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城市物联网前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无锡城市物联网前瞻.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M2M on the issuanc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n (2010-2015) Notice-Wuxi Municipal Government Office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2015年)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是加速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催化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江苏省关于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指示精神,加快建设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特制订本规划.本规划实施期为2010年至2015年.一、发展
2、现状(一)产业界定与发展意义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感知层包括传感器、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多媒体设备等数据采集和自组织网络系统;网络层包括各种网关和接入网络以及异构网融合、云计算等承载网支撑系统;应用层包括信息管理、业务分析管理、服务管理、目录管理等物联网业务中间件和物联网应用子集系统.物联网产业
3、主要包括围绕整个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本规划所述的物联网产业由各类传感器、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产业组成.发展物联网,是实现技术自主可控,保障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两化融合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特色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二)国内外发展现状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加快了各国竞争实力的消长变迁,为改变现有世界经济格局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发展物联网作为摆脱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和占领全球竞争制高点的重要
4、手段,加快物联网的研究和发展.2009年以来,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欧盟公布了物联网行动计划,将物联网上升至区域战略高度;日本将物联网列为国家重点战略之一;韩国出台了基于IP的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目前,全球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应用服务和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际电工委员会)在传感器网络、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在泛在网络、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在物联网、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在近距离无线、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在IPv6(下一版本的互
5、联网协议)的应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M2M(机器与机器)等方面纷纷启动了相关标准研究工作,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应用主要集中在交通物流、工业控制、环境监控、智能安防等行业领域,通信运营商纷纷开发M2M业务与应用,面向公众的应用刚刚起步,大多仍处于试验阶段.我国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中已部署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组织开展了技术攻关,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我国在IEEE短距离无线通信、3GPP移动网络优化、ISO/IEC物联网体系架构标准研究等方面已实现局部突破.国内成立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
6、泛在网技术委员会,正在开展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发展、泛在网体系架构等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物联网相关技术在国内交通、物流、灾情监测、环保、医疗等领域已经开展应用,在智能电网、智能安防等方面的应用也开始实施,电信运营商开展了多种M2M业务应用,并积极推进传感器网络与3G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我国已具有了一定的物联网发展基础,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链发育不健全,应用水平低、范围窄、用户需求有待培育,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等.(三)无锡市发展现状无锡市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无线通信、传感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支撑产业基础较好
7、,初步形成了以新区、滨湖区、南长区为重点的产业聚集区.2009年,全市物联网企业实现总产值220亿元.在物联网研发方面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及各大通信、广电、电力运营商在无锡的物联网研发机构,在物联网产品方面有美新半导体、长电科技、华润微电子等骨干企业,在物联网总体架构和系统集成方面有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已启动机场防入侵、感知环保、感知水利、感知电力等领域的应用;无锡电信、无锡移动、无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开始提供电力、交通、农业、环保等领域物联网相关方面的通信运营与服务.我市的引智优势、产学研优势、开放性经济优势以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经
8、验和模式,也为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引领全国物联网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驱动,以应用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抢抓机遇,汇聚各类优势资源,把握产业发展制高点,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按照“一核多元”的产业布局,打造辐射全国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使物联网产业成为无锡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全面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作出贡献.(二)基本思路提高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加快提高物联网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努力攻克物联网发展核心技术,大力开展物联网国际国内合作,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势产品,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的紧密
9、结合,推动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集聚各方优势,推进标准制定.充分发挥无锡市作为国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单位的优势,联合国内外有关物联网标准制定机构,积极参与物联网国际、国家标准制订,提升无锡市在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注重应用牵引,发挥示范作用.在重点推进对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的同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通过应用示范,积累经验,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物联网产业在全省、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加强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物联网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初期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大各级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政策扶持
10、力度,鼓励企业研发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我市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规划协调,形成推进合力.依据国家有关物联网发展战略和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无锡实际,科学制定发展物联网的各种规划、计划,加强统筹协调,明确分工协助,形成全市推进物联网发展的合力.(三)发展目标力争通过3到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集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于一体,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将无锡市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创新力的物联网技术创新核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发展集聚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先导区,努力成为掌握物联网核心和关键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先
11、导市、示范市,积极引领全国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与应用.-具有一流创新力的技术创新核心区:吸引一批物联网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落户,攻克一批物联网发展关键技术,产生一批物联网创新成果,形成一批物联网领域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构建一个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引进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推动一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应用示范先导区:创新以物联网应用示范为牵引的发展方式,探索物联网规模应用的商业模式,形成一批
12、具有推广价值的物联网示范工程,加快实现物联网应用示范的产业化步伐.1.产业规模到2012年,初步形成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在新型传感器、核心芯片、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网络运营和信息服务等领域集聚具有较大规模的各类物联网企业,形成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培育一批物联网上市企业,形成一批销售额超10亿元的物联网龙头企业,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物联网创新型中小企业.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示范区内协同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态势进一步形成和扩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和具
13、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物联网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2.技术水平到2012年,建成引领我国物联网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示范应用的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国传感网创新研发中心、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集聚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与研发中心,攻克一批物联网关键技术,形成具有物联网核心技术的重大创新产品系列.在国内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中发挥主导和关键作用,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中具有重要话语权.到2015年,国内外物联网研发资源在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进一步聚集,将我市打造成为中国物联网领域的重要技术策源地和世界知名的物联网创新
14、中心,基本形成完善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和专利池,确保物联网产业发展自主可控,并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力.3.人才队伍到2012年,引进和培养一批物联网领军人才,初步显现物联网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联动效应.到2015年,聚集一批物联网技术和产业领域顶尖人才,使我市成为全球一流的物联网人才高地.4.应用示范到2012年,以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和项目为切入点,基本建成我市感知电力、感知交通、感知环保、感知医疗、感知水利、感知工业、感知农业、感知物流、感知家居、感知安保、感知园区等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推进行业和领域信息化进程.到2015年,在全面建成我市感知系列应用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大规
15、模推广成熟的物联网行业应用和公众应用,初步将我市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物联网应用先行区.三、发展重点(一)着力发展物联网技术瞄准国际发展前沿,攻克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积极引进国际物联网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强共性技术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和专利池,提升物联网产业发展自主可控能力与国际竞争力.1.新型传感器及传感节点研发技术通过新原理、新材料、新能源和新结构的研发,开发新型传感器技术,提升传感器性能;以低功耗、小型化、高性能为目标推动传感节点集成化,通过片上系统设计、生产、封装和测试技术及工艺的开发,实现传感节点中的感知单元、处理单元、传输单元和电源
16、单元的高度集成;加快传感节点专用操作系统、微组装技术研发,加快传感节点及组成单元的工艺和设备技术研发.2.传感节点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研究不同应用场景下传感节点的通信技术与组网技术.重点研发通信芯片技术、大规模自治组网与可靠信息交互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多网融合技术、网络管理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实现传感节点之间有效、可靠、安全的信息交互与协同处理.大力发展网关技术,实现多网无缝接入与信息交互标准化,推动多样化应用和业务的快速发展.3.物联网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针对应用,加快系统级软件开发,重点发展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基础性软件;针对多网融合需求,加大应用管理和服务软件,以及信息服务平台
17、技术的开发力度,以推动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4.物联网应用抽象及标准化技术重点突破设备软件系统级抽象技术、平台软件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技术、核心框架及中间件构造、应用服务级抽象与标准化的上层接口设计技术、应用描述及服务数据结构规范化等关键技术.5.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大力研发适用于物联网的可编程技术、测试技术和环境建模技术等共性技术.重点发展可编程传感器网络模型与协议设计、仿真机和移动代理设计,情境感知可编程技术;重点突破组网、传输、信息处理、测试、接口等关键技术标准测试技术,样本库生成和环境模拟技术;建立标准测试验证平台、物联网应用技术规范和系统测试平台.加强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18、先进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支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二)大力培育物联网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物联网产业爆发力强、关联度大、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以应用为突破和带动,强化商业模式,按照产业关联度大小,重点培育和发展物联网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带动产业三大重点产业领域.1.物联网核心产业.在“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架构下,重点发展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相关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与服务四大核心领域,着力打造各类传感器、新型传感网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网络服务、内容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等产业,加快形成物联网核心产品及高端服务的产业集群.2.物联网支撑产业.积极培育、扶持和
19、引进微纳器件、集成电路、通信设备、微能源、新材料、计算机、软件等物联网产业发展所必须的支撑产业.3.物联网带动产业.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带来的根本变革,重点推进带动效应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消费电子、交通运输及其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三)全力推广物联网应用面向重点领域,先期在工业、农业、物流、电力、交通、环保、水利、医疗、安保、家居、园区等领域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为物联网的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环境,培育完整的市场应用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和江苏省的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在示范先行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应用推广,有计划、有
20、步骤地将我市建设成为“感知中国”战略应用示范先导区.1.建设感知工业、感知农业、感知物流等物联网示范工程.以提升工农业生产运行效率、改善管理精细程度为目的,推动物联网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创新.重点在工业生产流程监测与农业精细化管理、仓储物流管理等领域开展示范,并逐步向采购、生产、管理、仓储、物流和销售等环节扩展,研究建设工业、农业和物流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2.建设感知电力、感知交通、感知环保、感知水利等物联网示范工程.以提升经济社会建设保障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为目的,围绕电力电网智能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环境监测保护、水情水文水质监测等方面,研究建设电力、交通、环保和水利的物联网应
21、用示范工程.3.建设感知医疗、感知安保、感知家居、感知园区等物联网示范工程.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建设幸福、和谐、宜居、首善无锡为目的,以物联网及三网融合应用为突破口,研究建设医疗、安保、家居和园区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四)努力搭建物联网平台采取引进、合作、培育等方式,快速集聚一批国家、省、市物联网领域高层次科研力量和研发机构,按照统一规划、市场运作、鼓励企业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服务平台,协调发展各平台的优势.1.建设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依托在无锡的物联网研发机构和企业,建设国家级物联网研发和工程中心,研制配套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
22、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建设一批多形式、高水平的物联网产品和服务研发单位,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研发体系.鼓励和支持电信、广电和电力系统在无锡设立物联网研发机构,开展3G网络、广电网、电网与物联网融合的关键技术研究、产业化和市场应用.2.建设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和中介服务平台.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建设集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和测试于一体,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投融资、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政策咨询、市场推介、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综合配套等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平台.3.建设物联网技术标准及知识产
23、权服务平台.加快推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物联网标准工作组秘书处落户无锡进程,推进接口、服务、架构、协议、安全、标识等物联网领域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主导国内标准制定.建设标准验证、测试和仿真等服务平台,建立物联网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预警等工作.4.建设物联网学科体系和人才服务平台.在相关高校加快物联网发展所需学科专业建设,促进学科资源整合,扩大学位点布局和研究生培养规模;建设物联网大学科技园,促进优势学科资源汇聚.开展物联网相关各类技术人才培训,加快培养物联网学科带头人和产业人才.全面整合各级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333高层次人才培养
24、工程”和“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等招才引智和人才培养计划在物联网方面的实施力度,大力引进物联网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快集聚国内外物联网高端人才资源.5.建设物联网投资融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物联网产业的信贷资金投入,搭建银企资金供需服务平台,加强银企之间的相互沟通,建立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鼓励物联网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境内外上市加速扩张.鼓励和引导在示范区内设立物联网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发展担保资金、投资发展风险补偿基金.(五)尽力集聚物联网企业通过优化人才、资本、政策和服务环境,加快集聚物联网企业,鼓励建立物联
25、网产业联盟,培育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完整配套能力的企业集群.1.做强、做大龙头企业.通过项目承接、资本运作、战略联盟和品牌塑造等途径,着力培育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物联网龙头企业;鼓励和扶持比较优势明显的物联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扩张和并购重组等路线,逐步成为竞争力高、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2.加快引进优势企业.加快引进一批拥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国内外知名物联网企业,通过战略重组、技术转让和协作配套等方式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成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3.孵化培育中小企业.强化人才、技术、风险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打造创新能力持续、发展动力强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6、迅速形成一大批“专、精、特、新”的物联网产业中小型企业.4.鼓励推进现有企业转型.鼓励本地IT企业和传统企业发挥资本、人才和市场的优势,积极转型为物联网企业,培育物联网产业新的业务增长点.四、发展布局建立和完善“一核多元”的全市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发展态势.核心区着重发展共性技术和产品,重点区着力发展应用子集产品和技术,支撑区为产业发展提供各种协作配套.(一)全力打造物联网核心区在新区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滨湖区经济开发区和南长区传感网高新园内,按照科研、产业化和运营服务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的原则,加快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加快发展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27、中国传感网创新研发中心和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等物联网研发单位,继续引进国内外重点科研机构,建立健全产业联盟;积极推进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传感器接口、信息安全等环节标准制定,形成标准化的共性技术库与专利池;在自主研发的网络体系架构下突破协议栈、协同处理、基带芯片、射频芯片、高精度数模转换芯片、网络接口芯片和网络设备等领域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加快物联网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大引进和培育力度,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依托IC设计平台体系开展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等各类微纳传感器与新型传感节点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传感器模组、多功能传感器和SoC(片上集成系统)芯片,并大力发展
28、物联网核心部件生产装备,建立覆盖结构设计、加工、封装和测试的微纳传感器产业链.加快建设融物联网科技成果展示、产品展示、商务谈判和展示展销等为一体的物联网示范应用推广平台,树立无锡物联网领域高端品牌形象;汇聚物联网专业运营商、信息服务商、应用服务商;与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电力运营商等联合开展泛在网应用研究及与固定通信网、无线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电网融合的物联网应用产品及业务开发.加快集聚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物联网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引进学科高端人才,转移高校科研成果;积极开展物联网学科的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应用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和推广,解决多学科技术应用和融合问题,加强国际、国
29、内学术交流和人才培育.(二)加快发展物联网重点区重点建设物联网特色产业园区,新区、滨湖、南长要结合本地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关键技术、硬软件产品和内容服务.充分发挥新区、滨湖区、南长区与物联网有关的基础优势和地域优势,结合电子产品、电力、计算机、智能控制、特色精密机械等方面的技术、产品和软件研发基础,创新应用传感器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大力发展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系统化、低成本的新型传感器件,突破物联网应用大规模发展在核心部件环节的技术瓶颈.大力发展物联网嵌入式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拓展“应用子集”产业链,集聚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行业系统集成和特殊应用的研发、
30、制造、服务企业.加快物联网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加强适用于分布式复杂环境的物联网中间件、协同处理和应用抽象技术研发,大力发展低成本和支持多功能的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重点支持城市安防、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电力管理、智能工业等物联网应用的嵌入式控制器和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为我市物联网产业“应用子集”发展提供全面的软件技术及产品支撑.大力培育、引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需的金融、保险、物流、电讯、信息、服务、中介、认证、业务咨询和工程监理等机构以及跨国企业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和分销中心,大力发展物联网总部经济和应用服务增值业务.(三)积极培育物联网支撑区全市其它六个市
31、(县)、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为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撑和服务,走特色化发展路线,在大力提升服务于物联网核心产业和支撑产业配套能力的同时,积极向物联网核心产业和支撑产业拓展,做大、做强全市的物联网产业链,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互动共赢的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动物联网的应用,特别是促进物联网带动现代装备制造业、实时农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五、政策措施(一)实施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和认真实施我市包括财政、土地、税收、政府采购、人才等方面的物联网扶持政策.在财政资金安排上,市和各市(县)、区要创新财政投入新模式,重点在物联网规划、平台建设、应用示
32、范、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在符合国家、省、市用地政策的前提下,优先安排物联网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将物联网产品和示范工程列入政府采购目录,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时优先购买,依托“无线城市”、行业应用、两化融合等重大项目,加大采购力度.(二)鼓励创新创业.加大对物联网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培育和超常规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通过政府直接投入、财政补贴、贷款贴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多种方式,鼓励物联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专利申报、品牌创建、标准制定和规模发展.对市级以上物联网重点项目和发明专利获得企业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经费补助和奖励,对通过市级以上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对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33、制定的市内主要起草企事业单位,对获得省级以上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三)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我市重点发展的物联网产业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物联网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先支持物联网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引导和鼓励条件成熟的物联网骨干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境内外上市,做大做强.加强政府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投资引导,鼓励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向物联网产业,创造有利于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融资环境.(四)强化人才培养.加大对物联网
34、领域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我市大专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扩大学位点布局和人才培养规模.积极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市进行物联网成果转化或创办物联网成长型企业.在“千人计划”人才引进和“530计划”中,重点向物联网领域倾斜.对掌握核心技术、高层管理及复合型等物联网高端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优惠.建立研发集聚、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的机制.六、保障机制(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和健全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架构,充实成员单位,设立若干综合协调组,建立工作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通报、协调、研究、解决物联网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加强指导和督
35、促检查,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检查、服务作用.建立我市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依托我市现有或已引进的科技创新专家资源,搭建全市物联网发展咨询决策智囊团,为全市物联网发展决策咨询.充分发挥各市(县)、区和市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物联网工作职责,举全市之力推进物联网工作.(二)密切协调沟通.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直属单位和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得到国家和江苏省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认可和支持.进一步密切市各有关部门、市(县)区与各有关物联网园区的联系,及时有效地解决专业化园区建设、技术发展、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物联网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三)注重规划引导.加强物
36、联网产业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实施工作,强化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重点地区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引导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及时纳入全市重点项目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四)优化服务环境.优化服务工作流程,大力宣传政策规划,及时发布产业发展信息,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专利代理、科技信息、投融资、人才培养、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组织,积极搭建产业发展与交流平台,促进企业
37、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完整的服务保障体系,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五)推进重大项目.组织实施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采用“自下而上报项目,自上而下定项目”的建设理念,通过政府首购确定研发和建设单位,抓住行业重点领域,逐个突破,形成“建成一个示范、形成一项标准”的建设模式.建立和完善物联网项目的联系制度、例会制度、通报制度、督查制度、分级协调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物联网产业投资数据平台,实现投资信息资源共享.(六)加强宣传推广.加快建设和运营物联网展示体验中心,全面展示国内外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和系统解决方案.建设物联网网站,编辑出版物联网刊物,普及物联网知识,宣传物联网作用.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物联网国际博览会和物联网应用创意大奖赛,加强物联网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市在物联网领域的国内外影响,创造有利于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发展的良好环境.主题词:经济管理 物联网 规划 通知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纪委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无锡军分区,市各人民团体.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5月28日印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