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2.doc
《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2.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24 调节系统和油系统4.1 一 般 规 定4.1.1本章适用于汽轮机的主油泵、调节机构、汽门及传动机构、保护装置、油系统、发电机氢冷密封油系统、油净化装置及电调的液压系统的施工及验收工作。4.1.2调节系统及油系统各部件解体、检查、组装时,除应符合本篇第1.4节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调节保安部套的解体检查和组装工作,应在划出的洁净的专用区域内进行。 (2)主要部件从拆卸、保管到组装,应由专人负责到底。 (3)对于可调整的螺母、螺杆、连杆长度、弹簧压缩尺寸、蝶阀等主要部件行程及有关间隙等,应在拆卸前测量记录制造厂的原装尺寸,并据此进行组装。当拆卸
2、时的记录与出厂记录或图纸要求出入较大且有怀疑时,经研究后可重新调整,并作出最后组装记录。 组装时各部件钢印标记应与拆卸时相符。 (4)对于各精密部套的清洗应使用汽油或类似的溶剂、清洗液,用净布擦试(不得使用棉纱)干净后收存或组装前应加洁净的汽轮机油。 (5)部件的各孔、道应按图纸核对,其数量、位置及断面均应正确并畅通。 (6)波形筒应进行渗油试验,经24h不漏。 (7)弹簧应无裂纹、锈蚀、损伤和变形,端面应平整。 (8)组装时,对各滑动部分作全行程试动作应灵活,各连接部分的销轴应不松旷,不卡涩。滚动轴承、泵轴等转动零部件,用手盘动时应能轻快地转动。 (9)各连接部分和固定的销钉、保险垫圈、开口
3、销、锁紧螺母、紧固螺钉等均应装好、紧固并锁好。开口销应无裂纹,保险垫圈应有足够的厚度,翻边后不得有裂纹。 (10)通油部分的各内部结合面、滑动面涂以清洁的汽轮机油,不通油的各滑动面、啃合面、活动关节、轴承和螺栓应按不同工作条件分别涂擦合适的润滑剂。 (11)各结合面、密封面均应接触良好,无沟通内外边缘的沟痕,丝扣接头应严密不漏,垫料和涂料应选用正确(参见附录D)。 (12)暂不组装的部套,应用洁净的塑料布或细密布料包好,收存。4.2 离 心 式 主 油 泵4.2.1离心式主油泵的检查和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泵壳水平结合面应接触严密,紧1/3螺栓后用0.05mm塞尺检查应塞不进,水平结合面
4、一般不使用垫料; (2)叶轮与轴及其连接键均应配合紧密,无松动; (3)固定叶轮轴向位置的锁紧螺母应有防止松脱的装置; (4)轴颈的径向晃度一般应不大于0.03mm,叶轮密封处的径向晃度一般不大于0.05mm; (5)叶轮密封环和泵轴油封环间隙均应符合制造厂规定,密封环与外壳间一般无紧力,其间隙值不应大于制造厂规定; (6)密封环与叶轮端面的轴向间隙一般为23mm,当主油泵轴与汽轮机轴为刚性连接且汽轮机推力轴承位于中轴承座时,冷态调整轴向间隙应考虑热态下高压转子相对膨胀值; (7)轴瓦的检查应符合本篇第2.5.1条的有关规定,轴瓦间隙和紧力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8)推力轴承的油楔应正确,推力间
5、隙一般为0.120.18mm; (9)主油泵出口止回阀应动作灵活不卡涩,启动排油阀的活塞应灵活,没有启动排油阀的止回阀阀蝶上应有排油孔; (10)联轴器的检查应符合本篇第2.6.3条的有关规定。4.2.2当泵壳底部和轴承座结合面有油路通过时,结合面间的整块钢制调整垫片与泵壳及轴承座之间的结合面,在压力油口周围应接触均匀,紧1/3螺栓后,用0.05mm塞尺检查各结合面均不得塞入,各结合面间一般不允许再加其他垫片。4.2.3主油泵转子与汽轮机转子联轴器找中心的允许偏差及补偿值,应符合制造厂规定,当主油泵为抗振轴时,应将实心轴与空心轴套调整到同心位置固定后进行找中心。4.2.4主油泵转子与汽轮机转子
6、为直接刚性连接时,应检查主油泵进油侧油封处的轴端径向晃度,一般不应大于0.05mm。当调整汽轮机转子汽封洼窝中心时,也应同时检查主油泵转子在泵壳内的中心,使密封环的间隙符合要求。4.2.5离心式主油泵安装完毕后提交验收时,应具备下列安装技术记录: (1)叶轮密封环径向和轴向间隙及紧力记录; (2) 泵轴油封环间隙记录; (3) 支持轴承间隙及紧力记录; (4)推力间隙记录; (5) 轴颈的径向晃度、叶轮密封环处的径向晃度、进油侧油封处轴端晃度记录; (6) 挠性联轴器各项间隙记录; (7) 联轴器找中心记录。4.3 调 节 机 构4.3.1旋转阻尼调速器的旋转阻尼部分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7、(1)阻尼管应固定牢固,旋转阻尼体与轴应可靠地紧固。 (2)油封圈钨金应无脱胎和剥落,其螺旋槽的方向应符合阻止油流泄漏的要求。油封圈的径向总间隙一般应为0.050.13mm,轴向间隙应不大于0.03mm,扣盖后阻尼体转动应灵活。 (3)检查调节油压的针形阀,阀杆应有足够的调节长度。4.3.2旋转阻尼调速器的放大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图4.3.2); (1)蝶阀阀口、阀座平面应光滑平整无伤痕。 (2)杠杆位置的固定应保证蝶阀与阀座同心,且波形筒无扭曲。 (3)杠杆处于水平位置时,上下限位螺母与杠杆的间隙a、b以及蝶阀间隙C,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蝶阀间隙C应记入安装记录,限位螺母应锁紧。 (4)
8、主辅同步器弹簧的中心应分别与其调整螺杆对正,以免免将弹簧压偏。 (5)过滤器片应组装正确。刮片式过滤器的滤芯应能用于柄转动。4.3.3径向钻孔式脉冲泵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图4.3.3): (1)油封环径向间隙应符合图纸规定,一般中油封环和后油封环径向总间隙a为0.050.13mm,前油封环径向总间隙b为0.040.06mm; (2)泵轮两侧面与泵壳的轴向间隙c应相等,一般为5mm左右; (3)径向钻孔泵与主油泵的联轴器中心偏差不应大于0.05mm,导流杆在前油封环外侧处的径向晃度,应不大于0.03mm。4.3.4弹性调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图4.3.4): (1)已由制造厂组装并调整好
9、的弹性调速器,一般不作解体,只需测量并记录各部尺寸和间隙,飞锤位置应左右对称(a1=a2),弹簧带与支挡间的距离K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2)弹簧带正对随动滑阀喷嘴的调速块平面应光洁平整,并与喷嘴轴线垂直; (3)检查弹簧座,应无松动并锁紧。4.3.5同步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涡轮组或齿轮组应咬合良好。 (2)同步器手轮的圈数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摇动手轮时应转动灵活,螺杆应能均匀轻便地移动。 (3)同步器应装有行程指示器,指示应与内部有效行程相吻合。 (4)离合器弹簧松紧度应调整适当,手动同步器时离合器应能滑动;电动时离合器应无滑动。当同步器位于上下限时应能空转。(5)螺杆T形接头与调
10、速器滑阀端部的挂钩间隙,一般应不大于0.20mm。4.3.6调节机构各滑阀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滑阀与滑阀套间的径向间隙、滑阀行程与滑阀的重叠度,以及200MW机组超速滑阀的窗口尺寸等都应与图纸核对并应符合要求,滑动配合部件都应滑动灵活,一般的径向间隙应符合表4.3.6的规定; (2)随动滑阀喷嘴的端面与弹性调速器调速块的间隙K(图4.3.4),应符合制造厂的出厂记录,并应记入安装记录; (3)继动器与继动器壳体间的径向间隙、继动器蝶阀与油动机滑阀顶部的圆周间隙,均应符合制造厂规定(系指具有旋转阻尼的调速器液压调节系统)。表4.3.6 滑阀径向间隙滑阀型式滑阀直径(mm)径向间隙(mm
11、)一般滑阀300.060.104060701000.070.12自动就中滑阀600.200.254.3.7活塞式油动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4.1.2条的规定检查活塞并作记录; (2)活塞环应有良好弹性,与筒壁接触良好,接口留有一定间隙。活塞环在活塞槽内的轴向总间隙一般为0.040.08mm。有两个以上的活塞环时,活塞环的开口位置应错开90180; (3)反馈滑槽应平整光滑,在活塞杆上固定牢固,与滚轮无卡涩; (4)具有旋转阻尼的液压调节系统,其继动器上部的静反馈拉簧、动反馈压簧的拉伸、压缩长度和反馈杠杆的支点离继动器中心的距离都应符合图纸规定; (5)油动机外壳底部通压力油的结合面
12、应接触良好,在不紧螺栓时用0.05mm塞尺不得塞入。结合面垫料应符合第4.6.23条的规定; (6)按制造厂规定的活塞位置核对油动机就地与远方行程指示器的指示,三者应相符合。4.3.8连杆装置的安装应符合第4.1.2条的规定,调整连杆长度时,应保证螺栓拧入螺母至少有1.5倍杆径的长度。 连杆应无偏斜,连接处应动作灵活无卡涩,并留有符合制造厂规定的膨胀间隙。4.3.9齿杆传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齿条与齿轮咬合时,在齿条的全长上齿侧间隙一般为0.150.20mm; (2) 齿条背面与导向滚柱之间在全行程都应有0.300.70mm间隙(较大数值适用于较大机组); (3) 齿条侧面与齿轮
13、托架之间应有足够的间隙,使运行热胀时不致发生磨擦; (4)齿杆在全行程活动中牙齿不应脱开,相对应的牙齿应有钢印标记,接触应良好; 油动机及凸轮轴与齿杆连接后,油动机与凸轮两者指示器的零位应相对应,凸轮指示器的制动螺钉应紧团。4.3.10启动阀除应按第4.3.6条的要求检查外,尚应检查确认滑阀处于不同位置时,内部油路的接通或切断正确,滑阀行程与指示盘刻度相符。4.3.11杠杆蝶阀式(波纹管式)调压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调压器的压力变换器应符合第4.3.5条的规定; (2)按第4.1.2条和4.3.2条的规定进行检查并应符合要求,蝶阀与阀座之间的间隙一般为0.50mm,此时固定蝶阀的弹
14、簧片应处于自由状态; (3)杠杆与限制块之间的间隙一般上下各为0.15mm。4.3.12电液调节系统的液压集装件、高压抗燃油泵、高压滑阀、出厂前巳经过调整的电液转换阀等,现场不作拆检,应密封存放。4.3.13调速器、调压器、油动机及其传动机构安装完毕后提交验收时,应具备下列安装技术记录: (1)旋转阻尼间隙记录; (2)蝶阀间隙记录; (3)径向钻孔泵各项记录; (4)弹性调速器各项尺寸记录; (5)随动滑阀与弹性调速块之间的间隙记录; (6)油动机各项间隙记录; (7)各可调整弹簧、连杆等定位长度记录; (8)各节流孔尺寸记录; (9)200MW机组超速滑阀油窗数及油窗实测尺寸记录。4.4
15、汽门及其传动机构4.4.1自动主汽门、单座式调速汽门、中压联合汽门的进汽部分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合金钢零件应按本篇第1.2.8条的规定进行检验; (2)蒸汽过滤网的孔径应正确,滤网孔径不等时,小孔或无孔部分应正对汽室的进汽方向; 滤网与蒸汽室间除应留有膨胀间隙外,尚应有防止滤网转动的装置,膨胀间隙一般为: 周围各点辐向间隙 1.01.5mm 端面轴向间隙 1.53.0mm (3)蒸汽室的疏水孔应畅通; (4)阀盖与阀壳结合面的齿形钢垫片应完好,不应有连通内外边缘的沟槽,对于无垫料的结合面,应在垫圈内有一定宽度的连续接触印迹; (5)汽室紧固螺栓应符合本篇第2.4.3条的要求; (6
16、)防止阀座自汽室松脱的装置应完好,如为点焊,应无裂纹; (7)阀蝶、阀座应光洁无伤痕,阀蝶与阀座间用涂色法或划铅笔印法进行检查应严密,不合格时应研究处理; (8)阀蝶与阀蝶套筒的丝扣应紧固,沿接触平面四周的点焊应牢固; (9)检查阀杆应无弯曲,阀杆与阀杆套(或阻汽圈)的各间隙、行程均应符合图纸要求,阀杆与阀杆套的直径间隙一般为0.300.40mm,阻汽圈沿杆长方向的总间隙一般应为23mm,导汽圈上的疏汽孔与阀杆套上的疏汽孔应对正; (10)阀体与导向套筒的间隙应符合图纸规定; (11)紧固主汽门和调速汽门汽室盖的螺栓和自密封结构的小阀盖的螺栓时应防止紧偏(图4.4.l-1); (12)高温高压
17、汽门蒸汽室螺栓应按制造厂的要求进行热紧; (13)各调速汽门必须按图纸的位序安装,不得任意倒换; (14)调速汽门夹紧环与框架的结合球面及与衬套的结合平面,均应接触良好,上部夹紧环与压紧垫圈的间隙C,一般为0.040.06mm(图4.4.1-2); (15)阀门解体后,各阀杆必须妥善放置,防止变形弯曲和损伤。4.4.2主汽门、中压联合汽门的操纵座解体检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拆卸和装配弹簧时,必须使用长的压簧螺栓等专用工具; (2)活塞行程必须大于阀蝶行程,两端各有余量; (3)冷却水室应无裂纹、砂眼等缺陷,进出水管的螺纹接头应完好无损。遇有可疑缺陷,水室应按工作压力的1.25倍进行水压
18、试验,保持5min应无渗漏。4.4.3提板式调速汽门的安装除应符合第4.1.2条和第4.4.1条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个阀蝶的升程和提升杆上滑块的行程,都应符合要求并记入安装记录,提升杆上滑块的行程必须保证最末一个阀蝶能全开; (2)调速汽门全部关闭时,提升杆上的滑块与蒸汽室盖之间应保持制造厂规定的间隙,一般为12mm,以保证调速汽门在热态下能关闭严密,此时油动机活塞必须有一定的富裕行程; (3)在蒸汽室上安装提板时,必须特别注意提板的方向不得装反,调速汽门的位序不得装错。4.4.4主汽门和中压联合汽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汽门的标高及中心线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
19、偏差不得超过10mm; (2)汽门座与框架应接触密实,连接牢固并装好定位销; (3)需移动汽门冷拉导汽管时,应在导汽管安装及焊缝热处理完毕后按设计值进行,冷拉时汽门应平直移动; (4)大型机组高压汽阀在座架上的安装,其固定方式和膨胀方向等应符合制造厂规定。4.4.5凸轮传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凸轮的方位、线型、排列次序应正确。 (2)在冷态及轴受热膨胀时,凸轮轴与轴承在轴向均应留有一定间隙。 (3)各段凸轮轴找中心时一般圆周及端面的偏差不应超过0.10mm,同时应以转动灵活为准。 (4)汽缸与凸轮轴支架间的结合面和滑动槽应平整,能保证膨胀自如,其死点的定位销必须稳固可靠。一般滑
20、动槽间隙为0.040.08mm,联系螺栓垫圈间隙为0.040.06mm联系螺栓与螺栓孔间在膨胀侧应有足够的间隙。 (5)调速汽门杠杆的滚子与凸轮基圆间的间隙,应在冷态按制造厂规定调整,并在汽轮机满负荷后的热态且在调速汽门关闭的情况下,凸轮基圆与滚子间仍保持0.050.20mm间隙。4.4.6调速汽门的连杆和杠杆传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阀的开启顺序应正确,在油动机活塞处于零位且预启阀及主汽阀均关闭的情况下,各阀连杆销轴的各部间隙均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2)阀杆与弹簧支座的球形接头应保持0.1mm的活动间隙并转动灵活; (3)组装双层弹簧时,内外圈弹簧的末端位置应错开180,以减少
21、不平衡力。4.4.7回转隔板转动装置安装时,花键传动轴端部的盘根室及其他可能自汽缸漏汽的部位,都应加好填料或垫料,盘根室下部应有疏水孔并畅通。 汽轮机最后扣盖前,回转隔板与油动机的连接应按本篇第2.7.5条的规定进行。4.4.8汽门及其传动机构安装完毕后提交验收时,应具有下列安装技术记录: (1)阀杆与阀杆套间隙记录; (2)阀杆空行程、预启阀行程及阀蝶行程记录; (3)高温高压零件光谱分析记录及汽室螺栓硬度记录; (4)调速汽门杠杆的滚子与凸轮基圆间隙记录。4.5 保 护 装 置4.5.1保护装置中的各滑阀应符合本章第4.3.6条的规定。4.5.2保护装置的各项表计和电磁传感元件安装前应经热
22、工仪表专业人员检查合格。4.5.3危急遮断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拆卸危急遮断器前,应记下固定弹簧紧力的螺母位置,并须按原位装复锁紧。如有两个危急遮断器,两组的任一部件不得混淆调换。 (2)飞锤或偏心环的最大行程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3)危急遮断器轴端的径向晃度一般不应超过0.030.05mm。 (4)对100MW及以上的机组,宜在安装前对危急遮断器的动作转速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和调整。4.5.4危急遮断器的脱扣杠杆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脱扣杠杆咬合切口的咬合角度和深度应正确,咬合处应无损伤; (2)脱扣杠杆与飞锤或偏心环的间隙一般应为0.81.2mm。4.5.5危急遮断器的喷
23、油试验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喷油管应清洁畅通,与危急遮断器的进油室应对正,并注意检查在转子最大胀差范围内,其相对位置仍能满足试验要求,喷嘴与进油室的间隙应符合要求。 (2)用试验拉杆控制脱扣杠杆及喷油滑阀的系统,在危急遮断器、危急遮断油门、脱扣杠杆及试验拉杆安装定位后,应试动作并符合下列要求: 试验拉杆应能准确地控制与飞锤相应的危急遮断油门的断开或投入,以及喷油滑阀的相应通油或断油,且指示正确; 控制销应能可靠地固定住试验拉杆的位置。(3)直接用危急遮断试验油门进行充油试验的系统,应试动作并符合下列要求: 试验滑阀旋转方向的指示及油路的切换,都应与危急遮断器的试验顺序核对无误; 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验收 技术规范 汽轮机 机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