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城西区道路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某县城西区道路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城西区道路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概述11.1工程项目名称11.2 项目承办单位11.3 项目主管部门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11.6 研究工作依据11.7 研究工作概况2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32.1项目提出的背景32.1.1行政区划调整的要求32.1.2发展建设县城西区的要求42.1.3龙仙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42.2 项目发展概况52.2.1XX县龙仙镇区域位置52.2.2 经济发展概况62.2.3经济发展分析72.2.4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72.2.5土地开发与经营的模式与思路-政府开发、市场培育92.2.6土地经营策略92.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2、0第三章 建设规模143.1项目建设规模内容14第四章 建设条件和建设地点154.1 项目建设条件154.2 项目建设地点16第五章 道路施工方案165.1总体平面布置175.2道路等级划分175.3道路施工方案185.4路面设计方案185.5排水设计方案19第六章 环境保护、节能利用与劳动安全206.1 环境保护206.2劳动安全216.3 节能利用21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227.1 设立专项小组227.2 项目领导小组成员227.3 成立项目督查组227.4 项目管理23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3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管理249.1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249.2 资金筹措259.3 投资
3、使用计划2694 贷款偿还计划26第十章 财务分析与效益分析2610.1 财务分析2610.2 财务评价2710.3社会效益分析2810.4 经济效益分析29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2911.1结论2911.2 建议30附表: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概算汇总表附表:XX县城西区(近期建设)道路建设概算表附表:XX县近期道路需要建设路网图附表:道路断面示意图 附表:本项目近期开发平面图 附:翁府200387号文第一章 项目概述1.1工程项目名称 韶关市XX县城西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近期阶段)1.2 项目承办单位 XX县龙腾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单位负表人:叶有昌 联系电话 :2823698 传真电话
4、 :28236981.3 项目主管部门 XX县人民政府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XX县县城西区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XX县志达工程项目监理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钟伟年1.6 研究工作依据(1)XX县龙仙镇总体规划(2007-2025)(2)XX县人民政府文件翁府200387号文(3)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翁府办200531号文 (4)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7 研究工作概况 依据XX县龙仙镇总体规划(2007-2025)总体规划划分的规划期限: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06年至2010年 中期:2011年至2015年 远期:2016
5、年至2025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为近期规划:2006年至2010年近期将建设路网工程。一 近期道路建设规划:() 道路交通结构 XX县城区道路规划根据地形布置,为方便土地利用,大部份道路仍以方格网的形式为主,总体上自由顺畅。规划城区道路由过境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个等级组成,主干道系统由“三环、五横、六纵”组成。 “三环”指由连接省道341和244的环城快速路形成的主环;以及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外围路构成的两个环次。 “五横”指西北部的过境公路和贯穿新旧城区的四条横向主干道。 “六纵”指六条纵贯新旧城区的南北向主干道。规划环城快速路红线宽为40米,主干路道路红线宽40和30米,次
6、干道红线宽25米和20米。()近期道路建设规划 本项目为近期道路建设工程,主要先施工主干道,按规划目标及原则,本项目为西区主干路道路7400米长,道路红线宽分40米和30米,具体如下:K+0.00-K+2.500(滃江大道) 2500米长 40米宽主干道:K+2.500-K+3.500(滨河西路)1000 米长 30米宽主干道:K+3.500-K+5.700(北环路) 2200米长 30米宽主干道 : K+5.700-K+7.400(德政、八泉路二期) 1700 米长 30米宽主干道 二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8261.45万元,计划申请中央投资计划项目专项补助资金或贷款6000万元,自筹资金2
7、261.45万元。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行政区划调整的要求 2004年XX县进行行政区调整。原南浦镇、三华镇并入龙仙镇后,龙仙镇镇域面积从229平方公里增加到432.74平方公里,人口从8万多增加到12万多。 “龙仙”是XX县的政治、文化中心,行政区划调整后的龙仙镇必须汇聚人心、整合资源,尽快完成从行政区划调整到政治、经济、资源、产业和物质空间的全方位整合。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龙仙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1.2发展建设县城西区的要求 县委县政府决心建设龙仙县城西区,新建县城西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现县城区域面积8.0平方公里,建成后县城区域面积
8、达20.0平方公里。西区的建设启动,使XX县城区的发展空间得到较大地拓展,并开创了城市建设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更顺应了全县人民强烈要求建设新XX的多方需求和发展趋势。 由此可见,西区的启动建设无论从空间位置、时间位置,还是经济文化方面,都将占据着龙仙未来城市舞台上的主角地位。但近年来,随着龙仙镇经济逐步增长,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西区的建设已经与1995年总体已规划的发展思路、道路网络和功能布局等方面存在一定出入。此时开展总体规划,可以从全县、全镇的角度重新审视西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以利于西区的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1.3龙仙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30
9、年以来,龙仙镇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成为了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进入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大背景,给XX等相对欠发达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条件下,为促进龙仙镇社会经济与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全面分析和总结各种已有变化,审时度势,探索新形势下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与基本策略。2.2 项目发展概况 2.2.1XX县龙仙镇区域位置 (1)XX县地处广东省北部,韶关市东南部,南距广州210公里,北抵韶关120公里。龙仙镇位于XX县境东部,东经114度05分至114度5
10、分,北纬24度17分至24度23分;东临连平县,南依新丰县,北面和西面分别与XX县的坝仔、江尾、官渡、周陂等镇接壤。 (2)龙仙镇是XX的县城,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县域交通枢纽,镇域交通较为方便。公路南经蓝李街至新丰县,东、北贯穿县城;可直通官(渡)汕(头)公路,且与106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连接,沿广韶线向北可达韶关,向南可达广州;沿官汕线可达连平、灯塔、五华、兴宁、梅县、汕头等,沿翁虔线可达江西省全南、赣州。 (3)行政区划:1986年将原附城区(公社)并入龙仙镇后,镇域土地面积为229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面积4.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下辖16个管理区和龙仙镇4个居委
11、会。2004年将南浦、三华两镇并入龙仙镇后,全镇镇域面积从229平方公里增加到432.74平方公里,人口从8万余人变为12万多(2004年统计数据);下辖6个居委会和34个村委会。 2.2.2 经济发展概况 龙仙镇农业以发展水稻、蔬菜、蚕桑、糖蔗、水果、渔业和畜牧业为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优质水稻为基础,以甘蔗、花生、油菜籽等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花卉为支柱的农业发展格局。龙仙镇现已建成一定规模的蚕桑、养鱼、牲畜、蔬菜和蔗糖等商品生产基地,为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经营打下了良好基础。 龙仙镇现有工业门类以煤炭、水电、建筑、家私、纺织、制药、印刷、食品为主,青云山药厂、丝厂、电池厂等成为
12、全镇、县的经济支柱;私营企业的比重逐年加大,全镇现有四级企业4000多个,但全镇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万元的工业企业仅有7家,基础仍很薄弱。近年来龙仙镇的第三产业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由于起点低,总量仍相对较小,约占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的33.6。作为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业刚刚起步,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旅游市场宣传力度不够,因而客源少且不稳定,主要为XX县本地居民和少量韶关市游客。此外由于工业发展不快,外来人口不多,购买力弱,商品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商业发展缓慢、未成规模;但龙仙镇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全县居民仍具有一定吸引力,对韶关市也具有一定影响作用,因此龙仙镇的第三
13、产业发展仍具有一定潜力。 2.2.3经济发展分析 至2004年为止,XX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9.6:26.8:33.6 。总体来看,XX县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还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工业发展速度仍较为缓慢,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的技术含量不高。而龙仙镇第一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将由原来的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花卉、蔬菜、水果、和鱼禽蛋类将成为主要的农产品,并逐渐形成规模化经营。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新城区工业园的发展而具备了加快的条件。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以生态观光农业为特色、以东华寺文化旅游为基础的旅游业,将随着西区客家文化商业街和龙仙湖的建
14、设,使逐渐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增长点,并以此带动旅馆和娱乐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2.2.4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结龙仙镇的发展条件,从产业现状、基础设施等物质角度来看,龙仙镇作为一个现代工业投资场所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龙仙镇的发展应跨越镇域范围,置身于整个XX县域、韶关市域发展当中,把握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协作,与周边城镇功能互补、共同协作;发挥自然和土地资源优势,取长补短,在竞争中合作,共同促进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强化区域服务的功能,积极发展农业加工工业、旅游业和商业服务业以及以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流通业。 综上所述,龙仙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宜采取
15、以工业主先导、第三产业并重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化为农产品深加工、观光旅游等产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即以三华李种植、加工、观光和兰花种植、观赏、展销等农业产业为龙头,以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要求:一是设置一定的工业企业门槛,以发展无污染且企业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轻型加工工业为主,大力提高工业的水平,加强园区的生态和环境建设,建成独具特色的兼备自然风光、生态农业、高水平工业的镇区;二是把旅游与农业及加工业紧密结合起来,推出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品;三是通过旅游的带动,使农产品、加工产品和旅游产品互相渗透,促进相关产品和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园区企
16、业集团的全面、快速发展和繁荣。对应上述确定的龙仙镇发展模式,龙仙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生态立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即以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以合理控制建设规模、调整用地结构为目标,积极引导城乡工业和居民住宅相对集中发展,对城镇建设进行系统、全面、合理的规划控制与引导,促进全镇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其中“生态立镇”对应未来龙仙镇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工业强镇、旅游兴镇”则主要针对龙仙镇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提出的。 2.2.5土地开发与经营的模式与思路-政府开发、市场培育 龙仙镇开发经营的首要原则是政府行为进行主体开发和规划,通过市场进行增值培育,充分确立市场为主导的土地增值
17、模式。 由于龙仙镇现有经济基础薄弱,但县城西区工业园周边环境具备了发展工业园的条件,因此政府为主体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是西区工业园招商引资的前提,以市场为主导将各种投资环境和区位条件的企业引入西区落户经营,也是XX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2.2.6土地经营策略 在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下,土地是无偿和无限使用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能通过地价或地租收回,其结果是政府投资开发的土地越多,财政负担越大。 经营城市最终要让城里的居民受益,从2002年起,越来越多政府改过去收取“土地使用费”为“年租费”,并且年地租的确定由当年的地价,用途及规划建设来决定。 同时科学界定土地收益的构成,合理分配土地使用者
18、的利益,并将这些利益合理补偿给城市的主体-居民,真正做到城市的资产市民受益。 土地收益进入稳定期后,政府可根据对土地增值的监督和测算,征收部份增值税,并将这一部份资金以红利或奖金形式返还给城市居民,真正实现“土地国有”。并通过这种机制实现土地的再开发。 2.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XX县县城西区道路建设是实施XX县龙仙镇总休规划(2007-2025)的要求 建制镇合并有利于整合城镇的经济实力,互惠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城镇体系的发展趋势。 2004年,XX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原南浦镇、三华镇并入龙仙镇,改变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行政体制,有利于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直接扩大城镇的规模和实力,简化城镇空
19、间的结构。行政推动力对龙仙镇村镇体系的影响远比经济发展、交通改善更为快速和直接,旧的城市结构与合理结构距离较大,因此对城市形态进行整合具有必要性。 这将改变行政村的管辖范围和产业结构,直接促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变更。龙仙镇新时期城市形态、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应充分发挥政府行为力的作用,尤其是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设立区域中心极,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本项目建设内容是总体规划的近期阶段实施内容,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是认真贯彻XX县龙仙镇总体规划(2007-2025)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2、统筹规划利用土地和集中经营的要求XX县城西区总体规划中,县城周围20平方公里土地由县政府统一主体开发和规划,通过
20、市场进行增值培育的方式,以吸纳各方投资资金,招商引资。通过对集住宅、商贸、工业、行政、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土地利用,既扩大了城镇规模,繁荣了城镇经济,又能获取较高的经济利益。3、迎接珠三角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需要目前我国(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区际专业化分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垂直型分工为主向水平型分工为主乃至高水平的水平型分工转换。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同时要逐步转移和扩散一些档次较低的一般加工工业,特别是高耗能的加工工业,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周边地区应立足于资源优势和地区特色,在重点发展能源、原村料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和接收发达地区转移的一般加工工业
21、,特别是具有资源优势的工业,适当延伸产业链,提高加工深度和技术水平。这样,在新的区际产业分工格局中,形成了发达地区以其具有优势的技术要素、欠发达地区则以其充裕的劳动力、资源要素与跨地区的产业分工格局,实现双方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就广东省而言,珠江三角洲是海外技术扩散与产业转移的率先登陆区,可视为广东省内的创新源。正如当年香港急需产业北移,面临产业升级的珠三角,正在寻找初级加工也转移的最佳地点,主动接受珠三角加工工业的北移。可以解决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的出路,同时积累资金,发展农业和第三产业,提高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4、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要求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
22、就是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种转移可以是空间意义上的,龙仙镇作为XX县城,承担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的重任,因此,通过发展工业经济就地消化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龙仙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5、带动城镇化发展,强化经济向心力的必然要求珠三角提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强调产业升级、空间整合、重视人居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对区域发展与城乡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龙仙镇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之机,专门就产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专题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重大发展战略(如工业强镇、旅游兴镇等)的分析和论证,着眼于准确把握基本方向和未来发展的道路,力争使最后的规划成果能够体现前瞻性和指向性,更好地促进龙仙镇的城乡发展和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县城 道路 规划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