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doc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20032020)方案汇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3 年 12 月1汇报内容一、如何认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 二、成都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 三、城市性质与规模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五、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建设用地布局 六、重点问题讨论2总规修编背景特点如何认识本次 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发展沿革与历次总 体规划回顾 现状基本概况 工作难点与工作重点3一、总规修编背景特点在新一轮国内外发展大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 在新一轮国内外发展大环境下,经济全球化、 化以及国内快速城市化的浪潮冲击着每个城市,成都如何应对? 化以及国内快速城市
2、化的浪潮冲击着每个城市,成都如何应对? 成都不得不重新调整发展定位,重新选择发展策略, 成都不得不重新调整发展定位,重新选择发展策略,以便超前适 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一) 特别关注政府管理层面1.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等五个统筹发展新思 并指出: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路”,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 全。” 2. 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 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 并提出规划管理“九
3、不准” 并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 。 43. 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 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 国西部创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 国西部创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 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 发展。 发展。(二)特别协调建设发展层面1. 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新都、温江设区。 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新都、温江设区。 2. 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选线定位(成渝高速铁路、成都 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选线定位(成渝高速铁路、 铁路编组站、成都双流机场扩建第二条跑道等) 铁路编组站、成都双流机场扩建
4、第二条跑道等) 3. 东郊工业区搬迁改造、城市东部和南部副中心(市政府 东郊工业区搬迁改造、城市东部和南部副中心( 南迁)工程启动。城市核心区( CBD)、危旧房改造、 )、危旧房改造 南迁)工程启动。城市核心区(含CBD)、危旧房改造、水 环境治理、沙河综合整治、交通畅通工程、 环境治理、沙河综合整治、交通畅通工程、清理处置停工工 程等工作已经开始进行。 程等工作已经开始进行。56(三)特别注意的规划层面1. 上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目前 上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 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成都市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成都市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
5、在:城市 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均突破了总规确定的2010年规模 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均突破了总规确定的2010年规模 。 2. 作为国土资源部全国14个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试点城 作为国土资源部全国14个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试点城 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到达纲要前期阶段; 市,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到达纲要前期阶段; 成都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已经编制完成, 成都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迫切需要城 市总体规划进行总体协调。 市总体规划进行总体协调。7二、城市发展沿革与历次总体规划回顾(一)成都城市发展历史演变 城市发展阶段经历了点 城市发展阶段经历了点 状形成轴向扩展 状形成轴向扩
6、展内 向填充 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 四个过程。 四个过程。在扩展程度 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 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 在扩展方向上表现出轴 向规律, 向规律,在空间形态上 表现出单中心 单中心+ 表现出单中心+同心圆 式的均衡结构。 式的均衡结构。 建设历程 从自然的“ 从自然的“ 两江抱城” 两江抱城” 到规划的 “ 环型+放射” 环型+放射” 8(二)历次总体规划回顾成都市共编制了四轮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共编制了四轮城市总体规划。 五十年代:第一次总体规划基本沿用苏联模式,强调形式,确 五十年代:第一次总体规划基本沿用苏联模式,强调形式, 定了核心放射的基本格局。围绕着第一个五年计划, 定了核
7、心放射的基本格局。围绕着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突出 了工业的布局,奠定了东城生产、西城居住的基本格局。 了工业的布局,奠定了东城生产、西城居住的基本格局。 六十年代:三年的自然灾害,规划缩小了规模,压缩了道路宽 六十年代:三年的自然灾害,规划缩小了规模, 讲求实际,弱化了形式。 度,讲求实际,弱化了形式。 八十年代:强调城市功能的完善,确立了环状加放射的城市路 八十年代:强调城市功能的完善, 网格局,形成单中心的城市结构, 网格局,形成单中心的城市结构,主导思想是控制城市规模和 城市基础设施。 完善 城市基础设施。9 九十年代: 96版总体规划 九十年代: 96版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为“省会、西南
8、地区科技、金融、 (1)城市性质为“省会、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 通信枢纽,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通、通信枢纽,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城市规模为2000年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172平方 城市规模为2000年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172平方 万人以内 万人以内, 公里以内,2010年270万人以内 建成区建设用地226平方公里 公里以内,2010年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226平方公里 以内。 以内。 确定了326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 提出采取有效措施, 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 (3)确定了326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
9、提出采取有效措施,控 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 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发展 策略。 策略。10(4) 96版总规比较有效地指导了近些年的城市建设。然而 96版总规比较有效地指导了近些年的城市建设 版总规比较有效地指导了近些年的城市建设。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成长趋势面前,受制于当时形势影响,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成长趋势面前,受制于当时形势影响,规 划的指导性和适应性遇到了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划的指导性和适应性遇到了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成都发展速度预期不足, 第一是对成都发展速度预期不足,造成了实际建设大大突破 了总体规划,
10、第二个方面, 了总体规划,导致主城区规划用地过于局促 ;第二个方面, 城市空间布局仍然过于均衡,没有实质性地改善现有“ 城市空间布局仍然过于均衡,没有实质性地改善现有“放射 加环路”的布局形态;第三,规划范围过小,东升、华阳、 加环路”的布局形态;第三,规划范围过小,东升、华阳、 桂城、郫筒、新都、 桂城、郫筒、新都、龙泉驿等今后几年主要的发展区域并没 有包括到主城区用地范围内, 有包括到主城区用地范围内,造成周边县市目前的发展与主 城区建设相脱节, 城区建设相脱节,主城区各种主要功能也无法在比较大范围 内进行合理有效配置,比如:重点工业项目的选址、 内进行合理有效配置,比如:重点工业项目的选
11、址、重大交 通与铁路枢纽、旅游休闲设施布置等等。 通与铁路枢纽、旅游休闲设施布置等等。1196 版规划对城 市空间结构长期 适应性方面的研 究存在着不足, 究存在着不足, 虽然确立了向东、 虽然确立了向东、 向南发展战略和 建立两个副中心 的设想, 的设想,但过分 均衡的环路兴建 使得城市空间进 一步强化了单中 心的结构形态, 心的结构形态, 进而造成发展方 向上的困惑。 向上的困惑。12如果继续加剧外延的趋势,只能进一步固化单中心结构, 如果继续加剧外延的趋势,只能进一步固化单中心结构, 同时由于外延距离较大, 同时由于外延距离较大,已经严重威胁到成都西部温郫都生态 环境。 环境。 13三、
12、现状基本概况(一)西部基本 面概况 西部地区面积约 685 万平方公里, 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总面积 71%。 的71%。西部地 区总人口约3.65 区总人口约3.65 亿,约占全国总 %。 人口的 29 %。 2002年西部国内 2002年西部国内 生产总值占全国 15.5 %14指标 总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投资 消费品 零售额 规模工业产值 旅客周转 直利用外资单元 万人 亿元 亿元 亿元西部总值 35492 18245.2 5581 6591.4川% 23.5 24.2 21.0 25.5(川+渝) 渝 % 32.1 33.8 31.1 36.1亿元 亿人公里 万美元10688
13、.35 2927.3 19221921.5 18.1 30.331.5 27.7 43.6 四川省经济总量约占西部1/4 四川省经济总量约占西部1/4 川渝经济总量约西部整体的1/3 川渝经济总量约西部整体的1/315(二) 四川基本面概况 四川总面积 48.5 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居全国第5位; 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居全国第5 2002年总人口 2002年总人口 8436 万人,人口居全国第3位; GDP 万人,人口居全国第3 4875 亿元,经济总量占西部 1/4 ,在全国31个省、市、 亿元, 在全国31个省 个省、 自治区中居25位 人均GDP 自治区中居25位;人均GDP 5750
14、元,相当全国平均水 2/3。2001年全省城镇聚居人口比重为 年全省城镇聚居人口比重为26.44。 。城市 平2/3。2001年全省城镇聚居人口比重为26.44。城市 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四川盆地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 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 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 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172001年四川部分城市概况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成都 绵阳 德阳 眉山 乐山 南充 遂宁 资阳 内江
15、人口 万人 GDP 亿元 工业产值 亿元18 成都平原经济圈包括:成都、绵阳、德阳、眉山、乐山、雅安等 成都平原经济圈包括:成都、绵阳、德阳、眉山、乐山、 城市,是四川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密集地带, 城市,是四川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密集地带,工业产值占到全省 1/3强 如何充分发挥成都平原经济圈作用, 的1/3强,如何充分发挥成都平原经济圈作用,提高辐射与带动功 对四川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能,对四川经济发展至关重要。19(三) 成渝基本面、15个副省级城市基本面概况 成渝基本面、15个副省级城市基本面概况成渝经济基本面比较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速度 两市GDP差距由1996年的1:1.36缩小到1
16、:1.17 1996到2001年,重庆的平均增长速度为8.9%,成都为11.1%, , , 差距为2.2个百分点。 2001年成都人均GDP为14665元,是重庆的2.5倍。 成都的工业增加值从1996年的326.5亿增加到542.2亿;重庆从 亿 423.3亿增加到577.0亿。 亿 成都的投资率从1996年的29.8%上升到39.1%,固定资产年平 均增长17.6%;重庆5年来投资率从27.2%提升到45.8%,固定 ; 资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1.3% 2001年成都人均收入比重庆高1/5 重庆在吸引外资方面强于成都。重庆5年来际利用外资金额上 是成都的1.41.6倍。 20人均GDP 人均
17、 工业总产值投资的经济 贡献收入与消费 外向型经济 重庆市目前正处于快速的投入要素拉动国民经济的阶段,工业产值依然领先于成都市。但就经济发展水平和 工业产值依然领先于成都市。 人民生活水平来看, 人民生活水平来看,成都市比整个重庆市发展水平高一 个台阶。 个台阶。 成都和重庆近五年来经济增长的不同模式:成都依靠 成都和重庆近五年来经济增长的不同模式: 充分的内部消费需求形成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充分的内部消费需求形成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重庆则 是依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是依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12223(四) 成都基本面概况 成都市现辖 7区 4 市 8 县。锦江区、 锦江区
18、、 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 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 龙泉驿区、青白江区; 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都江 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 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 金堂县、双流县、温江县、郫县、 金堂县、双流县、温江县、郫县、 新都县、大邑县、蒲江县、 新都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 县。全市面积 12390 km2。都市区 面积 3681 km224 2002年全市总人口1028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439万人。 2002年全市总人口 年全市总人口1028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439万人 万人, 万人。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6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40亿元,第二 2002年全市
19、国内生产总值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663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140亿元 亿元, 亿元, 产业758亿元 第三产业765亿元 亿元, 亿元. 产业758亿元,第三产业765亿元.25成都市城建资金来源40 (亿元) 30 20 10 0预 算 内 资 金 国 内 贷 款 自 筹 资 金 债 券 其 他 合 计(资金项目)1999年2000年262728迁入人口 (人) 全市 锦江区 青羊区 金牛区 武侯区 成华区 龙泉驿区 青白江区 金堂县 双流县 温江县 郫县 新都县 大邑县 浦江县 新津县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崃市 158734 17341 13967 23852 20274 17182 90
20、25 3374 3248 7653 3898 7938 6716 4648 1484 2377 6197 3667 2844迁出人口 (人) 107862 6613 11045 11736 15775 7135 5287 2271 4562 4421 3285 3569 6017 3963 1390 1914 7578 3911 3752迁入率 (%) 15.61 44.98 30.51 41.58 37.36 31.87 18.48 8.42 3.85 8.86 12.73 16.77 11.25 9.37 5.79 8.2 10.42 4.74 4.45迁出率 (%) 10.61 17.1
21、5 24.13 20.48 29.07 13.24 10.83 5.67 5.4 5.12 10.73 7.54 10.08 7.99 5.42 6.61 12.75 5.06 5.87机构变动 增长率(%) 5 27.83 6.38 21.1 8.29 18.64 7.65 2.75 -1.56 3.74 2 9.23 1.17 1.38 0.37 1.6 -2.32 -0.32 -1.42 2930 中心城城镇实际居住人口 376万人 376万人; 万人; 建设用地 283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人均75平方米 平方米; 人均75平方米; 7组团城镇实际居住人口83 组团城镇实际居住人口
22、83 万人; 万人; 建设用地 122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人均147平方米 平方米; 人均147平方米; 小城镇城镇实际居住人口 34万人; 34万人 万人; 建设用地65平方公里,人 建设用地65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191平方米 平方米; 均191平方米;31城市建成区232平方公里 城镇建成区17平方公里 城市建成区232平方公里; 城镇建成区17平方公里; 征而未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建用地33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建用地33平方公里;32( (平方公里) 100 150 200 250 50 0成都市区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情况城市建设用地19 53 19 73 19 81 19
23、 83 19 85 19 87 19 89 19 91 19 93 19 95 19 97 19 99 20 01年份33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图 0to 4000 4000 to 8000 8000 to 20000 20000 to 35000 35000 to 60000 60000 to 120000 120000 to 250000 2,000 4,000 6,000Meters02001年中心城人口密度 2001年中心城人口密度 2001年中心城就业密度 年中心城就业密度34 近20年,成都道路系统建设一直延续了环状放射性的格局, 20年 成都道路系统建设一直延续了环状放射性的
24、格局, 路网引导着城市空间拓展呈圈层外延的模式, 路网引导着城市空间拓展呈圈层外延的模式,环路建设已经 成为成都空间拓展的阶段性状态标志。 成为成都空间拓展的阶段性状态标志。35省市区办公分布 宾馆饭店分布 大专院校分布 医疗卫生分布 商业设施分布 公共设施叠加分布36四川省货运流量图37四川省客运流量图38成都市货运流量图39成都市客运流量图40 到2001年全市城市机 2001年全市城市机 动车辆总量达到77.52 动车辆总量达到77.52 万辆 私人小汽车拥有量达到 23万辆 23万辆,占城市机动车 万辆, 含摩托车) (含摩托车)拥有量的 26.7% ,在全国城市中位 居第三。 居第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成都市 城市 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