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南通生态城市的思考.doc
《对建设南通生态城市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建设南通生态城市的思考.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对建设南通生态城市的思考一、 生态城市的内涵和战略意义1 生态城市的内涵对于生态城市的概念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机构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尽管生态城市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世界各国的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正真意义上的生态城市,这是因为,各国学者对生态城市有不同的理解,至今关于生态城市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和清晰的概念。原苏联生态学家亚尼茨基(Yanitsky,1984)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欧
2、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住区(sustianable human settlements)十项关键原则:资源消耗预算;能源保护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展可更新能源的技术;可长期使用的建筑结构;住宅和工作地彼此邻近;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垃圾产生量和回收垃圾;使用有机垃圾制作堆肥;循环的城市代谢体系;在当地生产所需的主要食品。这些也被生态设计及专家认为是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1997年,中国城市规划专家黄宇光先生提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相关原理,综合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建设而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
3、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 到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对“生态城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总结出各种定义。目前国内相对权威的,并载入大百科全书和教科书的定义是:按生态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源、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而实际上,生态城市的定义并不是孤立的、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新的。就目前来说,可以大致认为“生态城市”是一个社会和谐进步,经济高效运行,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具体来说,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政区域,是在一个市域范围
4、内,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环境质量,同时遵循三大规律(经济增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生态规律)的文明城市。2 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 按照普通接受的理解,生态城市是经济、社会、自然高度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每个子系统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又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同支撑这生态城市这一复合系统的协调、持续运行。生态城市在追求每个子系统的功能和效率的同时,更强调的是三个子系统的整体和谐,最终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生态城市目标实现的标准是要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自然的和谐,也是从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
5、系统的整体和谐,最终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生态城市目标实现的标准是要实现社会的文明 、经济的高效、自然的和谐,也是从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的角度来考虑的,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一下几个目标:2.1 社会生态目标:文明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生态城市的社会生态目标,那就是文明。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要达到文明,需要有一定的指标来进行评价,选择的评价指标应该涉及:1) 物质生活水平 包括消费水平、住房水平、收入状况、交通、健康水平等。2) 社会生活质量 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犯罪率、交通事故、自杀率、社会服务水平、娱乐、身心健康、社会福利、信息交流。3) 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文化上的各种生理和心里需求,人
6、类自身发展、健康水平等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人性得到充分发展。4) 创造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人与人及其社会关系和谐发展,形成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5) 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综合服务能力高。6) 建立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伦理,生态文明渗透到政策、制度、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7) 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并尊重具名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征,保持问换的多样性8) 法律、法规体系完整,社会管理能力高效有力。22 经济生态目标:高效生态城市的经济生态目标,总体上讲,就是综合效益最高,具有高效的转换系统,
7、即人们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不仅能通过城市经济系统获得较大的经济成果,而且这些经济成果是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和尽可能少的废物产生的条件下取得。简单地说就是“高效”、“节约”和“少污染”。具体可考虑一下指标:1) 产业部门 产业结构、产品、原材料、企业规模、资本、折旧、税收、产值、劳动力、增长率、占地面积、技术水平、劳动工资、劳动效率。2) 能源 类型、开发程度、利用程度、需求、进出口3) 资源 开发程度、利用程度、需求、进出口4) 组织管理 体制、工会、劳工组织、企业组织2.3 自然生态目标:和谐生态城市的自然生态目标,就是对生态城市紫檀环境方面的要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8、讲自然融入城市,将城市融入自然”。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理保护和利用城市种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二是通过改变(建设)城市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要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加适合于人类居住。其涉及的指标应该有:1) 自然条件 地质、地貌、地形、地表水与地下水源、土壤、气候等。2) 环境负荷 废水、废气、废渣、废热、噪声等。3) 生态环境指标 大气、土壤、水环境、生物的环境质量4) 自净能力 自然经换再生、过滤、废物利用、物质与能量循环、生物多样性、消除污染与恢复能力等。5) 生态管理水平 生态工程与工艺、生态学理论的应用等3 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
9、意义3.1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发展史表明:“政治是人为的短期行为,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是短短的一瞬间,而人类生态的需要却是子孙万代永恒的需要”。全球生态环境现实说明,发展中国家正经受来自的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军。且我国的国情是:城市人口多,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资源水平和人增绿地水平都大大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国民经济还欠发达,现代生态城市起步晚,起点低,投入有限,总体的质量、数量和水平低于发达国家。这就迫切需要树立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环境。同时,生态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对
10、外开放、持继续发展的需要。 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凝结。建设生态城市,实质上是调控城市生态系统,使城市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与转化持续不断地进行,其目标是遵循城市社会功能整体性和谐生态平衡发展规律,对自然由无序蔓延变为合理分布,变恶性掠夺为最大值利用,建设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同步协调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合理布局,最终的发展目标是达到以人为本改造自然,优化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3.2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受人为活动强烈影响的生态实体。从生态城角度看:城市是特定地域范围内以人的行为为主导,以自然环境为依
11、托,物流流动为载体,科教文化为动力,社会体制为径络,由其“因子要素子系系统巨系”构成的人工生态综合体,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的提出基于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将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入到城市研究中,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二十一世纪,人类将由追求功能齐全旧城市转向追求清新绿色的优美环境,这是人类的觉悟,也是自然法则的必然。基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党中央确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提出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全局的重点来实施。生态城市的前景应该是“山翠草绿、花香鸟语、空气清新、天蓝水碧、经济繁荣、文明守纪、关系融洽,天人合一”。它的归根点就
12、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这是永恒的主题。作为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生态城市建设首先应遵循系统原则、生态原则、自然原则和经济原则。二、南通生态城市的发展现状1 国际生态城市的先进理念与经验1.1 制定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措施生态城市是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追求治愈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 ,因此建设生态城市不是一个改良的过程,而是一场生态革命。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生态化”,还包含社会文明“生态化”,同时兼顾不同区域空间、代际间发展需求的平衡。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各国具体城市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和指导原则。如澳大利亚的阿德
13、莱德在该市的“影子规划”中通过6幅规划图,详细表述了该市从1936-2136年长达300年的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规划,6幅规划图分布代表了该市生态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设措施。1.2 以可持续发展理想为理念当人类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时,世界各国已经承诺共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未来城市如何发展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工业文明对城市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渴望拥有高效合理的人居环境。生态城市就是未来人类可持续聚居模式之一,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因地制宜,建设最理想的人居环境。1.3 重视与区域的协调生态城市的“城市”概念是指包
14、括郊区在内的“城市区域”,因此城市规划和开发必须与大范围的区域规划乃至国土规划相协调。美国克利夫市的“生态城市议程”强调区域观(regionalism)思想,城市 政府必须在复杂的区域环境中进行协调工作,城市面临的许多重大事务必须在区域层面与众多参与者协调,并主张市长必须同俄亥俄的其他市长一起在州和联邦的层面上推进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精明增长等一系列政策。德国埃尔兰根的生态城市规划非常重视与区域的协调,具体体现在该市的风景规划、环境规划以及交通规划上,例如该市的交通规划主张跨区域交通量的增加和全国性的自然土地快速消耗必须得到解决,或者至少在区域、国际乃至欧洲的范围内得到解决。1.4 以强大的科
15、技为后盾生态城市建设要求城市发展必须与城市生态平衡相协调,要求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下系统的和谐,因此必需以强大的科技作为后盾。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世界各国许多城市都重视生态适应技术的研制和推广。如美国、德国、加拿大都重视生态适应技术的研究,重视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优良队伍,落实其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这些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都非常先进。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建立了能源替代研究中心,研究常规能源保护和能源替代、可持续水资源使用和污水的再利用等。美国克利夫兰市政府建立了专门的生态可持续研究机构,研究身体太城市建设中生态化设计、城市交通、城市的精明增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物种多样性、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问
16、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5 以政策和资金为支撑克利夫兰市政府为了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和修复中进行生态化设计、强化循环经济项目和资源再生回收、规划自行车路线和设施等14条政策措施;1964年,库里蒂巴市政府制定了公交导向的城市开发规划,1970年代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总体规划规定城市沿着几条主要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不仅鼓励混合土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规划以城市公交奥线路所在的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由于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库里蒂巴被认为市世界上最接近生态城市的城市。2 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状况1987年
17、在北京召开的“城市与城市生态研究及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应用国际讨论会”,推动了生态城市的建设。我国市宣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早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张坤民,等,2003)。其重要标准市于1994年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在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一章中明确地表示要推动下列6个新的领域:(1)城市化与人类住区管理;(2)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人类住区动能;(3)改善人类住区环境;(4)所有人具有适当住房;(5)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及建筑节能;(6)提高住区能源利用效率。其后,国家环保局与1996年编制了全国生态示范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目标市在2050年全国生态示范区总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50%左右
18、。1998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出在2010年基本改变城乡地区环境恶化状况。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进行基于以生态原理的规划时间。在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指导下,出现了一批生态城市规划试点,如长春、娄底、北京、上海、天津等都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扬州,常州于2001年开展中德合作的生态城市规划研究工作。至2003年底,全国已有135座城市在不同层次及角度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目标(黄宇,2004)。国家环保局在2003年出台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今年,许多企业建设单位主动提出推动生态城市建设。2005年,在上海举行的“崇明东滩生
19、态化建设高层论坛”上,把崇明岛东滩建设为生态化城市社区的概念被提出,包括建设在东滩规划一个生态城示范区。建设生态城市的意图很快上升到国际政府合作关系的层次,同时引发了其他城市研究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规划模式。2007年底,中国和星际阿婆政府签署框架协议,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生态城,“中新生态城”的宗旨是运用生态概念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城市。唐山市也于2008年初进行国际方案征集,在曹妃甸建设海滨新城国际生态城市。由上述可见,生态城市建设在中国尘世发展历程中越来越被重视。然而,生态城市规划目的还停留在概念,愿景及框架阶段。有关应用技术,政策配套需要、经济模式等对策还在讨论阶段。相信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
20、,必然会再次引起广泛的讨论。3 南通生态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3.1 南通自然生态的发展保护现状南通市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生态南通作为南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四年间先后实施了蓝天、碧水、宁静、资源、生态等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不仅完善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而且也攻克了一大批长期难以根除的民生环境难题。 蓝天工程:重点对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粉尘排放总量实行控制,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周边地区的环境容量,逐一核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颁发排污许可证,实行持证排污。对市区所有燃煤炉窖实施期限淘汰和改造。到2004年底,市区烟、窑、灶的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1.94%,烟尘控制区覆
21、盖率持续保持100%,城市汽化率提高到99.85%;在更换了5万多辆老旧摩托车和尾气污染较重的助力车的基础上,耗资2.4亿元将市区营造出租车全部更换成电喷型汽车和汽化燃料的改造;实行建筑工地封闭式施工,推行施工车辆保洁制度,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加强城市大环境绿化和绿化隔离带建设。每天定时对市区长度达45公里的18条道路实施湿水作业,控制城市道路二次扬尘污染。全面推广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碧水工程:全市共对388家企业实行限制治理,关停并转72家企业,工业主要污染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2002年,市政府发款100万元在狼山水厂取水口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天候监控水质,通过媒体开展了饮用水资源水
22、质报;大力整治濠河及周边河道。完成了对三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使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8万吨/日。桃子 3.2亿元,实施了钟秀路等17条道路80公里排污水管的建设,完成排污支线项目102个,解决了22个新村或小区的污水排放问题。2003年起,在市垃圾处理中心投资1700余万元,扩建并完成了日处理能力为400吨的垃圾渗漏处理工程,聪002年起,在观音山、小海、竹行等乡镇,围绕影响通启运河、通吕运河水质改善的问题,着力实施了印染和钢丝绳行业的整顿,完成掀起治理项目64个,整顿印染企业23家、钢丝绳企业57家。宁静工程:不断完善噪声行政管理制度,将噪声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对噪声治理达不到要求的
23、建设项目,行驶“一票否决”,对居民区附近噪声污染较大、噪声难以实现稳定达标的南通生化厂等个别企业,调整土地适用功能,使城市环境噪声平均值一直控制在56分贝一下。同时,还进一步强化了对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取缔非法铝合金加工行,并对主城区道路实施全面禁鸣管理。资源工程: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资源已形成产业化。到目前为止,柠檬酸渣、钢渣、造纸浆渣、烟气脱硫后产生的硫酸钙渣等工业固体的综合利用图景意义被研发,并形成规模化生产。生态工程: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到目前为止,所有县(市)均已完成创建工作,在江苏,是继苏州后第二个实现“一片绿”的城市,为生态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2年,南通市向省政府提高
24、了建立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申请,并获得批准。“五大工程”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南通市的环境质量,南通因此获得“全国环保模范城市”荣誉称号,如今,南通的决策者正带领南通市人民阔步迈向全国生态城市。3.2南通社会生态的发展现状近几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面对全球生态文明之大势和我市现代化进程中环境建设之困境,牢固确立和认识到了社会生态的地位和作用。经调查,南通目前的社会生态发展情况比较乐观,普通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住房水平、收入状况、交通、健康水平等在全省都处于领先位置,2008年南通国民社会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三位,超过了常州。人口数量连续多年以来持续负增长,新生儿童男女比例额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设 南通 生态 城市 思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