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城市规划.doc
《潮州市城市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州市城市规划.doc(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规划要点21.1编制依据21.2规划目标21.3规划原则21.4现状主要问题21.5规划要点21.6规划年限2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2.1市域人口发展32.2市域行政区划和城镇数量32.3城镇体系规模、职能与空间结构33城市性质与城市功能53.1城市性质53.2城市功能54城市规模64.1人口规模64.2用地规模65城市建设用地布局75.1城市发展方向75.2城市用地布局现状分析与规划对策75.3城市布局结构75.4近期规划105.5用地指标115.6公共服务中心135.7科研教育145.8医疗卫生145.9文化娱乐145.10体育设施155.11社会福利保障设施155.12桥东旅游度假
2、区公建系统155.13居住区级公建配置156工业仓储规划176.1工业规划176.2仓储规划177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197.1绿地系统布局197.2城市景观规划208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38.1名城保护规划编制依据238.2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原则238.3古城风貌景观要素规划238.4古城保护框架248.5各级文物点的保护258.6古城景观区及景观带保护259旅游规划289.1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289.2近期规划(20002002年)289.3中远期目标规划(20032015年)3010对外交通规划3110.1现状概述及存在问题3110.2铁路规划3110.3公路规划3210.4水运规划
3、3211道路系统与公交规划3311.1道路交通与公交现状及存在问题3311.2规划原则和重点3311.3规划目标3411.4城市道路网规划格局3411.5道路设施布局规划3511.6主要道路一览表3612市政公用设施规划4012.1给水规划4012.2排水规划4012.3电力规划4212.4电信规划4312.5燃气系统规划4412.6环卫规划4513环境保护规划4513.1大气环境保护4513.2水环境保护规划4613.3噪声控制规划4613.4工业废渣控制规划4614城市防灾规划4714.1抗震规划4714.2防洪规划4714.3人防规划4814.4消防规划4915城市规划区与郊区规划511
4、5.1城市规划区5115.2郊区规划5116规划导向专题5316.1城中村专题5316.2道路交通政策专题5316.3用地专题5516.4滨江专题5617附录及相关图纸581 规划要点1.1 编制依据本规划的编制,是以1993年4月编制的”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依据,并总结93年规划实施情况,及近年来潮州市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变化所造成的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对原有规划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适应城市的发展。本规划确定为潮州市总体规划(调整)的依据如下:1、 区域的交通设施对城市的发展和土地的开发建设带来重大影响。2、 城市发展稳定、有序,1999年城市人口与93年潮州总体规划预测的人口规模基本
5、吻合。3、 经济、社会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但相对发展稳定,尚未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新的契机和导致首位度变动的条件出现。因而确定本规划的工作性质是总体规划调整。1.2 规划目标通过规划调整,研究规划实施以来潮州城市所处的区域环境的变化,分析城市成长过程的规律和特点,根据城市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向,调整城市形态布局构架并完善城镇体系结构,使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保持其在现实条件下的可操作性,以及在新世纪中指导城市发展所必备的合理性和前瞻性。规划充分发挥潮州的自然景观优势和历史文化名城优势,逐步把潮州市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便捷的旅游环境和有效合理的工作环境的富有魅力和地方
6、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和现代滨江城市。同时通过城市布局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促进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并带动整个市域城镇体系结构的调整完善。1.3规划原则1、 积极营造城市特色2. 充分体现规划合理性、前瞻性与现实性、可操作性的结合3. 明确其城市定位,加强规划政策导向1.4现状主要问题通过分析,潮州城市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 潮州城市在城镇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不能与其地位和城市规模相适应,辐射影响范围低于应有的水平。2、 城市产业的发展延续多年来一贯的模式,长期在较低层次上徘徊,工业企业的规模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第三产业层次单一,档次较低,限
7、制了城市布局形态的合理化和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3、 城市与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之间、城市新区与古城之间关系不尽恰当,城市形象与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相吻合,城市建设中未能形成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和滨江城市特色。1.5规划要点本次规划是在新的大环境下,通过对未来城市的功能的再认识,调整潮州城市及其区域的布局形态,使之成为城市功能的有效载体。规划的重点,放在对以下四种关系的处理上:1、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潮州通过城市功能的调整和完善,应在整个市域城镇体系中发挥与其地位相称的作用。2、 城市与山水的关系 潮州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城市如何更好地融合,形成富有特色的城市形态,是本次规划的主要课
8、题。3、 新区与古城的关系 潮州城市目前的新区建设和古城保护与改造中都存在不少问题,而新区与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协调,是城市发展的关键。4、 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潮州城市范围迅速扩张,将大量农村居民点、乡镇企业和农田包纳于城市之中,“城中村”是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5、 政策与开发的关系 潮州开发模式大多为私营开发商投资建设或进行开发,政府行为多为辅助性操作,因而如何加强政府的规划政策导向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6规划年限此次对于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维持上一轮规划的规划年限,即此次的规划年限至2015年,规划近期定为2005年。规划还适当考虑2015年后若干年城市发展的可能性。2
9、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1 市域人口发展潮州市域人口由1992年底的223.27万人发展到1998年底的242.45万人,增长率与人口发展计划(到2010年控制在275万人以下,年增长率约12)基本持平,证明规划原定的人口目标是可行的。虽然1993年规划中市域城镇化水平的预测和计算是以非农人口为基本数据进行预测的,但在提出规划期末市域城镇化水平目标时考虑了城镇人口与非农人口的校正因素,因此,本次规划调整中仍将沿用原规划的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即到规划期末潮州市域总人口为285-290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0%-65%,城镇人口数为174-190万人。规划近期,潮州市域人口达262万人,
10、城镇人口达10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0%,至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50%。2.2 市域行政区划和城镇数量潮州市现辖两县一区,拥有县级区(湘桥区)和潮安、饶平两县。湘桥区管辖城区湘桥、西湖、金山、太平、南春、西新、桥东、城西、凤新9个街道和意溪镇。潮安县管辖庵埠、枫溪、彩塘、东凤、金石、沙溪、龙湖、浮洋、江东、凤塘、古巷、登塘、官塘、铁铺、归湖、赤凤、文祠、凤凰、田东、大山、凤南22个镇。饶平县管辖上善、上饶、饶洋、新丰、九村、三饶、汤溪、浮山、新圩、樟溪、钱东、黄冈、大埕、所城、柘林、汫洲、海山、联饶、渔村、高堂、新塘、浮滨、坪溪、东山25个镇。潮州全市共有9个街道、48个建制镇和6个农、林
11、场。从城镇的实际数量看,市域内包括潮州城市在内共有47个城镇(潮州城市包括了意溪和枫溪)。与1993年相比,潮州市域新增的建制镇有浮山、坪溪、田东、大山、凤南、高堂和新塘等七个,其中高堂和新塘是1993年规划中列出的新增建制镇。本次规划调整中,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放在促进和协调各城镇的发展上,城镇的数量将以现有数量为准。2.3 城镇体系规模、职能与空间结构经过八年的发展,市域重要交通设施中广梅汕铁路业已建成,潮汕汾汽车专用道正在修建中,各主要公路等级有所提高;各城镇的规模较1993年有一定增长。在总体上,市域的交通格局变动不大,在此基础上各城镇的发展亦较为平稳,市域城镇体系与1993年情况相比,
12、总体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93规划中分析的如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城镇发展的层次普遍偏低、城镇体职能结构的层次较低、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有待完善以及城镇体系地域发展不均衡等几个主要问题依然存在。根据潮州城镇体系发展变化的特点,按照粤东城镇体系总体结构对潮州市域城镇体系的要求,本次规划调整的重点放在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的重新整合上。2.3.1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在粤东城镇体系规划中,潮州与揭阳是潮汕平原主城市群的次中心(汕头是核心城市),地区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体现为以汕头为中心指状辐射的三主一副四条发展轴,主轴是以汕头为中心联系周边腹地的发展轴线,副轴是区域中重要节点之间的联系轴线。其中,汕头饶平漳州发展轴
13、是华南沿海一级轴线(广州汕头厦门)中的一段,此轴线加强汕头、潮州港口的联系及与漳州腹地的联系,是主轴之一;汕头潮州发展轴是由汕头经潮安至潮州的走廊地带,城镇密集,加工工业及轻工食品工业发达,为副轴。由此可以看出,在潮州城镇体系中,潮汕走廊与饶汕之间联系的重要性。在93规划中,潮州城镇网络总构架根据城镇沿交通干线轴向发展的规律,设想按三个不同等级的发展轴将潮州城镇群在空间上组成一个整体。第一级发展轴:以潮汕公路和广梅汕铁路、安揭公路潮安县境段、安黄公路和广漳铁路、黄三公路和丰柏公路三饶至上善段等交通干线为依托,沿轴线集中了包括潮州市区、黄冈、庵埠、浮洋、三饶等在内的大小城镇近二十个。第一级发展轴
14、是潮州市域城镇发展的重点地带,对城镇布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级发展轴:以安凤公路和丰柏公路凤凰至新丰段、钱浮公路、黄冈至柘林铁路及公路干线等为主干,发展一批城镇,加强市域中心城镇与北部山区与南部港口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地区中心城镇发展。第三级发展轴:以中心城镇为基点,沿由此向外辐射的河流及公路支线布置一批小城镇。以上3级发展轴组成纵横交织的城镇分布网络,其焦点将分别形成规模不等的中心城镇。潮州市区位于两条一级发展轴与多条二、三级发展轴的节点上,成为等级最高、经济实力最雄厚的中心城市。黄冈位于两条一级发展轴与一条二级发展轴的节点上,规划远期将成为潮州市域的副中心城市。2.3.2 城镇体系基础设
15、施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城镇基础设施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上,除汕汾高速公路(即93规划中的汕汾汽车专用道)和潮汕国际机场外,在市域内及市域周边已修建和计划修建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还有汕梅高速公路和潮揭高速公路(铁铺至登岗),这两条高速公路与汕汾高速公路和潮汕机场一起,构成未来潮州市域高速立体化交通网络,使潮汕、潮揭之间联系更为密切,也提高了潮州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本次规划调整,主要是在保持城镇体系总体架构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整合区域城镇体系中的轴带和区片关系。简化和强化发展轴带,突出重点城镇之间的联系,通过城镇发展片区的划定,提出针对不同片区的城镇发展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指
16、导城镇体系发育完善。规划将城镇发展轴的等级简化为两级,原规划中的第一级发展轴基本保持不变,第二级发展轴作适当简化,保留潮州至三饶的第二级发展轴。第三级发展轴反映的城镇间关系,通过城镇发展区片体现。规划根据现状城镇间的关系和城镇空间布局特点,将市域城镇划分为三个城镇发展片区:l 以潮州城市为中心的西南片区 该片区以潮州城市为中心,包括了庵埠、浮洋、官塘、铁铺等城镇。该片区是市域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城镇密集。根据粤东城镇体系规划,未来该片区将作为潮汕大都市区的组成部分,统筹安排产业与生活区的布局。l 以饶平县城(黄冈)为中心的东南片区 该片区实际上的核心是三百门港区,城镇的发展主要围绕港口进行,饶
17、平县城是港区的主要依托。l 以三饶为中心的北片区 该片区以现状规模较大的三饶为中心,包括了上饶、饶洋、凤凰等山区城镇。该片区的城镇发展较长时间内将以城镇自身的素质提高为主,在此基础上加强城镇间的协作关系。2.3.3 城镇体系规模与职能结构潮州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和职能结构在93规划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作了适当调整。潮州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2015年)等级规模城镇数城镇名称5055万1潮州市区(含枫溪、意溪)2040万2饶平(黄冈镇)、潮安(庵埠镇)510万6浮洋、钱东、三饶、彩塘、海山、大埕25万14东凤、金石、龙湖、铁铺、凤凰、柘林、上饶、高堂、官塘、浮山、官塘、江东、凤塘、汫洲2万以下
18、25沙溪、归湖、赤凤、文祠、田东、大山、凤南、上善、所城、联饶、东山、坪溪、浮滨、新塘、渔村、樟溪、新圩、汤溪、九村、新丰、饶洋、磷溪、登塘、古巷、建饶潮州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2015年)职能类型个数城镇名称市域中心1潮州市区(含枫溪、意溪)市域副中心2饶平(黄冈镇)地区经济区中心城镇7潮安(庵埠镇)浮洋、凤凰、钱东、三饶、彩塘、海山、大埕重点发展城镇工贸型13新城、建饶、汫洲、柘林、饶洋、官塘、上饶、铁铺、东凤、凤塘、古巷、龙湖、江东、农副产品加工型6高堂、海山、磷溪、金石、登塘、钱东传统集贸型3归湖、文祠、浮山一般综合性城镇16其它小城镇3 城市性质与城市功能3.1 城市性质本次规划调整
19、中对93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不作调整,仅突出滨江城市的特征。潮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潮州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发达的以轻型、高效、外向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门类为重点的现代化滨江城市。3.2 城市功能本次规划调整中,在原规划确定的城市三大功能的基础上,对城市地位与功能进行认识上的深化与具体化。3.2.1 区域中心功能潮州不仅是市域中心城市,也是粤东城镇体系中潮汕平原城镇群的次中心城市,潮洲市应充分发挥其区域中心城市功能。随着城镇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这个功能将更为具体和突出。凭借在区域交通、风貌古迹、经济水平、基础设施以及人才、资讯等各方面的优势地位,其服务区域、辐射区域的能力应
20、有大幅度的提高。区域中心这一功能,实际上是潮州城市在旅游服务、产业发展以及其他各方面功能的综合体现。3.2.2 旅游服务中心功能潮州古城历史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具有旅游资源的优势,从而成为一个旅游城市。由于在区域中有交通便捷、商业繁荣、服务业初具规模等有利条件,应成为区域内旅游服务中心之一,并可进一步具有为粤东地区旅游服务的职能。这一功能要求通过营造城市形象、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区域交通交通等各方面一系列软硬件条件的改进来实现。3.2.3 产业发展中心功能欲实现潮州城市区域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的功能,城市未来产业发展应侧重于第三产业。在巩固发展商贸和旅游服务等传统强项的同时,大力开展高科
21、技研发,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城市第三产业的档次和整体水平,强化这一方面的中心功能。同时,发挥第二产业的地方特色,改良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形成有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工业体系。实际上,上述城市功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产业发展是条件,旅游服务是重点,区域中心是体现。城市形态是城市功能的载体,在城市布局形态的规划中,必须充分体现城市功能的需要,为城市功能的发挥创造条件。4 城市规模4.1 人口规模潮州市区现状城市(常住)人口35.21万人(1999年末),其中非农人口28.90万人。城市现状人口与原规划预测的城市近期(2000年)常住人口3538万人基本一致,表明原规划的预测方法是可靠和有效的。本
22、次总体规划调整对原规划的预测人口不作更动,至规划远期(2015年),规划城市常住人口为55万人,流动与暂住人口为14万人。4.2 用地规模潮州市现状(1999年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5.6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72.84平方米,较1993年城市建成区的面积(15.2平方公里)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0.74平方米)有大幅度的增长。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开发迅速向原建成区外围推进,城市范围扩大,“城中村”现象大量出现,使得城市居住用地、工业用地成倍增加,道路、绿化用地增长更达到3倍左右。城市建成区的扩大使城市原来较为拥挤的局面有所改观,城市环境有所改善,但土地和设施使用效率低下
23、,给城市未来的发展带来许多新问题。在目前国家严格控制土地投放总量的前提下,有必要对城市用地增长过快的趋势加以控制,以实现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此次总体规划调整中人均建设用地仍确定为人均80平方米。至2015年,潮州市市区城市建设用地应控制在44平方公里左右。5 城市建设用地布局5.1 城市发展方向1、 规划保持原规划确定的城市总体向西发展,适当向桥东地区发展的大方向。2、 在城市的近中期发展中,以发展充实潮州大道两侧(枫溪区和湘桥区之间)地区为主,重点完善该地区的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改变城市现状两大区片(枫溪区、湘桥区)之间的松散格局,使城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潮州市 城市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