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西北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黟西北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黟西北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黄山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专题报告)安徽省黟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二零零九年十一月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1. 规划总则31.1 黟西北概念界定31.2黟西北生态旅游规划缘由31.3 规划的目标和任务31.3.1 规划的目标31.3.2 规划的任务31.4 规划的指导思想31.4.1 自主创新的规划路径31.4.2 系统统筹的规划视野31.4.3 产业化运作的规划方针31.4.4 “社会生态圈”的规划指向31.5 规划的期限与范围31.5.1 规划期限31.5.2 规划范围31.6 规划依据31.6.1 国务院及相关部委规章及
2、规范性文件31.6.2 旅游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1.6.3 地方旅游规章及规范性文件32. 基础现状与资源条件分析32.1基础现状分析32.1.1区位交通状况32.1.2产业经济状况32.1.3社会文化状况32.1.4旅游发展状况32.2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32.2.1黟县西北部地区旅游资源概况32.2.2黟县西北部重点旅游资源特征32.2.3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32.3生态敏感性分析与评价32.3.1生态环境现状分析32.3.2生态环境保存评价32.3.3旅游项目生态影响评估32.3.4生态敏感问题及处理33. 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33.1旅游市场分析33.1.1现状分析33.1.2 目标市场
3、细分33.2 旅游需求演变趋势33.2.1 宏观经济条件对旅游发展的刺激33.2.2 个性化需求导向对特种旅游发展的要求33.3旅游市场发展方向33.3.1从观光旅游到生态旅游的转变33.3.2以自驾背包等方式向户外运动发展33.3.3向休养度假(隐居)乡村休闲挺进33.4旅游市场发展定位与预测33.4.1未来旅游市场拓展定位33.4.2未来旅游市场规模预测34. 目标定位与战略选择34.1 黟西北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势在必行34.1.1黟西北具有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独特优势(S)34.1.2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黟西北突破发展瓶颈的需要(W)34.1.3 黟西北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
4、顺势而为(O)34.1.4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黟西北规避发展风险的选择(T)34.2 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目标定位34.2.1发展总体定位34.2.2发展阶段目标34.3 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战略选择34.3.1 黟西北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三大战略34.3.2 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战略实施框架34.3.3 黟西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35. 空间布局与项目规划35.1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布局方案35.1.1功能布局的主要思路35.1.2旅游空间优化布局方案35.2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分区建设与项目配置方案35.2.1美溪休养度假旅游中心地建设与项目配置方案35.2.2柯
5、村乡土旅游服务增长极建设与项目配置方案35.2.3洪星科考教育服务增长极建设与项目配置方案35.2.4宏潭户外运动服务增长极建设与项目配置方案35.3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六大重点旅游景区规划要点35.3.1美溪休养度假区35.3.2黄姑河漂流旅游区35.3.3打鼓岭风景名胜区35.3.4五溪山省级森林公园35.3.5柯村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35.3.6洪星国家野外生态考察区35.4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项目库及分期建设计划36. 生态保护与景观规划36.1 黟西北旅游生态分区保护方案36.1.1 生态节点选择与保护36.1.2 生态廊道选择与保护36.1.3 生态景观面的划分与保护36
6、.2 生态修复方案36.2.1乡村生态旅游环境修复36.2.2 山区生态旅游环境修复36.2.3 河流生态旅游环境修复36.3 生态旅游环境培育方案36.3.1视觉景观培育-建筑风格统一36.3.2 心灵环保培育-环保意识提高36.3.3 绿色理念培育-教育手段更新36.3.4 旅游过程培育-生态基础设施配备36.4 黟西北生态旅游情境营造方案36.4.1视觉环境设计36.4.2触觉环境设计36.4.3听觉环境设计36.2.4嗅觉环境设计36.5 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典型景观培育方案36.5.1 典型景观的选择36.5.2 分类典型景观培育要点37. 产品开发与线路设计37.1 黟西北生态
7、旅游产品开发谱系37.1.1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思路37.1.2 黟西北生态旅游产品定位37.1.3 生态旅游产品谱系构建37.2黟西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要点37.2.1 休养度假旅游产品37.2.2 户外拓展旅游产品37.2.3 科考教育旅游产品37.2.4 摄影写生旅游产品37.2.5 自然观光旅游产品37.2.6 乡土文化旅游产品37.2.7 节庆赛事旅游产品37.2.8 购物美食旅游产品37.3 黟西北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设计37.3.1按照流程组合的生态旅游精品线路37.3.2 按照区域组合的精品旅游线路37.3.3 按照营销主题组合的精品旅游线路38. 服务设施与产业规划38.1黟西北生态
8、旅游服务设施规划38.1.1住宿服务设施规划38.1.2 餐饮服务设施规划38.1.3 购物服务网点规划38.1.4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38.1.5 交通服务设施规划38.1.6 其他旅游服务设施规划38.1.7 自助旅游者旅游服务设施规划38.2 生态服务产业规划38.2.1生态服务业态创新规划38.2.2 生态服务企业培育规划38.2.2.2生态产业企业家群体建设规划39. 旅游专项工程规划39.1 生态旅游安全与消防工程规划39.1.1 生态旅游安全规划39.1.2 生态旅游消防工程规划39.2生态旅游解说与游览系统规划39.2.1 旅游生态解说和游览系统的功能39.2.2 旅游生态解说与
9、游览系统设计39.3 生态旅游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39.3.1 黟县西北交通状况39.3.2 黟西北旅游交通发展规划39.3.3 山地车赛道专项规划39.4 旅游生态环卫及设施规划39.4.1 规划目标39.4.2 管理措施310. 旅游社区调控规划310.1 黟西北生态旅游社区建设目标310.1.1 生态旅游社区建设条件310.1.2 生态旅游社区建设目标310.2 黟西北生态旅游社区居民调控规划310.2.1 黟西北四乡居民分布现状310.2.2 生态旅游社区居民调控的原则和思路310.2.3 生态旅游社区居民调控方案310.3黟西北生态旅游社区游客教育规划310.3.1 生态旅游社区游客教
10、育的原则和思路310.3.2生态旅游社区游客教育方案310.4 黟西北生态旅游社区培育要点310.4.1 做好社会调控310.4.2 规范社区管理310.4.3 加强环境整治310.4.4 完善基础设施310.4.5 培育生态素养310.4.6 优化人才体系310.4.7 提升产业结构310.5 生态旅游社区示范项目策划简案310.5.1 旅游集散中心型以美溪小镇为例310.5.2 旅游接待服务型以打鼓山寨为例310.5.3 旅游商品生产型以柯村茶城为例311. 旅游形象与营销规划311.1 黟西北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目的地形象分析与定位311.1.1黟西北旅游形象的资源本底分析311.1.2
11、 黟西北旅游形象的生态基础支撑311.1.3 黟西北旅游形象的市场需求召唤311.1.4 形象基调提炼311.1.5 黟西北旅游形象定位311.2 黟西北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策划311.2.1 旅游形象的理念识别311.2.2 旅游形象的口号识别311.2.3 旅游形象的视觉识别311.2.4 旅游形象的行为识别311.3 黟西北旅游形象与产品的推广方案311.3.1 五个“一”:一个主题形象、一句口号、一篇导游词、一首主题歌、一部宣传片311.3.2 四种“媒”:户外广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311.2.3四项“专”:节事活动、主题商品、合作销售、联合宣传311.3.6 黟西北地区跨行业、
12、跨地区联合推广行动计划312. 实施措施与政策建议312.1 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培育标准312.1.1 概念、原则与指标体系312.1.2 黟西北生态旅游示范工程体系312.2 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要点312.2.1 制定规划,严格遵守保护为先的原则312.2.2 加强科研,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保护312.2.3 突出特色,形成主题明确的产品系列312.2.4 精益求精,有的放矢地筛选目标市场312.2.5 健全制度,保障社区参与和机制健康312.2.6 宣传教育,推动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312.3 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政策建议312.3.1产业引导政策312.3.2 旅游投资政
13、策312.3.3 旅游安全政策312.3.4 旅游推广政策312.3.5 旅游服务政策312.4 规划实施十大举措黟西北经验展望312.4.1以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纲,走出山区发展新模式312.4.2 成立副县级管委会统筹四乡资源,构建大景区管理体制312.4.3 推行独具黟西北特色的旅游“三集中”,实现三区联动312.4.4 灵活利用土地农林新政集中生产,三权置换发展大旅游312.4.5 设立总公司集中开发优化经营,以多种方式推进市场化312.4.6 建设生态旅游人居新体系,发挥集聚集居综合效应312.4.7 环境先导设施优先服务一流,夯实旅游区示范基础312.4.8 重点建设核心带动龙
14、头先行,创生态旅游精品名牌312.4.9 引入成熟的大型节赛事,快速提升黟西北旅游形象312.4.10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要强化生态补偿机制31. 规划总则1.1 黟西北概念界定“黟西北”源于对黟县西北部山区的简称,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美溪乡、洪星乡、宏潭乡、柯村乡等四个行政乡,面积约403平方公里。从地理上看,由三府尖、方家岭等构成的黟县中部分水岭将全县自然划为西北四乡和东南四镇,其中西北四乡属于青弋江源头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峡谷水系发达、植被物种丰富,是典型的农业山区和原生态区;而黟县东南四镇则属新安江源头地区,地势相对平缓、村落景观突出、人文气息浓厚。因此,黟县西北四乡作为一个比较封闭
15、的山区,拥有森林、河谷和农业三大生态系统,地理环境完整、生态特征明显、景观群落自成体系,构成了与黟县东南四镇村落风光源而不同的生态景观,是一个地理相对独立、景观相对独特、社会生态系统相对完整的生态区、农业区和旅游区。本规划认为:黟县西北四乡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区域,应该属于一个统一的概念空间,而从大生态、大旅游、大景区发展的角度更需要一个独特而又贴切的概念名称,它不仅要与周边类似旅游区形成差异化,同时也有利于未来的旅游营销推广。考虑到黟县西北四乡本身的地理特征和本土特色,也考虑到避免被皖南地区包括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等在内的众多山岳旅游区屏蔽,同时避免与周边生态景区(如牯牛降等)产生形象混淆,更
16、是考虑到国内其他诸如“蜀南竹海”、“滇西南旅游区”、“黔东南旅游区”、“黑西南旅游区”等成熟的区域旅游品牌成功经验,本规划在“大黟山”、“黟西北”等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了“黟西北”作为本规划区名称,以凸显黟县西北四乡(下简称黟西北)原生态的神秘特质和鲜明的地理特征。1.2黟西北生态旅游规划缘由黟县西北四乡作为典型的皖南山区、传统的革命老区和欠发达的乡村地区,农耕环境古朴而自然、生态资源清新而纯厚、山水景观生动而富有诗意,具有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生态服务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基础。随着国家城乡统筹、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地区,尤其是像黟西北这样的农业地区、生态地区,要积极探索农业开发、生态保
17、护和乡村整治的新道路,要以生态旅游为纽带,与席卷全球的服务经济、生态主义浪潮相对接,尝试走出生态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从而进入从落后的农林生产区向生态产业区、传统的农业生活区向生态旅游区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目前该区无论是休闲农业、还是生态旅游都处于萌芽期,呈现在边缘化下的“散、小、弱、差”,既没有出台有针对性的旅游发展指导文件,也缺乏有效的旅游开发管理工作,严重阻碍了这片生态乡村旅游区的快速发展。因此,作为对上申报各类旅游扶持项目、融入区域旅游线路、带动相关行业(农林业等)资源以及创建优秀旅游乡镇(生态旅游区、4A级风景区),对下指导各乡镇旅游接待点建设、旅游行业发展以及控制关键旅游资源
18、,具有针对性、带有主题性的旅游总体规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当地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发展该区旅游业的有力抓手。近期,随着黟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与黟县大景区的战略实施,标志着黟西北地区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而统一开发、规划和建设黟西北生态旅游区的时机已经成熟,也迫在眉睫;秉承“规划先行”的原则,黟西北地区作为专项的、国家级的生态旅游区,在规划编制中必须高起点、大手笔,要从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高度,坚持大生态、大旅游、大景区的开发视野,对内整合优势资源、对外统一包装,积极融入黟县大景区开发战略中,从而争取成为烘托黟(县)九(华山)牯(牛降)旅游增长带、乃至融入黄(山)-九(华山)-黟(县古
19、村落)黄金旅游圈的重要一极,成为黟县旅游发展又一新引擎(生态引擎),以及皖南城乡统筹发展、现代新“三农”、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示范区。根据本规划专业性要求,经过前期调研考查与讨论沟通,特别委托以华东师范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为首的上海规划课题组编制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下简称规划)及其下属两个重点景区旅游开发规划(包括打鼓岭景区旅游开发详细规划和五溪山省级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3 规划的目标和任务1.3.1 规划的目标本规划力求着眼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紧随2009年中国生态旅游年的主题节拍,响应安徽省“两山一湖”和“大皖南”国际旅游区发展战
20、略,根据黄山市建设“实力黄山、生态黄山、魅力黄山、人文黄山”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黟县以“(世界)遗产经济”、“乡村(旅游)经济“和“生态(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立足于转变黟西北作为山区、老区、农区的落后困局,以生态旅游为杠杆、为龙头、为主导,加快推动生态富民、旅游安民、和谐山区的建设步伐,规划建设黟西北地区成为全县(生态)旅游副中心、大皖南生态旅游增长极,支撑黟县成为安徽省著名的生态旅游强县,最终打造成为具有黟县特色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 实施“大生态、大服务、大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以“生态旅游”为内核的全县(生态)旅游副中心和大皖南生态旅游增长极;(2) 坚持“以旅
21、兴农、以旅兴林、农林促旅”的发展思路,着力提高黟西北地区生态服务产业能级,建设安徽省著名的生态旅游服务强县;(3) 围绕国家低碳旅游示范区、国家乡村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野外生态考察站创建工作,全力规划黟西北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3.2 规划的任务本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1) 深入调查与挖掘黟西北地区各种旅游资源,包括各类珍稀动植物资源、高山峡谷盆地地质地貌资源、山区河流瀑布等水文资源,以及森林资源、农业生产生活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古道古村资源等等;(2) 合理选择黟西北生态旅游目标市场群,包括全年性市场、季节性市场、区域性市场、重点客源市场和特殊群体细分市场等等。(3
22、) 规划建设黟西北生态旅游主体功能区,建设以生态农业旅游、户外运动旅游、养生度假旅游、科考写生旅游和森林探险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漂流旅游、自助旅游为卖点的特色旅游区带点。(4) 开发设计黟西北地区各类生态服务产品,包括观光游览、休养度假、户外运动、旅游购物、商务会奖、农业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科考教育和健康养生等产品;(5) 全面构建黟西北地区生态旅游服务产业体系,包括旅游住宿服务体系、旅游餐饮服务体系、旅游车船服务体系、休闲娱乐服务体系、旅游购物服务体系和教育培训服务体系;(6) 配套建设黟西北地区生态旅游支持系统,包括旅游品牌营销系统、旅游社区服务系统、生态旅游管理系统、旅游招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北 国家级 生态旅游 示范区 总体规划 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