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doc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8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实 施 方 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新世纪粮油、蔬菜栽培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主攻单产是粮油、蔬菜栽培研究一个永恒的主题,主攻粮油、蔬菜单产,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基石作用,然而在主攻单产的同时,必须兼顾优质、高效、生态和食品安全的综合要求,是粮油、蔬菜生产上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举措。选用优质、高产、抗性较好的品种,使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及彼此间的配合发挥最大的利用效率,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五个方面的综合要求,是目前我省水稻、蔬菜栽培发展的方向。根据省、市关于2008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实施农业技术示范
2、推广的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项目计划目标选用优质超级稻品种“Q优6号”,示范面积300亩,示范推广面积600亩以上。狠抓新技术到位率,即水稻采用新型旱育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规范化栽培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平均单产比实施前三年加权平均单产指标503.7公斤/亩,增10%以上,达到554.07公斤/亩以上,示范区优质杂交稻普及率100%,水稻旱育稀植300亩以上,普及率达100%,新型旱育秧面积300亩以上,普及率100%,规范化移栽面积300亩以上,覆盖率100%,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措施面积300亩以上,覆盖率100%,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0亩以上,覆盖率100%。二、实施地
3、点、内容、任务我县优质水稻生产制约产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优质杂稻良种的普及率不高,选用不科学,群众听说什么种子好就买什么种子,由于种子市场的放开,群众购种的盲目性增加,对种子的优质、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抗病性、农技人员缺乏正确的引导;二是密度普遍不够,大面积均在10000穴以下;三是栽培技术不规范,包括育苗、施肥、移栽、病虫综防等管理措施不科学、不及时;四是一些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的使用量不大,比如“旱育保姆”、“无纺布”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我县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稻米的优质化。针对这些因素,今年省开发办安排我县实施的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重点安排在黄家坝镇合同村和官堰村,辐射带动60
4、0亩,任务主要解决前面提到的四个问题。三、示范项目技术路线与关键措施1、技术路线:以新型旱育秧技术、规范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依托,配合优质杂交稻种等多种方式进行,以严密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为保障。2、技术措施:选用优质、丰产、抗病较强的杂交水稻品种“Q优6号”为前提,以选择无“三废”污染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保优栽培为核心,科学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磷肥、钾肥,合理施用微肥,根据植物健身栽培的理论,优质平衡配套施肥,均衡提供水稻整个生长期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自身的抗性,使整个生长期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充分利用水稻的补偿代射功能,对产量不构成影响,强化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综合开发 土地 治理 项目 新技术 示范 推广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