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柳州市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市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doc(1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条件分析1一、自然环境条件11、地貌结构12、水系与气候条件2二、社会、文化与经济环境条件31、人口与民族32、历史与文化43、交通条件54、经济环境条件65、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86、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87、基本结论10三、旅游资源条件111、旅游资源类型112、旅游资源分区143、旅游资源评价16四、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诊断191、旅游业发展现状192、在广西旅游业中的地位233、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5第二章 规划总纲29一、规划范围、性质与依据291、规划区范围292、规划性质与时段293、规划编制的依据294、规划编制的旅游产业政策前提30二、规划目标、任务与
2、原则311、规划目标与任务312、规划原则31第三章 旅游业发展目标与战略33一、旅游业产业定位331、产业定位依据332、产业定位35二、产业发展目标与指标361、总体发展目标(2003-2020年)362、近期发展目标与指标 (20032005年)363、中期发展目标与指标(20062010年)374、远期发展目标与指标 (20112020年),38三、发展战略391、总体发展战略392、旅游产品发展战略413、旅游市场发展战略444、旅游支撑体系发展战略465、旅游投资战略48第四章 旅游开发布局与分区规划50一、旅游开发布局规划501、总体布局502、旅游中心城市与接待中心建设布局50
3、3、旅游区建设布局514、大旅游线路布局53二、旅游产品规划561、品牌旅游产品民族风情562、特色旅游产品多种文化旅游573、辅助旅游产品度假和观光农业584、提升型旅游产品商贸与会展旅游58三、中心城区旅游开发规划591、区域概况592、中心城区旅游开发的必要性613、旅游开发总体思路624、城区景观环境建设规划635、百里柳江观光廊道建设规划646、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建设规划667、城市旅游产品建设规划67四、大龙潭-白莲洞旅游区开发规划701、区域概况702、旅游开发总体思路713、旅游开发方案与布局71五、三江县旅游开发规划761区域概况762、开发思路783、开发布局与重点80六、融
4、水县旅游开发规划811区域概况812开发思路833、开发布局与重点85七、融安县旅游开发规划861、区域概况862、开发思路863、开发布局与重点87八、鹿寨喀斯特景观区881、区域概况882、开发思路893、开发布局与重点89九、环都市周边县域开发规划901、区域概况902、开发思路913、开发布局与重点91第五章 重点景区建设与调整规划92一、柳州市重点景区921、城市主题公园改造与调整922、大龙潭-白莲洞旅游区开发创意92二、县域重点景区961、三江程阳桥景区改造962、融水大苗山旅游区的前期开发973、融水贝江景区改造984、真仙岩景区的恢复性建设99第六章 旅游市场规划100一、旅
5、游市场现状分析1001、旅游市场规模特征1002、旅游市场地域特征1013、旅游市场(国内)结构特征1024、旅游者行为特征102二、旅游市场形象设计1041、理念旅游形象设计(MI)旅游形象口号1042、行为形象(BI)设计1043、视觉形象(VI)设计标识系统1054重要旅游区的形象设计与形象口号1065、备选旅游形象口号107三、旅游市场营销规划1071、目标市场定位1072、促销手段1093、促销策略111第七章 旅游业支撑体系规划113一、旅游交通规划1131旅游交通条件1132、旅游交通发展现状1153、旅游交通规划116二、旅游区配套基础设施规划1191配套设施现状1192邮电通
6、讯规划1203给排水规划121三、旅游接待设施1211旅游宾馆饭店发展现状1212旅行社发展现状1223旅游宾馆需求预测和空间布局1234旅行社需求预测和空间布局126四、旅游购物市场和旅游商品规划1271、发展现状1272、发展规划127五、旅游餐饮娱乐业规划1291、发展现状1292、发展规划129六、旅游人才需求预测与培育1301、从业人员现状1302、旅游就业与人才需求预测1303、旅游人才培训计划132第八章 旅游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133一、环境特征与面临的问题1331自然生态系统环境状况1332、城市环境质量状况134二、旅游环境保护规划1371、旅游环境的保护1372、旅游资源的
7、保护140第九章 规划实施途径与开发时序143一、规划实施途径1431、旅游建设项目实施途径1432、旅游促销和人才培训实施途径144二、旅游开发项目建设时序1441、中心城区建设时序1442、大龙潭-白莲洞旅游区建设时序1463、县域景区建设时序146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条件分析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0824至11012,北纬2354至2603之间。市域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8678km2,其中柳州市区面积658 km2,所辖6个县的总面积为18020 km2。原柳州市行政区划为辖4个城区、1个郊区和两个县,即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郊区、柳江县和柳城县,全市总面
8、积5307 km2。为发挥柳州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2002年国务院批准广西撤销原柳州地区,并调整柳州市行政区划。行政区划调整后,柳州市的行政辖区由原1市2县扩大为1市6县,辖区包括柳州市的4个城区、1个郊区及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本规划的地域范围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柳州市行政辖区范围。一、自然环境条件1、地貌结构柳州市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缘,地势大致为西北部和东部高,中部及西南部低。按地貌形态、海拔高度和切割深度,地貌类型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和岩溶地区。市域北部是九万大山和大苗山,中部、东部和西南部为岩溶地貌、丘陵及河谷平原。(1)山地景观具有
9、旅游开发价值的山地地貌景观位于市域北部,由九万大山和大苗山山脉构成,以花岗岩山地景观和森林生态景观为主,其中元宝山为国家森林公园。北部山地走向为北偏东走向,相对高差在5001000米之间,山区有海拔1千米以上的山峰数十座,最高峰元宝山海拔2081米,次高峰为摩天岭,海拔1983米。柳州东南部与金秀瑶族自治县相邻,在金秀的桐木-大樟一线以东为著名的大瑶山系。大瑶山是由砂岩构成的丹霞山地,山脉走向近南北向,最高峰圣塘山海拔1979米。(2)丘陵和平原景观西北部大苗山和东南部大瑶山山地之间是岩溶丘陵和平原地带,丘陵地带主要分布于鹿寨、融安等县。平原区主要分布在融江、柳江、洛清江中下游两岸。较大的平原
10、有柳江平原(387 km2)、穿山平原(152 km2)、鹿寨平原(391 km2)、融水平原(357 km2)。城镇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河流的平原地区。(3)喀斯特地貌景观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是柳州市主要地貌特征,具有旅游景观价值的典型岩溶地貌主要在分布在柳州市区、柳城、柳江、鹿寨等区域。这些地区的峰丛、峰林及孤峰等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形成典型的孤峰平原、峰林谷地、峰丛谷地、溶洞和天生桥等岩溶地貌景观。由孤峰构成的岩溶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市区,包括马鞍山、鱼峰山、箭盘山等;溶洞景观主要分布在市区的南部和西北部,典型的有都乐岩、龙寨岩;天生桥景观以著名的香桥岩为代表;峰林和峰丛景观主要分布在柳江、鹿
11、寨和忻城等地区。2、水系与气候条件(1)降水丰富,河流水系发育柳州市水系属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柳江及其支流融江(柳江上游)、洛清江和龙江等。水系走向由北向南,呈树枝状分布,河网密度为0.31公里km/ km2。由于柳江中上游地区降水十分丰富,所以江河水量充足,并时有洪涝灾害发生。柳江是西江水系的一级支流,是柳州市最大的过境河流。柳江的上游称为融江,柳江和融江从北向南贯穿境内。流经市区的柳江河段呈曲流形态,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形成著名的壶城景观。(2)气候温湿,全年适宜旅游柳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地带,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夏季盛行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团,冬季多寒冷干燥的大陆气团
12、。气候的总体特征是夏长冬短、雨热同季、年温差大、日温差小。气温分布为北部气温低于南部,其中以三江县平均气温最低,其次是融水和融安县,柳州市区气温最高。山地气温的垂直变化较大,在海拔较高的元宝山,夏季气温明显偏低,具有避暑气候特征。柳州市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富。在全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中,柳州市处于湘、粤多雨区的边缘地带,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342.71904.5mm。降水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融安、金秀等山区降水量大于柳江河谷地区,形成多雨带。表1-1:柳州市以及相邻区域主要气候值站 名年总辐射(千卡/cm2)日照时数(h)年平均气 温()最热月均 温()最冷月均 温()极端最高气
13、温()极端最低气温()无霜期(天)多年平均降水量(mm)年降雨变率(%)柳州市区101.341604.220.628.910.439.2-3.83281424.715.4大埔(柳城)101.001647.620.228.610.039.4-2.53341342.711拉堡(柳江)102.541621.620.428.610.138.9-3.43321476.312古宜(三江)92.891332.318.027.47.139.5-5.23211546.412长安(融安)93.961426.019.027.98.538.6-5.52951904.511融水县城91.601379.719.328.0
14、8.938.9-3.03201745.59鹿寨100.101601.520.229.810.139.9-4.03201502.0二、社会、文化与经济环境条件1、人口与民族(1)广西第二大中心城市柳州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工业城市,辖区所属各县是西南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2001年末,柳州市总人口为343.8万人(原柳州市和新划归的4县合计),其中,柳州市区人口91.0万人,是广西第二大城市。所属各县人口规模在3550万人口之间。(2)西南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柳州市域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由多民族构成,其中苗、瑶、侗、壮族是主要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融水、三江、柳城、柳
15、江等县。辖区内有2个民族自治县,即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是苗族、侗族和瑶族的聚居区。根据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融水县的苗族人口为17.31万人,侗族人口为4.84万人,瑶族人口为2.74万人。三江县是侗族和苗族聚居区。根据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侗族人口为17.19万人,苗族人口为5.14,瑶族人口为1.64万人。柳江、柳城和鹿寨县是壮族聚居区。根据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三县壮族人口分别为34.92、18.51和20.90万人,三县壮族总人口达到74.33万人。2、历史与文化柳州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唐朝曾为龙城郡(公元742年,唐朝天宝元年),所以旧称“龙城”。
16、伴随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进程,柳州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积淀。从通天岩、白莲洞的先古遗存到2100年来的城建史载,从柳宗元的文采惠泽到刘三姐的歌吟流韵,从古香飘逸的名胜到古风犹存的民俗,柳州汇集了一方地域、众多民族的文化精粹,凝聚了因袭承传、贯串千古的文化精髓。1994年,柳州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古人类发祥地早在5万年前,柳州就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新人”(智人)繁衍生息的地方,在通天岩发现的“柳江人”骨化石证实“柳江人”是迄今中国乃至东亚发现最早的现代人的代表。如今聚居在东亚地区乃至澳洲一带的本土居民,若要寻找血脉之根,还得回到柳州这块远古的“舞台”上。白莲洞发掘的大量石器和石制饰品,反映了
17、人类祖先依靠打磨石器与动物拼搏的生存状态及其原始的审美取向;蓝家村出土的网坠,说明人们已懂得水上捕鱼并能使用鱼网;鲫鱼嘴发现的骨针,则又显示着祖先们业已具备用兽皮缝制衣物的能力,从通天岩发现的“柳江人”化石到西江造船厂附近发现的大石铲,显示了距今5万年到4000年的这段漫长史前文化发展史是以一种完整的演进过程发生在柳州地域的。(2)多种民族文化交融发展苏轼所书荔子碑柳州历史上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各民族习俗交错杂处,形成本地区传统文化的多元性。柳州是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区域,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和岭南各土著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汇集点,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沉积。壮、苗、侗、瑶等少数民族构成丰
18、富多彩的民族文化。(3)柳宗元文化构成文化精髓柳州是唐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最后生活并逝世之地。柳宗元于公元805年因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公元815年,被召回长安,回程中改贬为柳州刺史,四年后病逝于柳州。柳宗元在柳州期间推行仁政,为柳州人民做了许多好事。柳宗元病死柳州之后三年,人民为纪念他,兴建柳侯祠和柳宗元衣冠墓祭祀。柳侯祠内藏有柳宗元书写的“龙城石刻”和苏轼书写的“荔子碑”等碑刻40余方。柳州也因柳宗元而被称为柳州,从此柳州与柳宗元文化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4)赏石文化源远流长赏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就出现了有一定规模的石玩市
19、场。柳州是中国赏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唐代,柳宗元曾在柳州龙壁山下捡得一块灰岩做成墨砚赠送给刘禹锡,成为柳州赏石的最早记载,可以说柳宗元开了柳州赏石文化的先河。柳州地区的河流内盛产奇石,为柳州市赏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流经柳州市和柳州地区的红水河、浔江、都柳江和柳江都是奇石产区。在柳州的山区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形成生物化石类奇石。丰富的奇石资源使得柳州发展成为奇石商埠,民间盛行收藏、采集和买卖奇石,并形成大规模的奇石交易市场,其中马鞍山奇石市场、柳州奇石城等专业化奇石交易市场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赏石文化在柳州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长期受奇石文化熏陶的柳州人,继承和发扬了
20、赏石文化传统,形成了人人觅石,家家藏石,个个论石的文化风尚。在柳州,人们以石为礼,送石寓意“石(时)来运转”。柳州人崇尚“无石不雅”的赏石情结,民间流传还“吃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赏石在柳州”的佳话,柳州也因此被称为“奇石之都”。3、交通条件柳州市处于东部和西部的结合地带,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一类口岸城市,目前已经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柳州与全国各地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与广西重要的旅游城市桂林、南宁和北海有高速公路相连,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交通区位。位于规划区北部的融水、三江等县交通条件较差,公路多属于山区三级和四级公路,公路坡陡、
21、弯多、路窄,成为制约这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素。(1)大西南铁路枢纽城市柳州市是我国大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我国南部的主要铁路干线湘桂线、黔桂线、焦柳线、黎湛线条铁路干线在柳州交汇。柳州火车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中转站,每天有近50对客运列车开往全国各地。柳州铁路可直通湛江、防城、北海等港口,出海便捷,并与越南铁路相连,已开通了国际联运。(2)广西干线公路的交汇点柳州是广西纵、横走向公路交汇枢纽。柳州市有309、322、323国道通过市域,衡阳到昆明国道的主干线,以及西南出海通道穿市而过。柳州市的东、西、南、北4个出口可达粤、湘、滇、黔、川及华南、西南其他诸省。建设中的国家高速公路重庆至北海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柳州市 旅游 总体规划 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1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