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重大问题研究报告(专家鉴定版)72.doc
《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重大问题研究报告(专家鉴定版)7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重大问题研究报告(专家鉴定版)72.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重大问题研究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市规划协会完成时间:2012年6月目录一、概述11.1 2005版导则积极意义11.2规划编制背景变化11.3 研究意义71.4 研究框架8二、导则修订需求和框架92.1存在问题92.2 修订需求92.3修订框架10三、基本理念163.1 交通引导163.2公交优先163.3慢行友好173.4 分区差异173.5 停车调控183.6两规互馈18四、修订重点204.1 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相互反馈204.2 交通分区、走廊和枢纽三者协调构建综合交通体系204.3 绿色交通为主体统筹协调综合
2、交通各个子系统规划204.4 明确纲要阶段和成果阶段的编制和审查要求214.5 面向规划管理突出交通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21五、主要修订内容235.1 综合交通体系构建235.2 面向公交优先的路网规划265.3公共交通优先规划285.4慢行交通精细化规划325.5 引导型客运枢纽规划355.6调控型停车设施规划39一、概述1.1 2005版导则积极意义1、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综合交通规划编制规范的探索2005年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简称导则)正式出台,在全国第一次对规范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进行了探索。在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出台后,2010年住建部出台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
3、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江苏省导则的出台对全国综合交通规划编制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2、规范了全省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2005版导则在内容框架上主要包括总则、编制组织与审批、规划文本大纲、规划编制技术指引4个部分。总则章节中明确了规划的总体要求、内容要求和成果要求;规划编制组织与审批中明确了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组织与审批、规划修改;规划文本大纲主要对规划的内容和深度进行了规定;规划编制技术指引主要对具体规划内容和技术要求进行说明。总体上,2005版导则明确了编制组织要求、规定了编制文本大纲、系统化了编制技术内容,对全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的规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指导了全省综
4、合交通规划编制2005版导则在省城乡规划全覆盖中对各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省住建厅结合导则同步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建规(2005)193号)”,要求全省各市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加强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在2005版导则的指导下,全省13个设区市基本完成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20个县市编制了综合交通规划,其中苏南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开展了覆盖市域的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1.2规划编制背景变化1、两化联动快速发展对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城市综合交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201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为60.6%,比20
5、00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83个百分点。从全省三大区域来看,苏南地区达到了70.8%,其次是苏中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56.1%,苏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也达到了51.8%。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城镇空间不断拓展,出现了城镇空间分散、用地不节约的问题。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应协调城市空间拓展和交通设施规划布局关系,建立紧凑、节约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江苏各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带来交通发展目标、战略的差别化,也需要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予以落实。在城市化迅速增长的同时,全省机动化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给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带来新的挑战。截至2010年底,全
6、省民用汽车总量达到567.71万辆,自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率达到22.52%,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全省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430万辆,十年以来年均增长率高达36.82%。从全省各市车辆保有量分析,苏州、南京、无锡的三市民用汽车保有量均超过50万辆,其中以苏州汽车保有量最大,达到126.1万辆。苏北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偏低,除徐州外,其他城市汽车保有量均不超过30万辆。从各市民用汽车和私家车的增长率上看,全省各市民用汽车近五年的年均增长率基本在20%-30%之间,而私家车近五年的年均增长率更是普遍高于25%。表1 历年全省民用汽车及私人汽车保有量20002001200220032004200
7、520062007200820092010民用汽车数(万辆)74.587.1104.5131.8161.2231.1277.6330.1373.1458.1567.7私人汽车数(万辆)18.927.139.558.778.2109.4184.4226.9263.3338.2434.6图1全省民用汽车、私人汽车历年保有量表2 近五年全省各市机动车年均增长率情况城市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民用汽车增长率(%)20.520.126.422.823.224.925.0私家车增长率(%)28.631.628.334.228.734.743.0城市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民用汽车增长率(%)21.1
8、23.921.914.920.444.9私家车增长率(%)33.529.234.521.430.947.3机动化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交通方式结构失衡、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态势,其分布态势从苏南城市到苏北城市,从经济发达城市到经济欠发达城市,从特大城市到中小城市蔓延,拥堵区域从城市中心到城市外围,拥堵时段从高峰时段到平峰时段蔓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必须针对机动化迅猛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交通政策,建立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方式结构,降低交通拥堵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程度。今后一段时期,江苏省将进入城市化和机动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化水平和机动化水平
9、未来十年将分别超过70%和达到平均2户一辆,这一时期既是交通方式结构发展和稳定的关键时期,也是交通拥堵矛盾、公共交通发展、城市停车问题等集中爆发的时期。未来一段时期是制定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促进公交优先和形成可持续交通方式结构的关键时期,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必须在规划思路、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未来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要求。2、确立绿色交通主体地位对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首先是节能减排的要求。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提供的数据,近5年来,交通运输能耗占世界总能耗的20%以上。近10年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高达25%。据国家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
10、系统节能减排方向与途径研究的预计,到2020年,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将达到15亿吨左右,届时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比将达到18%20%。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当前,许多城市都在着力打造低碳生态新城,低碳生态交通系统是其中的关键。以天津于家堡低碳示范城镇、南京中新生态科技城等为代表的低碳生态新城,在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协调、低碳交通系统构建与规划、交通管理与政策、交通组织与设施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建设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并与慢行交通有机衔接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是适应低碳城市
11、建设,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综合交通规划面临的重大问题。其次是促进公交优先的需要。2005版导则出台后,国家和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文件。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 46号),对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完善公交基础设施、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结构、保障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使用权、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改革、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措施。2006年12月建设部等四部委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主要采取的经济政策,包括政府公共
12、财政体系,公交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公交政策性补贴等方面。同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06112号),结合江苏实际就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提出了对策措施,并对我省各等级城市的公交分担率、公交车辆、场站发展水平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我省城市公共交通有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南京、苏州、无锡轨道交通建设,常州、盐城等城市BRT的建设给当地公共交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同时也应看到,虽然我省城市公共交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衡量公共交通发展的核心指标公交出行分担率却并没有相应的合理提升。因此,在综合交通规划中,必须要更进一步地强调公交优先,将公交优先规划作
13、为综合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表3 江苏部分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城市规模城市名称调查年份公交出行分担率()特大城市南京200721.46苏州200610.4常州20068.95南通20075.5大城市昆山20064.8常熟20073.82江阴20067.98吴江20064.55中小城市靖江20062.73泰兴20060.9海门20060.5再次是构建以慢行交通方式为主体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的要求。现状城市建设普遍存在新区规划用地尺度过大、城市道路网密度不足、道路断面使用过宽路幅等现象,不利于城市居民使用慢行交通出行。在慢行交通设施投入方面,交通设施较为集中地投入在主次干路上,对城市支路网的建设完善、慢
14、行交通系统打造方面投入相对不足,这种方向上的偏差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慢行出行品质,也影响了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在交通管理方面,慢行空间被机动车不断挤压,仅有的通行空间无法保证其连续性和安全性,机动车停车占据慢行空间情况严重,违章停车处罚措施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慢行出行环境相对恶劣。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当在用地和交通互馈规划、路网规划、慢行交通规划、交通管理等方面制定适合慢行交通发展的战略措施和设施体系,强化慢行交通的主体地位。3、落实交通引导发展理念对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交通引导发展”理念体现在交通与用地相互反馈、路网支持公交优先、交通方式结构优化三个方面,包括交通分区、公交优先、慢行友好、枢纽体
15、系、停车调控等技术方法。目前实现交通引导发展在规划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交通与用地相互反馈方面,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仍然存在两张皮,各自规划内容,相互之间缺乏反馈和校核;其次是路网规划方面,仍然是以小汽车交通为主导的路网规划和评价方法,从道路网布局、道路网密度、路权分配等方面,对公交优先支撑不足;再次是交通方式结构方面,缺乏在土地利用、能源、环境等约束条件下确定小汽车交通、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三者之间的合理方式结构比例。解决以上三个方面问题,需要从交通分区、公交优先、慢行友好、枢纽体系、停车调控等方面入手。落实交通分区和城市功能分区、土地利用的关系,制定差异化的分区交通发展策略和设施
16、布局要求;更加重视公交优先规划,形成支持公交优先的路网布局以及和土地利用相协调的公交网络布局;促进慢行友好发展,从慢行网络、慢行设施、慢行路权等方面进行精细化规划,加强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的衔接;构建引导城市发展的枢纽体系,促进城市中心布局和枢纽布局的融合;加强停车调控,从分区、分类、分价、分时等方面明确停车调控策略。交通引导发展的规划理念在江苏省内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但是具体如何理解这些理念与方法的内涵,找出理念落实的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并将先进的规划理念落实到交通规划方案中,是本轮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导则修编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次导则修订将落实交通引导发展理念,将新的理念和技术
17、方法运用到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中。交通分区公交优先停车调控慢行友好枢纽体系交通与用地相互反馈交通方式结构优化交通引导发展路网支持公交优先图2 交通引导发展的理念内涵4、区域和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客运枢纽建设对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江苏省区域轨道交通建设提速给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带来重大影响。随着国家将轨道交通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拉动经济保增长、促转型、调结构的重大项目和铁道部发布铁道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已初步确定将沿江城际铁路作为先行先试项目,探寻铁路建设筹资和运营管理新模式。未来随着城际铁路为主体的区域轨道交通建设的提速,由于时空距离变化带来的江苏省内城镇空间发展格局的变化,将会
18、对城市综合交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综合交通规划必须与省域空间发展态势和区域轨道交通发展结合,合理构建区域和城市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给城市交通发展带来转型的重大机遇。目前南京已有超过8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2012年5月投入试运营;南京、苏州、无锡三市在建轨道交通线路达到136.65公里。此外,常州、徐州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经得到批准或待批。轨道交通的建设给城市交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特别是对于改变公交网络布局模式和促进公共优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必须和轨道交通建设相协调,处理好各种交通方式在发展战略、设施规划中的安排。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客运枢纽
19、建设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影响。客运交通枢纽对内外交通整合、促进枢纽周边土地开发、引导城镇中心体系布局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省内许多城市将城际轨道客运枢纽、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纳入城镇建设用地,统一开发建设。因此,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需要针对当前面临新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利用轨道交通建设给城市交通转型带来的契机,以构建先进公交体系来积极应对机动化浪潮,建立公交导向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改变区域城乡空间发展格局。江苏省十分重视轨道交通客运枢纽的建设问题。江苏省住建厅2009年出台了关于做好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相关工作的通知(苏建规(2009)230号),要求重点关注城际轨道交通对城镇功能和布局的影响,加强城际轨道交
20、通站点与周边用地、城市交通的衔接,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工作,预控空间资源。同时,省住建厅和交通运输厅出台了关于印发的通知(苏建规(2009)316号),对单个枢纽的核心区交通规划和枢纽地区详细规划内容与深度进行规定。在新一轮的综合交通规划中,应当更加重视铁路客运枢纽对城镇空间和综合交通系统构建的作用。表4 江苏已建和在建轨道交通线路一览表轨道类别城市已建线路在建线路城市轨道交通南京 1号线:21.72公路 2号线:25.27公里 1号线南延线:25.08公里 2号线东延线:12.68公里 3号线:40.19公里 1号线西延线:14.4公里 机场线:35.8公里苏州 1号线:25.74公里
21、2号线:26.56公里无锡 1号线:29.42公里 2号线:26.08公里区域轨道交通 京沪高速铁路:运营里程1318公里,江苏段设6个站点 沪宁城际铁路:运营里程301公里,江苏段设17个站点 宁杭城际铁路:运营里程249公里,江苏段设6个站点 宁安城际铁路:运营里程257公里,江苏段设2个站点1.3 研究意义整合交通资源,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支撑城市化、机动化、现代化统筹发展。本次研究将以江苏省两个率先为引领,在城市化和机动化联动发展背景下,以构建江苏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对综合交通规划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系统化,形成江苏范式。落实公交优先,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社会公平。本次研究在分析
22、未来江苏人口、城市化、资源环境承载力、节能减排要求等对综合交通带来挑战的基础上,将落实公交优先作为导则修订的核心内容,新增、调整、细化导则相关内容,更新规划理念、完善规划内容。1.4 研究框架本次研究将对综合交通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应坚持的基本理念进行分析,明确新形势下江苏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点,并对涉及到综合交通规划导则的内容进行修订。图3 本课题研究框架二、导则修订需求和框架2.1存在问题1、规划编制规划定位应进一步明确。现行的规划编制体系中对于综合交通规划的定位以及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并不清晰。规划理念亟待更新。2005版导则仍然以需求为导向的交通规划编制理念。在机动化迅
23、猛发展,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的情形下,需要更新规划理念,采用交通需求和供应相协调、通过交通设施供应调控交通需求的理念。此外,公交优先的理念在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中应该得到强化。规划方法需要创新。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的综合交通规划需要在规划方法上进行创新。特别是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在各个阶段以及主要方面的相互协调和反馈。此外,规划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也需要进行创新。2、规划管理缺少规划纲要阶段内容。2005版导则没有明确规划纲要阶段和成果阶段的相应内容。特别是纲要阶段的主要内容,以及综合交通规划纲要阶段和城市总体规划刚要阶段的相互关系。缺少规划审查要点。2005版导则缺少纲要阶段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城市 综合 交通 规划 编制 重大问题 研究 报告 专家 鉴定 72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