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ppt
《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济南大学文学院 陈晓洁,大众传播受众研究,2,宏观,微 观,3,大众-Mass指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大众传播的受众(Mass Audience).,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一、大众的概念,4,5,传统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被打破。,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6,大众的特点:1.规模的巨大性2.分散性和异质性3.匿名性4.流动性5.无组织性6.同质性,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7,(纪录片:意志的胜利),(四)如何评价大众社会理
2、论 如前所述,大众社会理论十分庞杂,大众社会论不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种看问题的视角或方法。它将社会精英与大众对立看待,实质是一种精英史观。不过该理论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社会。,8,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 大众社会理论的受众观的核心观点:受众在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存在。清水几太郎的观点:拷贝支配的社会。造成“心理暴力”原因有两个:1.利润原理:传媒为追求利润,提供大量刺激人们原始兴趣的拷贝。2.政治或宣传原理:传媒通过选择和加工的拷贝具有潜移默化的麻痹效果。,9,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传播学家克劳斯将大众按规模分为三个层次:,10,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受
3、众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群体,有不同社会背景。受众的群体背景 1.人口统计学意义的群体 2.社会关系意义上的群体,(“社会性主体”),11,群体背景是决定受众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超过大众传播的影响。,拉扎斯菲尔德在“伊里调查”(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方面显示受众接触媒介前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中的IPP指数分析,即“既有政治倾向指数”分析,得出了两个假说。,12,共和党,民主党,拉扎斯菲尔德在“伊里调查”(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方面显示受众接触媒介前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中的IPP指数分析,即“既有政治倾向指数”分析,得出了两个假说:,13,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第十 社会转型 受众 变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10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