到了项目任务要求,具有较大推广价值。人民银行鉴定意见是:中国建设银行柜面业务系统设计思想先进,结构合理,扩展灵活,业务适应性强,系统安全控管措施严密。CCBMAIN业务处理平台属国际首创,系统技术应用反映了近年来国际同类系统的最新进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四, 一级分行数据的数据集中为进行进一步实施本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止2002年6月21日,我行38家一级分行以不同方式实现了辖内数据的集中处理,大部分一级分行实
14、现了核心业务处理系统版本的统一和帐务数据的逻辑集中。集中后,一级分行明显感到风险控制手段加强、管理信息准确、经营数据及时、新品开发推广速度加快。一级分行数据集中工作的完成,提高了各行的经营管理水准和市场竞争能力,降低了整体运行成本。第五, 一级分行的数据集中和CCBS项目的实施工作,丰富了我行对数据集中的认识和经验,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的业务和技术队伍。第六, 数据集中市场的成熟,提供了外部支持力量。工行、中行、农行以及其他国内外同业的数据集中项目,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案例和模式;国内系统集成厂商广泛参与了中国银行业数据集中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熟的外部资源;建设银行的数据集中工作可以
15、从外部获得支持。1.3.2 可利用的资源1. 一级分行数据集中和CCBS项目试点的经验和成果在一级分行数据集中和CCBS项目试点过程中,各行对项目开发、组织、系统切换,以及数据集中使用的技术、业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诸多可供利用的成果,如核心业务系统、前端系统、前置系统、中间业务平台等。2. 行内形成了具有一级分行数据集中经验的技术和业务队伍通过近年来一级分行数据集中和CCBS项目的开发工作,形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集体,包括熟悉系统开发的业务骨干,熟悉项目开发的项目管理专家,以及在IBM大型主机、Unix平台、AS/400平台和Unisys A机平台上积累了丰富经验资深技术专家。3. 有可
16、利用的成熟的数据集中关键技术数据集中的关键技术(如SYSPLEX技术、大前置技术)已经成熟,在国内外拥有大量成功的案例。国内计算机厂商逐渐掌握了数据集中实施过程的关键技术。4. 网络和设备建行全国骨干网改造项目的完成为全行数据集中创造了良好的网络条件,各分行现有设备可在数据集中项目中得到充分利用。1.3.3 所受到的限制和约束1. 时间的限制和压力由于市场环境的压力,总行党委要求在2003年底完成两个数据中心的建设、数据集中版本的改造、以及四个试点行的推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成为首要约束条件。2. 业务统一的限制业务统一是全行数据集中的前提,没有统一的产品及其流程,没有适应全行数据集中需要
17、的核算制度、管理规定和业务标准,就没有适应全行数据集中的统一的软件。没有统一的软件,数据集中就失去了基础。目前我行各部门已制定了相关业务的制度、规定和标准,但对于全行数据集中系统,还缺乏完整统一的业务需求标准,缺乏对数据集中业务需求集中、统一的有效管理。如何有效地解决与数据集中配套的业务管理问题将成为决定数据集中成效的关键因素。3. 业务管理模式、组织模式与数据集中的一致性限制数据集中不是简单的技术实现,业务经营模式、业务管理模式、以及组织模式都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这些工作不积极推进并调整到位,数据集中将只是技术平台的统一、交易数据的统一存放,数据集中将无法充分发挥对经营管理的支持作用。4.
18、 业务发展的压力数据集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既要保证加快数据集中实施进度,又要保证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响应速度,在人力资源、财务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将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数据集中过程平衡好数据集中工作和新产品开发是非常重要的。5. 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按照本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我行在短期内不仅将在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等方面依赖于IBM的技术服务,而且在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也要与IBM技术人员进行合作。因此,IBM的人员变动以及与IBM的合作关系可能会影响我行项目的进展。对于分布广泛的前端系统依赖单一合作厂商,也会存在厂商全方位支持能力和服务质量保障等问题。6. 数据中心的系统运行管理能力限制按
19、照本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我行将基于IBM大型主机系统先期建立两个数据中心。我行目前只有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分行使用IBM大型主机系统,系统运行管理的人员数量不多,缺乏全国性数据中心的运行管理经验。能否在一年时间内迅速培养一支能支持全国性数据中心运行的系统运行管理队伍,是决定项目实施成败与否、保证数据集中安全运行的关键。7. 财务约束性全行数据集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财务构成极大的压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原有软硬件设备的保护问题,平衡好技术先进性与财务约束之间的关系。1.4 参考资料1.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开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 中国建设银行应用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细则(试行)
20、3. “加快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调研组”专题调研报告4. “中国建设银行柜面业务系统ES9000项目”验收报告5. “中国建设银行柜面业务系统ES9000项目”人民银行鉴定报告6. 柜面业务系统ES9000项目相关文档2 系统需求及现状2.1 系统需求概述本项目将以客户关系为导向、以账务为中心、基于本外币一体化系统架构实施开发,实现全行数据共享和统一的账务体系、业务处理、服务功能以及风险控制体系。2.1.1 系统的账务体系2.1.1.1 会计核算体制依据中国建设银行会计核算制度(本外币),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结合各一、二级分行的管理体制及考核要求采用多级核算制。营业机构作为系统的营业前端,主要工
21、作是将经济事项录入计算机。支行(或二级分行)作为核算主体,是具有完整账务体系的基本核算单位。一个核算主体既可定义为多个营业机构组成,也可定义为一个营业机构。2.1.1.2 会计账务组织 按本外币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将本外币公司业务、本外币储蓄业务、银行卡业务在系统中整合,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的集中会计核算。 可按一级分行/二级分行甚至到营业机构为单位设置总账,以营业机构为单位设置明细账、登记簿,以柜员为单位设置库存现金尾箱登记簿、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 账务数据集中存放,核算处理集中。会计核算账务数据集中存放于数据中心主机,各营业机构负责向主机传输、提交、采集账务数据,数据中心负责对核算账务数据集中存
22、放和加工处理,并向各营业机构反馈相关会计交易,同时为满足各行内部管理和当地人民银行、地方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对我行的各类监管、检查、审计需要数据中心按规范统一的要求在指定时点向各管理层反馈会计信息。2.1.1.3 总账总账是总括说明各科目的增减变化情况。本系统使用本外币统一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核算,科目采用三级科目制,一级科目采用4位数字编码,二级科目采用2位数字编码,三级科目采用2位编码,一、二、三级科目代号合并长度为8位。本系统按一级分行/二级分行甚至到营业机构为单位设置总账。对于按一级分行设立总账的分行,一级分行所辖的二级分行以及二级分行所辖的支行或营业机构,可按机构级别分别生成二级分行及
23、支行或营业机构的科目汇总数据。本系统按币种设置各级科目总账。2.1.1.4 明细账明细账是指按照会计科目所规定的核算内容,在各科目的统驭下进行详细分类核算的账户。根据明细账核算的范围和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即客户明细账和内部明细账。 客户账号客户账号是根据账户管理规定,客户在我行开立的存款、贷款会计账户的编号。为保持客户账号稳定性,将银行用于自身核算而与客户无直接关联的科目号从账号中剔除,避免银行自身科目号变动客户账号随之变更,并在全行范围内保持唯一。由于各行、各业务的客户账号编排规则不同,为减少对外界的影响,保持对客户账号编排规则的延续性,因此系统在考虑客户账号的编排规则时采用客户系统账号编排规
24、则与对外账号编排规则的对应,即系统账号为统一的28位编排,对外账号仍以原编排保持。 内部账号内部账号是银行以内部核算为目的而开设的会计账户的编号;考虑到会计人员对内部账户的核算需要和对账户类别的辨认与管理,内部账号仍包含目前使用的科目号,但科目号调整时(核算内容未变),需将原账号中的科目号域调整至新科目号,不影响已存在内部账号的使用。2.1.1.5 流水账流水账是记录当日所发生的每一笔业务的详细信息,按交易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系统对每一笔业务自动编号,存放于主机。它包括以交易驱动方式产生的流水和以会计分录方式产生的流水。交易驱动方式产生的流水号是以一笔交易所产生的一套或多套会计分录为一个编号。
25、会计分录方式产生的流水号是一笔交易所产生的每一条会计分录为一个编号。2.1.1.6 账务体系的内部关系在系统中,交易信息根据系统会计分录表产生交易流水、平行登记明细账和当日科目发生,根据程序登记登记簿;日终批处理根据交易流水登记总账,进行总账、明细账的自身平衡,以及总账与明细账的总分核对,并进行总账与当日科目发生核对。账务体系各部分的内部关系如下图所示:2.1.2 系统处理的业务范围根据我行目前开办的业务,系统处理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本外币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金融机构往来、现金业务、票据清算、单证管理;本币支付结算业务、证券业务以及外汇买卖业务、中间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等。2.1.2
26、.1 存款业务存款业务包括本外币的单位存款业务和个人储蓄业务。单位存款业务:包括本外币单位活期存款、协定存款、保证金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通知存款、财政性存款以及外汇双重货币存款等。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包括本外币个人活期存款、个人定期存款、个人通知存款等,其中个人定期存款含各储种的定期存款。系统处理的范围包括上述存款的开户、存入、支取、销户以及结计利息、存款过户、存款归户等账务性业务,以及账户冻结、解冻、挂失、解挂、换折、存款种类的设置维护、查询等非账务性业务。2.1.2.2 贷款业务贷款业务包括本外币单位贷款业务和人民币个人贷款业务。单位贷款业务:包括人民币单位贷款、银团贷款、代理政府投资贷
27、款境内外币贷款、境外借款转贷款等。个人贷款业务: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等。系统处理的范围包括上述贷款的贷款开户与发放,贷款收回、结清与担保(保函)解除,利息与手续费计算,贷款展期,垫付款/改贷,贷款批处理,认定不良贷款,转列呆滞、呆账,呆账核销,垫付款、呆滞、呆账收回,贷款业务别变更,错账更正,账务信息数据维护,数据查询,批处理报表。2.1.2.3 银行卡业务银行卡业务包括信用卡(准贷记卡)、储蓄卡、贷记卡、IC卡、国际借记卡等。系统处理的范围包括上述卡种的开户、存取款、转账、消费、销户以及结计利息等帐务性业务,还包括冻结/解冻、注销、挂失/解挂、换卡、卡档维护、查询等非
28、帐务性业务,同时提供各卡种的代扣付费功能和信用卡(准贷记卡)、贷记卡的透支、免息功能。2.1.2.4 金融机构往来业务金融机构往来业务范围包括分行级的系统内活期资金调拨、系统内定期资金调拨、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等业务及相关业务查询;支行级的向分行上存定期、借款、上缴经营调节基金等业务及相关业务查询。系统处理的范围包括计划信息录入、记账、资金账户的利息计算、业务查询。2.1.2.5 现金业务现金业务包括人民币现金领缴、外币现金运送;柜面现金收付;现金清点;经费现金 经费现金需参见各分行的业务需求等。系统处理的范围包括机构现金调拨、柜员现金调拨、现金出纳机、大额现金预约、现金清点以及查询等。2
29、.1.2.6 票据清算业务票据清算业务包括本外币的同城票据清算,人民币资金异地清算。其中同城票据清算方式由票据交换和大额实时、小额批量;异地清算方式由与总行清算系统的电子汇划业务和速汇通业务;与人行清算的天地对接业务。系统处理的范围包括同城票据交换中的交换场次转换、收妥抵用票据登记,交换提入票据的批次入账、退票处理,交换资金清算;大额实时、小额批量的汇出和汇入;电子汇划、天地对接的单笔、批量汇出和汇入、查询查复、退汇等;速汇通业务支持现金、折、卡的单笔、批量的汇出、汇入、查询查复、申请退汇、退汇解付以及查询打印等。2.1.2.7 单证管理系统中的单证管理包括单证类别维护、重要单据入库、重要单据
30、调拨、凭证出售、重要单据作废、重要单据存量查询、重要单据状态查询、重要单据销毁和他行重要单据挂失登记等。2.1.2.8 支付结算业务支付结算业务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资金清算的业务。系统处理的范围:支票付款;支票查询;银行汇票出票、银行汇票付款、银行汇票退款、银行汇票查询;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承兑、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收款、银行承兑汇票付款、未用注销、银行承兑汇票查询;银行本票出票、银行本票付款、银行本票查询;汇兑汇出、汇兑汇出查询、汇兑汇入、汇兑汇入查询;:发出托收承付、发出托收查询、收到托收承付、收到托收查询、托收
31、承付付款;发出委托收款、发出委收查询、收到委托收款、收到委收查询、委托收款付款;支付结算业务收费等。信用卡的业务处理由银行卡业务中进行描述。2.1.2.9 证券业务债券业务包括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开放式基金、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银证转账、银证通等。系统处理的业务范围包括记名、不记名债券的债券信息维护、发行、兑付、挂失/解挂、冻结/解冻、质押,其中凭证式国债还包括额度控制、柜台买卖。开放式基金、记账式国债见证券登记系统业务需求。银证转账、银证通的开户、转账、股票买卖等。2.1.2.10 外汇买卖业务外汇买卖业务包括结售汇业务、代客外汇买卖、经营性外汇买卖。系统处理的业务范围柜台结售汇、结售
32、汇平盘;外汇买卖,即期/远期委托外汇买卖,个人外汇买卖,外汇买卖平盘以及查询统计等。2.1.2.11 中间业务中间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保证业务、代理中央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代收业务、代扣业务、代付业务、住宅商品维修基金、期货结算、社保卡业务、代理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处理的业务范围委托贷款同贷款业务。代理中央财政授权支付业务见重要客户系统需求。代收业务有代收公用事业费、代收保险费、代收行政罚没款、代收税款等模式。代扣业务主要根据委托单位递交的数据,由网点或核算中心进行批量扣款。代付业务主要有批量代发工资款和代付保险费模式。2.1.2.12 电子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包括CALL-CENTER业务、网上银
33、行(包括B2B)、手机银行。上述需求参见各分行相关需求。2.1.3 系统的服务功能2.1.3.1 实现以“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为单位的数据大集中柜台通过终端方式将交易要素录入系统,主机根据上传的交易信息自动产生相应的会计账务流水。所有的业务数据和系统处理都集中在一级/二级分行,实现以“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为单位的业务数据大集中。2.1.3.2 实现“交易驱动为主,分录驱动为辅”的业务处理模式会计凭证录入方式分为交易方式和会计分录录入方式。交易方式指系统将银行不同业务品种处理划分为若干个不同交易类型,每个交易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交易要素和会计分录。柜员受理的会计业务经审查无误,根据会计事项先确定交
34、易类型,再根据计算机提示将交易要素(主要是会计凭证要素)健入计算机,会计分录及账务核算由计算机完成。业务品种及其交易类型发生变化时,修改其对应的会计分录即可。会计分录录入方式是考虑业务发展和存在部分业务会计分录不确定因素时,系统提供的以授权约束为前提的单笔借、贷或单笔收、付的录入方式。绝大部分的业务采用交易驱动方式,同时辅以分录驱动方式,实现以“交易驱动为主,分录驱动为辅”的业务处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2.1.3.3 实现资金清算处理自动化数据集中区域内的机构之间资金清算由系统根据机构隶属关系自动清分,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使系统内资金往来类科目的的余额保持一致,既减少了人员对账的工作量
35、,又有效地防范了资金风险。通过总行清算系统的款项划转采用直联方式,即由营业机构发起交易,经一级分行/二级分行的核算中心联机编押后直接向清算系统发送;异地汇入资金则由核算中心(或各联行机构)接收,联机(或手工)核押后自动入账。通过人行系统的款项划转,如天地对接、大额实时、小额批量等也采用直联方式处理。因此加快了资金的到账速度,形成了一条资金的快速通道。2.1.3.4 实现贷款核算处理程序化系统将贷款的贷前、贷中、贷后核算处理程序化。贷前:根据信贷管理要求,在系统中建立“中心额度”控管。中心额度分为贷款额度、外汇额度、贴现额度、信用担保额度、票据承兑额度、透支额度、银行卡授信额度等。依据各类分额度
36、的风险程度,在实际使用各类分额度时,与抵押物、质押物和第三方保证人相关联,建立相应的担保物和保证人资料,使实际动用的额度有相应的担保物和保证人作保障。从而控制客户在建行的总负债,达到降低和控制风险的目的。贷中:系统在贷款发放时自动与建立的额度进行比对,检查贷款发放是否超过额度、检查贷款的使用范围等。贷后:系统对发放的贷款进行追踪,提前提示到期信息,到期时根据额度设定的条件自动进行还款处理;对不良贷款按规定进行一逾二呆以及五级分类的处理;对核销的呆账进行保留追溯权的处理;系统提供计提坏账准备金等。系统自动控制,降低业务风险,杜绝人为差错。2.1.3.5 实现参数化设置,根据业务和管理需要灵活进行
37、调整系统采用通过交易方式进行参数设置,便于根据业务和管理需要灵活进行调整。交易定义参数化,会计分录参数化等;科目属性参数化,存、贷款种类属性参数化;机构定义参数化;利率、汇率、税率、费率等参数化。因此系统通过调整参数来适应业务变化。2.1.3.6 实现综合柜员制建立在本外币会计核算基础上的业务整合系统,可实行综合柜员制。综合柜员制是指临柜业务人员在划分事权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多业务品种、多币别的金融业务交易,并独立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一种劳动组合形式。系统满足营业终端同时具备所有业务的交易录入功能,可处理本外币公司业务、本外币储蓄业务以及银行卡等不同业务,实行一机多能;柜员在授权约束下可办理多种业
38、务,实行一人多能。在理论上,客户可在数据集中区域内的任何一营业机构办理存、贷、委托代理、转账、现金、查询等业务,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优质全方位的服务环境。2.1.3.7 实现“以客户关系为导向”的信息管理机制以客户关系为导向,建立基本客户信息,同时把该客户下的所有账户直接和客户信息有机地联系,并提供基础数据,为进一步对客户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进行差别化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数据集中区域内的客户信息全辖共享,实现集各类金融产品一体化的综合理财账户体系。2.1.3.8 提供24小时营业功能系统支持24小时的正常营业,并可按营业机构和分业务种类进行支持,如银行卡、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等;也可拓展对公2
39、4小时的业务。2.1.4 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风险的防范及控制是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每个业务的始终,它从业务操作权限、营业机构、操作员、业务处理过程、日结等方面,在时间、空间上形成系统的风险防范体系,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自动实时控制效能,加强风险控制,提高业务管理的控制能力。2.1.4.1 业务操作权限管理系统对科目使用的控管。根据核算办法及各行的管理需要,业务参数维护人员对不同层次的机构(如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营业机构)可使用的会计科目加注标志,规范会计核算。系统对营业机构经办业务的控管。系统将机构划分为:核算中心、国际业务部、龙卡中心、支行、营业机构,建立机构业务控管表,选择机构
40、可经办的业务,明确机构的操作权限,防止不同类型机构的柜员对本机构非经办业务的介入。在机构升格时,可调整相应的机构权限。系统对操作柜员的控管。系统将操作柜员划分为A级主管、B级主管、现金柜员和普通柜员四类,建立交易控管表,对每一个操作员根据业务操作的管理要求选择可执行的交易组,明确了其操作权限,由计算机对每个柜员的操作权限进行自动控制,不得越权处理。2.1.4.2 营业机构管理系统对各营业机构的工作日及营业时间进行管理,设置人行交换营业日历、对公营业日历、全年营业日历等,对非营业日的相应柜面交易以及账号类型进行严格控制,防止账务在非营业时间被非法修改。2.1.4.3 操作员管理由一级分行核算中心
41、统一管理全辖各机构的操作员。各核算中心可以查询所辖所有机构的操作员信息,机构只能查询本机构的操作员信息。操作员以划卡并输入密码方式进入系统,系统为每位操作员提供更改本操作员密码功能;操作员操作员密码具有时效,每隔一段时间必须修改一次密码,否则无法进入系统。2.1.4.4 业务处理过程临柜业务操作形式管理。临柜业务操作形式分为单人临柜和双人临柜。在合理划分业务处理类型的基础上,单人临柜形式处理的业务以交易完成系统打印认证并由人工检核的方式进行控管;双人临柜形式处理的业务以换人双敲复核的方式进行控管;对办理风险系数比较高的业务(如大额取款等)可结合划卡密码授权等手段对业务处理进行控管。对现金进行实
42、时监控。系统设置联动的出纳机交易,将每笔现金交易必须进行券别张数的记载,并与现金账务交易金额自动核对,并登记柜员库存现金尾箱登记簿,有效地控制了现金差错的发生。对重要单证的全程监控。系统从重要单证的入库、调拨、出售、使用、作废、销毁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单证入库时登记号码,内部使用时必须连号使用并注销号码;出售凭证时号码记录在购买凭证的账号下,在客户使用时注销号码;单证调拨采用由上级机构或现金柜员发起交易在调出方和调入方同时记账;每笔涉及重要单证的交易必须进行单证号码的记载,登记柜员重要空白单证登记簿,强化了重要单证的管理。2.1.4.5 日结管理柜员日结管理。柜员日结时,采用将清点的库存现金、重
43、要空白凭证的结果输入系统,由系统自动核对的柜员主动方式,减少了柜员结账过程中的随意性;系统自动将柜员的当日流水进行借、贷平衡,并打印柜员交易流水清单,柜员科目日结清单,确保交易处理正确。机构日结管理。机构日结时,系统自动检查本机构柜员的日结情况,并打印出本机构的交易汇总表、柜员结账时间表等,同时在柜员结账时间表中将各柜员的最后一笔账务性交易流水反映出来,加强柜员日结的管理和监督。核算中心日结管理。核算中心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日结处理,系统自动检查所辖各营业机构的日结情况,进行账务体系中的各项平衡检查和处理。对于未日结的机构次日打印出营业机构未结账清单;对于流水不平的营业机构系统自动进行宕账处理,同
44、时打印流水不平错误清单;对于系统批处理过程产生的不平账户,打印异常挂账清单;核算中心根据不同清单督促营业机构或有关部门查明原因进行账务处理,起到监督作用。2.2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2.2.1 一级分行数据集中情况 摘自总行“加快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调研组”2002年6月对全行一级分行数据集中情况所做调查。截止2002年6月21日一级分行数据集中的现状是:33个一级分行已完成数据集中;3个分行(广东分行、辽宁分行、江苏分行)省行系统和省会城市行系统未整合,存在省市行两套系统。在实施数据集中的分行中集中方式各不相同。从应用整合情况分析,部分分行已实现了会计、储蓄、信用卡等应用系统、数据及服务器的整合,
45、如湖北行、浙江行、安徽行、内蒙分行、宁波分行、新疆分行、大连分行、河南分行、黑龙江分行、厦门分行、上海、深圳分行等;部分分行其会计、储蓄应用系统是分别独立的,未整合,但各独立的应用系统的业务处理和数据在一级分行内是整合的,如甘肃分行、海南分行、吉林分行、广东分行、陕西分行、天津分行、北京分行、江苏分行、江西分行、山西分行、重庆分行、宁夏分行、青岛分行、四川分行等;部分分行应用系统整合,但各二级分行的数据是彼此独立,如河北分行等。37个一级分行中有34个集中的主机平台是UNIX系统平台,有3个分行(陕西分行、青岛分行、海南分行)集中的主机平台是A机,有4个分行(福建分行、吉林分行、宁波分行、天津
46、分行)集中的主机平台是AS400。3个分行(广东分行、辽宁分行、江苏分行)集中后存在UNIX和A机两种平台。 一级分行数据集中大多采用了帐务数据集中到省分行,并对全省业务进行统一、集中地处理和管理。中间业务通过市前置系统处理但帐务集中到省行的方式(部分行将省内具有共性或统一的中间业务集中到省行前置机)。在数据中心的核心业务系统中,包含了所有的帐务数据和具有共性的业务应用逻辑;在市分行的前置系统中,只包含本地特色业务应用逻辑及相应的系统参数和管理数据;市分行仍保留中间业务平台、人行天地对接系统、人行金卡系统、ATM前置机(部分分行ATM前置机上收到省行)、POS前置机等前置系统通过市分行交换系统
47、与数据中心进行信息交换。与总行龙卡网络系统、资金清算系统、网上银行系统、重要客户系统、证券登记系统、以及国际结算系统等的联接是通过省行前置交换系统实现的。2.2.2 一级分行数据集中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数据集中后,系统故障的影响面和风险性大大增加,对数据中心的日常操作运行和维护工作有很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提高自动化操作和监控的程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出错,提高对风险的预防、提示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急需加强灾难恢复、远程数据备份、网络集中监控方面工作。由于数据集中后的业务处理模式的变更,使得现行的业务管理体制与之产生冲突,主要表现为现行的相关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不能满足数据集中后的业务管理和操作的需要。外围接入系统较多,总行各种本外币系统都需以不同的接口接入,重要客户既有重要客户系统的入口又有清算企业终端的入口,为系统的整合增加了难度。分行对下一步全行数据集中的要求还不清楚,对数据集中后的一些问题,无法确定是自行制定方案和投资予以解决,还是与全行数据集中一并考虑。希望总行尽快提出全行数据集中的有关要求和标准,使分行明确下一步工作,为数据集中做好准备,而不只是处在观望之中。2.2.3 CCBS系统简述CCBS是总行1997年下达的计划项目。该项目属于金融行业中的银行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1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