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以彭州市为例(可编辑) .doc
《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以彭州市为例(可编辑)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以彭州市为例(可编辑) .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以彭州市为例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以彭州市为例姓名:陈玲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自然地理学指导教师:吴柏清20100601摘要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 ?以彭州市为例 作者简介: 陈玲, 女,1982 年 7 月生, 师从成都理工大学吴柏清教授,2010年 7 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城镇功能及其作用日益明显,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大城市边缘地区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源的效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
2、慢及其对社会产业的拉动,已成为决定大城市边缘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点。如何使城市与边缘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有效地促进大城市边缘地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已经引起专家、学者和政府决策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城市边缘地区城乡一体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诠释了城市边缘地区的内涵、功能和特征,分析了城乡一体化的具体含义及城市边缘地区一体化规划要求,深入剖析了城乡一体化模式?即,将城市中心组团与周围乡镇及乡村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规划,研究和制定有关城乡协调的各项政策,对城乡人口分布、产业构成、用地布局、基础设施等统一规划。在借鉴国内外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彭州市为实例,利用 SWOT 分析法
3、,分别从产业空间布局、产业构成现状、区域交通现状、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分析了其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彭州城乡一体化规划构想,以期为加快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规划;城市边缘地区;发展模式;彭州市 Iabstract The Study on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in Marginal Areas of Big Cities ?Take Chengdu Pengzhou Region as an Example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Chen Ling,Femal
4、e,was born in July,1982, whose tutor was Professor Wu Bo-qing. She graduated from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Physical Geography major and was granted the Master Degree in June,2010Abstract With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developing the well-off society,the function of towns is
5、increasingly clear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gap is becoming larger. Whether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in big cities is reasonable, scientific, whether it will yield benefits of different resources at its most and the speed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and its promotion to social indust
6、ries,these have become an issue to decid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marginal areasHow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cities and marginal areas, and how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planning in marginal areas of big cities have aroused the concern of experts, scholars and
7、governmental decidersAfter summing up the previous study on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in marginal areas of big cities, this thesis explains intension, function and features, analyzes the specific meaning and planning request on integration in marginal areas of cities, deeply analyzes the urban and
8、 rural integration model based on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that is , to integrate the city center, surrounding towns and villagers , to plan them, to study and formulate all policies on city and village coordination, and to plan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dustry construction, ground
9、 layout, infrastructure. After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writer takes Pengzhou region as an example, use SWOT analyzing metho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model on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construction fro
10、m industry space layout, industry construction current situation, regional traffic current situation and field using current situation. With such analysis, the writer propose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concep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dvices for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
11、ural integration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marginal areas; development model;Pengzhou regionII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成都理工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人员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日学
12、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成都理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成都理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导师签名: 年 月 日I第 1 章 绪论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由于历史及众多因素的影响,城市作为工业的主要集中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农村则主要发展农业,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农产品,为工业提供原材料的地
13、方,这种单纯的二元结构长期存在造成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的严重滞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两级分化,城乡经济失调,这类现象在我国大量城市普遍存在,尤其在西部地区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速,城市空间已悄然扩展,农村的概念慢慢模糊,城市边缘地区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作为城市和乡村的环境空间过渡地带,更是大城市发展建设的大后方。伴随着城市边缘地区功能的逐步独立与完善,城市边缘地区逐渐成为城市空间扩展中最敏锐和迅速的相对独立的整体,一定程度上起到
14、了腹地的作用,城市边缘地区在整个城市系统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在最近十多年以来,把城市边缘地区作为一个学术重点课题研究,是国际国内规划界的一个新动态。 作为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形势的一个投影?成都市充分展示了城乡一体化的魅力与效果。2003年,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正式启动,一场遍及全市 1.21万平方公里城乡大地、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拉开成都在科学发展的历史新1起点上的大幕 。2007 年成都市和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证明成都城乡统筹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得到充分的肯定,但同时又进一步对成都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新
15、要求,以自身发展的成功经验,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2成为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支点 。成都是典型的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布局发展战略,因此,对成都市边缘地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大城市边缘地区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改善目前普遍存在的建设部门牵头开展的城乡规划,重点是城市、镇、农村居点等建设空间,而国土部门主管的土地利用规划、发改委主管的区域规划则主要集中在空间规划体系中,多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造成规划空间的多元化现象。本文将针对这种现象,提出适合于彭州的发展模式,为进一步推进彭州市城乡一体化进1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程提供理论支持,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
16、提理论上的思路和建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产业革命以前,城市与乡村的经济性质并未彻底改变;机器大工业的产生,撕裂了“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原始的家庭纽带”,出现严重的城乡二元分化,城乡关系的相关研究初步彰显。从历史上看,各国在发展初期都经历了城乡关系失衡的非良性互动状态。不过,在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过程在较长时间内消化了一部分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使得城乡对立的矛盾得到缓解,城乡关系的理论研究34成为区域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的一部分 。自近代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城市学者和社会学者面对社会发展普遍出现的城市居住拥挤、交通不便、环境污染等问题,就城乡关系研究领域均提出了城乡协
17、调发展的观点。 早期的理论研究主要以重农主义学者鲍泰罗为代表,他在城市论?论城市伟大之原因中特别研究了农业生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认为农产品剩余是城市存在的基础。18世纪以后,城市普遍受到古典经济学家的重视,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要先增加农村产品的剩余,才谈得上增设城市。其后,马克思将古典经济学的城市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20世纪以来,城市经济学和社会学者从经济、社会、地理、环境、人口、生态等不同的角度,3在探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研究成果 。 (1)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思想 16 世纪,以摩尔、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乌托邦思想倡导者们提出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18、,希望通过他们心中所造的理想社会组织结构来改变当时面临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如摩尔以期通过构建“乌托邦”社会设想避免城市与乡村的脱离。随着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城市发展的进一步认识,傅立叶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他把个人幸福与人类幸福结合起来,给人类描绘了一种统一的和谐欲他把个人幸福与人类幸福结合起来,给人类描绘了一种统一的和谐欲望。欧文为了解决社会生产和家庭消费的矛盾,提出“劳动交换银行”及“农业合作社”,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协和村”,组织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化大生产。总体看,这些理想社会在实践中必然以失败告终,但他们都将城市发展作为与农村协调的一个经济系统单元,使工业生产与农业发展相协调,这是后来
19、田园城市和卫星城市5思想理论的重要来源 。 (2)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19 世纪末英国社会改革家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如图 1?12 第 1 章 绪论 所示),不仅是城市规划的理论,还是关于社会改革的学说。它针对 19世纪工业化、城市化给城市带来的弊病而提出,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多种社会改革学说的渊源。田园城市理论虽具有很强的乌托邦色彩,但至今仍对城6市和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 。图 1?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模型(引自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德华.1898) 他认为,城市本身具有的吸引人的磁力导致城市人口聚集,应该从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角度来管理土地,以便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20、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始终坚持城市外围要有相当面积的永久性绿地,相对空想社会主义者而言,他不仅提出自己的设想,用图解的形式描述了田园城市结构,而且把城市的发展从城乡协调的角度重新阐释,把城市与外围乡村当作一个整体来分析,并对资金来源、土地分配、城市财政收支和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人口密度、城市绿化带等问题7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后人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3)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度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他的著作城市:8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以解决城市布局和发展问题 。沙里宁全面考察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后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有
21、机城市形成的条件,揭示了现代城市衰败的根源,提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该理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主张将原来密集的城区分成一个一个的集镇,集镇之间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联系起来。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讨论了城市发展思想、城市经济状况、土地、立法、城市居民教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联系同时存在相对分离的区域,从区域角度讲,这是一种城乡差距较小3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城乡区域均质体。1918年,他的理论在实践方面形成了芬兰大赫尔辛基方案。(4)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理论是用历史的、发展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认识城乡关系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乡村变为城市,生产
22、者也改变着,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新的观念、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列宁在对城市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所有的现代国家,城市是人民的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的中心,是进步的主要动力。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关系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对立,它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一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分工的基础都是城乡的分离。在城乡关系的发展趋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城乡的分离对立也就是社会的不协调,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未来的社会不是固化城乡的分离,而是实现城乡融合,达到城乡融合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及伴随着工业化现910代化发展而
23、发展的城市化来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最高境界 。 (5)赖特的广亩城理论1932年,赖特提出广亩城设想,将城市分散理论发展到了极致。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代表和象征人类的愿望,也不能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是一种反民主机制,需要将其取消(尤其是取消大城市)。在消失中的城市中他指出,未来城市应该是无所不在而又以无所在的,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根本不会把它当作城市来看待。在随后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中他正式提出广亩城设想。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散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网格之上的方案。可以发现,赖特的广亩城设想是在美国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出现的,美国 196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以彭州市为例可编辑 大城市 边缘 地区 城乡 一体化 规划 研究 彭州市 编辑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0582.html