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平面设计.doc
《632 平面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32 平面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授课时间2009年3月13日1,2节授课方式课堂授课授课学时No. 62学时授课题目第六讲:缓和曲线(I)目的与要求:1了解缓和曲线作用与性质 2掌握缓和曲线要素计算及主点里程桩号计算方法重点与难点: 重 点:1. 缓和曲线直角坐标计算方法 2平曲线里程桩号计算方法 难 点:1. 缓和曲线直角坐标计算方法授课内容摘要:第3章 平面设计 3.4 缓和曲线(I)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缓和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平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桩号计算参考文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道路勘测设计. 张雨化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教 具课 件PPT课件习
2、 题作 业作业: 计算题2课后小结:3.4 缓和曲线 第6讲:2学时3.4.1 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定义:缓和曲线是由半径为无穷大的直线,到半径为定值的圆曲线之间的曲率逐渐变化的过渡曲线。 1. 缓和曲线的作用 (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驾驶操作;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消除离心力突变; (3)为设置超高和加宽提供过渡段;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美化线形。 2. 缓和曲线的形式(1)缓和曲线的线形的要求汽车的行驶条件假定:汽车作等速行驶,速度为(m/s); 方向盘转动是匀速的,转动角速度为(rad/s); 当方向盘转动角度为j时,前轮相应转动角度为f,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f = kj j是
3、在t时间后方向盘转动的角度,j=wt;则 汽车前轮的转向角为 f =kt (rad)设汽车前后轮轴距为d,前轮转动f后,汽车的行驶轨迹曲线半径为汽车以v等速行驶,经时间t以后,其行驶距离(弧长)为l :l = vt (m),结论: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相反)其行驶轨迹的弧长与曲线的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这一性质与数学上的回旋线正好相符。 (2)标准规定以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3)曾用过的其它形式的缓和曲线a. 三次抛物线方程式:直角坐标方程式 b. 双纽线双纽线方程式: 回旋线、三次抛物线和双纽线在极角较小时的区别非常小。但随着极角的增大,回旋线的曲率半径减小得最快,而三次抛物线的曲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32 平面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8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