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读书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读书报告.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读书报告土木101班 王子华 1014012005序言:当前,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工程质量缺陷和工程事故时有发生,有些事故甚至很严重。深入分析原因,如何从各类事故中吸取教训,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治理加固方法和策略,以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这就需要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全面系统的相关教育,本书就是为了满足这方面的要求而编写。第一章 绪论1.建筑工程质量缺陷和事故的定义 建筑工程质量缺陷是指建筑工程达不到技术标准要求的现象,是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和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 “工程事故”定义为工程的“三个不正常,两个不满足”。凡出现不正常设计、不正
2、常施工、不正常使用的情况时,可以定义为工程事故。工程不能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条件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条件时必然形成事故。广义上的工程事故还应该包括那些对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造成严重损失、影响宏观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和那些不满足安全性与耐久性要求的工程。2. 建筑工程事故的分类及原因 分类:一般分类和按事故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分类 原因:建造阶段的事故原因、正常使用阶段的事故原因、老化阶段的事故原因3. 建筑工程事故处理程序和分析原则 程序:基本情况调查、结构及材料检测、复核分析、专家会商、调查报告 原则:信息的客观性、原因的综合性、方法的科学性、过程的回顾性、判断的准确性、结论的教育性4. 工程事
3、故分析的发展历史本章小结:通过看书系统了解了建筑工程事故的定义,建筑工程事故的分类及原因,建筑工程事故处理的程序和基本原则,工程事故分析的历史与现状。第二章 建筑工程检测与可靠性鉴定1. 建筑工程检测 事故检测内容: (1)常规的外观检测 (2)强度检测 (3)内部缺陷检测 (4)材料成分的化学分析 事故检测特点: (1)现场进行,条件差,环境干扰因素多 (2)周详的计划 (3)强度检测采用非破损或少破损方法 (4)检测数据必须真实可信2. 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 混凝土外观尺寸和变形检测: (1)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缺陷检测 (2)结构构件的外形尺寸检测 (3)结构构件的变形检测 混凝土内部缺陷检
4、测 (1)超声脉冲法 (2)脉冲回波法 (3)雷达法 混凝土强度检测 (1)非破损法 (2)半破损法 (3)综合法 混凝土中的钢筋检测 (1)电磁感应法 (2)雷达法 钢筋的锈蚀检测 (1)直接观测法 (2)自然电位法 钢筋实际应力的检测测定步骤:(1)凿除保护层,粘贴应变片。(2)削磨钢筋面积,量测钢筋应变。(3)钢筋实际应力计算(4)重复测试,得到理想结果3. 砌体结构检测 砌筑砂浆强度检测方法 (1)贯入法 (2)回弹法 (3)点荷法 (4)推出法 砖砌体强度检测方法 (1)砌体切割法 (2)原位轴压法 (3)扁顶法4. 钢结构检测 钢材化学成分缺陷检测,钢材冶金及轧制缺陷检测,构件加工
5、制作缺陷检测 钢结构连接缺陷的检测 (1)连接板的检查 (2)铆钉连接缺陷检测 (3)螺栓连接缺陷检测 (4)焊接连接缺陷检测 钢结构在运输安装和使用维护中的缺陷检测 (1)高强螺栓检查 (2)涂层检查 (3)安装检查5. 建筑物沉降观测 要求:(1)观测点的布设(2)对测量仪器的要求(3)对水准点的要求(4)对观测时间的要求(5)对观测精度的要求 步骤:(1)建立建立水准控制网(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3)进行沉降观测(4)数据处理(5)统计表汇总6. 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和安全性评定 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的分类方法和标准 (1)建筑物可靠性鉴定分类 (2)建筑物可靠性鉴定方法:传统经验法、实用
6、鉴定法、概率法 (3)建筑物可靠性鉴定标准 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程序及其工作内容 (1)调查的目的范围和内容 (2)初步调查 (3)详细调查 (4)可靠性鉴定评级层次、等级划分 (5)鉴定报告本章小结: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应具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建筑物沉降能力的初步检测能力。第三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1. 混凝土结构裂缝与外观质量缺陷 裂缝分类及其产生机理 裂缝鉴别处理原则与方法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的类型与处理方法2. 混凝土结构事故类型 结构设计失误引起的工程事故 建筑施工引起的工程事故 预应力温度或湿度导致的混凝土事故 结构使用、改造不当引起的工程事故3. 混凝土
7、结构加固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和计算原则 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的选择 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外粘型钢加固法 粘贴钢板加固法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承载力加固的其他方法4. 混凝土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实例本章小结:学习了解了混凝土结构裂缝与工程事故之间的关系,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及其产生机理,裂缝处理原则与处理办法;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与处理;混凝土结构事故类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加固方法;混凝土结构事故实例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办法。第四章 钢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1. 钢结构工程质量事故概况 钢材的性能 钢材的缺陷 钢结构事故的破坏形式 钢结构工程事故的类型
8、 钢结构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 钢结构质量事故处理注意事项及方法2. 钢结构脆性断裂事故及疲劳破坏事故3. 钢结构的变形事故及失稳事故4. 铆钉、螺栓连接缺陷事故及锈蚀事故5.钢结构构件裂缝事故与倒塌事故 6.钢结构材料缺陷事故与火灾事故7.钢结构的加固 钢结构加固的基本要求 钢结构加固施工注意事项 钢结构加固方法 火灾后钢结构加固 钢结构加固实例本章小结:针对钢结构工程中常见的构件制作及安装工程质量事故的重要特征,从钢结构的材料性能入手,对于常见事故类型如脆性断裂及疲劳破坏、变形及失稳、铆钉、螺栓连接、缺陷及锈蚀、裂缝、钢结构火灾预防等进行分析,从案例着手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常见钢结构的加固方
9、法及注意事项。第五章 砌体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1. 砌体结构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地基土冻胀引起的裂缝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因承载了不足引起的裂缝 地震作用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砌块房屋的裂缝2. 砌体结构工程事故的类型与分析 砌体结构强度不足造成的质量事故 因方案欠妥引起的质量事故 因施工失误造成的质量事故 因材料不合格或使用不当造成的质量事故3. 砌体的加固 扩大截面加固法 外加钢筋混凝土加固法 钢筋网水泥砂浆层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4. 砌体结构质量事故实例分析 温度变化造成的事故 地基沉降引起的事故 砌体强度不足引起的事故 砖扶壁柱加固实例 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
10、构墙身开裂实例本章小结:本章从砌体结构裂缝的种类入手,分析了砌体结构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介绍了砌体结构裂缝的处理与加固的主要方法。第六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综述1. 建筑工程中地基要求 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方面 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方面 渗流方面2. 地基稳定的基本条件和破坏特征 地基的强度破坏 地基的变形3. 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分类及原因4. 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预防及处理5. 地基与基础加固的主要方法 (1)置换 (2)排水固结 (3)灌入固化物 (4)振密、挤密 (5)加筋 (6)冷热处理 (7)托换 (8)纠偏本章小结:通过看书了解了建筑工程中地基的要求;地基稳定的基本条件和破坏特征;基础工程
11、事故分类及原因;基础工程事故预防及处理;地基与基础加固的主要方法。第七章 地基沉降和失稳事故分析与处理1. 地基沉降事故分析2. 地基失稳事故分析3. 地基沉降曲线与上部结构裂缝关系4. 地基沉降和失稳引起裂缝的稳定与加固 (1)沉降失控破坏 (2)地基土木冲剪下陷破坏 (3)上部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 (4)整体倾斜与冲剪下陷事故的控制5. 地基沉降和失稳工程实例本章小结:介绍了地基沉降造成事故的分析;地基失稳造成事故的分析;地基沉降曲线与上部结构裂缝的关系;地基沉降和失稳引起裂缝的稳定与加固;地基沉降和失稳工程实例。第八章 桩基础、基坑工程和边坡滑动事故分析与处理1. 桩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
12、处理 概述: (1)基础错位事故 (2)基础孔洞事故 (3)桩基础工程事故 桩基础质量事故分类: (1)勘察方面 (2)设计方面 (3)施工方面2. 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3. 边坡滑动事故分析与处理4. 桩基础、基坑工程和边坡滑动事故实例本章小结:介绍了桩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边坡滑动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桩基础、基坑工程与边坡滑动事故实例。第九章 特殊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1. 膨胀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膨胀土的判别和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 膨胀土地地基承载力 膨胀土地区桥涵基础工程问题及设计与施工要点 膨胀土地基上的建筑结构裂损机理 膨胀土地基的工程处理措施2
13、. 淤泥质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软土的工程特性与评价 软土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 软土在建筑荷载作用下变形特征 因大面积压实填土地基不实造成的事故3. 黄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湿陷性黄土的定义和分布 黄土湿陷发生的原因 黄土湿陷性的判定和地基的评价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和沉降计算4. 冻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季节性冻土基础工程 多年冻土地区基础工程5. 盐渍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盐渍土定义 盐渍土分类 土壤盐渍化防治措施 氯盐渍土的工程性质 氯盐渍土路基的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6. 特殊土地基工程事故实例本章小结:主要了解掌握了膨胀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淤泥
14、质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黄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冻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盐渍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特殊土地基工程事故实例。第十章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倾技术1.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概述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的应用范围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定 常用的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方法2. 倾斜建筑物纠倾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3. 建筑物倾斜事故的原因分析及纠倾方法4. 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倾实例 工程概况 纠倾技术方案 纠倾工程施工 (1)施工准备阶段 (2)初步射水、浸水纠倾阶段 (3)设计调整变更阶段 (4)回填加固阶段本章小结:学习到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措施;倾斜建筑物纠
15、倾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倾斜建筑物纠倾的主要方法及纠倾实例。第十一章 建筑结构腐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1. 钢结构腐蚀的原因及其分析 钢结构腐蚀的形成和腐蚀检查 钢结构腐蚀处理2. 混凝土结构腐蚀的原因及其分析 混凝土腐蚀 钢筋受腐蚀3. 建筑结构腐蚀工程实例本章小结:主要介绍了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发生腐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及钢结构腐蚀的处理方法。第十二章 建筑防水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1. 建筑防水工程质量事故概述 材料原因 设计原因 施工原因 使用原因2. 屋面防水渗漏事故分析与处理 一般规定 卷材防水屋面 (1)卷材防水层开裂 (2)卷材防水层起鼓 (3)卷材防水层流淌 (4)卷材防水层老
16、化 (5)细部开裂 涂膜防水屋面 (1)涂膜防水屋面渗漏的勘察 (2)涂膜防水屋面渗漏处理的一般规定 (3)涂膜防水层裂缝 (4)涂膜防水层起鼓 (5)涂膜防水层老化 (6)屋面细部渗漏 (7)涂膜防水层翻修 刚性防水屋面 (1)刚性防水屋面渗漏处理的一般规定 (2)刚性防水屋面裂缝 (3)分格缝渗漏 (4)刚性防水层泛水渗漏 (5)天沟、檐沟及伸出屋面管道交接处渗漏 (6)防水层局部损坏 (7)刚性防水层翻修3. 墙面防水渗漏事故分析与处理 砖砌墙体 (1)墙体变形缝渗漏 (2)外粉刷分格缝渗漏 (3)穿墙管道根部渗漏 (4)门窗框与墙体连接处渗漏 (5)阳台、雨篷根部墙面渗漏 (6)墙面大
17、面积渗漏 混凝土墙体 (1)预制混凝土墙板结构墙体渗漏 (2)现浇混凝土墙板结构墙体渗漏4. 地下室防水渗漏事故分析与处理 一般规定 (1)检查渗漏的方法 (2)堵漏的原则 (3)材料要求 (4)基层要求 防水混凝土结构 (1)混凝土裂缝渗漏 (2)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渗漏 (3)混凝土孔洞漏水 水泥砂浆防水层 (1)局部渗漏 (2)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 (3)阴阳角处渗漏 特殊部位 (1)变形缝渗漏 (2)施工缝渗漏 (3)预埋件周边渗漏 (4)管道穿墙部位渗漏5. 厨房、卫浴间渗漏事故分析与处理 楼地面 (1)楼地面裂缝渗漏 (2)地面倒泛水和地漏安装过高 (3)管道穿过楼地面部位渗漏 (
18、4)楼地面与墙面交接部位渗漏 (5)楼地面防水层翻修 墙面 给排水设施6. 建筑防水工程质量事故实例本章小结:渗漏水是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本章介绍了屋面、墙面、地下室、厨房及卫浴间渗漏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第十三章 装饰装修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1. 室内装饰工程缺陷分析与处理 内墙抹灰工程 (1)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层空鼓 (2)内墙抹灰层空鼓、裂缝 (3)墙面起泡、开花或有抹纹 (4)墙面抹灰层析白 (5)轻质隔墙抹灰层空鼓、裂缝 (6)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方正、不垂直 顶棚抹灰工程 (1)混凝土顶棚抹灰空鼓、裂缝 (2)板条顶棚抹灰层空鼓、裂缝 (3)装饰线条裂缝、空鼓 (4)装
19、饰线条不匀称,呈节形 吊顶工程 (1)木龙骨安装拱度不匀 (2)铝合金吊顶龙骨歪斜 (3)人造板吊顶面层变形 (4)人造板面层拼缝不直、不均匀、不方正 楼地面工程 水泥和混凝土地面工程 (1)底层地面裂缝 (2)地面不规则裂缝 (3)散水坡、明沟、台阶裂缝 (4)地面空鼓 (5)地面起砂和麻面 (6)地面返潮 板块地面工程 (1)板块空鼓 (2)接缝高低差大,拼缝宽窄不一 (3)地面砖空鼓和脱落 (4)地面砖裂缝 (5)地面砖接缝质量差 (6)面层不平整、积水、倒泛水 (7)陶瓷锦砖地面空鼓、脱落2. 室外装饰工程缺陷分析与处理 面砖工程 (1)外墙贴面砖空鼓、脱壳 (2)面砖接缝不直、不平、
20、不均匀 (3)镶贴好的面砖被污染 (4)锦砖的分隔缝不均匀,砖缝不平直 (5)瓷砖排砖不当,套砖不规格 水刷石工程 (1)空鼓 (2)石子不均匀或脱落,饰面浑浊或不清晰 (3)阴阳角不垂直有黑边 (4)颜色不均匀 干粘石工程 (1)空鼓 (2)面层滑坠 (3)接错明显 (4)棱角不通顺,表面不平整 油漆涂料工程 (1)油性涂料的慢干与回粘 (2)涂膜层开裂或卷皮 (3)涂膜粉化 (4)抹灰面涂膜层裂缝 (5)抹灰面涂膜层起鼓、起皮 (6)涂膜层老化3. 裱糊、饰面工程常见缺陷分析与处理 裱糊工程常见缺陷: (1)裱糊腻子皱结 (2)裱糊浆液流坠 (3)壁纸裱糊的壁纸边翘起 (4)壁纸裱糊空鼓
21、(5)裱糊面皱纹、不平整 (6)接搓明显,花饰不对称 饰面工程常见缺陷: (1)粘贴瓷砖与条形面砖的质量缺陷 (2)粘贴大理石与花岗岩的质量缺陷 (3)干挂大理石与花岗岩的质量缺陷 (4)砖石饰面泛碱4. 门窗工程质量缺陷分析与处理 门窗工程通病 (1)门窗框变形 (2)门窗扇翘曲 (3)门窗框割角拼缝不严 (4)钢门窗框翘曲变形 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1)框、扇翘曲变形 (2)框和扇、扇和扇的结合处高低差大 (3)饰面板起鼓、脱胶 (4)压边的线条沿夹板的边缝裂缝 (5)木扇表面粗糙 (6)饰面板被刨门线条时刨坏 (7)框扇的边损坏严重 (8)铰链装反 (9)框和扇、扇与扇结合处接
22、缝间隙大 (10)门框固定不牢固 (11)细部做法不妥5. 装饰装修工程事故实例本章小结:学习了解到室内装饰工程缺陷分析与处理;室外装饰工程缺陷分析与处理;裱糊、饰面工程常见缺陷分析与处理;门窗工程质量缺陷分析与处理;装饰装修工程事故实例。第十四章 建筑火灾事故分析与处理1. 火灾高温对建筑结构性能的影响及火灾温度的确定 火灾高温堆建筑结构性能的影响 (1)高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强度,弹性模量 (2)高温堆钢筋性能的影响:强度,低合金钢强度降低幅度比普通低碳钢筋小,弹性模量 建筑结构火灾温度的确定 (1)物理方法 (2)化学方法 (3)判定火灾温度的计算方法2. 火灾后建筑结构受损鉴定与检测
23、 火灾后建筑结构受损鉴定内容与程序 (1)火灾后建筑结构受损鉴定内容 (2)火灾后建筑结构受损鉴定程序: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建筑物可靠度评定、鉴定诊断报告 火灾后对混凝土结构烧损程度的检测 (1)危险构件 (2)严重受损构件 (3)中度受损构件 (4)一般受损构件 火灾后对砌体结构的检测 (1)砌体的残余强度检测 (2)砖块损坏检测 (3)灰缝损坏检测 (4)变形检测 火灾后对钢结构的检测 (1)连接与构件检测 (2)结构变形检测 (3)涂装层检测3. 火灾后损伤建构的修复与加固 火灾后损伤结构的修复与加固设计原则 火灾后结构修复与加固材料的选取原则 火灾后结构修复与加固的施工顺序 结构表面烧
24、伤层修复处理 建筑结构火灾后加固实例本章小结:主要介绍了建筑火灾事故的类型及其特点,火灾引起的高温对建筑结构性能的影响、灾后建筑结构受损鉴定与检测、灾后损伤结构的修复与加固。 浅谈混凝土早期裂缝原因初探和控制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水泥工业和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混凝土工程中相当普遍地出现早期开裂的新现象。所谓早期,是指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荷载作用前,甚至在拆模后就出现裂缝。 在工程中要完全避免裂纹几乎是不可能的。微细的收缩裂纹(宽度0.150.2)对承载能力影响不大。随着水泥不断水化,一些微裂纹可能自合。但受拉区的粗裂缝甚至贯穿裂纹显然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尤其应该重视早期裂纹对工程结构使用寿
25、命的影响,特别是工作环境较严酷的结构物。水是混凝土诸多破坏因素载体,由此可见混凝土的渗水性对耐久性的重要。在工程实际中,虽然混凝土本身液相的渗透和扩散的阻力大,但裂纹成为液相进入混凝土的最便捷的通道。举钢筋锈蚀为例,如果保护层有裂纹,有害物质很易通过裂纹抵达钢筋表面。一根钢筋上即使有几处锈蚀,就能降低整根钢筋的承载力,导致过早破坏。混凝土的裂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混凝土拌合物凝结前的沉降裂缝及干缩裂缝;(2)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3)混凝土自应力裂缝;(4)混凝土受外力及荷重影响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非常繁多,也非常复杂,并且常常是几种原因共同作用。为了较好地分析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
26、并采取相应地措施进行控制,现将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概括分类如下:一、与结构设计有关的1.构件断面尺寸不足、钢筋用量不足、配置位置不当;2.对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估计不足;二、与环境条件有关的1.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2.结构构件各区域温度、湿度差异过大;3.冲击、振动影响。三、与材料性质和配合比有关的1.水泥非正常凝结(受潮水泥、水泥温度过高)2.水泥的水化热高3.骨料含泥量过大4.骨料级配不良5.混凝土收缩6.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水泥用量大、用水量大、水胶比大、砂率大等)7.选用的水泥、外加剂、掺合料不当或匹配不当;8.外加剂、硅灰等掺合料掺量过大9.与施工有关的1.拌合不均匀、搅拌时间不足
27、或过长,拌合后到浇筑地时间间隔长;2.送时增加了用水量、水泥用量;3.浇筑顺序有误,浇筑不均匀;4.捣实不良,塌落度过大、骨料下沉、泌水,混凝土表面强度过低就进行下一道工序;5.连续浇筑间隔时间过长,接茬处理不当;6.钢筋搭接、锚固不良,钢筋、预埋件被扰动;7.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8.滑模工艺不当(拉裂或塌陷)9.模板支撑下沉、模板变形、模板漏浆或渗水、过早拆除模板、模板拆除不当;10.养护初期遭受急剧干燥(日晒、大风)或冻害;11.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及时;12.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或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异过大。针对裂缝产生的不同原因,在设计方面、原材料、配合比方面以及施工方面应采取相应
28、的裂缝控制措施。有关设计方面的措施:1、设计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同时应考虑工程当地的气候、环境,建筑物的规模、体量、体形、平面尺寸等;2、楼板、屋面板、基础地板、地下室外墙强度等级不宜过高;3、在长大建筑物中为减小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收缩对结构形成开裂的可能性,应根据结构条件采取“抗防结合”的综合措施。有关原材料方面的措施:1、水泥水泥宜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C3A)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2、骨料对混
29、凝土用的骨料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及其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且应优选洁净、级配良好的中砂和级配良好、空隙率较小的粗骨料。此外,还应注意骨料的含泥量和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标准的规定,认真检查骨料中是否含有其他能引起混凝土内部结构破坏的物质。骨料宜堆放于棚内,防止太阳直晒或雨雪淋湿,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温度或水胶比。3、矿物掺合料为改善混凝土性能应在其中掺入矿物掺合料,所用矿物掺合料应分别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等的规定。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
30、的30,对现浇楼板不宜超过20;矿渣粉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硅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当配制大体积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时,粉煤灰和矿渣粉的掺量可适当提高。4、外加剂所用外加剂应分别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泵送剂JC473、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混凝土防冻剂JC475及混凝土膨胀剂JC476等的规定,并按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的规定进行施工;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先做水泥适应性试验。5、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C63的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
31、,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的水方可使用,并应注意回收水中所含外加剂和其他有害物质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配合比1混凝土配合比除应按普通棍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等进行配合比设计。2干缩率混凝土90d的干缩率宜小于0.06。3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4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m3。5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kg/m3,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kg/m3(含替代水泥的矿物掺合料)。6水胶比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60。7砂率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较
32、小的砂率。8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有关施工方面的措施:1、模板的安装及拆除1)模板及其支架体系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支撑立柱应置于坚实的地面上,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防止支撑沉陷,引起模板变形。2)安装的模板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不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及强度发展,并能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3)安装模板时,为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应准确配置馄凝土垫块或钢筋定位器等。4)拆除模板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及支架应随拆随清运,不得对楼层形成局部过大的施工荷载。5)底模及支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3、;无设计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定。2混凝土的制备1) 应优先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2)混凝土所用生产配合比须根据砂、石含水和砂含石情况进行调整。3)浇筑同一部位混凝土,应保证所用主要材料及配合比相同。3混凝土的运输1)运输混凝土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并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2)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车内残余混凝土及积水排尽。当需在卸料前补掺外加剂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时,外加剂掺入后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由试验确定。3)运至浇筑地点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符合要求,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应由试验确定。
34、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4)由搅拌、运输到浇筑入模,当气温不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90min,当气温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60min。当在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时,持续时间应由试验确定。4混凝土的浇筑1) 为了获得匀质密实的混凝土,浇筑时要考虑结构的浇筑区域、构件类别、钢筋配置状况以及混凝土拌合物的品质,选用适当机具与浇筑方法。2)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其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位置、尺寸,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同时,还应检查对浇筑混凝土有无障碍(钢筋或预埋管线过密),必要时予以修正。3)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量要适应各环节的施工能力,以保证混
35、凝土的连续浇筑。4)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要进行监控,运抵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取经试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严禁随意加水。在降雨雪时不宜在露天浇筑混凝土。5)当楼板、梁、墙、柱一起浇筑时,先浇筑墙、柱,待混凝土沉实后,再浇筑梁和楼板。当楼板与梁一起浇筑时,先浇筑梁,再浇筑楼板。6)浇筑时要防止钢筋、模板、定位筋等的移动和变形。7)浇筑的混凝土要充填到钢筋、埋设物周围及模板内务角落,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也不得过振,更不得用振捣器拖赶混凝土。8)分层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使上下层混凝土一体化。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浇筑上层棍凝土时,须将振捣器插入下一层
36、混凝土5cm左右以便形成整体9)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浇筑混凝土时,如遇高温、太阳暴晒、大风天气,浇筑后应立即用塑料膜覆盖,避免发生混凝土表面硬结。10)滑模施工时应保持模板平整光洁,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滑模速率匹配,防止滑模时产生拉裂、塌陷。11)板类(含底板)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毕后,应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5混凝土的养护1) 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重要措施,必须重视并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2)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尽量避免急剧于燥、温度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3)
37、浇筑后采用覆盖、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措施,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4)底板和楼板等平面结构构件,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揭去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用水浇透有条件时尽量蓄水养护。5)截面较大的柱子宜用湿麻袋围裹喷水养护或用塑料薄膜围裹自生养护,也可涂刷养护液。6)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13d)后,必要时应及时松动两侧模板,离缝约35mm,在墙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拆除模板后,应在墙两侧覆挂麻袋
38、或草帘等覆盖物,避免阳光直照墙面,连续喷水养护时间应符合563条规定;地下室外墙宜尽早回填土。7)冬期施工不能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应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温材料的厚度应经热工计算确定。8)当混凝土外加剂对养护有特殊要求时,应严格按其要求进行养护。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不超过25。为达到这一要求可采用以下几种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掺用矿物掺合料降低水泥用量,并应采用缓凝减水剂,降低水泥用量和推迟水化放热;(2)在混凝土表面采用可靠的保温、保湿措施;(3
39、)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例如在拌制混凝土时可采用加冰屑或冰水降温、控制水泥及骨料温度等措施);(4)预埋冷却水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很快。总的看来,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好的,但工程质量缺陷和工程事故时有发生,有些事故甚至很严重,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从各类事故中吸取教训,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以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学习这本书即可行之有效的达到目的。本书注重事故概念、基本原理、工程实例分析相结合,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并选取了一定的典型事故实例,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所采用的加固和治理等方法均切实可行。 当发生一次重大的事故后,最关键的事对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发现事故的原发症结。进行公正的仲裁,明确事故的责任;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找到今后应吸取的教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制定出适宜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对于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和使用中的错误引起的,其中大部分是主观性的错误。而当严格遵守勘查、设计与施工的标准文件的规定和相应要求,则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