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花源镇规划说明书8204897972327.doc
《新津县花源镇规划说明书820489797232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津县花源镇规划说明书8204897972327.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津县花源镇规划调整说明书第一章 现状概况一、镇域现状概况(一)地理位置,行政区辖及人口概况花源镇位于成都市域西南部,新津县东北部,距新津县城11公里,距成都市区20公里。距西南航空港10公里,距牧马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3公里。镇域北、东北与双流县接壤,西与兴义镇隔金马河相望;南、东南与花桥镇、普兴镇交界。幅员面积32.60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一个社区,149个社。2004年镇域总人口40400人,本镇常住人口26332人。(二)自然条件地形、地貌:花源镇地势平坦,东部杨柳河以东有少部分浅丘地带,无较大起伏,海拔高度在480米左右,土壤地质构造属冲积平坝区。水系:镇域河流水系发达,属都江堰
2、自流灌区金马河、杨柳河分别由镇域的西面和东面从南北向流过,另有大小渠堰数条遍布全镇,形成自流灌溉系统。(三)经济状况2004年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50153万元,农业增加值5542万元,占11.05%,工业增加值28246万元,占56.32%,第三产业增加值16365万元,占32.63%。财政收入13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4元。农业:200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6057吨,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薯芋、豆类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4063亩,年产值达1847万元,主要以油菜、花生、蔬菜为主,商品农业也在起步,主要有药材、水果集中在白云村和新双村。工业:工业门类较多,全镇拥有各
3、类大小企业103家,其中年产值上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3家,希望科研所、华川皮革、高尔强力、拓展油墨、华西农药、海宁化工公司进入新津二十强企业。全镇已经形成化工、建材、机械、建筑机具、租赁、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三产业:花源城镇商贸业较为发达,废旧物品(金属)交易兴旺。日用百货、餐饮、娱乐门类齐全,在白云村境内,有“白云寺”,观光旅游的人较多,带动了花源镇餐饮、娱乐业的发展。花源镇有杨柳河流过,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是居家的好地方,目前已有金秋乐园、中鹏房地产公司、泰来集团、倍特集团等投资开发的住宅小区正在筹建中。(四)基础设施状况1、镇域主要过境性干道有省道成乐大件路和川藏路,由北向南从镇境东部穿
4、过,路面宽12米,为二级水泥路;花河路、花石路由东向西穿越镇境,路基宽度10米,为三级路,另有东华大道、杨柳大道、白云大道及延伸线从东向西穿越镇境,路基宽度为610米均为三级水泥路。在镇域形成二纵三横的道路主骨架,在此基础上还建有数条村道,连接各行政村,形成了较为便捷的交通道路网络。2、电力由镇内的花桥110kV变电站供应,镇内装有10kV变配设施,全镇有变压器115台,装配容量5750KVA。3、花源镇建有邮政所及电信所,已实现村村通电话,已装电话3500门,有线电话预留容量22000门。4、花源城镇现状有水厂,位于花源社区镇内,设计规模5000m3/日,实际供水800m3/日,基本解决居民
5、饮用水问题。5、花源城镇污水为小面积集中采用沼气净化池进行处理,其余村镇为分散自流。(五)社会设施状况花源城镇镇一级的机构较齐全,有镇政府、派出所、税务所等机构,服务人员70人。城镇建有医院,另有村级医疗站14个,病床位28个,从业人员48人。镇区建有民办大学、中学及中心小学各一所,另有村小11所,教职工420人,学生5688人,城镇有文化站及农业科技推广站各一个。(六)农村居住点分布现状花源镇现有1个城镇,即花源场,聚居人口分别为13000人,村庄受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和以养猪为主体的产业影响,多为以村为界,零星分布的小规模村民居住点,每村多在520个,聚居人口在151000人左右,单家独户仍
6、然存在。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在80100m2,农村聚居点人均建设用地在75200m2。在村委会所在地有商店、医疗站、小学等设施,已通路、电、电话。仍有部分农村聚居点未通路和电话。二、城镇现状概况1、花源城镇位于镇域东部,处于花源社区行政区域内,有两条省道川藏路和成乐大件路过境,距新津县城11公里,距西南航空港10公里。2004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65.51公顷,城镇有各类常住人口13000人。2、城镇产业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导,工业企业有海宁化工公司,托展油墨、华川皮革、高尔强力、华西农药等企业。已建有一处综合市场,以农副产品、日用百货为主。城镇商贸较为繁荣,百货、美容美发、娱乐、饮食等门类齐全。
7、沿杨柳河已有泰来集团、中鹏房产、倍持集团等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入,房产开发将成为城镇另一主导产业。3、城镇行政、经济机构较为齐全,社会服务机构较为完善。有镇政府、派出所、税务所、保险所、医院、计生站、文化站、农业科技服务站、民办大学(开元学院)、中、小学、敬老院等。4、城镇已建有花源前街、花源后街、白云广场等街道,道路宽度均在828米左右,均为水泥路面。城镇建筑多以砖混结构为主,二类建筑居多,三类建筑较少,多为34层,个别有5层。建筑质量总体以老镇区较差,新区较好。5、城镇基础设施已有一定基础,已通电、电话,及闭路电视,天然气管线已铺设到城镇。 第二章 规划调整的背景、依据和重点一、调整的背景 1
8、、花源镇规划是在2004年被确立为重点镇后,短时间内编制完成的,加之在当时新提出“城乡一体化规划”,规划的指导思想、编制办法和指导文件都不十分成熟,所以规划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很好的指导花源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急需进一步优化调整。2、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各项目标。2004年规划中部分指标未能达到成委发200523号文件的要求,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需要调整。3、新津县委、县政府对花源镇城镇的发展有新的思路,城镇重点向东向南发展,花源镇山、水环境较好,宜发展居住。在一些专家和专业部门的领导现场调研后也建议向杨柳河以
9、东浅丘区发展,既利用了好的环境,又可节约平坝区的耕地。4、花源镇产业发展的重大调整。花源镇第二产业有很好的基础,2004年规划由于受政策的限制,镇内限制工业的发展,只在城镇南侧布局少量的生产用地。目前根据成都市有关文件,花源镇具备有工业发展条件,有良好的机械加工业基础,同时花源镇南部兴乐场工业点已有道路、电力、天然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因此应将其纳入花源城镇规划一并考虑,重点布局工业集中发展用地,以发展花源镇的第二产业。二、调整的依据1、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的意见”(成委发200523号)。2、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有关工作会
10、”的会议纪要(成府阅200590号)。3、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重点镇规划的通知”(成规管2005158号)。4、成都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统筹推进全市农村地区“三个集中”规划工作的意见”(成规委办20056号)。5、成都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镇规划调整工作的通知”(成规委办20058号)。三、调整的重点本次调整加强了花源镇在成都市南部区域的分析和论证,从双流县和新津县两个县域相关地区来分析其交通、产业和基础设施布局。1、强化过境交通的功能,使花源镇与新津县城、双流县城及成都市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一是川藏路结合双流县东升片区的分区规划和新津县城市总体规划,向西改
11、道从城市外围绕行,花源镇域段同时向西改,之与衔接,并加强镇内通往各社区的道路与之有便捷的联系;二是减小城镇道路与大件路的开口;三是加强杨柳河以东与牧马山旅游新城的道路联系,以带动东部浅丘区的居住,休闲、娱乐业的发展。2、花源镇通过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使之主动融入了双流(成都市南部较发达的)经济圈。花源镇处于双流县城和新津县城的中间位置,第一产业的发展任务是为城区提供副食品供应,因此应重点发展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第二产业,结合双流的医药、电子、轻纺、食品加工和新津县的饲料、食品、机电工业,从区域确立花源镇以发展机械加工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与成都市其它宜工城市(镇)构成成都市完整的工业体系。
12、第三产业,结合牧马山旅游新城的高尚休闲、娱乐区,定位花源城镇杨柳两岸,尤其浅丘区发展中、高档居住,城镇建设区外,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新津的特色餐饮,以延伸牧马山环山旅游线;利用废旧金属交易历史久,市场兴旺的基础,建好专业化市场,产业化、规范化引导发展,做大做强废旧金属交易;同时做好传统商贸业,为花源这个片区中心镇所辐射、服务区域的村民服务。3、花源镇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且兴乐工业点有道路、电力、供水、燃气等基础条件,因此将原规划在城镇南布局的少量工业用地和城镇保留的现有工业企业2020年调整到兴乐工业点集中布局,并将兴乐工业点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使其布局紧凑,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4、重大基础设施的进
13、一步完善。水厂远期规划在金马河附近新建水厂,以满足新津县北部区域中心镇的供水;将污水处理厂位置向南移,以兼顾工业集中发展点,做到对全镇污水集中统一处理,达标排放。5、村镇体系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进行了调整。按中心城镇,农村新型社区两级布局,适当扩大了城镇的规模。6、花源镇作为新津县北部的片区中心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增加,主张通过新津县北部地区乡镇的土地整理来满足其建设发展用地的需求。7、加强镇内各种控制色线规划,明确控制要求。对川藏公路、大件路和杨柳河的绿线控制按新津县的实际和有关文件要求进行了调整。8、规划重点抓好花源镇山、水特色。在空间布局、景观组织上注重山水特色的塑造,突出花源“山水
14、城镇”特色。第三章 镇域总体规划一、镇域土地利用规划(一)土地资源的分类评价和建设控制要求花源镇土地资源按适建性要求和上层次规划空间管制要求评价,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严控建设用地、限制建设用地和按规划可建设用地。1、严控建设用地:主要指镇内金马河两侧50米,杨柳河两侧20米,其他小河渠两侧各5米的绝对生态控制区;省道川藏公路两侧各20米的区域和省道成乐大件路两侧20米的区域,镇域内的500kV高压走廊75米,110kV高压走廊25米,35kV高压走廊20米范围区域;高压输气管两侧各50米的区域。上述区域除道路、桥梁、园林建筑小品之外,不得进行其他性质的建设。镇域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应按照土地法进
15、行保护控制。其他重要设施和单位,按规定需要划定严控建设区域的,按相关要求控制。2、限制建设用地:主要指镇内金马河因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划定两侧300米的建设控制区,在建设控制区内各类建设活动应进行严格审批,容积率不大于0.05,绿地率不低于55%,建筑层高不超过2层;水厂水源卫生防护带,花源镇水厂水源为地下水源与地表水相结合,地下水源地取水井影响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管渠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在水井30m的范围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并建立卫生检查制度。地表水水源杨
16、柳河在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舶、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站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沿途农田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排放污水时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的有关要求,保证取水点的水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应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区外围不小于10m范
17、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的外围不小于10m的区域内,其卫生要求与水厂生产区相同。镇域的丘陵地区,因工程地质自然坡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条件需限制建设的区域,选址建设前必须进行进地质灾害评价,按工程地质灾害评价结果和要求进行建设。3、按规划可建设用地:主要指除上述两类用地外的符合城市规划的一类和二类建设用地,这类用地上的建设活动,前提是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的要求,并在城市规划许可的条件下进行合理建设。(二)控制开发地域的划定结合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类,根据花源镇的实际
18、,将镇域上述三类用地划分为:生态观光娱乐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城镇规划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区、生态环境保护带和水体等利用地域。城镇规划区:指按规划可建设用地中,规划花源城镇到2020年建设用地为535.00公顷。农村新型社区:指按规划可建设用地中,结合各村聚居点现状条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全镇规划确定了包括兴乐在内8个农村新型社区。到2020年建设用地达107.80公顷。生态观光娱乐区:指限制建设用地中杨柳河以东的浅丘地区,白云村的小部分行政区域。这一带主要以发展花卉、水果,适当建立休闲娱乐接待园,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现代农业示范区:指严控建设用地中基本农田中,镇域中部平坝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
19、基础上,发展蔬菜种植和养殖业,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展示现代农业发展风采。生态保护区:主要指限制建设用地中的镇域丘陵地区高差较大的区域和平坝区各种控制线所划定的严控建设用地区域确定为生态保护区,保持花源镇良好的生态环境。水域:镇域内应保护现有地表水域,主要指金马河和杨柳河,以及主要的灌溉、排洪渠。(三)镇域各类控制线的界定1、蓝线:以现有河流和主要灌溉、排洪渠以多年来形成的岸线为控制蓝线。蓝线范围内除修筑防洪提、护岸等,不得进行其他建设活动,并应定期疏通,保持河道、沟渠的水流畅通,不得向河道、沟渠内倾倒垃圾、渣土,不得向河道直接排放污水。2、绿线:主要指镇内金马河两侧各50米,和杨柳河两
20、侧各20米的生态控制线;省道成乐大件公路及川藏路两侧各20米的生态控制线;镇内高压走廊边线。线内除因交通联系和美化环境需要,建设道路,桥梁,园林建筑小品之外,不得进行其他性质的建设活动。生态保护区界线,该线内按控制开发地域的要求控制。3、红线:镇内各项建设活动,尤其是镇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应遵循规划所确定的道路红线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所划定的用地红线。所有建设活动应满足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二、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一)区域分析和定位1、花源镇在成都市南部,新津县北部的地位和作用新津县和双流县都是成都市城南的重要城市,成乐大件路及川藏公路是成都市南部对外联系的重要交通要道,花源镇就
21、处于该要道上,而且处于新津县和双流县的中间位置,花源在这一区域(包含双流的黄水、胜利,新津的原兴乐、花桥),无论是其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均优于其他乡镇,中心地位明显,是这一区域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目前工业基础条件在机械等行业有一定的优势,第三产业在城镇所处的环境条件宜发展居住,商贸业在废旧物品交易方面优势也尤为突出。花源镇距双流国际航空港和牧马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仅10公里和3公里相隔,双流东升片区分区规划已接近花源城镇北端,将进一步拉近花源镇同双流县及成都市区的距离,将更直接地受到中心城区及双流的辐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分析新津县城和双流县城二、三产业发展条件,准确定位花源镇的产业
22、,花源镇将成为成都市南部的一个重要城镇。新津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区域定位(1)花源镇是新津县的北大门,是县域北部的片区中心镇。(2)花源镇是新津县东北部的交通要道,经济增长的支撑点。(3)花源镇是成都市南部新津县和双流县两县交界处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4)花源镇是以发展机械加工和商贸业为主的新津县北部工贸型片区中心镇。(二)产业发展战略1、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调整种养业和农产品结构,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鼓励发展肉鸡、肉鸭、生猪等
23、适销对路的畜禽生产,鼓励扶持一大批营销大户、运输大户、种养殖大户,实施“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国内外农副产品市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杨柳和长乐村千亩蔬菜基地;打造白云村千亩食用笋基地;打造串头村、东华村养殖基地;打造梁筏村千亩水产基地。继续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扶持壮大成都华川皮革厂、兴隆食品公司等龙头带动型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进农业项目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农村经营体制,积极探索农业土地使用权有偿运转机制,适当集中土地,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企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津县 花源镇 规划 说明书 204897972327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1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