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doc
《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聊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草案)(二O一一年九月)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聊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镇规划建成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其它区域可参照执行;聊城市其它县、市可参照执行。第三条在聊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各类专门性建设项目应符合相关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第四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
2、类,46中类,73小类(详见附录B附表B1)。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详见附录B附表B2)的规定执行。第七条附录B附表B2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依据相关规范及总体规划确定其适建性。第八条沿城市道路的建设项目用地,其用地边界规划至道路红线,若城市道路两侧有绿化带,则规划至绿线;沿小区级及以下道路的,应规划
3、至道路中心线。第九条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1的规定。表1:建筑基地面积下限指标建设项目类型住宅建筑非住宅建筑建筑基地面积(平方米)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100015002500350015003500第十条建筑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确实无法调整或合并,且不防碍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核准建设。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2.邻接土地为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3.受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限制的情况。第十一条主要建设用地的建筑密度、容积率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 表2 主要建设用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 控制指标 建设类型建筑密度(
4、%)容积率办公类建筑低、多层301.5高层253.0商业类建筑低、多层402.0高层353.5工业类建筑低层为主451.2多层为主401.5仓储类建筑低层为主451.2多层为主401.5居住类建筑居住小区低层300.8多层251.3中高层221.8高层203.0居住组团低层330.8多层281.5中高层252.0高层223.3注:表中所列数值以单块建筑基地计算; 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在各类市、区级中心、商业繁华地段,商业及办公建筑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周边基础设施状况确定。第十二条对混合类型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
5、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楼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第十三条 科研、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等设施的容积率控制指标,应按有关专业规定执行。第十四条建筑基地原有的容积率或建筑密度已超过规定值的,不得在该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第三章建筑工程管理第一节建筑间距第十五条建筑间距应符合日照、消防、抗震、安全的要求,并综合考虑采光、通风、环保、视觉卫生、管线埋设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应符合本节的规定。第十六条根据日照、通风的要求和本市建筑用地的实际情况,多层及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在符
6、合下列规定的基础上增加2米控制(住宅建筑日照间距计算方法见附录C之C2;建筑物对相邻建筑遮阴的遮挡高度计算方法见附录C之C31)。1、 多层及低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两建筑物之间夹角30)的间距不得小于表3的规定:表3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单位:米方位01515303045456060建筑间距1.51.351.21.351.4注:为遮挡建筑朝向与正南(正北)方向的夹角(正南方向为0),h为非高层遮挡建筑的遮阴计算高度; 本表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建筑。2、多层及低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时(60两建筑物夹角90)的间距:南北向的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8倍,且最小值为12米;东西向的间距
7、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5倍,且最小值为6米。当山墙宽度大于15米时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3、多层及低层居住建筑非平行也非垂直时(30两建筑夹角60),其最近间距不小于南侧(或较高)建筑高度的1.0倍,且最小值为8米。4、多层及低层住宅建筑地面层为非住宅用途时,视同住宅建筑控制日照间距。5、多层及低层建筑平行遮挡住宅建筑时,间距不小于15米。6、多层及低层住宅建筑之间的侧面间距不小于6米。第十七条高层住宅建筑间距:1.中高层、高层住宅建筑应与受其影响的周边地区统一规划,建筑间距应根据日照分析确定,保证中高层、高层住宅建筑之间及受其影响的周边建筑的有效日照时间符合聊城市建筑日照分析规划
8、管理办法要求。2.低层、多层住宅建筑遮挡高层住宅建筑时其日照间距应按第十六条计算确定。3.中高层、高层住宅建筑含有非住宅用房的,应保证最低层住宅满足日照要求。4.高层建筑(含中高层住宅建筑)与北侧各类住宅最小间距不小于40米。5、高层住宅建筑与各类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间距不小于30米。6、高层住宅建筑与各类住宅之间的侧面间距不小于13米。第十八条“品”、“回”字型以及其他半包围型建筑组合或异型建筑单体,须通过日照计算分析保证受影响住宅建筑内每套住宅须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满足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须至少有两个居住空间能满足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不少于
9、2小时的要求。第十九条 相邻两单位在地界两侧建设时,北侧为居住建筑的,其退用地边界最小距离多(低)层为7.5米,高层为15米。其余遮阴间距由南侧建筑承担。第二十条非住宅建筑与住宅建筑的间距:1.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建筑间距按住宅间距规定控制。2.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北侧的,其最小间距应符合表5规定。3.低层非住宅建筑与相邻住宅建筑垂直时,在符合日照、环保、施工、安全、消防和交通等要求的前提下,可毗邻建设。建控制建筑表5 住宅建筑(南侧)与非住宅建筑(北侧)之间的最小间距(米)建筑类别控制间距建筑类别中高层、高层住宅建筑多层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建筑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之间平行布
10、置垂直布置山墙之间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之间高层非住宅建筑402413按多层遮阴距住离宅1913181713多层非住宅建筑27171312815126低层非住宅建筑2715139615126注:独立布置的单层传达室、配电房、供热房等附属建(构)筑物在符合消防、安全和施工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其与南侧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可酌情减少; 山墙之间如有道路,山墙间距应按有关规定增加;山墙非平行布置时,以其最近处控制山墙间距。第二十一条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米) 建筑类别建筑类别间距制控筑距别类筑高层多层低层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之间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之间平行
11、布置垂直布置山墙之间高层2420132016916149多层20169141081286低层161491286866注:独立布置的单层传达室、配电房、供热房等附属建(构)筑物在符合消防、安全和施工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其与非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可酌情减少。 工业建筑、仓储(库)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按相关的消防、安全间距控制。 山墙之间如有道路,山墙间距应按有关规定增加;山墙非平行布置时,以其最近处控制山墙间距。第二十二条各类建筑与侧面有窗的住宅建筑侧面间距,在满足第十六、十七、二十条规定的基础上增加4米。第二十三条 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高度大于2米的挡土墙和护
12、坡的上缘与建筑之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米;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米。第二十四条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居住建筑和大、中、小学的教学楼应保证被遮挡的建筑冬至日有效日照时间不少于2小时;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学楼和生活用房的日照间距应保证被遮挡的建筑冬至日有效日照时间不少于3小时。同时,多层及低层建筑根据其朝向与正南方向夹角的不同,间距不得小于表4的规定。表4上述建筑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方位01515303045456060日照间距1.79h1.61 h1.43 h1.61 h1.70 h 注:为建筑朝向与正南(正北)方向的夹角(正南方向为0),h为非高层遮挡建筑的遮阴计
13、算高度; 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学楼被遮挡时,其日照间距应按表中相应数值的1.1倍执行; 本表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建筑。第二十五条 上述各种间距计算中,下列情况在符合消防要求时可不作间距计算:1、在建筑主要朝向上,长度小于6米、累计长度占建筑总长和总高小于1/3的竖向突出部分。2、在建筑主要朝向上,长度小于6米、距主体墙小于1米、累计长度占建筑总长小于1/2的突出部分。第二十六条下列建筑被遮挡阳光时,其建筑间距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划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确定:1、经城市规划确定近期搬迁的建筑(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前提下,项目单位与被遮阴单位或个人应签订协议)。2、古城区、风景区、文物保护区及城
14、市主次干道沿街建筑。第二节建筑退让第二十七条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景观、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建筑退让分为后退用地边界和后退城市道路红线(绿线)。两者同时起作用。建筑退让的起点以建筑物垂直投影最突出部分的边线算起。第二十八条沿建筑用地边界的建筑物,其离界最小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离界距离小于消防间距时,应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1、各类建筑后退用地边界线距离不得小于表7规定的距离。当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5米时,按主要朝向控制。2、界外是居住建筑的,除须符合表7后退距离的规定外,
15、同时须符合第一节的有关规定。3、界外是公共绿地的,各类建筑的最小离界距离按表7其它建筑的离界距离控制。 表7建筑后退用地边界距离(离界距离)单位:米 建筑类别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高度及朝向居住建筑科教文卫建筑其它建筑主要朝向高层151515低层多层7.585次要朝向高层101010低层多层333第二十九条 储存各类危险品的建(构)筑物,其所需安全、防护距离在基地内解决。第三十条位于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其后退道路红线不得小于表8的规定。高层裙房部分按高层要求后退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红线外有城市绿化带的,建筑后退距离以绿线为起点计算(居住建筑退绿线距离按退城区支路红线距离执行)。 表8建筑后退道路红线
16、距离 单位:米 道路宽度后退道路红线建筑高度、朝向城市主干道 46城市次干道4630城区支路3015小区道路15主要朝向高层201512按居住区规范低层多层12106次要朝向高层181310低层多层1084第三十一条地下建筑物的后退用地边界及道路红线的距离均应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1.5倍,且其最小值为3米。当地上建筑后退距离小于地下建筑后退距离时,按地下后退距离执行。第三十二条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主要出入口临城市主、次干道时,后退道路红线(绿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
17、第三十三条下列两类情况的建筑物,在满足消防、交通要求的前提下,经规划部门核定,其后退用地边界及道路红线(绿线)距离可适当缩小:1、在旧城改造区、城市中心,按本规定控制确实有困难的;2、在风景区、古城区、文物保护区按专项规划已经确定的。第三十四条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除应符合表8的规定外,还必须满足交叉口视距三角形的要求。第三十五条铁路两侧建设任何建筑工程,应首先满足防护绿带的要求。如特殊要求必须建设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1、铁路干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相邻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0米;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建筑工程与相邻轨道中心线距离不得小于15米;铁路两侧的围墙与相邻轨道中心
18、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围墙的高度不得大于3米。铁路两侧建筑工程与围墙应同时满足距铁路路基坡角线不小于5米的距离。2、铁路两侧的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等)、危险品仓库和厂房与相邻轨道中心线的距离须征询铁路主管部门的意见。3、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的,须符合铁路道口管理的有关规定。第三十六条沿公路的建筑物,在规划建成区内的路段两侧,按后退城市规划道路红线要求执行;其余路段按公路要求执行。第三十七条沿河道两侧新建建筑物,其后退河道规划控制线的最小距离按建筑退用地边界执行。第三节建筑高度第三十八条建筑物的高度除必须满足日照、建筑间距、消防、抗震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第三十九
19、条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它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第四十条在古城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规划控制区域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第四十一条在城市规划建成区内,建筑物高度按以下原则控制:1. 建筑高度按聊城市城市建筑高度分区规划控制。2. 建筑高度控制与计算方法见附录C 之C3。第四十二条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高度的控制,同时根据下列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1.城市道路所在的城市分区,如中心区、文教区、综合居住区等;2.城市道路的性
20、质;3.道路红线宽度;4.建筑物的性质、体量;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沿路一般建筑的控制高度(H)不得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的一半(W2)加建筑后退距离(S)之和的1.5倍,即:H1.5(W2S)。沿路高层组合建筑的高度,按下式控制:AL(W2S)式中:A沿路高层组合建筑以1:1.5(即56.3度)的高度角在地面上投影的总面积,L建筑基地沿道路规划红线的长度,W道路规划红线宽度,S沿路建筑的后退最小距离。计算方法见附表C之C33。第四十三条 建筑物临向两条以上道路的,可按较宽的道路规划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建筑物直接或通过面前道路临向广场、河道、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在计算控制高度时,可将广场、河道、电力线
21、路保护区的二分之一宽度计为道路规划红线宽度。第四十四条下列建筑的地上层数限定为:1.无电梯的住宅不应超过六层2.中学教学楼不得超过五层3.小学教学楼不得超过四层4.幼儿园、托儿所不得超过三层。第四十五条一般不得对建筑物进行加层,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加层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加层后能满足建筑的容量、日照、间距、退让、高度等的规定。2.有原设计单位或具有同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的建筑结构、抗震可行性等鉴定证明。3.符合城市规划对该地段的技术要求,不影响城市环境景观。第四章 居住区规划第一节 居住区分级与用地 第四十六条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聊城市 城市规划 技术标准 技术管理 规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