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论证报告.doc
《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论证报告.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论证报告第一章 总则一、规划调整的背景及原因1、区域发展背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发展成渝经济的的长远目标;加之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已将眼光拓展到了成都经济区和成渝之间的重要二级城市,使得位于该区域重要腹地的遂宁市的社会经济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其城市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根据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成都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城市建设必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为遂宁市提供了可遇不可求的发展机遇。2、城市定位背景:按照省委奇葆书记2010年11月11日莅遂视察时做出的“把遂宁定位为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遂宁市委、市政府作出的
2、“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战略部署;加之成渝经济区与成都经济区搭建“1+7”合作平台的重要战略机遇,纵观其发展环境,遂宁肩负着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和成渝合作连接点的重要使命。特殊的城市区位、先进的城市产业、优美的城市环境是遂宁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强大后盾,遂宁的城市建设应体现“自然绿色生态、社会公正和谐、城乡有机相融”的重要内涵,以建设城乡一体、功能完善、产业现代、生态和谐的宜居宜业城市。3、城市产业发展背景:为充分落实四川省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战略,响应成渝区域发展新趋势,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遂宁目前极为需要更合理的产业调整及产业功能区的优化布局,通过调整传统产业,加强建设具有遂
3、宁特色的现代产业高地,加快发展高端电子元器件、新光源、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从而有力地夯实城市的产业基础。4、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发展背景:在“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指引下,遂宁市原有的城市结构和形态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求,遂宁城市空间发展的第二圈层,即城市沿河平坝区域东西两侧的丘陵区(东山和西山)的聚集效应日益扩大,城市纵深发展的动力日益加强。而要真正达到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形成“山水城”人文与自然协调的生态环境,“山”和“田”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结合遂宁市现状城市形态和功能特色分析,本次规划调整论证区域作为遂宁城市的第二圈层,是体现“城在
4、山中”的绝佳地段,其优良的生态本底为遂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提供了绝好的载体。但是在2009年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该区域仅仅定性为城市的背景轮廓山体,未能充分与城市一道体现“城山一体”相互依存的重要关系,未能为遂宁建设现代生态园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撑。综上:为了加快推进遂宁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其关键在于把握“自然绿色生态、社会公正和谐、城乡有机相融”的重要内涵。为了更好地体现遂宁市第二圈层“城在山中”的形象定位,挖掘这些资源对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就需要重新审视这些片区的性质定位及发展方向。只有在全面保护生态本底的前提下,合理解决了遂宁市的城山关系,消
5、除了城山分离的严重现象,通过注入新型产业业态、实现一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才能完好展现城山一体、城山相容的田园城市风貌格局,也才能更好地实现区域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根本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章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修改城市总体规划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原审批机关报告;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基于此:受遂宁市规划局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特编制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论证报告。二、规划调整范围本次调整论证范围涉及遂宁市东山、西山局部区域以及涪江江心洲圣莲岛、圣平岛(以下简称为“两
6、山两岛片区”)。 调规涉及范围总面积约31.41平方公里。其中河东新区17.7km2,船山区17.3km2。三、规划调整期限调整期限与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期限一致,远期为2020年。四、规划调整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7、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8、遂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0)9、遂宁市建设山水田园城市的相关文件及精神10、遂宁市河东新区及船山区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五、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
7、观为指导,从成渝经济区和成都经济区的宏观区域出发,充分发挥遂宁市位于两大经济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地区合力”,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依据,统筹考虑发展要素,进一步提升城市质量和综合竞争力。2、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引导为手段,以控制为保障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布局形态和特色资源布局难题。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遂宁市的江河水系、自然地貌、农田绿野。构筑生态田园型城市形态,营造宜人的人居环境。4、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贯彻城乡结合、方便生产生活的思想,积极引导城镇化合理发展、合理用地、
8、节约用地。满足防灾要求,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六、规划调整原则1、科学、客观原则科学、客观地分析遂宁市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面对遂宁市总体规划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难题,充分客观地论证规划调整的可行性,为规划调整提供科学依据。2、可操作性原则规划调整论证的结论涉及到下一步调整规划的具体实施,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片区调整的方向和主要内容,指导下一步规划调整的可操作性。3、统筹协调原则规划调整应与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进一步深化城乡统筹的思想要求相一致,并与其整体相协调。由于本次调整论证区域大部分属于总体规划中城市建设用地未覆盖区域,所以应通过统筹城乡功能布局和空间发展,
9、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共融的发展格局。第二章 现状概述及实施情况一、城市区位及地理位置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位于东经10503261055949北纬301050311050之间,市域南北长108.9公里,东西宽90.3公里,幅员面积5325平方公里。其东邻重庆、广安、南充,南接资阳,西连德阳,北靠绵阳。距离成都、重庆各150公里,与两大城市呈等距三角关系;与省内绵阳、内江、达州等地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遂宁市地处成渝经济圈的核心地带,距成渝两市都具有1小时可达性,便于接受成都和重庆的辐射;同时它又处于川南、川西北、盆中城市群的结合点上。多条高速公路在遂宁汇集
10、,是四川省重要的交通节点。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有可能成为传递成渝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力、承东启西、南传北递的节点城市,发展潜力巨大。遂宁交通比较优势明显。川鄂、绵渝公路在此交汇,达成铁路穿境而过,成南高速路建成通车,遂渝快速铁路已经开工建设,内昆铁路、遂渝高速公路、遂内高速公路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遂宁将成为四川省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二、城市地理人文遂宁钟灵毓秀、山川秀美,自然资源丰富。境内玲珑华美的金华山,清波浩渺的赤城湖,千年古刹灵泉寺、西来第一禅林广德寺,史称“仙画”的宝梵壁画等风景名胜,或淡雅飘逸,或雄浑壮美,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遂宁宗教及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素有“中国观音故里”的美誉,其
11、依托的载体就是广德灵泉风景区的核心景源享誉中外的广德寺和灵泉寺。除此之外,妈祖庙天上宫、基督教福音堂、圣母殿等依然耸立。杂技、龙灯舞、彩莲船、车车灯、狮舞、腰鼓舞、打莲箫 、打围鼓、平台戏等民俗活动仍保留延传。遂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小成都”、“观音故里”、“东川巨邑”、“川中明珠”、“西部水都”、“成渝后花园”之称。其独特的“山水城”穿插环抱的城市格局,奠定了遂宁市山水田园城市优良的生态基底。遂宁现拥有10张国家级城市名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范例奖城市、
12、中国观音文化之乡、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三、城市产业发展遂宁市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23亿元,比2009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9.39亿元,增长4.5%,增速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4.69亿元,增长24.7%,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1.15亿元,增长8.1%,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近年来,遂宁市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方面突出发展以现代畜牧业为支柱的现代农业;工业方面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同时向着打造西部电子元器件制造中心、西部
13、新光源制造中心和西部电路板制造中心的目标奋进;服务业方面,规划并加紧建设“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 同时还规划建设了中央商务区零售商业主题核心区、联盟河观音文化主题园区等一大批主题功能区,实现了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遂宁市坚持走特色旅游发展之路,旅游业保持着高速发展势头。遂宁市通过采取乡村旅游节、桃花节、品果节、孝感文化节、观音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旅游促销活动,促进了遂宁市旅游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5.7亿元,增长34.0%;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6亿元,同比增长34.0%。旅游接待人数1065万人次,同比增长16.9%;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9406人次,同比增长11.0
1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65.03万美元。遂宁旅游总收入已经进入到四川省各市州排名第六位,按照目前增速,今年遂宁将有望进入100亿元行业,成为全省旅游二级强市,遂宁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黄金机遇期。遂宁已打造了旅游新形象、新品牌,为引爆旅游业跨越发展积蓄了力量,为建设西部文化旅游高地增添了后劲。四、调整区域建设现状本次调整区域位于涪江两岸丘陵地区及圣莲岛、圣平岛(两山两岛)。涉及范围占地面积总共为35.0平方公里。在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中,规划调整区域(两山两岛)的用地性质主要确定为遂宁市河东、河西片区以及江心洲岛的生态林地(部分区域为风景保护区广德寺风景名胜区和灵泉风景名胜
15、区)等,是遂宁市建设山水田园城市提供的生态基底。规划调整区内最富盛名的广德灵泉风景名胜区位置特殊,与遂宁主城区的建设用地自然交融在一起,其“两山一水夹一城”的山水景观格局精巧秀致,同时,以此景观格局为依托的广德寺和灵泉寺的观音文化历史悠久,在国内外颇具盛名。(一)用地现状(1)规划调整范围东山片区内包含的主要村落为僧家沟、罗家桥、银杏沟村等村落,居民多为沿村镇道路分散居住,绝大多数以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为主。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动,遂宁市河东新区坝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建设用地储备也已不多,而东山片区紧邻东区坝区,却完全是与城市发展割裂的乡村区域,形成了东山区域空间的结构性缺陷,不利于城市和乡村地区二
16、者的协调发展。 图1 东山片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 圣莲岛土地利用现状图(2)圣莲岛位于船山区河西老城与河东新城之间,其外围城区交通非常便利。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性质为非建设用地。大部分区域为耕地,两侧有少量居住用地。圣莲岛岛上有两处闲置工业用地。大部分住户为农民,除很少一部分在市内工作之外,其余的均从事农业生产,和底档次的第三产业。 (3) 圣平岛与圣莲岛情况基本一致,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性质为非建设用地。主要住户为农民,大部分区域为耕地。 (4) 广德寺灵泉寺风景名胜区位于遂宁市东山风景林带与西山风景林带中,现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为公共绿地。右图所示,大部分区域
17、为风景游赏用地、绿地、山林,少量城市建设用地与耕地。风景内的接待服务设施以农家乐为主,散布在广德寺和灵泉寺周边。由于风景区位于遂宁市城区内,因此景区内的基础设施依托于城区的相关基础设施。图3 广德寺灵泉寺用地现状图(二)道路建设现状在河东新区东山片区范围内,刚刚通车的遂绵高速公路在区域内经过,并在灵泉寺景区北侧、义兴镇区南侧设有互通式立交,连接城市道路,两根匝道均与国道318平面交叉。东山片区由于遂绵高速及入城快速路的建设造成分割,风景区、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空间分布分散。两岛区域的道路基本以通乡道路为主。(三)调整区域实施情况评估“09总规”虽然是2009年获得批准并付诸实施
18、。但是其编制工作于2004年就开始启动了,期间经过接近五年的编制周期。由于“09总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时间历时较长,加之城市产业发展背景的变化和新的城市目标的确立,使城市总体规划局部地区的发展条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总规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弊端。从建设空间实施来看,自“09总规”编制以来,随着区域经济环境的变化,遂宁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增长较快,特别是河东新区一期的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较快,使遂宁市跨江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实质化阶段。河东新区遂绵高速南北纵贯,遂宁市外围环形高速公路环形系统日渐形成。由于这种快速交通设施的完善,为遂宁市拉大了城市发展空间,使遂宁市的城市发展由原来的
19、单纯依托沿江平坝发展的态势,逐渐向两侧丘陵地带过渡,环形快速路系统包含在内的区域的发展优势也日益凸现,为遂宁市打造“城山相融”的以山水田园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本次调整区域,由于大部分是处于这样的地区,人们对城市内的立体景观要素(如两山)的认识,过去是一种“不利因素”在一般城市用地评价中,作为不可建设用地。而在现代生态田园景观规划中,却被认为应强调生态环境、自然要素成为多元景观构筑的有利条件,利于形成山、湖、城、田、林多层次生态交融的的地域类型。加之由于外部条件带来的变化,在城市发展用地的使用先后的选择上,这些区域由于拥有特色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已经率先得到使用。中华养生
20、谷、中国玫瑰谷、九州书院、龙凤古城等重大项目的启动,即是这种资源赢得先机的佐证。第三章 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分析一、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依据遂宁市总体规划,遂宁市的功能定位为四川省重要的交通枢纽,成都、重庆、绵阳交互辐射的开放休闲型、山水生态园林式,以轻工业为主的纺织食品区域中心大城市。城市应充分利用“两面临山水、中间一座城”的山水特点,形成山水生态城市空间布局有机整体。1、规划期限:20092020年。2、城市性质:成渝经济区次区域中心,四川省区域次级交通枢纽,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3、城市规模: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在85平方公
21、里左右,规划期内遂宁主城区的合理人口规模为88万人4、规划目标:突出遂宁“山”、“水”、“绿”、“城”的城市特色,以营造休闲水都及森林之城为方向,将城市建设成为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现代景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山水园林城市。5、指导意义:本次规划调整区域在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位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之外,除圣莲岛、广德寺景区、灵泉寺为城市公共绿地之外,大部分为城市生态绿地,是遂宁市作为带状城市东、西部的绿色屏障和生态背景。它不仅具有净化城市空气的功能,其南北走向还有助于引导气流,改善城市通风效果,所组成的河东森林植被廊道,是城市重要的林地生态系统。但本次调整论证的区域则呈现出相对滞后的发展状态,未能体现出
22、遂宁“二圈层”内“两山两岛片区”的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特色,其与城市中心(坝区)在城市格局上截然分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外风景区”和纯粹的乡村地区。同时区域内经济产业发展滞后,旅游知名度低,景区开发滞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难以对“两山两岛片区”的城市建设进行有效控制和指导,对城市发展有所制约。6、调整区域在“09总规”中的用地性质如下:(1)遂宁东山(包括灵泉寺景区)用地性质主要为生态林地;其中灵泉寺景区的用地性质为城市公共绿地;(2)圣莲岛用地性质为城市公共绿地;圣平岛用地性质为生态林地;(3)广德寺景区及周边用地所在区域为城市公共
23、绿地。(4)九宗书院用地性质基本为生态林地,有少量居住用地;(5)龙凤新城所在的西山片区用地性质为生态林地;图4 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规划图(2020) 图5 遂宁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综合规划图(2020) 图6 调规区域在遂宁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位置二、遂宁市船山区城乡统筹规划(2009年)充分利用船山区“市区同城”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坚持“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依托遂宁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船山经济的繁荣和农村地区的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农业发达。在保持经济繁荣、生态协调的前提下,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1、规划期限:20082020年。2、规划范围:为船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遂宁市 城市 总体规划 局部 调整 论证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