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碧海A23号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深圳碧海A23号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碧海A23号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 环 评 证乙字第3106号碧海A23号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办事处编制单位:重庆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年06月目 录目 录I第1章总论- 1 -第2章工程概况- 2 -2.1 项目基本情况- 2 -2.2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2 -2.3 建设内容和主要技术标准- 2 -2.4 设计预测交通流量- 3 -2.5 项目进度安排- 3 -第3章环境质量现状- 4 -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4 -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4 -3.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4 -3.4 声环境质量现状- 4 -3.5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5
2、-3.6 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 5 -第4章环境影响评价及防范措施- 7 -4.1 环境影响评价及防范措施- 7 -4.1.1 地表水环境- 7 -4.1.2 地下水环境- 7 -4.1.3 环境空气- 7 -4.1.4 声环境- 7 -4.1.5 固体废物- 8 -4.1.6 生态环境- 9 -4.1.7 环境风险- 9 -4.2 环境保护措施经济可行性分析- 9 -第5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0 -第6章环境监理与环境管理- 11 -6.1 环境管理- 11 -6.2 环境监理- 12 -6.3 环境保护验收- 12 -第7章公众参与- 14 -7.1 公众参与的目的- 14 -7
3、.2 公众参与方式与时段- 14 -7.2.1 公众参与方式- 15 -7.2.2 公众调查时段- 15 -7.3 公众参与结果统计与分析- 19 -7.3.1 公众意见调查表发放- 19 -7.3.2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1 -7.4 公众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 26 -第8章产业政策、规划符合性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28 -8.1 项目与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28 -8.2 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 28 -第9章结论- 29 -第1章 总论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正逐步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对片区的交通设施、综合配套等服务体系均将提出更高要求。为了完善片区路网结构,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深圳市宝安区西
4、乡街道办事处拟投资573.32万元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碧海片区建设碧海A23号路。碧海A23号路起点接规划江湾大道辅道,终点接现状兴业路,红线宽15m,双向2车道,设计车速为20km/h,全长368.35m,规划为城市支路,建设用地面积5322.23m2。本项目用地选址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不在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总体布局基本合理,并具有较明显的社会-环境综合效益,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片区的交通条件。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沿线两侧学习和生活的人群会带来一定的噪声、扬尘、交通不便等影响,但这些影响是暂时的,将随着项目建设的完成而消失。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主要带来交通噪声、汽车尾气以及环境风险等影响,通过
5、采取适当的污染防治措施、加强管理,可有效减低项目交通噪声的影响。总体来说,在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后,本项目造成的各种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从环保保护角度,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第2章 工程概况2.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碧海A23号路建设单位: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办事处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碧海片区建设规模:全长368.35m,红线宽15m,双向2车道,设计车速为20km/h。建设用地面积:5322.23m2道路等级:城市支路投资估算:总投资为573.32万元。全部采用政府投资。2.2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A23号路起点接规划江湾大道辅道,终点接现状兴业路
6、。道路红线宽15m,双向2车道,设计车速为20km/h,全长368.35m,规划为城市支路。(1)道路设计起点(K0+000)道路起点与规划江湾大道辅道相接,为“T”型交叉口,此处现状为空地,江湾大道正在施工,路面标高与周边建筑物场地标高相衔接。(2)道路设计终点(K0+368.35)道路终点接现状兴业路,为“T”型交叉口。兴业路为城市次干道,现状已建成道路宽36m,双向4车道,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2.3 建设内容和主要技术标准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市政管线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项目建设工程量见表2.3-1。表2.3-1 工程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
7、1机动车道面积m229142人行道面积m226983立缘石m7204平缘石m3305树池(1.5 m *1.5 m,5 m间距)个1106路基挖方量m358287路基填方量m30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拟建项目的技术标准具体见表2.3-2。表2.3-2 拟建项目的技术标准序号项 目单位采用值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道路长度m368.353车道数双向2车道4设计速度km/h205停车视距m206最大纵坡%0.37最小纵坡%08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50009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800010设计洪水频率1/10011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1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10g(地震基本烈度VII度)2.4 设
8、计预测交通流量根据本项目方案设计,该路路面结构的设计年限为15年,且本项目预计在2014年建成使用,因此取2014年为项目近期预测年限,2021年为项目中期预测年限,2029年为项目远期预测年限。预计近期2014年高峰流量为558pcu/h,2021年高峰流量为628pcu/h,2029年高峰流量为725pcu/h。道路车流量以小型车为主,占所有车辆的88%,中型车占10%,大型车占2%。2.5 项目进度安排拟于2013年10月开工,2014年3月完工,施工期为6个月。第3章 环境质量现状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报告采用深圳市共和工业路(银田工业路-通达路)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
9、测资料,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监测点距离本项目约1922m。在监测时段内,引用点位的SO2、CO、NO2和PM10的最大值占标率分别为5.4%、15%、45.5%和53.3%,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报告采用深圳市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中对西乡河在水闸监测断面处和深圳市西部海域的常规监测资料。西乡河全年均值超标的项目有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粪大肠菌群,监测值出现超标的项目还包括硫化物,整体水质劣于V类,处于重度污染水平。西部海域3个点位(GD03
10、01、GD0303、GD0307)均出现超标的指标有溶解氧,在GD0303、GD0307超标的指标还有活性磷酸盐超标、无机氮。西部海域海水水质为劣四类,水质较差,水质呈严重富营养。3.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编制的碧海A23号路(兴业路至江湾大道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12.9),检测项目中Cl-不能达到III类标准的要求,其余指标均可以达到III类标准的要求,项目在施工阶段应保护好地下水现状环境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3.4 声环境质量现状对本项目沿线位于评价区内的敏感建筑,如居民楼、学校进行布点监测,共在2个位置设定6个测点。在监测时段内,项目选线周
11、边夜间监测最大值为48.7 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要求,昼间监测最大值为60.5 dB(A),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要求,超标量为0.5 dB(A),最大超标倍数为0.008。3.5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沿线为玉湖湾花园建设时硬化的临时施工便道和空地,空地上为杂草,植被覆盖率低,项目起点处江湾大道辅道用地现状已平整,终点处兴业路已建成,道路两侧为人工种植的行道树。3.6 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项目评价范围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图3.5- 1。图3.7-1评价范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图第4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防范措施4.
12、1 环境影响评价及防范措施4.1.1 地表水环境(1)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地表径流,地表径流经由施工所产生的裸露地表裹携的泥沙、生产废水等,最终均可进入地表水系统并产生影响。报告书要求,施工现场设立流动厕所,设置简易隔油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收集处理后回用。(2)道路建成营运期,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污染物,积压在路面和扩散聚集在道路两侧,降雨时随着雨水的冲刷带入附近地表水体,会使水域污染负荷增加。报告书要求,加强道路的管理、保证雨污分流、加强种植草木。4.1.2 地下水环境项目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如厕污水,以及降雨冲刷机械等产生的废水,营运期排放废水主要为道路路面径流,在采
13、取相应环保措施后,废水中水污染浓度很小,污染物经过饱气带的吸附净化,渗入到含水层的污染物浓度基本为零,因此不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4.1.3 环境空气道路施工过程中,扬尘污染主要来自路基开挖、土地平整及路基填筑等施工过程,砂石、土方等建筑材料运输、装卸和储存。若不采取任何措施,扬尘排放量为40.5t;采取洒水湿法抑尘、设置围档、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及时清运等相关措施后,扬尘排放量为14.8t,扬尘量比不采取措施时减少了25.7t。运营期汽车尾气将成为影响沿线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中的NO2和CO是主要的污染物。由类比的东环二路预测结果可知,NO2和CO浓度均远小于环境空
14、气质量标准(GB3095- 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可以接受。报告书要求要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车检制度,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机动车通行。4.1.4 声环境施工期噪声主要包括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根据分析评价,西乡中学和玉湖湾花园第一排建筑距离项目道路中心线分别为14.5m和13.5m,本项目施工期间,西乡中学和玉湖湾花园将受到本项目施工噪声的影响,最不利影响值分为85.2dB(A)、85.8dB(A),道路施工对西乡中学和玉湖湾花园声环境影响较大,使得其声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相应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减小施工噪声对西乡中学和
15、玉湖湾花园的影响。比如,禁止在西乡中学上课时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选择低噪声设备,对强噪声机械必要时应建立简易声屏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文明施工、加强管理。运营期,在仅考虑距离衰减的情况下,本项目拟建道路营运期各预测年限内,在不叠加背景噪声,仅受拟建道路的交通噪声影响的情况下,噪声值随着年份和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距离道路中心线10m范围外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可以达到声环境2类标准要求。城市峰尚距离拟建道路中心线123m,老兵蘅芳工业园员工宿舍距离拟建道路中心线168m,项目拟建道路交通噪声对城市峰尚和老兵蘅芳工业园员工宿舍影响较小。玉湖湾花园和西乡中学距离项目拟建道路中心线分别为13.5m、14.
16、5m,道路建成后,对这两个敏感点有一定影响。项目建成通车后,道路噪声传至玉湖湾花园和西乡中学第一排建筑(不含临兴业路侧纵深35m以内(含35m处的建筑)区域第一排建筑),噪声值的变化规律为:不同预测时期,噪声值随着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在不同楼层,1层至4层,噪声值随着楼层的增高而增大,4层至30层(西乡中学为7层),噪声值随着楼层的增高而减小,在4层时噪声值最大。远期(2029年)车流量最大,噪声预测值也最大,玉湖湾花园昼间噪声预测值最大为60.8dB(A),超标0.8dB(A),夜间噪声最大预测值为52.3dB(A),超标2.3dB(A)。由于敏感建筑与道路间存在建筑阻挡作用,西乡中学未出现
17、超标。项目的设计时已考虑采取采用沥青砼路面、限速、绿化、禁止鸣笛等措施减小交通噪声对两侧敏感点的影响。4.1.5 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弃土石方和地表清除物等一般固体废物,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及少量危险废物。项目施工过程产生弃土石方量为5828m3,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kg/d,少量危险废物。筑路垃圾应集中堆放,派专人定时打扫清理施工现场,并尽快将弃土弃渣运送到规定的余泥渣土受纳场。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于路侧绿化植物的残败物和部分过往车辆的撒落物,以及少量车辆事故发生后遗漏于路面的机油、运载物等。报告书要求对道路及时清扫,固体废物及时清运,对机动车运输过程严加防范。4.1.6
18、生态环境由于项目所在区域基本无植被,项目建设对当地植被生物量的影响较小,也不会对生物多样性、动物等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在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时,项目施工期可能造成的最大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9t。施工期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报告书要求施工前要优化施工场地布置,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加强施工管理。4.1.7 环境风险本项目为道路项目,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来自营运期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事故,可能对当地环境以的污染和对人群健康的危害。项目拟建道路发生环境风险的最大可信事故为车辆交通事故,尤其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会对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19、如遇高热或明火,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会危害公众安全。因此,采取限制运输危险品及易燃易爆品的车辆行驶过该路段;加强营运期交通管理,严禁违章驾驶;制定营运期对该路段交通运输的特殊管理规定制度。4.2 环境保护措施经济可行性分析根据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估算项目环保投资约为57.5万元,占工程总投资(573.32万元)的10%,工程投资概算时已考虑部分环保措施费用,项目的环保投资在建设单位的承受范围内。项目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行之有效,项目的建设环境是可行的。第5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沿线两侧学习和生活的人群会带来一定的噪声、扬尘、交通不便等影响,但这些影响是暂时的,将随着项目建设的
20、完成而消失。本项目道路建成后给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随着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将使短期内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和改善。第6章 环境监理与环境管理6.1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目标就是通过制定系统科学的环境管理计划,使本工程的建设和营运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竣工验收的“三同时”规定。通过实施环境管理计划,力图将本工程的建设和营运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至最小程度,使道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以协调、持续和稳定发展。本项目在施工及营运阶段的环境管理计划见表6.1-1。表6.1-1
21、 环境管理计划环境问题管 理 内 容实施机构管理机构一施工期1扬尘、空气污染1、靠近居民点的地方采取合理的措施,以降低施工期道路扬尘,减少大气污染。2、料堆和贮料场须遮盖或洒水以防止尘埃污染。运送建筑材料的卡车用采用帆布等遮盖措施,减少跑漏。3、施工现场及运料道路在无雨的天气定期洒水,防止尘土飞扬。洒水次数视当地土质、天气情况决定。施工单位建设单位2土壤侵蚀水污染1、路基完工三个月内在边坡和道路沿线合适处植树种草。2、路基边坡及时护坡,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3、取、弃土场完工后及时进行复垦或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4、防止泥土和石块进入和阻塞现有排水系统5、施工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圳 碧海 A23 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9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