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doc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94条文说明主编单位:电力部西南电力设计院1 总 则1.0.2 一般性技术要求,是指各行业系统电力工程具有共性的内容。仅属行业系统特点的特殊性技术要求,另由相关的工程建设行业标准载明。2 术 语在电工名词术语电线电缆(GB29001084)和有关国家标准未载明,而本规范需明确定义的专业性术语,现列示于本章中。3 电缆型式与截面选择31 电缆芯线材质3.1.1 控制和信号电缆导体截面一般较小,使用铝芯在安装时的弯折常有损伤,与铜导体或端子的连接往往出现接触电阻过大,且铝材具有蠕动属性,连接的可靠性较差,故
2、统一明确采用铜芯。3.1.2、3.1.3 电力电缆导体材质的选择,既需考虑其较大截面特点和包含连接部位的可靠安全性,又要统筹兼顾经济性,宜区别对待。同样条件下铜与铜导体比铝与铜导体连接的接触电阻要小约1030倍,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CS)统计的火灾事故率,铜芯线缆占铝芯线缆的155,可确认铜芯电缆比铝芯电缆的连接可靠和安全性较高。此外,电源回路一般电流较大,同一回路往往需多根电缆,采用铝芯更增加电缆数量,造成柜、盘内连接拥挤,曾多次因连接处发生故障导致严重事故。现明确重要的电源回路需用铜芯,可提高电缆回路的整体安全可靠性。耐火电缆需具有在经受7501000作用下维持通电的功能。铝的熔融
3、温度为660,而铜可达1080。水下敷设比陆上的费用高许多,采用铜芯有助于减少电缆根数时,一般从经济性和加快工程来看将显然有利。3.1.4 我国铜、铝材长期供不应求,自给率约占80,电线电缆耗铜、铝约占总量的50%左右,因而受国际市场铜、铝价格波动影响,近几年铜较铝价上扬较快,趋势难望逆转,故以减少铜的进口量仍具有积极意义。同截面电缆用铜芯比铝芯允许载流量虽增大约30,但计入容重差异的耗材量约增2倍,按近年电缆出厂价计要贵1422倍。显然宜继续采取以铝代铜的技术经济政策。32 电力电缆芯数321、322 交流lkV及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按设有中性线、保护接地线,中性线与保护接地线独立分
4、开或功能合一等不同接线方式,在供电系统中已客观存在着不同类别。故需相应明确电缆芯数的选择要求。323 大电流回路采用单芯电缆,较三芯电缆可改善柜、盘内密集的终端连接部位电气安全间距;对长线路情况可减免接头,利于提高线路工作可靠性。水下电缆线路采用单芯较三芯能减少或避免有接头时,也同样获此有利效果。多年电缆运行实践显示了接头故障率占电缆事故中相当高的比例,基于电缆密集汇聚于柜、盘中因电气间距等因素容易导致事故的经验教训,因而在综合评价时,不应只注意单芯与三芯的投资差异,还要注重技术性。33 电缆绝缘水平332 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单相故障接地时能继续运行,但伴随有健全相的电压升高,若lmin内
5、能切除接地故障,该电压升高对绝缘的影响一般可不计。然而,按我国系统现有自动装置和运行水平,切除含单相接地故障的馈电线路多数难lmin内实现。我国635kV系统一般为中性点不直接接地。过去有些工程的电缆仅按额定线电压选择,实践中有些电缆“相对地”电压为额定相电压值的绝缘水平,运行时屡有源此发生的绝缘击穿事故,造成巨大损失。而采用高一档额定相电压的电缆,相对安全可靠性获得提高。鉴于设计阶段难预料故障切除时间,故就一般情况下明确对供电系统宜增强绝缘,但对有的行业系统采用额定相电压值后运行实践尚无问题的情况,可允许区别对待。至于133相电压和8h的界限,与已颁发SDJ2689、DL40191、SD28
6、988标准一致,且与美国ASTMD47081、IECl83也相近,但没有美国AEICCS582保守。发电机回路重要,切除故障时间较长,电缆长度有限,宜取173相电压。334 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缆绝缘层中最大电场强度,不仅依赖于外施电压,还与缆芯负载相关,运行中若改变电能传输方向,伴随着电缆极性倒换,其内部电场强度可能显增。335 分项说明:(1)较长的高压电缆线路,常配置纵差保护、监测信号等需有控制电缆且紧邻并行敷设。一次系统单相接地时,感应在控制电缆上的工频过电压,可能超出常用控制电缆的绝缘水平。如英国在12km275kV电缆线路旁并行敷设的控制电缆上,测得工频感应过电压(对应一次系统单相短路
7、电流25kA)分别达:2125kV(控制电缆有铜带铠装)、12155kV(铅包),并通过试验判明了常用的5kV和15kV级控制电缆不合所需;即或使用15kV级控制电缆,就需使所接信号设备实行不共同接地的绝缘隔离。我国某城市3km长100kV电缆线路旁,并行的控制电缆,在一次系统单相短路电流15kA作用下的工频感应过电压,即或采取备用芯接地,使电力电缆改为铅包两端接地、增设并列接地线等,经验算仍不能抑制在常用控制电缆的绝缘水平下,需用不低于10kV级的控制电缆。这种控制电缆俗称导引电缆,国内现已有15kV级产品且曾在工程中应用。(2)高压配电装置中,空载切合、雷电波侵入的暂态和不对称短路的工频等
8、情况,伴随由电磁、静电感应以及接地网电位升高诸途径作用,控制电缆上可能产生较高干扰电压。国内在一些220-330kV变电所,通过实地测试,控制电缆上的暂态干扰有的达25004000v;具有金属屏蔽或备用芯接地时,则降低至60以下。工频过电压的影响往往较暂态过电压更甚。某220kV变电所曾在一次系统短路时,由于接地网电位升高,导致控制电缆绝缘击穿。有曾作过变电所接地电网的电位分布计算,以南方某市土壤电阻率约50m,按典型接地网配置条件,算得对应于工频短路电流5kA的地网电位可达4200V(见高压电技术1991年第2期)。如果以500kV变电所近旁单相接地可能达4050kA,且变电所分配的接地电流
9、相应达15-20kA的发展形势(可参见电气计算第47卷第5期,第29页),则可推算地电位升高幅值将显增。从而在邻近接地网的控制电缆上将产生较高干扰电压。中南某水电厂110kV和220kV电缆联络线与控制电缆并行约100m,相互间距153m,按单相接地12kA,算得接地网电位升高达6100V。为此而设置均压线,降低对控制电缆上的干扰幅值以限制不超过约3000V的控制电缆工频耐压。日本在11个110kV变电所64处控制电缆回路设自动装置,测得各种干扰电压,累积一年半统计的几率分布结果,显示47007500V可达40年发生一次。考虑到系统电压的增高,其数量级影响还将增大。80年代即提出了在低压回路不
10、宜设置避雷器,而把绝缘水平划分有适应不同范围的3kV、4kV、7kV的工频试验电压标准(详见电气评论1981年第4期第364-398页)。我国1988年颁布的塑料绝缘控制电缆国标规定的额定电压为450750V,德国等已列有600/1000V级常规控制电缆标准系列。国内制造厂现也推出6001000V系列控制电缆。综合可认为,本项所拟规定将有助于提高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可行性。这也是在原水电部电力规划设计院1985年颁布的500kV变电所设计暂行技术规定基础上的肯定与全面性考虑。(3) 电气干扰影响较小的情况,如控制信号电缆具有良好的金属屏蔽,与电力电缆并行不长或相距较大,没有并行电力电缆等,工程
11、实际中有采用300500V控制电缆,或对弱电信号回路控制电缆使用250V、100V级额定电压等。本项强调以电气干扰影响很小情况作为前提,可避免单纯以工作回路的电压来考虑,尤其在弱电信号回路情况下需予注意。34 电缆绝缘类型34. 1 允许高差限制值规定的下限,是基于运行实践经验教训总结采取较可靠的安全值,上限则与GB9326标准给出的允许稳态最高油压大致对应。342 与六氟化硫全封闭电器直接相连的自容式充油电缆终端,当油气隔离不严实时,若工作油压低于全封闭电器气压时,将有六氟化硫气体逸出溶于电缆油中,可能引起在气相附近的界电强度下发生杂乱的局部放电,以致损坏绝缘的后果。日本70年代中期前投产的
12、工程,有以023kgcm2油压充油电缆与2-6kgcm2气压的六氟化硫全封闭电器直连方式,运行810年后从终端内抽取油样,测得溶于油中的气体量达081体积,个别最大为185体积,已超过按40年绝缘寿命制订的允许含气量不超过25体积的指标;对于超量情况,管理对策是实施终端解体检查、滤油、对密封环的粗糙面进行精度研磨等,这就不仅增添运行维修的麻烦,还将影响该回路持续供电,宜引以为鉴。345 普通聚氯乙烯(简称PVC)绝缘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为70,曾测得电力电缆缆芯70时,与电缆外皮的温差梯度为1015,可知电缆位于60以上环境缆芯温度将超过允许值,故即以60起划分为高温。适应高温的绝缘材料可能有多种
13、,所列仅常用类型。如耐热普通聚氯乙烯可达90;交联聚乙烯(简称XLPE)通常非辐照制作工艺时为90;辐照交联聚乙烯可达105;乙丙橡胶(简称EPR)为90;金属管氧化镁绝缘可达250以上。346 普通聚氯乙烯电缆绝缘耐寒性较差,所列是按普通型拟定的。347 普通聚氯乙烯料在燃烧时逸出氯化氢气体量达300mgg,火灾事故中暴露出PVC电缆含有浓烈的毒性烟气,是妨碍消防活动、延长加剧火势蔓延的主因,且弥蔓烟气的沉淀物,有导电和腐蚀性,对电气装置还产生“二次危害”。348 6kV级PVC绝缘电缆于70年代问世曾有批量应用,实践后反映发热较突出,泄漏电流变化大且三相不平衡系数常超过容许值15。此外,能
14、生产PVC电缆的厂家众多。其中有的质量保证条件差,从整体意义上的可靠性,不及XLPE电缆。PVC单价虽较低,但计入它与XLPE的容重差别、允许工作温度和短路温度较XLPE低,就意味着同样条件下,选用PVC要较XLPE增大13级截面,现择例列示对比电缆单价于表1,可了解梗概。6kV以上电压级不用普通聚氯乙烯电缆,是基于其介电率和介质损耗正切值均较高,随电压平方变化的有功损耗就将显增,且耐电特性不及交联聚乙烯。3. 4. 9 交联聚乙烯电缆在国外于60年代开发应用,迄今已很广泛。长期实践和测试表明,交联聚乙烯电缆的水树现象及其防止,是提高可靠性的症结。水树的基本对策是:尽量消除绝缘材料中的水分、杂
15、质;避免或改善电缆构造上电场的局部集中采用水树难以发展的组份材料制作,或实行电缆的阻水构造。实现,首要是采取干式交联工艺,它较水蒸气交联方式,可降低含水量10倍以上;实现,在于采取内、外半导电层与绝缘层的所谓三层共挤制作工艺,以使其表面光滑化。高压XLPE电缆实际多具有这两项特性。然而中压级、尤其对6kV的XLPE电缆,在项对策上经历了认识过程的深化提高。如:日本中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的半导电层构造,先后有三种型式:A内、外半导电层为包带(简称TT型);B内半导电与绝缘层同时挤出但外半导电层为包带,即两层共挤式(ET型);C. 内、外半导电与绝缘层同时挤出,即三层共挤式(EE型)。其6kV级XLP
16、E电缆,19721976年前为TT型,此后至19821986年前改为ET型,80年代中期后演进为EE型。2233kV级1983年前部分厂为ET型,部分厂按EE型,1983年后均为EE型。近年,电缆事故统计显示了6kV比2233kV XLPE电缆事故次数高10倍以上,达200-250次/年,尤以水树原因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按电缆半导电构造特征分类统计的年事故率,分别有TT型2-4次100km年和ET型0204次100km年,而EE型尚未发生事故(详见电气学会技术报告(部)第404号、1990年10月电气上工事等)。这或许正是日本1991年增订JCS第395号6kV三层共挤式XLPE电缆”标准的缘
17、由。瑞典较美、日为早地采取两层共挤式,且从1975年起对中压级XLPE电缆均按三层共挤式,但在电缆的阻水构造上仅采用粉末充填于导体的方式,没有其他防水构造。运行10年后的电缆事故统计,缘于水树引起的故障按产品制造年份分类,1975年前生产的9000km电缆出现107次,1975年后生产的27000km电缆,却仅有7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三层共挤式有助极大地提高交联聚乙烯电缆运行可靠性。随着共挤式构造,曾出现在实施接头时剥离不易的困难,如今由于可用易剥离的半导电混合物,能减小半导电与绝缘层之间粘合力,应不再属缺点。我国XLPE电缆的大量应用,主要在近10年,但运行经验的深入总结还不够。以干式
18、交联工艺制造的中压交联聚乙烯电缆,运行没几年就多次出现绝缘故障的事例来看,缺乏外伤、水浸因素又无明显过负荷或动态过电压影响,就难以排斥电缆构造上的缺陷。为避免重蹈覆辙,借鉴国外经验,从有助于提高可靠性拟定的本项要求,将有利于交联聚乙烯电缆的发展应用。再者,与原能源部1989年颁布的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择与敷设设计规程(SDJ2689)要求一致,也体现技术措施的连续性。至于国内制造厂部分仅具备两层共挤式生产能力的中压XLPE电缆,尚可用于非重要性回路。35 电缆外护层类型3.5.1 本章采取与电缆外护层(GB295289)相一致的专有名词与术语。本条说明分述如下:(1)虽然制造时应遵循国家标准,
19、不致出现违背本项要求,但工程实际曾有三芯电缆代用于交流单相情况,因涡流损耗发热导致电缆温升过高的事例时有发生。(2)裸铅包电缆直埋于潮湿土壤中出现腐蚀穿孔;外钢铠虽有一般性防腐处理,但在化学腐蚀环境年久影响锈蚀的事例较多,故需防范。(3)电缆挤塑外套常用聚乙烯(PE)或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不及聚氯乙烯(PVC)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好,聚氯乙烯在燃烧时分解的氯有助于阻熄,故一般多采用聚氯乙烯。但是,20以下低温用普通聚氯乙烯易脆化开裂,而聚乙烯可耐5060;对丙酮、二甲苯、三氯甲烷、石油乙醚、杂酚油、氢氧化钠等化学药物的耐受性,聚乙烯优于聚氯乙烯;燃烧时聚乙烯不象聚氯乙烯析出含有氯化
20、氢等毒性气体,这些情况就宜采用聚乙烯作挤塑护套。(4)XLPE电缆受外部水或化学溶液渗透浸入,形成水树导致绝缘故障的经验教训,应予重视。如:日本有多起事故是普通聚氯乙烯外护层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在经常水份浸泡下形成水树故障(可参见电气学会技术报告(部)第230号、1990年10月(电气工事)等)。德国中压交联聚乙烯电缆运行中迭次频繁发生故障的回路,经剖析就有主要是水份渗入电缆所导致(见1989年国际供配电会议CIRED资料)。电缆的防水构造以铅包或皱纹铝包效果最好,国内外应用于高压电缆较普遍。如:国外有在地下水位高、水中含有高浓盐分的地方,考虑直埋地段常有建设上开挖施工的机械性防护,对132kV
21、级交联聚乙烯电缆采用铅包。我国南方几个大城市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引进时,考虑沟道、直埋均有水浸泡,采用皱纹铝包,运行8年来均正常。金属塑料复合阻水层的阻水特性,从表2、表3中示出的测试数据,可了解梗概。虽然塑料金属复合阻水层构造的交联聚乙烯电缆,日本已应用至154kV级,我国近年也制造出110kV级,但终究实践不长,还难以评估其适用范围。352 容许高差是根据电缆最高工作油压对应确定的。353 直埋敷设采用钢带铠装等的条件之一,主要是不能满足本规范第5。33条(2)项要求的情况。由于重载车辆通过时传递至电缆的压力较大。借鉴日本电气设备技术基准,直埋敷设的埋深对载重车经过地段要求大于12m,
22、只是在无重压情况下埋深可按0,6m,允许用无钢带铠装电缆,而本规范对35kV及以下电缆的一般埋深要求为不小于07m,两相对比或可理解本条(1)项的安全防范意义。直埋敷设采用钢带铠装等的条件之二,是从防止外力破坏考虑的,如位于开发建设区等将开挖施工的地方。统计显示直埋敷设的电缆事故较多,且属于机械性损伤的比例相当高。如某大城市10kV约2200多公里供电电缆线路,19871991年发生故障588次,外力破坏就占242次(见1992年“全国电力系统第四次电力电缆运行经验交流会”论文)3. 5. 4 全塑电缆受鼠害而导致故障的情况屡见不鲜。统计显示,外径1015mm的电缆受害比例最大。日本铁道因鼠害
23、导致电气信号事故,19691984年共发生335次,每年达4862次之多(详见1991年4月三菱电线工业时报第81号、1990年4月号电设工业)等)。(3)项在要求的用词上采取允许稍有选择,主要考虑:(A)除地下公共性人流较密的重要场所外,一些大型电子计算机装置的信号电缆也受鼠害较多,如日本30以上单位针对性地采取防鼠害对策。(B)挤塑外套中含防鼠剂的电缆,国外已成功应用,我国也在开发;此外,电缆埋砂敷设等也有防鼠害效果。本条(6)项的规定,指明一些不适于使用聚氯乙烯外套的情况外,强调宜用聚氯乙烯是考虑到它的机械性较好,且在火灾时因氯的释放有助阻止延燃。3. 5. 8 水下电缆主要在水深、水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 电力工程 电缆 设计规范 条文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