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中心城区亮化总体规划.doc
《滕州市中心城区亮化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州市中心城区亮化总体规划.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滕州市中心城区亮化总体规划第一章 城市概况4第二章 夜景照明现状与存在的问题5一、道路照明现状5二、景观照明现状7第三章 规划编制背景和规划依据8一、规划编制背景8二、规划范围10三、规划期限10四、规划目标11五、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12六、规划编制依据13七、规划编制内容14八、城市夜景定位14第四章 城市功能照明14一、城市功能照明的概念14二、指导思想15三、规划目标15四、规划原则15五、照明分级16六、照明亮(照)度要求17七、光色(色温)要求17八、光源、灯具选择、布灯方式17第五章 城市景观照明19一、城市景观功能照明的概念19二、指导思想19三、规划目标20四、规划原则20五、
2、城市景观照明总体规划布局21六、城市景观照明等级规划及各层次夜景设计相关要素22七、城市景观照明亮度规划23第六章 城市照明控制性规划24一、城市道路夜景照明设计方案24二、三河六岸风光带夜景照明设计方案30三、城市开放空间及重要节点夜景照明设计方案32四、公园及公共绿地夜景照明设计方案38五、建筑物夜景照明设计方案41六、重要构筑物夜景照明设计方案46七、商业街区的店招、广告、公共艺术、雕塑等夜景照明设计方案50八、城市中轴线、主要入口、天际线等夜景照明设计方案52第七章 城市照明供配电及控制规划54一、城市照明供配电原则55二、城市照明供配电系统方案55三、正确的器具选择56第八章 灯光实
3、施、组织和管理59一、建立统一完善、多层面的法规依据59二、建立科学、统一的体制保障系统60三、实现智能、高效、严格的管理与维护60四、实现建设资金的多渠道供给,保障城市照明建设的正常进行62五、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加深各界对城市照明的认识,广泛发挥城市照明的综合作用62六、照明建设的政策及措施63七、景观照明的质量评价65第九章 城市照明建设项目进程规划66一、近期建设规划66二、中期建设规划68三、远期发展引导68第十章 绿色照明技术原则69第十一章 重要道路、节点亮化效果展示70第十二章 规划图纸70第一章 城市概况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辖17个镇、4个街道、122
4、6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65万,东依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临苏淮重镇徐州,北依孔子故里曲阜。城市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境内有7300多年前的“北辛文化”遗址以及滕国、薛国故城,作为“科圣”墨子和“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滕州胜迹遍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人文底蕴。滕州处于淮海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的中心位置,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地理区域优越,水陆空交通俱全,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穿境而过,至2011年,高铁站、京沪高铁立交、京台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旅游路、红荷湿地风景区,从东到西,将成为横贯滕州的一条立体快速通道和风景线,也标志着铁路、国
5、省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京杭运河“五位一体”、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滕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46.8平方公里,是滕州市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近年来,滕州市中心城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将城市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确立了建设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的奋斗目标,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已基本形成了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框架。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工业园、香港国际科技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金属制品工业园等“一园多区”经过快速发展建设,逐步形成了特色产业链,并对核心城区形成拱卫之势。与此同时,发展空间的外延正在扩展,鲁南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
6、合作、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合作势头强劲,城市路桥网络建设等共享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着力打造班墨历史文化品牌等重要战略,为倾力打造繁荣昌盛、文明富裕、安定和谐的幸福滕州注入了全新活力。城市夜景建设和规划是做大中心城市、增强城市功能和综合品位的有效途径,是一项既提升中心区域又带动周边,既作用当前又关乎未来,既植根于外延增长又着眼于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战略部署。本规划结合国内外城市照明的新思路和新经验,旨在为滕州中心城区照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城市照明的技术与艺术水平,通过调整优化城区夜环境,把滕州的城市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品位做高、形象做美,使滕州的
7、城市特色、政治文化、经济建设、人文景观优势得以发挥,从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使滕州成为鲁南地区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第二章 夜景照明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道路照明现状滕州市中心城区的常规道路照明自“九五”时期以来,经大规模改造、建设,目前基本达到建成区道路全覆盖。大部分道路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20米宽以上道路配备双排灯,20米宽以下道路配备单排灯,5米以上宽人行道配备行道灯,平均档距小于35米,灯杆高度8米至12米,一般配备250W或者400W钠光源,截光型灯具,供电半径不超过600米,三相四线供电,线路穿管敷设,每灯杆配备专门接线井。主干道照明表现良好,但是一般道路中仍有亮度、均匀
8、度不达标的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灯具的配光曲线不合理,使用了一些光效差、能耗高的低档灯具,对较宽人行道没有设置良好的功能性照明,从人行道突然拐入行车道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如果人行道和行车道亮度一致,将能够大大提高司机对行人行为的预见性及增加紧急情况处置时间,降低事故率及事故强度。2、因为没有完善的系统规划,光污染和光照不足并存,光源的功率选择不当,导致平均照度大小不一,能源浪费严重。3、老城区支路、居住区道路暴露出设施严重老化及光污染问题,功能照明无论是亮灯率、设施维护、主干道架空线入地率等方面与新城区相距甚远,无法满足夜间出行安全的基本需求。4、后期的设备维护和管理不完善,由于
9、各种原因破损的照明灯具不能及时更换,更谈不上对于照明灯具进行定期的清洗和维护,导致照明设备的效率下降,照度下降。二、景观照明现状近十年来,滕州景观灯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美化城市环境、提高观瞻水平、促进旅游消费经济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景观灯光现状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许多差距,尤其是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1、景观灯光的配置没有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景观灯光规划与城市规划应紧密结合,应当是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整体规划的缺乏,使得景观灯光建设无序,各区各自为政、风格不一,造成城市夜景较为杂乱,很难和城市空间的发展相协调。2、景观灯光与主体建设工程设计
10、脱节。景观灯光设计和建设工作尚未很好地纳入在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尤其在重大市政工程建设、重点文物维护和老街坊修缮、近代优秀建筑物外立面整治和标志性建筑物的设计建造等工作中,考虑景观灯光较少,增加了后续景观灯光建设的技术难度和成本,社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也成为问题。3、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和指导理论。城市景观照明设施与作为载体的建筑、广场、街道、园林绿化等城市景观元素应是协调统一的,应在深入分析、研究所处区域或载体的文化底蕴和风格特点的基础上,精选最有价值的环节进行表现,充分展示城市文化品位。但由于缺乏技术理论的指导,造成在景观灯光设计、管理、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主观性、盲目性和无系统性现
11、象。4、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意识不强。亮度缺乏控制,能耗过高,造成一定的浪费,同时也给市民带来困扰。在景观灯光建设中如何正确地选用光源与灯具,避免产生光污染与光干扰对人和动植物造成伤害,避免对公共交通安全产生影响,控制高光效光源和高效率灯具使用等方面还缺乏有效措施。5、缺乏系统、科学的城市景观灯光综合评价体系。现代城市夜间景观的好坏反映了一个城市综合水平的高低,景观灯光工程涉及城市规划、建筑、文化、生态、经济、旅游和照明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目前缺少对城市灯光格局的科学研究,对城市景观灯光的质量没有系统的评价体系。第三章 规划编制背景和规划依据一、规划编制背景1、经济全球化和产业梯度转移20世纪90
12、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席卷世界每个角落,金融资本、生产技术以及知识信息的全球化流动趋势加强。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不断加速,国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已成为全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寻求区域合作,谋求共同发展成为这一背景下的发展主题,一方面为滕州市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创造了条件,为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产业链的地域分工提供了舞台,但另一方面也应调整发展策略,构建现代城市体系和多元化格局,使得区域内优化资源组合,减少世界市场的波动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以及避免地方城市滑向被边缘化境地的危机。滕州市要积极接受产业、资金、
13、技术的梯度转移,融入全球化进程当中,同时也要把自身竞争优势和文化品牌推向国际,加速国际化进程。2、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出台,意味着山东省正式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经国务院批准,枣庄于2009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并安排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给予支持,滕州也迎来发展机遇,进一步推进城市转型,同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政策措施,也为滕州经济的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此开放格局下,滕州顺应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快和周边地区的沟通交流,寻求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的合作,夜景建设从经营城市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软实力,在促进区域可持
14、续发展和经济合作中将发挥更大作用。3、省里的要求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提出了“三区六大产业”的总体建设框架。其中,鲁南经济带处于“一体两翼”中的“南翼”,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鲁南经济带中重要的一环,尤其是最近几年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已成为鲁南一颗耀眼的明珠。加快城市夜景建设,有利于加强山东南大门建设,对全力推进“六城同创”、 创造发展环境起到了良好的助推效果。4、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夜景亮化总体规划是规范、调控、主导城市夜景建设的基本依据,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但直接关系到滕州市中心区的功能结构、景观环境,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
15、发展。夜景亮化规划一方面要有高标准,形成战略前瞻性,另一方面也要从滕州市的特色、条件、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出发,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宏观布局,对城市夜景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有效指导。二、规划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滕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和城市发展需要,编制滕州市中心城区亮化总体规划,夜景规划设计包括善南、北辛、龙泉、荆河四个街道办事处,在中心城区75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46.8平方公里)及高铁站广场区域范围内展开。三、规划期限近期目标(2013年之前):以城市中轴线夜景和道路夜景视廊建设为主;加强对老城区夜景照明的建设和提质改造,进行部分重要景观节点打造,从而在中心城区形
16、成较为完整的夜景网络,使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逐步完善火车站广场、长途汽车站区域、高铁站广场区域等储运和交通中心区域夜景建设,尤其是高铁站广场区域,将成为鲁南重要的夜景景观节点,为确立京沪高速铁路线上明珠区域的地位,以“适度超前”为原则,对整个区域进行高质量的景观夜景打造。中期目标(2014年2016年):对城市道路照明及公园绿地进行景观照明改造,以荆河、小清河、郭河等水系夜景轴线建设为主,创建水、城、景一体化的城市夜景空间结构。远期目标(2017年2020年):进一步完善开放空间及重要节点景观照明,夜景建设的目标将全部实现,政治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客运物流区、旅游区、居住区形成不同的功能
17、区域,各条景观视廊、各个景观点有机结合,共同组成完整的夜景体系。四、规划目标1、对滕州市中心城区的景观灯光进行统筹规划布局,确定发展重点,建设体现滕州特色、高水平、高品质的城市功能照明和景观灯光体系,充分展现滕州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丰富市民及游客的文化生活,促进城市商业、旅游等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2、确定中心城区夜景照明的发展层次及各区域定位,明确各区域特色和建设重点,制订与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照明发展规模和控制标准,实现全市夜景资源的合理配置。3、对城市灯光的密度、亮度与色彩进行科学配置,全面提高控制技术水平,减少光污染,以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要求。五、规划原则
18、和指导思想(一)夜景照明规划指导思想1、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概念规划、发展战略,并与之协调发展。挖掘中心城区的文脉特色,展示滕州市面向国内国际的“班墨文化”纪念地的城市特色,注重发展与保护相结合。2、根据滕州的城市性质、地域特色,形成滕州市独特的城市照明风格。以高品位的夜景照明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施,塑造滕州市现代工贸强市、文化旅游名市、宜居创业新市的城市夜景形象。3、根据城市总体定位,在突出鲁南地区重要城市之一、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夜晚繁华景象的同时,着力塑造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氛围。4、配合城市旅游城的发展定位,在城市夜景观建设的同时,拓展旅游时限,开拓特色夜旅游项目与线路,从而达到发展
19、旅游业和商业的目的。5、强调以人为本,反映滕州的人文特色;以科技为依托,遵循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城市照明的规划,促进滕州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建设。(二)夜景照明规划原则1、突出特色原则: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突出滕州城市特色、班墨文化背景和内涵,将地域和文化传统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与景观亮化及未来发展相结合。2、统筹兼顾原则:通过动态线性规划,实现功能照明与景观亮化、静态灯光与动态灯光、白天景观与夜间照明的和谐融合,体现多元、立体的艺术效果和美感。3、绿色照明原则:应用现代城市亮化理念,采用节能、低碳的灯光器材,实现绿色照明与科技照明的完美结合。4、艺术和功用结合原则:通过远近期
20、规划,结合时代特征和经济成果,实现有序与和谐的新景观艺术亮化,构筑环境优美、景观宜人的中心城市特色景观体系。5、持续发展原则:从经营城市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资源,建立优质、高效、便于操作的城市夜景管理系统。六、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3、滕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4、建设部“十一五”城市绿化亮化工程规划纲要;5、CJJ45-2006城市道路亮化设计标准;6、GB20034-2004 建筑亮化设计标准;7、DB31/T316城市环境(装饰)亮化规范;8、GB50352-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9、GJ/T1632008城市夜
21、景照明设计规范; 10、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有关城市夜景照明技术文件。七、规划编制内容 1、城市道路亮化设计方案(城区主干道、次干道等); 2、城市河流亮化设计方案; 3、城市开放空间及重要节点亮化设计方案(各类广场、公共停车场); 4、公园及公共绿地亮化设计方案; 5、建筑物亮化设计方案(含重要建筑,公共建筑等);6、重要构筑物亮化设计方案(各类桥梁、塔式构筑物、牌坊等); 7、商业等特色街区的店招、广告、公共艺术、雕塑等亮化方案设计; 8、城市中轴线、城市主要出入口、天际线等亮化设计方案。八、城市夜景定位适合投资兴业的鲁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以发展商贸、旅游、文化、
22、休闲等活动为重点,环境生态化且拥有高品质城市功能和空间的核心夜景区域。第四章 城市功能照明一、城市功能照明的概念城市功能照明是指对城市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城市基本功能有影响的照明,对中小城市而言,城市功能照明也就是道路照明,如机动车道路照明、人行道路照明、道路立交桥照明等,照明设施包括立于城市道路之上的灯杆、灯具及专为道路照明而设的变配电设施、管线、工作井及其他必要的照明附属设施。二、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满足安全性照明的需要,为车辆驾驶人员以及行人等提供夜间活动所需要的环境亮度,营造现代化都市辉煌、繁华、和谐
23、的脉络风貌。三、规划目标完成中心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的照明建设,安装高效的照明系统、加强维护系数、采用适当的调光方法、进行合理的照明设计和管理,在满足各功能照明的基础上,对人行道、绿化带进行装饰照明,努力打造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内涵、注重节能与环保、特色鲜明的城市功能照明体系。四、规划原则(一)整体协调性原则:以滕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依据,协调好功能照明与区域环境背景的整体关系。(二)绿色照明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功能照明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中贯彻绿色照明方针,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控制照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合理定位、突出重点原则:根据滕州城市规模、空间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滕州市 中心 城区 总体规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