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doc
《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doc(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32017年) xxx区人民政府2013年7月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32017年)文 本 规划编制单位:xxx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单位:xxx市国土资源局龙马潭区分局技术承担单位:xx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目 录第一章 前言1第一节 规划背景1第二节 目的和意义1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2第四节 规划任务3第五节 规划依据4第六节 规划期限与范围5第七节 规划基础数据5第二章 区域概况6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6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7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7第四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实施情况8第五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9第三章 低丘
2、缓坡土地资源概况10第一节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现状与特点10第二节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条件分析12第三节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12第四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潜力14第一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潜力14第二节 综合开发利用理论潜力15第三节 综合开发利用可实现潜力16第五章 综合开发利用战略与目标17第一节 综合开发利用战略17第二节规划目标17第六章 综合开发利用规模与布局18第一节宜建区块开发布局18第二节宜农区块开发布局21第三节宜林区块开发布局22第七章 重点项目安排22第一节建设开发重点项目安排22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安排23第三节林地开发重点项目安排24第八章 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调
3、整24第一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24第二节与城乡建设规划的衔接29第三节与林地保护规划的衔接29第四节与土地整治规划的衔接30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30第一节 投资估算30第二节 资金筹集与管理32第三节 综合效益分析33第十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35第一节 环境影响35第二节防治措施37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38第一节 行政措施38第二节 技术措施39第三节 经济措施39第四节 监督机制40附表41第一章 前言第一节 规划背景龙马潭区属于低山丘陵区,拥有良好的低丘缓坡资源开发条件。随着龙马潭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加速推进,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用地需求间的矛盾愈加严峻,保护坝
4、区良田好地,利用低丘缓坡资源进行城镇及工业建设成为必然选择。为科学指导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确保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保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低丘缓坡土地生态功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特编制xxx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32017年)(以下简称规划)。第二节 目的和意义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三个最严格”制度的重要举措,是符合区域土地资源禀赋特点的科学决策,是保护坝区优质耕地的重要手段,是探索“保障发展和保护难题”的迫切要求。通过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5、,统筹安排龙马潭区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通过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与布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升低丘缓坡区生态功能,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土地保障,增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龙马潭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较为发达,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相对比较稀缺。大部分土地处于丘陵山区,为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政策,在新形势下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既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新居建设用地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有效减少工业、城镇及农村新居建设占用城市周边和平原地区优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
6、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重要举措。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多点多极”发展等战略机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充分发挥辖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优势,创新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探索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为目的,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二、 规划原则1、坚持保护优先。切实保护坝区优质耕地,减少非农建设对优质耕地的占用规模,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质量达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2、坚持科学性。在科学分析
7、基础上,开展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合理确定土地利用布局方向与重点,因地制宜利用好低丘缓坡土地资源。3、坚持生态优先。山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应维系地貌的整体连续性,顺应山地自然形态,维护山体稳定,留置绿色空间,实现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和谐统一。4、坚持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应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规划、城市规划等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5、坚持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国家供地政策和项目用地准入门槛。第四节 规划任务一、摸清低丘缓坡土地现状和潜力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低丘缓坡土地和集中连片耕地资源调查,摸清龙马潭区低丘
8、缓坡土地和集中连片耕地的规模和布局,分析其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二、评估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地质条件以及相关规划,对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划分宜农、宜建、宜林土地。三、确定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目标根据资源条件、开发条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明确规划期内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目标。四、明确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规模、时序与布局科学引导符合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上山上坡,合理规划开发规模、时序和布局。五、做好规划衔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做好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保护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根据低丘缓坡
9、开发规划科学、合理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六、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支持政策,制定规划实施组织保障机制和措施。第五节 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的现行版本为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6.环境保护法;7.水土保持法。二、相关文件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3.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4.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5.关于印发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2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58号);6.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审查要点(试行)。三、相关规划1.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xxx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3.xxx区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4.x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5.xxx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6.xxx市临港产业物流园规划(2012-2030年);7.xxx区胡市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8.xxx市石洞空港
11、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9.龙马潭区胡市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0.龙马潭区石洞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四、相关调查评价成果1.xx省龙马潭区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技术报告;2.xx省龙马潭区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报告。第六节 规划期限与范围本次规划以2012年为基期年,规划期限为2013-2017年。规划范围为龙马潭区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涉及7个镇、2个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33313.37公顷。第七节 规划基础数据本规划采用的土地基础数据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基础上形成的2012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第二章 区域概况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xxx区位于
12、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沱江交汇处,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且具有南亚热带气候特征。地处东经1051919至1053350,北纬285217至290425之间;西、北与泸县相交,南邻xxx市江阳区,东连泸县和xxx市江阳区,是泸州的商贸、物流、经济、客运中心。区域内地形以浅丘为主,海拔在224-454米之间,整个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为双加镇加祥寨,海拔454米;最低处为特兴镇芙蓉岛水冲坝,海拔224米,相对高差230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比省内同纬度地区偏多,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霜雪少,适宜多种粮菜果林的生长。区内年均气温18.2;年日照1228小时,年雨量1150毫米,无霜期350
13、天。龙马潭区境内水资源丰富,除长江、沱江流域44.5千米外,还有龙溪河、濑溪河贯穿南北。区内年平均地标径流量1.1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1.7亿立方米,可开采0.64亿立方米,可作酿造用水,水质优良。土壤除沿江河岸边有5%的第四季新冲积潮土外,其余均属侏罗纪紫色母岩风化而成的土壤。其中沙溪庙组紫色土占85.00%,主要分布于海拔224-454米之间的浅丘区;自流井组山地黄壤占10.00%,主要分布于海拔330米以上的中丘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是沙金、天然气、页岩、河沙、砾石等。森林植被有阔叶、针叶、灌丛和竹类四个类型,主要有樟、楠、松、柏、桉、桂圆、慈竹等共63科250多种。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
14、、小麦、玉米、红苕;柚子、桂圆、柑桔、甜橙是主要水果。区内有龙马潭公园、洞宾亭、九狮山风景区、石洞花博园、电视塔休闲山庄、大通山公园、金山桂圆林、芙蓉岛等为重点的风景园区。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全区行政区域面积333.1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6.62平方公里。下辖2个乡、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50个村、39个社区,806个村民小组、300个社区小组。总人口35万人,常住人口超过50万人,城镇人口 25万人,城镇化率71%。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6.6%,增速居全市第1位,经济增长总体水平虽呈现走低放缓的趋势,但仍然保持了相
15、对较高、较快的发展势头,比全市的14.8%高1.8个百分点,比全省的12.6%高4个百分点,比全国的7.8%高8.8个百分点。从产业发展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9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32.36亿元,增长13%。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79.7%、18.7%;分别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13.2个百分点、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2:71.2:22.6调整为5.8:71.9:22.3。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突破4万元,达41434元,比上年增加5339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3%。
16、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龙马潭区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2012年全区土地总面积33313.37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24964.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94;建设用地面积5685.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07;其他土地面积2663.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一、农用地2012年,全区农用地面积为24964.3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16281.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87%;园地面积为1594.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9%;林地面积为4226.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69%;全区牧草地面积为0.00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862.20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
17、积的8.59%。二、建设用地2012年,全区建设用地面积为5685.15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5100.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31%;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 520.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6%;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64.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三、其他土地2012年,全区其他土地面积为2663.9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为2655.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7%;自然保留地面积为8.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3%。第四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实施情况xxx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规划目标为:至2020年,龙马潭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773.0
18、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1311.00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985.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49.00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882.00公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不低于657.00公顷。规划实施以来,截至2012年龙马潭区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规模725.13公顷,占规划指标的50.53%;因此2013-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还剩余709.86公顷。第五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一、面临的机遇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为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国土资源部和xx省国土资源厅的决策部署下,xxx市和龙马潭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组织专人到
19、云南就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积极探索科学开发坡地、集约节约用地的新路子。加之近年来,我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耕地保护、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成效显著,为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 “基本农田下坝、建设用地上山”的用地方式,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龙马潭区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可利用的平地资源相当有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坝区耕地资源持续减少,“双保”矛盾越来越突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农业化的加速进程,建设用地无序扩展,如果不及时进行保
20、护,坝区优质耕地将进一步减少。“基本农田下坝、建设用地上山”的用地方式,可以破解建设用地瓶颈,并保护坝区优质耕地,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提供了广阔空间。3、各地区已开展的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利用的典型示范,为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近年来,各地区有序推进了低丘缓坡的建设开发利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以大理州为代表的山地城市建设,以昆明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宜良为代表的山地工业建设等,为龙马潭区开展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提供了典型示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面临的挑战由于龙马潭区境内各区域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等存在差异,导致人口分布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因
21、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对区域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筹协调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极其艰巨。耕地占补平衡的难度大,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和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进一步加大。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生态建设也将需要调整占用一些耕地。由于全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低丘缓坡区域地形地貌和地质环境复杂,在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还会引发生态环境退化。因此,在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过程中,对地质灾害、水土
22、流失以及环境保护等防护措施的要求也较高。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第三章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概况第一节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现状与特点一、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现状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调查采用抽样调查与小班调查结合法,采用以资料判读为主、实地核对调查为辅的工作方法,进行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抽样调查和小班调查。通过搜集现场调查数据,结合GIS系统的校正,龙马潭区共有低丘缓坡土地面积18552.51公顷,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55.69%,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其中农用地面积14844.01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面积的80.01%;建设用地面积3080.94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面积的16.61%;其
23、他土地面积627.56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面积的3.38%。从坡度来分析,6-15的缓坡土地面积6121.13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面积的32.99%,15-25的斜坡地面积12431.38公顷,占全区低丘缓坡土地面积的67.01%。二、低丘缓坡土地利用特点1、资源丰富,具有综合开发的优势,但地域差异大。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总量较为充裕,以缓坡地资源为主,为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不同区域间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气候等方面存在差异,低丘缓坡资源又体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进行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既可以提高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 区低丘 缓坡 土地 综合开发 利用 专项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