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doc
《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松阳县“三沿”整治及创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初稿) 委托单位:松阳县人民政府编制单位:浙江农林大学花卉盆景究所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乙级 121121-sy)项目负责:蔡建国 所长/博士规划人员:王欣 博士、副教授 陶一舟 风景园林师徐晓民 吴玫 杨斯杨 徐兴根 智伟静 赵然 钱黎君 马跃杰二一一年三月硕士 目 录 一、文本部分第一章 项目背景 . - 1 - 四、生态人居规划 . 五、生态经济规划 . 六、生态文化规划 .第五章 行动计划之一:道路沿线景观整治计划 .一、现状分析 .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 一、项目概况 . 二、松阳概况 . 三、上位规划分析 .第二章 现状调研
2、与分析 . 第六章 行动计划之二:水体整治与综合利用计划 . 一、现状分析 .一、生态环境调研与分析 二、生态人居调研与分析 三、生态经济调研与分析 四、生态文化调研与分析 五、案例调研与分析六、工作基础及存在的不足 .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 第七章 行动计划之三:乡村形象营造及旅游发展计划 .一、现状分析 .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 第三章 规划总纲 . 一、规划依据 . 二、规划范围及三、规划目标 . 四、规划指导思想 . 五、规划原则 . 六、规划年限及分步实施计划 . 第八章 行动计划之四:乡村农业及产业振兴计划 .一、现状分析 .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
3、与措施. 第九章 行动计划之五:建筑及乡村环境改造计划 第四章 建设思路 . 一、现状分析 .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 一、总体布局 . 二、分类整治目标 . 三、生态环境规划 .第十章 行动计划之六:文化保护及精神文明建设计划 一、现状分析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 .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 . 第十二章 保障措施 . 二、图纸部分 第一章 现状分析 1、区位分析 .2、“三沿”范围 .3、“三沿”主要节点 .4、节点现状 .5、农业产业带现状 .第二章 总体规划 1、农业产业带规划 .2、风景林建设规划 .3、道路景观规划 .4、古村保护 .5、河道整治规划 .第三章
4、分项规划 第一章 项目背景一、项目概况在2010年10月,中共丽水市委办公室、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丽水市推进“三沿”整治创建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文件称:“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形象和城乡品位,改善民生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全市沿路、沿江、沿景周边地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创建美丽乡村”,并提出了总体目标和整治重点等。松阳县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丽水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提出了关于松阳县推进“三沿”整治创建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对该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根据松阳实际,“对龙丽高速、50省道、上松线沿线两侧
5、,县城和古市入城口,松阴溪小港河道沿线及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沿线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努力创建美丽乡村”,“开展松阳“三沿”整治,主要目的是不断深化和提高村庄整治水平,改善“三沿”地区的生态状况,提升对外整体形象和发展环境,全面展示松阳县的特色、品牌和生态优势,促进“三沿”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三沿”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推进“三沿”整治创建美丽乡村行动,总体目标是围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松古平原城乡一体化,加快形成城乡发展新格局,最终实现全县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以及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全
6、面提高。通过一系列整治,使松阳县“三沿”地区沿线山体凸显风景、河道水清流畅、路旁茶果飘香、村庄整洁美丽。使“美丽乡村”的建设从点连线,由 线扩面,逐步把松阳所有乡村都打造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使“美丽乡村,田园松阳”成为松阳的又一张国家级名片。浙江农林大学松阳县“三沿”整治及创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项目组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介入松阳美丽乡村建设计划,于2010年11月23日、24日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研,并提出了规划纲要。在2011年2月15日至18日组织九人队伍分两组做了较为全面的现状调研工作。之后经项目组内部多次讨论与协商,并在农办协助下收集各方面资料,最终
7、形成草案;在3月29日汇报,征求各方意见。经再次补充收集资料和修改后形成目前初稿成果,用于再次征求意见,以便松阳县“三沿”整治及创建美丽乡村活动更好地开展。 - 1 - 二 松阳县概况 2.1自然环境历史地理松阳县因县治在旧市(今古市镇),地处长松山(牛头山)之南,松阴溪之北,故名“松阳”。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县南乡臵松阳县,属会稽郡,是丽水地区建臵最早的县份。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介于东经11910-11942,北纬2814-2836之间,东邻丽水市,南接云和县、龙泉市,西和西北接遂昌县,东北毗武义县。 地形地貌松阳县地处浙南山地,全境以中、低山丘陵地带为主,四面环山,
8、中部盆地以其开阔平坦称“松古平原”,又称“松古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21座,境内海拔相差悬殊,最大高差达1429.3米。瓯江支流松阴溪从西北向东南,斜贯松古平原。仙霞岭山脉逶迤松南、松北、松中和松西,主要山峰有箬寮岘、包山头、留明尖、高济尖分布在松南、松北、松中和松西。 总面积中,山地占76%,耕地占8%,水域及其他占16%,谓“八山一水一分田”。 气候特点松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松古盆地年平均气温17.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7月份,最低为1月。多年平均降雨量1532mm,年蒸发量1294m
9、m,以36月为多雨季节,平均降水量816.8毫米,年相对湿度79%左右;78月高温晴热,易出现伏旱;11月份雨量最小,仅4050毫米。全年无霜期206236天。由于山地垂直落差和地貌切割悬殊,局部地区存在小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发育。 水文状况松阳县境内河流属瓯江水系,主要有松荫溪和小港溪,并以此为主干,分别自西北、西南蜿蜒流向东南。众多山坑小溪在崇山峻岭中弯曲迂回,大多源短流急,河道狭浅坡降较大,流量受降水控制明显,水位易涨易落,洪、枯变化悬殊,多为山溪性河流。松阴溪为瓯江上游大溪一级支流,发源于遂昌县安口乡,流经县境内 60.千米,南北分割松古盆地,全部流域面积1302.57平方公里,两
10、岸主要支流17条,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92.55%。其中最大支流小港发源于枫坪乡龙虎坳,全场63公里,流域面积500.3平方公里。此外,有四都、三都、板桥3乡部分山间小溪流注入宣平港;大东坝镇和枫坪乡的部分山间小溪注入龙泉溪,其流域面积占7.45%。 土壤概况全县土壤面积1371.22平方公里,土壤种类较多,可分5个土类、11个亚类、41个土属、72个土种,主要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水稻土等。红壤广泛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面积774.73平方公里,占56.5%;黄壤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山地,面积338.20平方公里,占24.66%;岩性土零星分布在松古盆地低丘小山上,面积14.
11、38平方公里,占1%;水稻土分布在海拔100800米的盆地、谷地、丘陵、低山,面积238.16平方公里,占17.14%。- 2 - 森林植被松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又因地形而垂直差异明显。山地主要植被类型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等。由于长期受人为活动影响,天然植被破坏严重,原生植被绝大多数已经反复改造和利用,代之的是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由于地势高低悬殊,形成多种小气候环境,森林植被群繁多,初步调查,仅木本植物就有99科344属945种,其中乔木280多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有中华水韭、红豆杉、长叶榧、白豆杉、榧树、银杏、樟树、闽楠、浙江楠、
12、凹叶厚朴、花榈木、长序榆、钟萼木、香果树、毛红椿、榉树等。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有林业用地113600公顷。森林覆盖率75.0%,活立木总蓄积量389公顷。已开采利用的名药材有黄连、厚朴、金银花、前胡等。名树种有伯乐、香果、银杏、白豆杉、红豆杉等。 近年来,松阳县生产总值逐年增加,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28亿元,财政总收入4.0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9亿元。在一、二、三产比例方面,2010年为20.3:40.7:39.0,形成了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其中全年工业总产值101.56亿元,全年农业总产值
13、13.96亿元。全年接待游客53.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2亿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31.0%、31.6%。 社会发展状况城乡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松阳县城镇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64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9亿元;外贸出口总额9578万美元。文体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名录5项。2010年县博物馆建成开馆,县文化中心加快建设,中国松阳新闻网正式开通,全县行政村的有线电视联网率达100%,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基本完成。开展了三届2.2 社会经济概况基本情况“农民文化节”活动,城乡
14、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实施“春泥计划”,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 人文风俗松阳县可以用“一城二区三乡”来概括,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松阳山川秀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自古就有“金瓯玉盘”、“桃花源”的美誉,松阳是革命老根据地县,中国名茶之乡、浙江脐橙之乡、全国松脂之乡。现辖5个镇,15个乡,401个行政村。总人口23.57万人,非农业人口为2.92万人,人口密度(户籍)为168人/平方公里。 经济发展状况松阳民风质朴,自古崇尚节俭,尊师重教,安土重迁。历代以来,北方的士族、庶民受战乱的影响纷纷嵌入境内。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有畲族分布于山区。大族巨姓、少数民族聚居一地,宗族亲友关系甚
15、笃,保持着互助互济的遗风。- 3 - 松阳宗教始于道教,南朝梁之后与佛教并传,逾1370余年。至清末,基督、天主相继流传县内,始有诸教同布。除庵堂、庙宇中的出家人外,山区农民真正皈依佛门的并不多,多属有灾有难,进而求神拜佛、祈求菩萨保佑。松阳县内各地的风俗稍有差异。大竹溪和小竹溪的元宵摆祭、高亭民乐、玉岩高腔较有特色。松阳县城以每旬一、六为传统集市,一直保留至今。清、民国时期值迎太保、城隍戏两大庙会,四方商贾云集,集市贸易十分兴旺。 海拔800米以下为马尾松、樟楠、槠栲类林带;8001200米为黄山松、甜槠、木荷类林带;120014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1400米以上山脊往往
16、是山地灌丛草丛带,一些山脊两侧分布猴头杜鹃矮曲林等。松阳县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山地面积大,地形复杂,在一些偏远山区,尚保存片断半原生林,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较丰富,据调查,有木本植物945种,野生动物402种。 矿产资源县内已发现的金属矿有铅、锌、银、铁、钼、钨等,非金属矿有煤、高2.3资源概况土地资源松阳县土地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069平方公里,占76.0%,耕地面积83.4平方公里,占5.9%,溪流及其他面积253.6平方公里,占18.1%。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虽大,但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0.035公顷,是浙江省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37.5%,属于土地资源非常紧
17、缺的地区。 水资源松阳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845亿立方米,占丽水市(184.59亿立方米)的7.5%,人均水资源5983立方米,高于浙江省(2060立方米)人均水平,低于丽水市(8251立方米)的人均水平,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5.97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率43.1%。 森林资源2009年林业用地面积 770.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27.7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2%。林木绿化率达到76.2%。根据森林植物群落类型的垂直分布,岭土、伊利石、瓷土、膨润土、萤石、明矾石、叶蜡石、白云母、花岗岩等17种矿产。高岭土、煤、萤石、花岗岩、铜、钼等矿产已开采利用。高岭土矿品质优良,储量丰富,
18、而且铁钛含量低,白度高,闻名省内外。膨润土、叶腊石显示有良好的找矿条件,具有潜在资源优势。叶腊石探明资源量61.2万吨,预测远景资源量达100万吨。金属矿产钼矿以小而富为特色,矿山周边具有较好的找矿条件,有望找到中规模的钼矿床。板桥稀土矿床属离子吸附型,查明资源量氧化物量1.78万吨。此外,松阳盆地及周边大面积分布中生代火山岩,松阴溪流域沙、石资源较丰富,质量好。 旅游资源松阳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松阳十景各具独特的自然风光。箬寮岘原始森林山险、岩怪、潭幽、树奇,其亮叶水青冈树和千亩猴头杜鹃林为华东所少见的自然景观;卯山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唐朝著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吉 美丽 乡村 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