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30(征求意见稿).doc
《安徽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30(征求意见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30(征求意见稿).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征求意见稿)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2010年9月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论8一、规划目的8二、规划范围8三、规划期限8四、规划原则8(一)全球化角度8(二)全局化视野8(三)差异化定位9(四)市场化导向9(五)可持续发展9第二章 战略与目标10一、发展战略10(一)优先发展战略10(二)资本聚集战略10(三)目的地升级战略11(四)度假区体系推进战略11(五)旅游便利化战略12(六)遗产保护与创造战略12(七)区域联动战略13二、总体思路13(一)一个目标141、宏观绝对指标142、宏观相对指标143、资金(公共)投入指标144、企业经营指标145、企业
2、效益指标14(二)两项任务15(三)三区联动15(四)四位一体15(五)五群协作15三、总体目标15(一)总体目标15(二)分期指标161、近期指标(2015年)162、中期指标(2020年)163、远期指标(2030年)16(三)产品体系目标16四、区域目标16(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161、总体目标162、产品体系目标17(二)大合肥经济圈171、总体目标172、产品体系目标17(三)皖北旅游区181、总体目标182、产品体系目标18第三章 布局与产品19一、总体布局19(一)三片联动19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192、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193、皖北旅游区19(二)八区聚集191、世
3、界遗产与徽文化旅游区192、九华山生态与佛教文化旅游区213、天柱山大别山生态与文化旅游区214、皖江城市带时尚文化旅游区235、大巢湖都市休闲与温泉养生旅游区246、大琅琊生态与文化旅游区257、皖北民俗与历史文化旅游区268、淮河风情与历史文化旅游区27(三)四带纵横281、淮河风情旅游带282、皖江城市旅游带293、徽文化旅游带294、合黄联动旅游带29(四)六环联通291、皖北风情旅游环292、大别山天柱山旅游环293、大琅琊凤阳旅游环294、巢湖皖江旅游环305、“两山一湖”旅游环306、徽文化旅游环30二、旅游产品体系30(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301、重点观光旅游区302、重
4、点旅游度假区303、重点生态文化园314、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315、重点主题文化城市326、重点文化主题城镇327、重点夜景游览区328、重点养生旅游产品339、重点休闲运动3310、重点特色餐饮3311、重点旅游购物3312、重点主题酒店3413、重点文化娱乐3414、重点旅游活动(节庆)3515、重点合作产品35(二)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361、重点观光旅游区362、重点旅游度假区363、重点生态文化园364、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375、重点主题文化城市376、重点文化主题城镇377、重点夜景游览区388、重点养生产品389、重点休闲运动3810、重点特色餐饮3811、重点旅游购物38
5、12、重点主题酒店3913、重点文化娱乐3914、重点旅游活动节庆3915、重点合作产品39(三)皖北旅游区401、重点观光旅游区402、重点旅游度假区403、特种旅游区404、重点生态文化园405、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416、重点主题文化城市417、重点文化主题城镇418、重点夜景游览区419、重点养生产品4210、重点休闲运动4211、重点特色餐饮4212、重点旅游购物4213、重点主题酒店4314、重点文化娱乐4315、重点旅游活动(节庆)4316、重点合作产品44(四)商务会展旅游产品44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442、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443、皖北旅游区44(五)度假旅游城市45
6、三、重点旅游线路45(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451、“两山一湖”世界遗产之旅452、精彩皖江之旅453、“徽杭古道”文化之旅454、“金银铜铁”之旅46(二)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461、大别山天柱山山水之旅462、环巢湖动感时尚之旅463、大琅琊山水休闲之旅47(三)皖北旅游区471、淮河风情之旅472、多彩文明之旅47(四)户外穿越线路47第四章 各市旅游发展要点49一、合肥市49(一)总体定位49(二)发展布局491、双核492、一带493、三区50二、巢湖市50(一)总体定位50(二)发展布局501、一心502、五区50三、六安市51(一)总体定位51(二)发展布局511、一心512、
7、一城513、七区51四、滁州市52(一)总体定位52(二)发展布局521、一心522、五区53五、安庆市53(一)总体定位53(二)发展布局531、一心542、六区54六、淮南市55(一)总体定位55(二)发展布局551、一心552、五区55七、阜阳市56(一)总体定位56(二)发展布局561、三城562、三区56八、亳州市57(一)总体定位57(二)发展布局571、一城572、四区57九、淮北市58(一)总体定位58(二)发展布局581、一城582、三镇583、一区58十、宿州市59(一)总体定位59(二)发展布局591、一心592、五区59十一、蚌埠市60(一)总体定位60(二)发展布局6
8、01、一城602、三区60十二、黄山市60(一)总体定位60(二)发展布局611、一心612、一城613、三带614、四区61十三、宣城市62(一)总体定位62(二)发展布局621、一心622、六区62十四、池州市63(一)总体定位63(二)发展布局631、一城632、一山633、三区64十五、铜陵市64(一)总体定位64(二)发展布局641、一心642、七洲653、一园65十六、芜湖市65(一)总体定位65(二)发展布局651、一城652、两区65十七、马鞍山66(一)总体定位66(二)发展布局661、三城662、两区66第五章 市场开发67一、旅游形象表述67(一)全省形象表述67(二)片
9、区形象表述67(三)各市形象表述67二、市场结构68(一)国内客源市场68(二)海外客源市场68(三)重要细分市场68三、营销战略69(一)客源地建设691、营销对象692、常客计划693、直接营销694、安徽旅游行家695、客源互换696、专门体验店70(二)中距离多种媒体联合营销701、营销对象702、传统媒体703、新技术营销70(三)远距离协作营销711、营销对象712、与旅行商合作713、与航空公司/机场合作714、与高铁合作715、与当地媒体合作726、与安徽厂商合作72(四)全国性促销721、网络营销722、传统媒体723、旅游交易会72(五)海外旅游营销721、与旅行商合作72
10、2、当地活动推广733、安徽旅游行家734、外语旅游网站735、媒体记者邀请736、引入国际知名酒店集团737、事件营销738、旅游代表处739、国际交易会74四、营销保障74(一)经费保障74(二)机构保障74(三)人才保障74第六章 发展保障75一、体制保障75二、资本保障75三、政策保障76四、交通保障76五、人才保障76第一章 规划总论一、规划目的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安徽旅游的综合优势,提升产品吸引力、服务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资本凝聚力,进一步巩固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机制,发挥旅游业综合功能,
11、构建中国旅游强省和面向世界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促进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二、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安徽省行政区划范围,共辖17地级市、5县级市、56县,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三、规划期限为保持与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致性,结合安徽旅游发展的需要,规划期限确定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四、规划原则(一)全球化角度全球化角度,要求在规划和发展中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全球化的市场;二是全球化的资本;三是全球化的机制。规划应坚持立足国内需求、积极拓展海外需求,在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的
12、同时,提高国际旅游市场比例。结合国际旅游消费趋向,规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有利于引入国际旅游资本,提高开放度,推进与海外旅游资本的合作,构建国际旅游品牌,提高在全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全球化的机制是开拓全球化市场、吸引全球化资本的重要基础。应按照国际惯例,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予以构建和运行。(二)全局化视野 全局化视野,要求在规划和发展中考虑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旅游业在安徽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是安徽旅游在全国旅游中的地位;三是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四是安徽从工业化中期向后工业化社会演进的需要。经过多年发展,在“十一五”期末,旅游业作为安徽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
13、位已经确立,今后应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不断提高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度。安徽旅游的主要指标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已经位于中游偏上,应继续升位次、上台阶,以进入全国旅游强省行列为目标,进行规划。旅游产业自身的复合型、与相关产业互动性、与城乡发展的融合性越来越强,应按照复合产品、复合市场、复合资本、复合产业、复合机制的模式,实现复合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按照后工业化的视角,利用前工业化的资源,构建超工业化的产品,对应多元化的市场”,通过加快旅游发展,促进安徽省的后工业化进程。(三)差异化定位 差异化定位,主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旅游产品结构。总体而言,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人
14、特我复合”。对于独特性较高的旅游资源,充分立足资源本体,采取保护型利用方式,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构建旅游特品。对于独特性不高的旅游资源,结合市场需求,采取创建型利用方式,构建旅游精品。对于同质化度比较高的旅游资源,实施市场细分、产品细分,采用创意型利用方式,构建旅游新品。按照“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专项旅游为拓展”的原则,形成龙头突出、聚集有效、新老接续、组合有序的旅游产品层次和结构。(四)市场化导向 市场化导向,在规划和发展中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旅游市场消费需求;二是市场化运营机制;三是市场体系。旅游产品建设,面向市场需求,来形成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即使是独特性高的
15、旅游资源,也避免单纯从资源出发确定产品的模式。同时,按照市场需求的多元性,对应形成旅游产品的多元性。按照“政府统筹、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产业互动、社会共建”的模式,提高旅游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运营效率和发展效益。遵循体系化的市场观,构建旅游客源市场、旅游消费市场、旅游要素市场三个市场体系,并实现三个市场体系一体化联通。(五)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资源的严格保护;二是对资源的科学利用;三是发展绿色旅游;四是创造未来的遗产。按照相关法规和保护规划的要求,对可用于旅游开发的资源,进行产品规划和旅游经营。通过对资源的旅游利用,实现资源的价值和社会共享,提高对资源保护的重视
16、和资金投入。按照清洁健康、低碳环保的理念,发展绿色旅游产品和服务。通过适宜的旅游运营方式,实现对各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今天的建设就是明天的文物”,通过高品质、前瞻性的规划和建设,创造未来的遗产。第二章 战略与目标一、发展战略(一)优先发展战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良的综合区位、良好的发展基础,决定了旅游业是安徽省有比较优势的重要产业。在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应把旅游业纳入经济建设的中心,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不断巩固和强化其支柱产业地位。采取优先发展措施,形成优先发展机制,通过发展旅游,服务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加快国际化,推动新农村建设,提高安徽的综合竞争力
17、。(二)资本聚集战略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应结合资源特色和发展基础,以大聚集催化大产业,构建若干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聚集区,实现龙头带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资源、不同市场,采取适宜的发展模式,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提高安徽旅游业的资本集中度。提升龙头旅游区。分为两个层次:全省龙头旅游区,以跨地市的区域型旅游线路、旅游区或旅游带的方式;市级龙头旅游区,每个市至少确定1个以上的龙头旅游区,原则上每个阶段不超过3个;根据不同发展时期,以三至五年为阶段,予以选择。通过对龙头旅游区的重点支持,形成一流旅游吸引物集群。构建旅游产业聚集区,围绕龙头旅游
18、区所形成的旅游要素聚集地。分两个层次:省级聚集区,主要围绕世界遗产、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级品牌的旅游区形成,包含该品牌旅游区;市级聚集区:围绕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中央休闲区等,形成聚集区。壮大旅游经营主体。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鼓励旅游区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专业管理公司。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奖励鼓励等措施,支持省内主要旅游企业集团做大做强,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支持省内外大型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通过投资、收购、兼并、参股、资产重组等方式,进入安徽旅
19、游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领域。培育若干年收入超10亿元的旅游集团。培育旅游要素市场。旅游产业要素包括资源、资金、土地、人才、信息、科技、文化、管理、产权等。通过旅游要素市场的运营,促进旅游服务要素和资源、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旅游资本要素的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应适时设立安徽省旅游要素交易市场,选择地点为黄山市或合肥市。(三)目的地升级战略就旅游而言,观光永远是基础,但并非唯一的模式。今后一段时期,旅游资源日益多样化,正在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体验等复合型旅游转变,市场的升级必然要求产品升级、产业升级、目的地升级。产品升级是基础,应转变单纯依托文物和自然景观的发展观念,按照市场细分态势,
20、依托资源条件,在产品内容、形式、组合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提升,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实现旅游产业综合价值。产品结构升级。观光旅游做强,休闲度假做大,专项旅游做精,保障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其中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是安徽旅游中的“短板”,需要重点发展。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是不可分割的,应相互协调,同步推进。商务会展等专项旅游产品,也应在统筹协调原则下,加快推进。旅游品牌升级。观光旅游要形成以5A级旅游区为龙头、4A级旅游区为基础的格局。休闲度假要形成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龙头、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基础的格局。专项旅游要在商务会展、乡村旅游、户外运动、自驾车旅游等方面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黄山、九华山等重点旅游
21、区,应树立“中国顶级,世界一流”的目标,通过高质量的规划、保护、提升、建设和营销,从精品走向极品,争取成为中国旅游区的标志。城市旅游功能升级。城市是未来旅游产业的基地,旅游中心城市是旅游发展格局的核心。立足“城市即旅游区”的理念,细化旅游城市类型,构建景观城市、休闲城市、度假城市、主题城市,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为安徽旅游带来增量吸引物。乡村旅游功能升级。坚持发展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加快乡村旅游从民俗接待向乡村休闲度假转变。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专项政策,促进乡村旅游纳入城市旅游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一批特色旅游小城镇,一批乡村度假区,一批专业旅游特色村。产业园区景区化。随着新型工业化的
22、推进,安徽省将形成各类新型产业园区。已建、新建和待建的产业园区,应按照A级旅游区的标准,进行提升、规划和建设,并鼓励其创建A级旅游区。(四)度假区体系推进战略多年来,旅游管理体制式和模式是基于观光旅游形成的。这种体制和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要把旅游度假区体系作为全省旅游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由省政府组织旅游局、发改委、建设厅、国土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等职能部门,联合制定安徽省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按资源价值、环境质量、规模大小、设施配套、服务对象等要素,可分为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市级旅游度假区四个层次。市级旅游度假区,由市、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旅游 发展 总体规划 2030 征求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0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